(共90张PPT)
Town and country
GEO PPT
2.2.3城镇化进程
及其影响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its influence
第2章 第3节
Chapter2 section 3
地理实践力
人地协调观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课程标准解读
能够通过案例和资料综合分析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差异。
结合区域资料,理解城镇化的概念,城镇化的主要特征,了解城镇化的意义,出现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本地区的情况,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本地区城镇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了解本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体现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课标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城镇化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堂总结
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含义
主要问题
可借鉴的理论或模式
主要动力
世界城镇化推进
发达国家
地域差异
目标
发展中国家
我国的城镇化
CONTENTS
0 1
城镇化
0 2
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0 3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05-我国城镇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显著拉动了城镇化进程
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
中国夜间灯光影像图
China night light image
05-我国城镇化发展
1978-2017年,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7.9%上升到58.5%,平均每年约增长1.0个百分点。
2017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8.1亿,市辖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已经达到165个。
1978—2020 年,我国城镇化水平由 17.9% 上升到 63.89%,平均每年约增长 1.0 个百分点。
起步晚,速度快;
我国城镇化处于中期(加速发展)阶段
1949-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增长历程
缓慢起步
加快步伐
快速发展
我国城镇化的开端
1.起步晚,与世界城市化水平差距大。
2.中国的城镇化是由外国资本、本国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共同推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城市,有由帝国主义控制的工商业城市,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青岛等,由军阀统治的政治军事中心城市,如北京、西安、成都、济南、太原等,还有新兴的工矿城市,如唐山、大冶、玉门、大同、鞍山等。
表格:1843-1949年中国的人口城镇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镇化发展进程
1.第一阶段: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
当时,为了快速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我国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这一战略进而带动了一批能源资源型城市率先发展。
“一五”时期,我国出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城市,武汉、太原和洛阳等城市也进行了扩建改造,大批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工业部门,城市数量和城镇人口持续增加。进入60年代,国民经济全面调整,一大批新设置的市退回县建制,一部分地级市降为县级市,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逐渐形成,人口流动受到户籍政策的严格控制,城镇化进程有所波动。
计划经济时期,以煤炭、钢铁为代表的重工业也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一带,这些地方的工业化水平更高,铁路交通更发达,城镇化率也更高,此时的大城市也是北方居多。”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镇化发展进程
1978-1990年,形成了我国特有的“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乡村工业化模式及“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过程。无论是以外资驱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还是以私营企业壮大的“温州模式”,或是以集体所有制企业蓬勃发展的“苏南模式”,乡镇企业都带来了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但是这一时期的城市发展存在明显的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问题。
2.第二阶段:
1978-1990年,城镇化水平提高了8.5个百分点。城市发展的主要方针为“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镇化发展进程
3.第三阶段:1990-2000年,进入1990年代,城镇化水平持续增长。10年间,城镇化水平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带来经济发展、资金积累、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同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土地无偿、无限期使用,转变为有偿、有期限使用,为城市空间结构的重组带来了新的契机。旧城改造蓬勃发展,新区建设日新月异,工业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迅速崛起,中心商务区更成为城市潮流。但是另一方面,城市空间的重组也造成了城市无序蔓延、耕地流失等问题,并加剧了地区差异与城乡差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镇化发展进程
4.第四阶段:2000年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和趋势。经历了前两个阶段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制约我国综合实力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在这一阶段的城镇化过程中,第三产业发展与户籍制度改革强化了大城市的中心作用,使其成为城镇化的主力。然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加剧了现有城市问题,如城市用地无序蔓延、耕地流失、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及城市病等
起步发展阶段
过度发展阶段
调整阶段
严重停滞阶段
快速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城市化是滞后城市化的突出代表。198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42.2%,发达国家为70.2%,发展中国家为29.2%,而中国城市化水平仅为19.4%。
从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看,我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与第三产业呈低水平上的相适应。1996年我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之比仅为0.69,远低于该比值1.4—2.5的合理范围。
