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高一地理备课组
课题: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标解读】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结合实例,了解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的影响和城镇景观的影响。
2.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特点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3.人地协调:通过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城乡发展观念。
4.地理实践:调查本地区的情况,了解城乡景观与当地地域文化的联系,对区域特色文化传承和保护提出合理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理解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中的体现。(重难点)
2.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镇景观的影响。(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多媒体上展示三幅云南哈尼梯田的景观图。
承转: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观看几幅图片,是不是非常美丽啊,给人一种宁静、淳朴的感觉,那同学们猜一下这里是我国的那个地区呢?
承转:这里实际上是我国云南红河的哈尼梯田,这里在2013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的秋收之后到次年春播之前,是这里的旅游旺季,层层水田照映着蓝天白云,宛如一幅幅油画,吸引力无数游客。同学们通过图片也可以看到,这里的村寨建在山腰上,村寨之下是水田,村寨之上是森林,那是什么样的地域文化形成了如此壮美的景观呢?下面让我们来学习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自主学习】
一、地域文化
1.文化来源与特点
来源: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与认知。
特点:具有显著特色的文化。
2.概念: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分为物质的和非物质方面的。
3.感受地域文化:可以从城乡景观入手。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
(1)自然景观:行云飞瀑、高山流水等自然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
(2)人文景观,也称文化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等都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景观。
(3)人文景观分类
物质方面:建筑、服饰、饮食等
非物质方面: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4.城乡景观:城乡景观既包括聚落群体,又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1.较之城镇,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直接,其景观鲜明地体现了人地和谐理念。
2.乡村景观能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
(1)“宅高田低”的原因:使得高宅可避_洪水、低田利于灌溉,形成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
(2)土楼建造的目的:适宜聚族而居的生活和共御外敌的要求,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思考交流】
问题1 (区域认知)在澳大利亚南部城市库伯佩迪矿山里,修建有许多由宝石矿演变而来的地下住宅。这里气候不适合人类长期居住,大部分矿工不得不停留在矿井里躲避室外极端的天气,逐渐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民居。早期地下住宅规模甚小,随着生产设备普及和生活水平提高,地下住宅规模逐渐扩大,功能日趋完善,并出现了教堂、旅馆等建筑。如今,库伯佩迪的居民几乎全部住到了地下,变成了独特的风景线,还吸引了众多的观光客。
(1) 分析库伯佩迪的气候特点,简要说明其形成原因。
(2)说一说库伯佩迪的地下民居特点。
提示:
(1)终年炎热干燥。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水少。(2)库伯佩迪的民居依山崖开挖修建,全部建在地下;与外部联系的窗口较小,内部宽敞;功能设施齐全,建筑功能多样。
问题2 (地理实践力) 在徽州的故事里,山的作用在于阻隔,水的作用则在于沟通。有山的屏障、水的滋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徽州文化。为何徽州村落的基址一般选在枕山环水之处 ?
提示:
枕山:可以阻挡冬日的寒冷气流,让富含水汽的南风在此停留降雨,调节村庄的小气候。
环水:活水流经村落,既保证生活饮用所需,也便于养殖水禽、鱼虾,以及灌溉农田,日常交通。
问题3 (地理实践力)安徽宏村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狭仄,且巷中遍布水道,民居白墙黑瓦,房屋山墙多采用“马头墙”的形式。分析宏村为代表的徽派建筑具有这些特征的原因。
提示: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狭仄是由于古徽州所在地区山地多平地少,随着人口增加,用地逐渐紧张。
问题4 (综合思维)(1)梯田景观属于什么类型的景观?(2)结合已有知识,解释“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积足够大,水源才能常年不枯”的原理。(3)为什么哈尼族人的村庄多分布在梯田上方的半山腰?
提示:(1)人文景观(乡村景观)
(2)森林能够减慢地表径流速度,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量,从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在梯田上方的半山腰发展农业可能对水源造成污染,因此哈尼族人把村落建在梯田上方,主要是为了获取清洁的水源,保证生活用水;梯田在村寨下方,水流顺势而下,满足了水稻生长对水的需要;半山腰不但气候舒适宜人,且方便到村寨下方的梯田里劳作;河谷地带,气候湿热,且易受洪水威胁,不适宜人类居住
问题5 (区域认知) 云南十八怪,娃娃出门男人带,这里的汉子爱妻爱儿成为风尚,“模范丈夫优秀爹 ”在街头比比皆是。这种地域文化怎么形成的?
