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25 14:2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高一地理备课组
课题: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课标解读】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结合资料,分析世界城镇化过程的特点及利弊。
2.区域认知:结合资料,对比不同地区城镇化过程的特点的异同。
3.人地协调观:理解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探索的出路。
4.地理实践力:调查当地城镇化的特点及所处阶段,分析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城镇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和动力机制。比较归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主要特点、原因。(重难点)
2.学会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差异。正确理解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和虚假城镇化、滞后城镇化的含义及其差异。(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激趣导入,学生观看视频资料《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0年对比》,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0年对比的事实,提出驱动城市生长的原因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
【自主学习】
一、城镇化
1.含义:又叫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标志
(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3)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4)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
3.动力
(1)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2)城镇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
(3)城镇的兴起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1.世界城镇化进程
(1)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上的城镇发展极为缓慢。
(2)工业革命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比重迅速攀升。
(3)目前,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出现了一些大都市带。
2.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1)伴随着工业化进行。
(2)城镇化水平高,大多在75%以上。
(3)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4)城镇历史文化保护得到普遍的重视。
(5)出现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3.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1)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比较低,上升迅速。
(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很不平衡。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国家多分布在亚洲和非洲。
(3)出现虚假城镇化和“滞后城镇化”现象。
4.我国的城镇化
(1)特点: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
(2)意义:拓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拉动了生产与消费;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城镇规模逐步扩大,城镇功能日益增强,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的中心。
2.不利:对地理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导致人居环境质量普遍下降;引发环境污染、交通阻塞、房价居高不下、建设用地紧张等问题。
3.今后方向:建设生态城市、田园城市、智慧城市,走健康、持续、绿色、高效的城镇化道路。
【思考交流】
问题1 (地理实践力)在城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主导驱动力有所不同。在城镇化刚起步阶段,农业生产为工业提供了原材料,为城镇发展提供市场,所以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城镇化最基本的动力。【查阅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相关资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异同。】
提示:同: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异:珠三角→侨乡投资;毗邻港澳,承接港澳的产业转移;
长三角→城市间的协调合作;承接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问题2 (区域认知) 下图为不同年份杭州市主城区及附近地区的遥感影像,其中红色表示植被,分辨率为30米。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1)结合地图资料,判读图中代表杭州城区的影像色调,并勾画出图中杭州城区的大致范围。
(2)查阅杭州市1984年、1991年、2008年、2016年的市区的人口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制作人口、经济总量等变化曲线,简要说明人口、经济增长与杭州城区空间扩张的关系。
提示:城镇人口数量增长,城镇空间扩张。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越高。
1984 1991 2008 2016
杭州市区人口(万) 122.29 134.97 820.20 918.8
GDP(亿元) 69.47 227.95 4850.59 11709.45
问题3 (地理实践力)讨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异同;想一想,产生这些异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相同点: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②不同点: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大都进入城市化后期阶段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大部分处于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
③原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城市化差异的直接原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城市化进程也不同。
问题4 (综合思维)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则发展迅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提示:汽车普及;郊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地价较低。
问题5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特点,完成表格内容
提示:
【归纳总结】
1.城镇化的含义及动力
城镇化的内容包括人口城镇化和地域城镇化,城镇化可从内涵、标志和动力机制等方面理解。
(1)内涵
(2)标志
(3)动力机制
从人口迁移来看,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推力和拉力。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如下图所示:
2.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1)社会经济发展是促进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主要表现在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见下表:
产业 影响
第一 产业 随着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村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
第二 产业 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化进程为进城的农民从事加工制造、建筑等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 产业 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进城的农民工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也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本动力
工业化扩大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出现了一大批工矿业城市;工业化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人口增加;工业化促进了城市本身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大了对工业和人口的吸引力。工业化是近代城市迅猛发展的根本动力,城镇化通常指工业革命及其以后的城镇化。
【针对性训练】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引发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随着近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和老人随青壮年劳动力举家迁入城市定居。完成4-5题。
1.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 )
A.扩大粮食的进口规模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实施大规模休耕制度 D.鼓励劳动力大量回流
2.未成年人和老人迁入城市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①提高城市化水平 ②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③降低城市平均工资水平 ④增加城市公共服务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