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城市化的滞后,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
我国的城镇化
积极意义:
拓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拉动了生产与消费
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提高了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
1
2
4
3
05-我国城镇化发展
起步发展阶段
过度发展阶段
调整阶段
严重停滞阶段
快速发展阶段
虽然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严重的滞后城市化现象,但在我国今后很有可能会出现城市的过度膨胀,即虚假城市化的情形。
我国城市化面临的最大压力是规模巨大的农村人口。从现在情况来看,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即使我国继续保持快速经济增长势头,并且经济发展能够带来许多的就业机会,但就业紧张的状况难以得到有效的缓解而且即使能提供足够多的就业机会,也无法在短期内提高大量农村人口的素质。所以,如果我们决策上稍有不慎,我国城市化就将有可能给城镇带来一个庞大的失业人群。
我国的城镇化
视说地理: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
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45%
城镇人口
# 阅读-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与城镇互动、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镇与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与互相促进的城镇化。
# 阅读-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
推进我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需要注重以下方面 内 容 一是以人为核心,全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二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
三是借助城镇化推动乡村振兴
四是优化城镇布局,统筹城乡发展
五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对自然界的干扰和破坏
六是重视历史文化传承,城镇有记忆、有特色、有美丽的风光,让居民“望山见水”,记得住乡愁
城区常住人口 城市级别
50万以下 小城市
50万以上100万以下 中等城市
100万以上500万以下 大城市
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 特大城市
1000万以上 超大城市
2021年人口统计数据,上海常住人口为24870895人。
经济社会深入发展
大中小城镇组成
进一步形成
大都市
城市群
大都市带
大都市
规模巨大、综合实力和辐射功能强大的超级大城市。
城市群
指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由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组成的城市群体,城市之间既有明确分工,更有密切联系,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
城市群的发展要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目的是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
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城市群
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
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
北美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
英格兰大都市带
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
世界主要大都市带
我国城市群地区分布图
Regional distribution map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China
大都市带
大都市带具备雄厚的综合实力和强大的辐射功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经济中枢。
1、城镇化发展进程
世界大都市带分布图
美国东北部
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
北美五大湖
沿岸大都市带
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
英格兰大都市带
日本太平洋
沿岸大都市带
长江三角洲
大都市带
# 活动探究3P51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特点,完成表格内容
项目 特点
城镇化速度
城镇化动力
产业结构变动
人口流动
城镇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起步晚,速度快,呈加速发展的态势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
内地向沿海、农村向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
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生态环境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基本协调,也有问题,如劳动力就业问题
工业提供劳动力就业,为服务业提供发展空间,城市发展促进工业化的进程
The influence of urbanization on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
城镇化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03
厦门地铁3号线3标首个地下车站主体封顶
1、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推动区域工业、服务业发展,改善产业结构;
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1、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城镇建筑密集、人口居住集中,水、电、天然气可集中供应。
有利于提高土地、水等资源供应效率。
香港密集住宅区
1、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有利于对污染物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
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深圳市宝安区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站
南京河西城市生态公园
1、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功能完善,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缩小城乡收入、受教育程度差距,趋同价值观。
室外健身器材
2、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1)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①地形
城市建设对原有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削高填低,使地形趋于平坦;但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要素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形
气候
水文
生态
改变原有的地表形态,使地表趋向于平坦
A.城市生产生活释放大量人为热,并强烈改变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易产生“热岛效应”;
B.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圈(“城市风”),若将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圈内,污染物将在市区和郊区之间造成多次污染;
