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提纲 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提纲 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1 19:3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导言
交通的含义:交通是指人、物和信息在两地之间的往来、传递和输送,包括运输和通信两个方面。狭义的交通专指运输。
交通产生的原因:物质生产丰富、交流需求增加、技术发展
交通类型:陆上、水上(河运、海运)、空中
交通的影响:便利人们生活、推动城市兴起、促进国家发展、世界连成整体
课标:了解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重点:交通运输的变化以及影响。
水陆交通变迁的表现
陆路:道路铺设
1.天然道路
(1)原因:
①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②人类转向定居,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
表现:
①道路:依赖天然的道路与河流
②“课前导言”运输工具:人力→畜力:驯养动物→撬的使用(技术)→发明轮车(技术)
人工道路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表现
空间 表现
西方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中国 ①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②汉代:开通了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丝绸之路 ③唐代: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④元朝: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
国内运河开凿
含义: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流
表现
空间 表现
中国 ①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②秦朝:秦始皇开凿了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③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④元朝: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
西方 ①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②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海洋探索:局部探索到全球航路
1.古代对海洋的探索
(1)古代中国
①西汉时期: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②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海船载重量、抗沉性能明显提高,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使中国海船能持续航行。
③明朝: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
④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2)古代西方
①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②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
③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
④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知识拓展】特点
范围窄、规模小,局部探索
受制于航海技术,以狭窄易通过的海域
主要是掠夺和贸易
2.近现代全球航路的建立与拓展
(1)全球航路的建立:新航路的开辟
①时间: 15世纪末16世纪初
②表现:
航海家 成就
达·伽马 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
哥伦布 到达美洲
麦哲伦船队 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
欧洲人 还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
③意义
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2)全球航路的拓展:国际运河开凿
运河名称 通航时间 位置 意义
苏伊士运河 1869年 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的水道,原先需要绕道非洲的好望角。 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巴拿马运河 1914年 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路,最初要通过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 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四)工业革命以来新式交通工具的诞生:火车、轮船、汽车
1.火车与铁路交通
(1)火车的发明与影响
①条件: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的变革。
②发明: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③影响: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
(2)近代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
成就 ①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②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
局限 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到1911年,由外国人控制的中国铁路占总里程数的90%以上。
【知识拓展】铁路修建对中国的影响
1.积极: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近代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1)经济:打破了中国内地的封闭状态,加强了沿海与内地、城市与乡村的联系,加速了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瓦解,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扩展
(2)城市化:推动了中国城市化,使一大批近代城市在铁路沿线兴起,并成为所在地新的经济中心。
(3)交通:铁路的出现,推动了铁路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带动了与铁路建设相关的近代工矿业的发展。
(4)政治:打破了封建时代中国的分散落后状态,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5)社会:铁路建设对封建的陋习等,也有一定的冲击作用。
2.消极:
近代铁路掌握在列强手中,成为列强侵略和征服中国的工具
2.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
(1)轮船的产生与发展
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②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③蒸汽机以及后来的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轮船出现了。
(2)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发展
①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
②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③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汽车的出现和发展: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20世纪以前,汽车还不够普及。
二、水陆交通变迁的影响
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具有深远的影响。
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1)清江浦(今江苏淮安主城区)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
(2)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
(3)美国的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
(4)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1)中国的邮驿历史超过3000年。古代的邮驿主要是为官方服务的。
(2)明朝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
(3)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
(4)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总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其业务范围包括收寄信函、明信片、包裹和办理汇兑等。
(5)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