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二3.10《吊古战场文》课件(9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二3.10《吊古战场文》课件(9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19 09:0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91张PPT。吊古战场文李华李华---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李华,字遐叔,唐朝赵州赞皇县(今河北省赞皇县)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进士擢第,历任监察御史、右补阙等职。安史之乱时。李华被叛军俘获,被迫任凤阁舍人伪职。乱平之后,他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后来托病隐居,信奉佛法。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病故。留有《李遐叔文集》。但原集宋朝时已佚,今集为后人取《唐文粹》、《文苑英华》等书编辑而成,存文一百三十余篇。
这篇文章采用骈体形式,对仗精工,音韵和谐,但又不同于南朝时期浮艳的文风,主题鲜明,文字流畅,骈俪之辞不多。李华写成本文以后,故意将它熏污成旧,夹藏在佛书之间,又有意让与他同年擢为进士的萧颖士看到。萧颖士看后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可以。李华不免得意,又追问当今何人能及。萧颖士说道:“您认真思索,就能写出此文。”李华惊讶叹服。于此可见,当时李华文章已自成风格。萧颖士也擅长写作,与李华齐名,二人都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时期散文传统,为后来韩愈提倡的古文运动起了开先河的作用。
骈文的文体特点一、骈偶:四字、六字对偶句广泛运用骈文的句式:
(1)四四—四四
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2)四六—四六
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3)六四—六四
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二、用典
三、丽辞
四、声律(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赋的主要文体特点1.主客问答
2.铺采摛文(铺陈)
3.体物叙事
4.韵散结合在唐代散文家中,李华是颇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主张“文章本乎作者,而哀乐系乎时。本乎作者,六经之志也;系乎时者,乐文武而哀幽厉也”。(《赠礼部尚书清河孝公崔河集序》)应该说,他的这篇《吊古战场文》,正体现他“乐文武而哀幽厉”的理论主张。作品背景唐天宝十一载(752),李华由伊阕县尉调任监察御史,就在这年或第二年的十一月,他奉诏出使朔方边陲巡按军政,目睹边塞大漠飞沙,风雪河冰和战士苦寒景况,触景生情,驰骋想象,写下这篇赋文名作。 这篇文章写于安史之乱前。当时,唐玄宗骄侈昏庸,看不到隐伏在社会中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又好大喜功,对四方不断用兵,却屡战屡败,致使国力损耗,灾荒频起,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痛苦。李华作此吊文,竭力描写战争的残酷和令人悲哀的后果,虽以秦汉、匈奴为话题,实际上是在谴责唐玄宗的穷兵默武政策。
天宝十年(751)夏,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伐南诏,“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
天宝八载六月,哥舒翰以兵六万三千,攻吐蕃石堡城,拔之,唐军率死者数万。李华表达了希望和平,停止战争的愿望唐代的边事唐太宗灭亡东突厥,俘颉利可汗
击败吐谷浑、突厥薛延陀
太宗、高宗远征高丽
高宗击灭西突厥
唐玄宗时,范阳对契丹与奚:张守珪,安禄山
青海对吐蕃:哥舒翰。“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西域对突骑施、勃律、大食:封常清,高仙芝
西南对南诏
对比:唐代边塞诗的主题一,歌颂将士奋勇杀敌,期待建国立业。
王昌龄《从军行》: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维《老将行》:莫嫌旧日军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高适: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轮台歌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二、对战争的控诉与反思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李白《古风》:下马古战场,四顾但茫然。风悲浮云去,黄叶坠我前。朽骨穴蝼蚁,又为蔓草缠。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前出塞》: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晚唐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曹松《己亥》: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全文共分五段。
第一段从“浩浩乎平沙无垠”到“将近代欤”,概括地描写了古战场旷远、惨悴、阴森的环境,因此地“常覆三军”,而感到极度悲伤。对比:唐代边塞诗中的战场 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李颀《古从军行》: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古意》:黄云陇底白雪飞,未报君恩不得归。高适《 燕歌行》: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岑参《白雪歌》: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夐不见人夐:空旷河水萦带萦带:象带子一样环绕蓬断草枯,凛若霜晨。对比:鲍照《芜城赋》:
白杨早落,塞草前衰。
棱棱霜气,蔌蔌风威。
孤蓬自振,惊砂坐飞。
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亭长刘邦即曾任亭长常覆三军常:经常。不必理解为“尝”的通假字
三军:春秋时楚国左、中、右三军,晋国上、中、下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渡泸水第二段从“吾闻夫齐魏徭戍”到“王道迂阔而莫为。呜呼噫嘻!”,写士卒远戍的苦况,指出秦汉以来“多事四夷”的原因,只因“文教失宣,武臣用奇”的缘故,点出了全文题旨。
齐魏徭戍,荆韩召募齐魏,荆韩:皆泛指战国时代万里奔走,连年暴露暴:pu 日晒
露:露宿
鲍照《代东武吟》:密途亘万里,宁岁犹七奔。寄身锋刃曹植《白马篇》:寄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武臣用奇武将的奇谋得以施展古称戎夏戎夏:(夷夏)。西北少数民族与汉族。
夏:束发右衽。
戎:披发左衽。
越:断发纹身。第三段从“吾想夫北风振漠”到“伤心惨目,有如是邪”,重点描摹两军厮杀的激烈、悲惨的情状 。通过想象虚写历代穷兵黩武给广大士兵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惨重后果。胡兵伺便伺便:乘机期门受战指军门