C.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上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偏多,形成“雨岛效应”。
要素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形
气候
水文
生态
改变原有的地表形态,使地表趋向于平坦
改变下垫面的性质,产生热岛、雨岛效应,形成城市风
城市热岛问题
日本三招对付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城市热岛
A.城市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有的河流被填埋作为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城市水系紊乱,每逢暴雨,城市排水不畅,极易造成地面积水;残留的河道也容易水体富营养化;
③水文
2、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B.城市建设过程中,植被破坏,地面硬化,导致城市地表径流发生较大变化,如地表径流量加大,汇集速度加快,径流变化加大;
③水文
2、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水漫金山
浪花朵朵
桃花潭水
飞流直下
C.城市生产生活过度抽取地下水,诱发地面沉降;
D.城市建设破坏了河流、湖泊、沼泽等城市湿地。
③水文
2、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要素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形
气候
水文
生态
改变原有的地表形态,使地表趋向于平坦
改变下垫面的性质,产生热岛、雨岛效应,形成城市风
破坏原有的河网系统,容易产生城市内涝
城市内涝
①来水多
②去水少
③蓄水空间不足
城市内涝问题
海绵城市示意图
随着城镇不断发展,城市道路逐渐硬化,导致下渗量逐渐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每逢暴雨,排水不畅,地面积水。可通过使用透水砖,建设“海绵城市”等措施解决。
城市内涝
光化学烟雾:以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最为出名。由于洛杉矶处于依山临海的盆地中,一年中约有10个月出现逆温层。5~10月阳光强烈,全市250多万辆汽车排放大量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在阳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粘膜,引起眼睛红肿和喉炎,使视觉敏感度和视力下降。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大气污染
污染源 造成的结果和危害
工矿企业、
汽车尾气、
家庭炉灶和取暖等
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危害人类健康(烟雾、光化学烟雾、酸雨),
破坏土壤、水质、生物,腐蚀建筑物;
防治大气污染:
①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②改进燃烧技术;
③处理后达标排放;
污染源 造成的结果和危害
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
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
(水体富营养化、有害金属导致公害病等)
水污染
防治水污染:①清洁生产;
②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痛痛病:又称骨痛病。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的铅、锌冶炼工厂排放含镉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农民利用污水灌溉水稻田,致使稻米含镉,居民食用含镉稻米和饮用含镉水而中毒。
水俣病: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了水俣湾水体,使鱼类中毒,人食毒鱼致病,甚至死亡。
大气污染
污染源 造成的结果和危害
居民生活垃圾、
工业垃圾、
建筑垃圾、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固体废弃物污染
防治固废污染:
①资源化(回收、堆肥、焚烧)
②减量化(破碎、压缩、焚烧)
③无害化(填埋等)
大气污染
污染源 造成的结果和危害
交通、工业生产、
建筑施工、
社会活动;
影响人们休息、工作,甚至危害人体健康
噪声污染
防治噪音污染:
①声源控制;②传播途径控制;
③接受者防护;
大气污染
污染源 造成的结果和危害
噪声污染
交通、工业生产、
建筑施工、
社会活动;
影响人们休息、工作,甚至危害人体健康
大气污染
污染源 造成的结果和危害
城市建筑玻璃幕墙、城市灯光、夜晚汽车灯光
刺激人的视觉,诱发交通事故
光污染
④生态环境
A.城市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
B.城市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植被和水系等,生物栖息地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改变,使原有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2、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要素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形
气候
水文
生态
改变原有的地表形态,使地表趋向于平坦
改变下垫面的性质,产生热岛、雨岛效应,形成城市风
破坏原有的河网系统,容易产生城市内涝
产生的“三废”,干扰和破坏所在地的生态环境
废气——大气污染
废水——水污染
废渣——固体废弃物污染
环境污染
①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集中供暖,扩大绿化,建立隔离带;
②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③对垃圾及时清理,实行分类回收、利用;
④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市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污水处理厂
垃圾分类回收
2、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2)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
住房紧张
交通拥堵
就业困难
就医困难
基础设施落后
城市社会治安差
居住与交通问题
原因: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危害:时间和能源浪费,影响环境质量;影响居住质量
措施:控制城市人口;合理布局道路;加快住房建设;发展公交
E
交通问题
①改善城市路网结构,增加城市交通线路;
②鼓励公交出行;
③促进立体交通发展。
公交出行
立交桥
房价高、居住质量差
①建设卫星城,开发城市新区;
②保障住宅供应,控制房价;
③老旧小区改造。
兰州新区
E6-就业问题
原因: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乡村人口无序迁入
危害:造成贫困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就业压力增大
措施: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F
就业困难、失业增加
加快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
社会问题
类型 成因 解决措施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城市交通拥堵
城市中的贫民窟
环境污染
交通拥堵
居住紧张(地价房租昂贵)
就业困难
社会秩序混乱
“城市病”
光污染
噪声污染
固体垃圾污染
水污染
大气污染
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主要)
长期高强度的工业生产
不合理的城市规划
原因: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从深圳到雄安
04-城市病的解决措施
04-城市病的解决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从世界范围看,许多大城市都有自己的卫星城和新区,伦敦附近有8座卫星城;东京附近80年代,建设了7座卫星城。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要开展大气、河流、噪声等多方面治理工作,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4、合理规划,加强管理
