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一、选择题
(2022高三上·大埔月考)云水路径是指在单位面积垂直空气柱中所含有的云液水和云冰水的综合。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祁连山区云水资源增加,但存在一定区域差异。图示意1979—2019年杯连山区夏季云水路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导致祁连山夏季云水路径分布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纬度位置②地形状况③大气环流④坡度大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气候变暖会导致祁连山地区( )
A.人工增雨潜力减少 B.云液水含量总体增加
C.北坡云水路径不变 D.南坡云冰水含量上升
(2022高三上·广东月考)威德尔海海冰的分布具有较强季节性,在某些月份局部海域海冰的最大范围能向北扩张至55°S以北。图示意威德尔海海域附近夏季风场(箭头表示风向,等值线表示风速大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威德尔海海冰范围向北扩张至55°S以北的月份出现在( )
A.2~3月 B.5~6月 C.8~9月 D.11~12月
4.在夏季风场的影响下,威德尔海的海冰会( )
A.集聚在该海域的东部 B.持续向低纬海区漂移
C.滞留毛德皇后地沿岸 D.在南极半岛东岸集结
5.近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半岛北部海域海冰增多,将导致该区域( )
A.西风漂流受阻 B.温室效应减弱
C.海水盐度增大 D.通航条件改善
(2022高二上·电白期末)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在中东国家卡塔尔举行,与历届世界杯足球赛在5-7月举办不同,本届赛事在11-12月举行。主办国卡塔尔首承诺:让2022年的赛事成为首届“碳中和”世界杯。图为卡塔尔位置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卡塔尔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不足150毫米,主要原因是( )
A.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
B.临近沙特阿拉伯,沙漠广布,空气干燥
C.受寒流影响,沿岸海水温度低,蒸发弱
D.四周多高原山地,湿润气流难进入内陆
7.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选择在11-12月举行,主要原因是( )
A.11-12月降水较多,用水量较充足
B.新冠疫情影响,赛事安排被迫推迟
C.沙漠广布,11-12月风沙活动较少
D.属热带气候,11-12月气候较凉爽
8.为实现“碳中和”世界杯,卡塔尔可充分利用( )
A.风能 B.太阳能 C.石油 D.核能
(2022高三上·安徽月考)下图示意我国M树种在当前气候条件下的主要分布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推测该树种所属的植被类型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吐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10.该树种分布的最北界西部比东部更靠北,其主要原因是西部此地区( )
A.地形平坦 B.水源丰富 C.空气湿度大 D.冬季气温高
11.若全球气候变冷,则该树种分布的范围发生的变化最可能是( )
A.平原地区向低纬度、山区向高海拔方向扩展,面积不变
B.平原地区向高纬度、山区向低海拔方向后退,面积缩小
C.平原地区向低纬度、山区向低海拔方向后退,面积缩小
D.平原地区向低纬度、山区向高海拔方向扩展,面积扩大
(2022高三上·山西月考)世界第三大碳排放国印度提出了削减地球变暖排放的新目标,承诺在未来7年内将其GDP碳强度(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5%,于2070年实现碳中和(碳净零排放)目标,而这一目标比气候学家所说的要晚20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印度对世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影响较大,其原因有印度( )
①植被少,二氧化碳吸收慢②气温高,有机物分解快
③经济技术水平较低④人口多,生产规模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为达成新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印度适宜大力开发的能源是( )
A.太阳能、水能、风能 B.潮汐能、太阳能、水能
C.生物能、地热能、太阳能 D.风能、生物能、地热能
(2022高三上·重庆市期中)泥炭是全球陆地最大的碳库,是由苔藓植物的遗体在冷湿环境下堆积成层的有机物,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南极圈附近的南极半岛升温快速,融化退缩的冰川区和永久积雪区均出露不同年代形成的泥炭,对研究南极气候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南极半岛冰川和积雪融化区地表泥炭的年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南极洲泥炭形成时期( )
A.气候较暖 B.植被茂密 C.蒸发量小 D.积雪增多
15.目前在南极半岛大片出露的泥炭区,出现概率最小的是( )
A.地表植物增多 B.气温日较差变小
C.冰川退化加剧 D.冻融作用强烈
二、综合题
16.(2022高三上·诸暨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印度尼西亚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且埋藏较浅,几乎都是露天开采。2021年,印尼提出“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207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
材料二:下图是印度尼西亚含煤地层分布简图。
(1)从碳循环角度,推测印度尼西亚煤炭丰富且埋藏较浅的原因。
(2)从碳减排角度,简述印度尼西亚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17.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首次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百年我国将继续变暖。为此,我国计划到21世纪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材料二:
北方15个省(市、区)2005年1月气温距平及采暖耗能变化图
(1)从图中看,北方大部分省区1月平均气温 (偏高或偏低);其中1月平均气温偏高明显且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省。
(2)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逐步把由单位和住户的分散取暖改为市政集中统一供暖,主要目的是?
