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章燃料 单元测试2(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章燃料 单元测试2(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21 14:2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达标检测卷
(100分,9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S—32 Ca—4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为节约和环保,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B.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C.为防止影响小区人们生活,在空旷偏僻的地方燃烧塑料垃圾
D.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2.厕所用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硫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用CO作燃料    B.用CO2灭火   
C.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D.用石墨制铅笔芯
4.“珍惜地球资源,改变发展方式”是当今世界的共识。针对这一主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水含量非常丰富,无需节约,可以任意使用
B.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C.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西气东输”输送的是CO,它是一种清洁能源
5.下列混合气体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
A.CO和N2 B.CO2和O2
C.CO和O2 D.H2和CO
6.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中,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用镊子夹取块状石灰石
B.将鼻子凑到容器口闻酸液的气味
C.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D.把用剩的酸液倒回原瓶
7.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
B.酸雨对农作物、桥梁、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
C.由于新能源开发,可以无节制地使用石油资源
D.生活中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都是石油产品
8.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可作钻头
B.石墨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
C.C60具有稳定结构,不能燃烧
D.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可用于净水
9.鉴别H2、CO、CH4的最佳方法是(  )
A.分别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
B.分别检验三种气体燃烧后的产物
C.分别闻三种气体的气味
D.分别测三种气体的溶解性
10.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B.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大气中CO2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1.超细的铁微粒是一种纳米颗粒型材料,可在低温下将CO2分解为单质碳。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该反应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该反应的另一产物可能是O2
D. 超细铁微粒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
12.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绿色电池。它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
A.均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均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C.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
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13.甲、乙、丙是三种常见物质。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甲是一种化合物 B.乙是一氧化碳
C.丙是一氧化碳 D.丙是二氧化碳
14.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将此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
A.H2、CH4 B.H2、CO
C.H2、CH4、CO D.CH4、CO、CO2
15.在没有现成的CO2气体发生器的情况下,请你选用下图的部分仪器,装配成一个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CO2气体发生器,应选用的仪器是(  )
(第15题)
A.abcd B.abdf C.acde D.abce
二、填空题(44分)
16.(6分)请将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入相应空格中。
①煤  ②石油  ③天然气  ④氢气  ⑤一氧化碳  ⑥二氧化碳
(1)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______。
(2)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是____________。
(3)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的是____________。
(4)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单质气体是____________。
(5)最理想的燃料是____________。
(6)有剧毒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17.(8分)能源问题是困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能源的开采、开发、储存和综合利用是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研究的重大课题。
(1)人类目前使用的化石燃料有煤、天然气和________。
(2)天然气是常见的燃料,写出其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是世界产煤大国。但含硫煤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会引起“酸雨”。为减少大气污染,某发电厂采用了“石灰固硫法”,即在一定条件下向煤中掺入生石灰,用来吸收二氧化硫,已知这一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写出“石灰固硫法”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预言,氢能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试从氢气的性质分析氢气作为能源的主要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8分)木炭燃烧时能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1)用墨书写、绘制的字画年深日久仍不掉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炭和一氧化碳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它们的化学性质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它们都能与________反应,请写出木炭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其化学性质不同。请写出区分它们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个即可)。
(4)一氧化碳和氢气都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鉴别它们的方法是:分别点燃两种气体,在火焰的上方各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则原气体为氢气。
19.(9分)2021年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在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CO2的大量排放使温室效应加剧,请回答:
(1)下列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试分析判断会给自然界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主要化学反应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②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③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④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 
⑤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的俗名是________。
(3)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当然二氧化碳也不是一无是处。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我能在灭火中大显身手 
②我能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③我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
④当我为固体时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4)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请你列举一条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一定条件下,以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________(填化学式)的反应,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
20.(5分)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下:
(第20题)
(1)第①步操作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第②步是精炼煤与水蒸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反应。
(4)含硫化合物洗液经过提炼后,可用来制硫酸,过程是:含硫化合物氧化得到SO2,SO2进一步氧化得到X,X与水反应得到H2SO4,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5)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煤的气化和煤的液化”生产流程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分)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第21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物质C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物质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实验题(16分)
22.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下:
(第22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搭建B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仪器a之________(填“前”或“后”)放置。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药品 甲 乙 丙 丁
大理石 m g,块状 m g,块状 m g,粉末状 m g,粉末状
盐酸(过量) w g,稀盐酸 w g,浓盐酸 w g,稀盐酸 w g,浓盐酸
Ⅰ.上述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若要研究盐酸浓度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________(填实验编号)对照。
Ⅲ.除盐酸的浓度外,上述实验研究的另一个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Ⅳ.研究发现酸的浓度越大,产生气体的速率越快,与甲比较,对丁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填编号)。(浓盐酸易挥发)
A.反应更为剧烈 B.最终剩余溶液的质量更小
C.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更大 D.粉末状大理石利用率更高
(4)下表中的两个实验,尽管在原料状态、发生装置等方面存在差异,却都能控制气体较平稳地产生。请从实验目的、原理、原料、装置、操作等方面思考后,具体阐述每个实验中气体较平稳产生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目的 原料 发生装置 气体较平稳产生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制取二氧化碳 块状大理石、稀盐酸 A
制取氧气 粉末状二氧化锰、5%的过氧化氢溶液 C
四、计算题(10分)
23.用石灰石泥浆吸收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可以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若用12.5 t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配成泥浆,理论上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是多少?(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O2+2SO22CaSO4+2CO2,计算结果精确到0.1 t)
参考答案
一、1. C 2. A 3. B 4. B 5. C 6. A 7. C 8. C
9. B 点拨:H2燃烧的产物只有H2O,CO燃烧的产物只有CO2,而CH4燃烧的产物既有H2O又有CO2,因此可以通过检验燃烧的产物鉴别上述三种气体。
10. D 点拨:CO2含量的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CO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室内放澄清石灰水不能防止CO中毒;CO、CO2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大气中消耗CO2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1. A
12. B 点拨:H2、CO、CH4都有可燃性,都可以作为燃料使用。
13. C 点拨:由题可知,甲为单质碳;则乙、丙分别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丙燃烧能生成乙,则乙为二氧化碳,丙为一氧化碳;故选C。
14. D 点拨:由实验现象可知,将气体通过过量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O2;将剩余气体干燥后点燃,有水生成,证明气体中一定有H2或CH4中至少一种。对照选项,含CO2的选项只有D。
15. C 点拨:安装方法:d在a的台上,e固定在a上,c安装到e上。关闭c中的开关,盐酸从c中被压回烧杯中,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
二、16. (1)①②③ (2)③⑥ (3)③④⑤ (4)④ (5)④ (6)⑤
17. (1)石油
(2)CH4+2O2CO2+2H2O
(3)CaO+SO2===CaSO3
(4)生成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
18.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2)O2(或CuO);C+O2CO2(或C+2CuO2Cu+CO2↑)
(3)CO+CuOCu+CO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4)水雾
19. (1)①③⑤ (2)干冰 (3)③
(4)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或大力植树造林等) (5)H2O
20. (1)物理 (2)C+H2OCO+H2
(3)化合 (4)SO3
(5)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或原子利用率100%,或实现“零排放”,或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等)
21. (1) O2;CaCO3 
(2)C+CO22CO 
(3)2CO2+2Na2O2===2Na2CO3+O2
三、22. (1)试管;前 
(2)2H2O22H2O+O2↑
(3)Ⅰ. CaCO3+2HCl===CaCl2+H2O+CO2↑ 
Ⅱ. 乙
Ⅲ. 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Ⅳ. A、B
(4)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较小;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滴加速率
四、23. 解:设理论上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则
200 128
12.5 t×80% x

x=6. 4 t
答:理论上能完全吸收6. 4 t二氧化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