与传统城镇化不同的是,新型城镇化注重智慧城市的建设,运用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城镇智慧式的管理和运行
智慧城市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视说地理: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
# 阅读-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运用数字城市技术,将城市中的人和物的信息按照地理位置进行组织,通过网络获取并传输海量数据,借助云计算进行实时处理,并将结果反馈到控制系统,再进行智能化控制,从而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和运行
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
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
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
# 阅读-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 对城市而言 慧城市通过智能化管理能够破解“城市病”
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克服交通拥堵,消除安全隐患
对居民来说 智慧城市意味着上下班便捷、供水供电可靠
日常出行安全,家长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孩子的情况
病人通过手机在家里看医生
对旅行者而论 智慧城市是一个触手可及的城市
无论走到哪里
只要轻轻一点,就可获取吃住行游购娱各类信息
知识整合
# 活动探究1
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都市区、城市群和城市圈不断涌现,一些学者将特大城市的多种职能分散到周边小城市,形成各有侧重、联系紧密的空间组织形式。
如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 (E. Howard) 针对英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田园城市的空间布局由具备文化吸引力的中央公园和周围居住、商业部分以及外围大部分属于农用地的大型绿带组成。
当田园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则由若干个这样的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形成社会城市。其中每个城市之间设置永久的隔离绿带,并通过放射交织的道路、环形的市际铁路、城市运河相互联系
想一想,建设田园城市的优点和主要问题分别有哪些
答案:
优点: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回乡村; 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主要问题:田园城市理论的乌托邦特征非常明显。
… …
… …
问题:
(1)想一想,建设田园城市的优点和主要问题分别有哪些
图 霍德华田园城市理论示意
# 活动探究2
荷兰的兰斯塔德城市群借助“绿色缓冲区”
将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三个大城市,乌得勒支、哈勒姆、莱顿三个中等城市,以及众多的小城市联系起来,形成绿心状城市群
阿姆斯特丹是首都、经济中心和国际航空港
海牙是国际会议中心和总部基地
鹿特丹是欧洲吞吐量最大的海港
乌得勒支是铁路枢纽和服务中心
荷兰城市
答案:
大面积的农田、绿地有利于改善都市区的生态环境;环状生态格局利于控制城镇规模,疏散城市职能;减轻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
… …
… …
问题:
(2)兰斯塔德城市群的绿心发展模式有哪些优越性
图 兰斯塔德城市群示意
答案:
田园城市理论和兰斯塔德城市群的绿心发展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镇化过程中带来的城市病。中国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必须结合具体区域实际情况,学习这些理论和模式的精髓,开展有中国特色的规划和建设。
… …
… …
问题:(3)议一议,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田园城市理论和兰斯塔德城市群的建设,对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哪些借鉴意义
兰斯塔德城市群示意
霍德华田园城市理论示意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刮起了一股“大树移植风”,从移植大树再发展到搬迁古树。北方某沿海城市耗资 2 亿元“邀请”50 万株大树进城,以建设“森林型生态城市”。南方某沿海城市从广西、江西、安徽、湖南等地,购买了 5 000 余株树龄在100~400 年的古树来装扮城市。建设生态城市无疑是正确的,但大树移植费用昂贵,最大代价是要“牺牲”大量无辜的大树,眼下近距离移植技术的成活率仅60%左右。大量移植大树对树木原生存地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等自然灾害。移植古树还违反了国家保护古树的有关法规。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擅自买卖属于违法行为。一棵苗木要十几年甚至上百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因此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之说。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我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耐心地让小树在城市生长。
(1)“大树移植”可使大城市迅速绿化,但这种做法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2)城市的绿化以山区的森林植被破坏为代价,而山区的水土流失又会给下游地区和城市造成哪些影响?
(3)你怎样理解“生态城市”的内涵?
图 移植的大树
(1)对树木原生存地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2)水资源缺乏,洪涝灾害多发。
(3)内涵:指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和适合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措施:统一规划;城郊防护林和城内绿地构成层级系统;种植适生的本土植被;花、草、灌、林相结合;依法保护绿地。
(1)“大树移植”可使大城市迅速绿化,但这种做法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2)城市的绿化以山区的森林植被破坏为代价,而山区的水土流失又会给下游地区和城市造成哪些影响?
(3)你怎样理解“生态城市”的内涵?你认为应如何搞好大城市的绿化?
大量移植大树对树木原生存地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水资源缺乏,洪涝灾害多发。
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和适合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统一规划;城郊防护林和城内绿地构成层级系统;种植适生的本土植被;
花、草、灌、林相结合;依法保护绿地。
课时作业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引发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随着近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和老人随青壮年劳动力举家迁入城市定居。完成4-5题。
4.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 )
A.扩大粮食的进口规模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实施大规模休耕制度 D.鼓励劳动力大量回流
5.未成年人和老人迁入城市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①提高城市化水平 ②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③降低城市平均工资水平 ④增加城市公共服务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