汉武帝外出,必与禁中侍卫及北地良家子能骑射者期会于殿门,所以把执兵器护送者称为“期门”。这里指兵营的大门。惊沙入面鲍照:惊砂坐飞
岑参《走马川行》:风头如刀面如割。声析江河析:此处通“坼”,崩裂。穷阴凝闭愁云惨淡万里凝鸷鸟休巢,征马踟蹰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岑参《走马川行》: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凭凌杀气凭陵:依凭
高适《燕歌行》:胡骑凭陵杂风雨。尸填巨港之岸港:河矢尽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李陵《答苏武书》: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两军蹙兮生死决蹙:迫近。两军交战。
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gǔ)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降矣哉,终身夷狄李陵夜正长兮风淅淅淅淅:萧瑟凄凉鬼神聚兮云幂幂幂幂:阴森凄惨的样子第四段从“吾闻之:牧用赵卒”到“功不补患”,采用历代战争对比的方法,说明战争胜败的关键。痛斥了自古以来统治者的穷兵黩武的政策,总结了不正义的扩张战争对民族与社会的危害。
李牧战国后期赵国大将
《史记·李牧传》: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馀,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彊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原一战。
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後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林胡《史记》载:春秋,“晋北(今山西北边)有林胡、楼烦”。
活动地区正是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东部
被赵将李牧以“奇阵”击溃,从此林胡名字失于史册。任人而已,其在多乎?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高适《燕歌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汉倾天下,财殚力痡汉武帝三次大举出击匈奴周逐猃狁,北至太原《诗·小雅·六月》:薄伐猃狁,至于太原。
猃狁:即犬戎,也称西戎,活动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 既城朔方《诗·小雅·出车》:天子命我,城彼朔方。
朔方郡:辖地位于黄河河套的西北部饮至策勋饮至:上古诸侯朝见,会盟,征伐完毕都要到庙里告祭祖先,饮酒庆贺,称为“饮至”穆穆棣棣穆穆:仪表端庄恭敬,多指帝王
棣棣:仪态娴雅和顺荼毒生灵荼:苦菜
毒:螫人的虫汉击匈奴,虽得阴山卫霍为将
《汉书·匈奴传》:北边塞至辽东 ,外有阴山东西千余里,草木茂盛,多禽兽。本冒顿单于依阻其中,治作弓矢,来出为寇,是其苑囿也。至孝武世,出师征伐,斥夺此地,攘之于幕北。边長老言: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匈奴民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失我焉支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枕骸遍野,功不补患。与墨子观点相同
《墨子》:杀人多则数万,少则数千,然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且可得。第五段从“苍苍蒸民”到结尾,痛悼死者,悲悯生者(家属)的悲恸之情 。以后方百姓的哀怨引发出全文主题,应用文德使四夷归服,而不应引发战争的祸患。用“守在四夷”正述自己主张,结出一篇之旨。
谁无夫妇?如宾如友《诗·周南·关雎》:钟鼓乐之,琴瑟友之。
《诗·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相敬如宾:东汉孟光与梁鸿必有凶年《老子》: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军之後必有凶年。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唐代边塞诗的妻离子散杜甫《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高 适《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王昌龄《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奈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别离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李华认为避免战祸的最重要的办法:
提倡文教,施行仁义,使四夷为天子守卫边土。
北宋与辽的和平关系,正因于此。辽一亡,金兵就大举南下,终致靖康之难。本篇虽是骈文,但写得比较质朴,笔调哀婉,感情真挚思考:战争与人类《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军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墨子“非攻”兼爱必然导致非攻,反对不正义战争。
窃桃李、马牛一类会遭到惩罚,窃国、以国相攻就却无人非议
杀一人、十人都会判有罪,以国相攻,杀千万人却得到拍手称赞。
攻伐之事,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穫敛,使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消耗大量的兵器、牛刀、车舆、粮食。
本质:国家发政,夺民之用,废民之利饰攻战者:我贪伐胜之名,及得之利,故为之
墨子:所得不如所丧者之多。杀人多则数万,少则数千,然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且可得。饰攻战者:荆吴齐晋之君,原本人众未至数十万,地未有数百里。通过攻战,人口数百万,地方数千里。
墨子:只有四五国得利,其余国家受害,不是天下良方。比如医生,只能医四五人,其余人皆死,不算天下良医。饰攻战者:彼不能收用彼众,是故亡。我能收用我众,以此攻战于天下,谁敢不宾服?
墨子:吴王阖庐,晋智伯至能收用彼众?下场如何?饰攻战者: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皆用攻战。
墨子:汤与武王皆奉天之命,是“诛”而不是攻。齐晋楚越:本身的生产力潜力并没有挖掘,却还要进一步扩张。
亏不足而重有余。孟子:对兼并战争的批判《离娄上》: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孰能一之?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吕氏春秋》:凡兵,天下之凶器也;勇,天下之凶德也。举凶器,行凶德,犹不得已也。《老子》: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
《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也。扩展思考是否应该随时动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南海争端、钓鱼岛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