(3)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21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 形成降水的条件有三个:1、要有充足的水汽。2、要使气流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3、要有较多的凝结核。
1.祁连山夏季云水路径的分布东多西少,夏季主要受东南暖湿气流影响,因此与大气环流有关,②正确。
在山脊线以南空气中云水含量较为丰富,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因此与地形相关,③正确。
由图像可得祁连山夏季云水路径与纬度位置没有关系,坡度大小在图像中没有体现,①、④错误。
故答案为:C。
2.A、气候变暖使祁连山区云水资源增加,故人工增雨的潜力增大,A错误。
B、由材料可得,气候变暖背景下,区域内云水资源增加,气温升高使空气中云液水含量上升,而云冰水含量下降,B正确。
C、北坡云水路径与气候变暖没有关系,C错误。
D、随气候变暖,温度上升,南坡应云液水含量上升,云冰水含量下降,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3.C
4.D
5.A
【知识点】四季更替;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方面 具体表现 实例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汇
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著名渔场 秘鲁渔场、索马里渔场、本格拉渔场等
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
海洋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顺洋流加速、逆洋流减速
热带海域寒流流经地区、寒暖流交汇区形成海雾 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
洋流从北极挟带冰山南下,对航运不利 拉布拉多寒流常挟带冰山
3.威德尔海海冰范围向北扩张,即是向低纬度扩张,同时扩张最大范围出现在55°S以北,说明南半球此时为冬季,且该时段为一年中气温较低的时刻,因此选项中8~9月符合题意。C正确,故答案为:C。
4.读图可知,威德尔海东西海域风力强度大小不同,毛德皇后地沿岸海域由于东南风的风速大,海冰被运输到威德尔海西侧海域;此外南极半岛东部盛行较弱的偏南风,使向北输送的海冰较少,导致威德尔海的海冰在南极半岛东岸集结,D正确。集聚在该海域的西部,A错误。持续向南极半岛东部迁移,B错误。滞留南极半岛东部,C错误。故答案为:D。
5.南极半岛北部海域为德雷克海峡,南极半岛海冰增多使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受阻,故答案为:A。浮冰增多是气候变暖导致,是温室效应加剧的结果,B错误。气候变暖,海冰增多融化,使南极半岛北部海域盐度降低,C错误。海冰增多会影响该地的海运,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6.A
7.D
8.B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解析】【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和人类活动等。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6.由图中可知,卡塔尔位于26°N附近,根据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知识可知,该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影响和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为热带沙漠气候,A正确;由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卡塔尔位于阿拉伯半岛上,地势较低,伸入波斯湾里,受寒流影响较小,C、D错误;卡塔尔位于低纬度地区,近岸海域水温较高,海水蒸发量较高,空气湿度较大,B错误。故答案为:A。
7.11~12月是卡塔尔的冬季,卡塔尔冬季举行世界杯的主要原因是该国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非常炎热,不适宜举办足球比赛,而冬季气温相对较低,气候凉爽,适宜举办足球比赛,D正确;该地终年降水较少,A正确;国外疫情已经全面放开,B错误;风沙活动不是影响赛事举办时间的主要因素,C错误。故答案为:D。
8.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卡塔尔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较少,太阳能资源丰富,且太阳能清洁无污染,适宜用作“碳中和”清洁能源,B正确;风能不稳定,且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较长,风力较小,A错误;石油时传统化石能源,会加大二氧化碳的排放,C错误;核能对技术要求较高,短时间难以建成,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9.A
10.D
11.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由于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条件又形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可以先根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判读出该区域的气候类型,植被类型即可判断。
9.据图分析可知,当前该树种分布的最北界线大致与我国的秦岭—淮河一线相一致,主要分布于此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故该树种所属的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0.据图分析可知,该树种分布的最北界的西部有秦岭等山脉分布,阻挡了冷空气的入侵,使得当地冬季气温较东部同纬度地区的气温高,D正确;东部同纬度地区地形平坦开阔,A错误;东部地区距离海洋较近,降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源丰富,BC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1.由上题可知,该树种适宜生长在水热充足的环境,若全球气候变冷,则该树种分布范围发生的变化最可能是平原地区向低纬度,山区将向低海拔方向后退,面积将会缩小。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2.B
13.A
【知识点】碳循环;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解析】【点评】印度全境炎热,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印度西部的塔尔沙漠则是热带沙漠气候。夏天时有较明显的季风,冬天则较无明显的季风。印度气候分为雨季(6~10月)与旱季(3~5月)以及凉季(11~次年2月),冬天时受喜马拉雅山脉屏障影响,较无寒流或冷高压南下影响印度。
12.本题考查印度国情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及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印度人口数量庞大,而且人口数量和GDP都处于快速增长期,庞大的人口和生产规模使其二氧化碳排放量也相应较大;同时印度经济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减排能力有限,故③④符合题意。印度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植被较多;气温高,也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①②不是主要原因。故答案为:B。
13.本题考查印度的能源资源,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及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就目前人类的技术水平,潮汐能和地热能还无法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而印度的太阳能、风能、水能资源丰富且开发条件成熟。故答案为:A。