提示:云南地处我国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不平,外出大多要翻山越岭,女性体力较弱,不适合长时间的负重行走,所以出现“娃娃出门男人带”的现象。
说明了地域文化(风俗习惯)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男尊女卑的观念弱,女性地位不低啊。
【归纳总结】
1.地域文化
(1)物质方面:如建筑、服饰、饮食等。
(2)非物质方面: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2.景观
(1)自然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如行云飞瀑、高山流水。
(2)人文景观: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如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等。
3.城乡景观
4.地域文化差异的形成
5.地域文化的特点
(1)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2)地域文化既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饮食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3)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6.不同区域乡村景观
(1)乡村景观的地域文化体现
景观 地域文化体现 举例
农业生产景观 农业结构、耕作方式 、农田景观、生产流程与场景 东北黑土地的商品粮基地、云南哈尼族梯田、内蒙古草原牧业、新疆山地牧场等
乡村聚落景观 人口、聚落分布,房屋建筑与布局 东北黑土地的屯子、云南傣族的竹楼、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北方的四合院、内蒙古的蒙古包等
(2)我国东西部农、牧景观差异
地区 人口分布 生产活动 生活习惯
东部农耕区 人口众多,密度较大 多从事种植业,畜牧业以圈养为主,现在出现了大量企业 以粮食为主食,房屋建筑多就地取材,现在楼房增多
西部 牧区 人口分散,密度很小 以牧业为主,畜牧业以放牧为主,现在不少牧区在水源较好的地方发展人工草场,有些定居点新建畜产品加工厂 以奶制品、牛羊肉为主食,喝奶茶,现在定居点逐渐增多
(3)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异
地区 耕地 农作物 牲畜 民居 主食 运动项目 传统交通工具
北方 以旱地为主 小麦、玉米、甜菜等 黄牛 旧式民居以土坯为材料,注意防寒 面食 冬季溜冰 马
南方 以水田为主 水稻、油菜、甘蔗等 水牛 旧式民居以砖瓦竹木为材料,注意通风散热 大米 游泳、龙舟竞赛 船
7.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城镇建筑 表现 原因
建筑布局 美国城市 市中心多是高层的摩天大楼,离开中心区,建筑高度急剧下降,然后又缓缓地向郊区递减 美国历史较短,早期移民大部分来自欧洲,沿袭了欧洲自由主义精神的传统,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现代文化特征 发展历史不同
欧洲城市 市中心有市民集会的广场、大教堂以及工商组合的事务所,有许多著名历史建筑,高层建筑大都建在城市中心区以外的地区 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多著名建筑,人们不愿意让现代化建筑夺去其历史建筑的风采
建筑结构 中国建筑 围墙是主要景观,城有城墙,园有园墙,宅有宅墙,庙有庙墙;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而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 中西方地域文化差异
美国建筑 绝少围墙,园林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建筑风格 中国宫殿式建筑的红墙、黄瓦、飞檐、斗拱,宫廷中的楼、台、殿、阁与西方宫廷中的喷泉、雕塑等明显不同;中国民居四合院与西方的花园、洋房、绿篱、草地明显不同 东方古代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国家城市建筑表现出教堂占优势地位 中西方统治权力不同
【针对性训练】
读图,回答1~2题。
1.日本东京以皇宫为中心,将皇宫摆放在城市中轴线上,体现了( )
A.天人合一的思想
B.皇权的至高无上
C.民主与法制精神
D.城市格局历史的悠久
2.影响日本东京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历史因素 D.环境因素
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3~4题。
3.维持这一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关键是( )
A.提供水源的江河
B.受村规、民约保护的森林
C.哈尼族的村寨
D.层层叠叠的梯田
4.哈尼族人村寨的选址,主要目的是( )
A.对外交通便利 B.避免洪涝灾害
C.获得清洁的水源 D.观赏梯田美景
【板书设计】
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一、地域文化
1.含义 2.分类 3.景观(活动:红河哈尼梯田)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1.“宅高田低 ”:人地和谐
2.永定土楼:御外凝内
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1.颜色:江南水乡粉墙黛瓦
2.构造:北京四合院
3.空间布局:明清紫禁城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