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的家国情怀,单元的语文素养是继续学习精读,注重涵泳品味,把握作品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情怀,继续学习做批注。《木兰诗》描绘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立功勋、回家团聚的传奇故事。通过本文学习继续培养学生学习精读文本读方法、调动体验和想象,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深入理解文本。
学情分析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虽然篇幅较长但诗歌的语言朗朗上口,质朴自然,学生乐于背诵。对于木兰的英雄气概和儿女情怀双重形象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本诗与学生之前所学诗歌相比,篇幅较长,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畏难情绪。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融入相应活动,在具体任务中分析人物形象,获得阅读体验。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品读语言,体会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涵泳诗歌,圈点批注,分析木兰人物形象。
3.结合材料,体会木兰的家国情怀及乐府诗歌反映的社会现状。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品读语言,体会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涵泳诗歌,圈点批注,分析木兰人物形象。
3.结合材料,体会木兰的家国情怀及乐府诗歌反映的社会现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奇人”,历来为文人们津津乐道。大诗人杜牧称赞: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李商隐写到: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乾隆皇帝也曾称赞她“克敌垂成不受勋,凛然巾帼是将军。那么花木兰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形象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走进她的精彩传奇人生。
任务一:诵读诗文,品味音韵
1.北朝民歌,由劳动人民创作,以口头的形式相传,诗歌中那些语言更加有助于代代传唱呢?小组合作,每组派1-2名同学发言。
明确:本诗句式整齐中有变,长句与短句错落。韵脚变化,极具音韵美。叠词使用,读起来朗朗上口。此外采用反复铺陈的手法营造气氛,使得诗歌富有情境之美。
2.小组合作,理解句子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③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3.学生发言后,教师点评,随后屏幕出示:
互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明确:本文采用了大量互文的手法,这是古代诗文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其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就是一件事。以上句子采用了互文的手法,或渲染战争前紧张的气氛;或体现战争之残酷;或渲染人物欢快之心情。
4.请同学们再次朗读,感受文中的语言之美。
任务二:精读涵泳,品读形象
1. 再次阅读文本,圈点批注,运用“从 中,我读到了 的木兰”的句式说话。
预设一:从“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中,我读到了一位爱国孝顺的木兰。
预设二:从“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中,我读到了一位善于骑射、果敢坚决的木兰。
预设三:从“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中,我读到了一奋勇杀敌、浴血奋战木兰。
预设四:从“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中,我读到了一位不慕名利、孝顺勇敢的木兰。
预设五:从“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中,我读到了一位爱生活、爱红装、爱和平的木兰。
明确: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木兰集勤劳、孝顺、忠义、勇敢、机智、活泼、柔情、淳朴等特点为一身,她是一名坚定勇敢的英雄,是一名勤劳淳朴的姑娘,她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千古奇女子。
任务三:合作探究,品析情感
1.结合文本,从文章对木兰的描写来看,假如你遇到木兰,你愿意用“她”来称呼木兰,还是用“他”来称呼木兰?
明确:花木兰在军队是一名男儿打扮,他英勇善战、建立功勋。归乡后,卸去戎装,其柔情的女子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引导学生从文章详略的安排上分析,对木兰征战过程描写篇幅较少,而对其归乡后的场景描写用了较多文字。以此,看出作者似乎对女儿身的木兰更加喜爱。
2. 《汉书·艺文志》说到: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民歌可以反映风俗和社会现状。通过塑造木兰的形象,诗歌想反应怎样的社会现实呢?结合《乐府诗集》中的其他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屏幕出示:《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明确:结合诗歌,不难看出战争给当时北方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兵役制度的极度不合理。木兰替父出征,老兵孤独归乡。我们看到了木兰的家国情怀,也看到了老兵的悲伤至极。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对战争的深恶痛觉,是古今人民孜孜不倦的追求。
课堂小结
《木兰诗》是我国北方民歌中不朽之杰作,虽历经千年岁月的沧桑,依旧熠熠生辉。本节课,我们在读文章,涵泳诗歌,感受木兰的伟大人格,也深刻体会到了民歌所反应的社会现状。“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这是一首生动质朴的民歌,描绘社会现状的诗歌,更是一首为人民百姓呐喊的高歌。
作业布置
课后,查阅资料,了解穆桂英的故事,进一步感知古代女性的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