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提纲 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提纲 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1 16:0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知识提纲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一、村落产生:
古代居住形式的演变
历程: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筑屋
原因:生产力进步
村落产生
含义:筑屋定居 聚居点
原因:农业出现发展 食物供应增加 生存条件改善 人口增长 建房定居
分布规律:大江大河 临近水源
布局:住宅、仓廪、地窖、公共活动场所
功能:定居繁衍;防卫;便利集体生活;凝聚宗族;管理教化
集镇出现
原因:生产力发展
(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商人出现→商人和手工业者筑垒设防→形成集镇)
发展:
原始社会:雏形
北魏:军镇
两宋:工商集镇、行政集镇
元朝:兴起于运河沿岸
明清:出现专业分工
作用:
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密切城乡经济联系
城市产生
概念:政治活动、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场所
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商周时期
特点:分级定制 中正对称 王权至上理念
西方古代城市——古希腊雅典城 古罗马城
古雅典城特点:自由性 公共空间广阔 人文精神 民主精神
古罗马城特点:道路系统,供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标准
影响:
对政治局势稳定起重要作用
促进工商业发展
创造了舒适的居住环境
有利于文化思想交流,推动文明进步
世界各地的民居
1、差异性
文明 建筑材料 建筑风格
两河流域 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 墙壁贴着墙壁 结构相同
古埃及 泥、木材、黏土、椰子叶(防晒和保温) 庭院 柱廊
古代中国 木 砖 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古希腊罗马 木 石 砖 混凝土 混凝土 拱券 希腊柱式 集体住宅
古印第安人 野牛皮 木头 圆锥形帐篷
2、发展特点
多元性
(2)受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共同影响
(3)新技术和建筑材料不断用于民居建设
(4)民居功能越来越丰富健全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聚集,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转变的过程。
具体表现:
1、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生活方式逐渐取代农村生活方式
城市化的演进
原因:工业革命 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西方城市化
(1)1851年,英国成为第一个城市人口占比超过50%的国家
(2)二战后,发达国家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速度加快
(3)2007年,世界城镇人口占比已超过50.14%
(4)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3、中国城市化
(1)鸦片战争后,沿海通商口岸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
特点:起步晚;空间分布不均衡;半殖民地特征
(2)1949-1960城镇人口占比10.6%-19.7%
(3)1978年以后,城市化进程加快,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迅猛发展
(4)2011年城镇人口占比超过50%
城市化的成就
居住环境改善
(1)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电梯
(2)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3)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制冷、私人卫生间普及
(4)20世纪以来社区发展功能全面
商品销售、金融服务、餐饮和娱乐休闲等功能融为一体
休闲娱乐场所、体育中心、公园、广场等设施逐渐增多,绿化面积大
城市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数量多
基础设施发展
西方国家:水网建设-照明设施-通信设备-交通设施多样化立体化
中国:
近代:
①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
②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事业发展
③基建水平有限不平衡
现代:
①城市基建不断改进
②自来水、天然气通到家家户户
③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标准化环保化
④城市交通四通八达,可乘多种公共交通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水污染 汽车尾气污染
贫富分化严重
交通拥堵
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
解决措施
政府宏观调控 立法保障
全员参与 治理周期长
防治结合 树立意识(环保、规则、人道主义、和谐)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