【答案】14.A
15.B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融化退缩的冰川区和永久积雪区出露了泥炭,说明在过去历史时期,该地气候较暖,存在一定数量的苔藓植物,苔藓植物的遗体在冷湿环境下堆积成层的有机物形成了泥炭。随着气候变化,温度降低,该地成为了冰川区和永久积雪区。
14.泥炭形成需要有苔藓类的植被为基础,需要气候转暖,才能生长植被,故此时期蒸发量较大、积雪减少,A正确,CD错误。由材料可知南极洲泥炭是由苔藓植物的遗体形成的,说明该地区生存环境较差,限制了绝大多数陆生植物的生长,植被种类少,植被并不茂密,B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5.南极冰川和永久积雪区融化,泥炭区出露,可能会有植物生长;A不符合题意。相比于反射率高的冰川与积雪,泥炭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较大,会加速冰川融化,加剧冻融作用,白天气温增加,昼夜温差将会增大,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6.【答案】(1)地质时期,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固定到植物体内;大量植物遗体堆积,地质作用下形成碳酸盐岩石储存在地层中;板块碰撞挤压后,地壳抬升,外力侵蚀,使含煤地层埋藏变浅甚至出露地表。
(2)煤炭开发利用,释放温室气体,增加碳排放,增强大气温室效应;露天开采煤炭,破坏植被,减少碳汇,加剧气候变暖现象。
【知识点】碳循环;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解析】【分析】(1)煤炭的形成是在地质历史时期,森林植被掩埋地下而成的。印度尼西亚煤炭丰富说明植被数量多,该地位于热带,水热条件好,光合作用强,二氧化碳从大气圈固定到生物圈即植被体内,后植被掩埋进地层储存在岩石圈,形成丰富的煤炭。埋藏较浅可能是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抬升,海拔较高易于侵蚀,使含煤地层埋藏变浅甚至出露地表。
(2)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即化石燃料燃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到大气圈,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煤炭开采会破坏地表,导致地表植被破坏,植被的光合作用减弱,固碳能力下降,加剧了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
【点评】全球气候变暖
(1)原因:①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②大量砍伐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削弱。
(2)危害:①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造成人口迁移;②导致原有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③可能导致干旱、洪涝、风暴潮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④影响城市和港口功能的发挥,造成经济损失;⑤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危害人体健康。
有利——高纬度地区变暖,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高纬度地区受益不能补偿中低纬度受损。
(3)措施:①(不排)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②(少排)控制污染源,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废气回收利用;③(达标排)加强环境监测,对污染物处理后达标排放;④ 植树造林,提高森林的覆盖率;⑤ 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⑥加强环保执法;⑦ 加强国际合作。
17.【答案】(1)偏高;青海
(2)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①发展并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4)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太阳辐射较强;临海,且当地缺乏成本更低的淡水资源。
【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我国北方大部分省区1月的气温距平为正值,这说明1月均温偏高。其中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由图可直接读出。
第(2)题,由于我国北方城市供暖主要采取燃煤措施,故集中供暖一方面能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另外还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第(3)题,回答本题应注意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考虑。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本题以我国北方省区为例考查了全球变暖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1 / 12.1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一、选择题
(2022高三上·大埔月考)云水路径是指在单位面积垂直空气柱中所含有的云液水和云冰水的综合。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祁连山区云水资源增加,但存在一定区域差异。图示意1979—2019年杯连山区夏季云水路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导致祁连山夏季云水路径分布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纬度位置②地形状况③大气环流④坡度大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气候变暖会导致祁连山地区( )
A.人工增雨潜力减少 B.云液水含量总体增加
C.北坡云水路径不变 D.南坡云冰水含量上升
【答案】1.C
2.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 形成降水的条件有三个:1、要有充足的水汽。2、要使气流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3、要有较多的凝结核。
1.祁连山夏季云水路径的分布东多西少,夏季主要受东南暖湿气流影响,因此与大气环流有关,②正确。
在山脊线以南空气中云水含量较为丰富,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因此与地形相关,③正确。
由图像可得祁连山夏季云水路径与纬度位置没有关系,坡度大小在图像中没有体现,①、④错误。
故答案为:C。
2.A、气候变暖使祁连山区云水资源增加,故人工增雨的潜力增大,A错误。
B、由材料可得,气候变暖背景下,区域内云水资源增加,气温升高使空气中云液水含量上升,而云冰水含量下降,B正确。
C、北坡云水路径与气候变暖没有关系,C错误。
D、随气候变暖,温度上升,南坡应云液水含量上升,云冰水含量下降,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2高三上·广东月考)威德尔海海冰的分布具有较强季节性,在某些月份局部海域海冰的最大范围能向北扩张至55°S以北。图示意威德尔海海域附近夏季风场(箭头表示风向,等值线表示风速大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威德尔海海冰范围向北扩张至55°S以北的月份出现在( )
A.2~3月 B.5~6月 C.8~9月 D.11~12月
4.在夏季风场的影响下,威德尔海的海冰会( )
A.集聚在该海域的东部 B.持续向低纬海区漂移
C.滞留毛德皇后地沿岸 D.在南极半岛东岸集结
5.近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半岛北部海域海冰增多,将导致该区域( )
A.西风漂流受阻 B.温室效应减弱
C.海水盐度增大 D.通航条件改善
【答案】3.C
4.D
5.A
【知识点】四季更替;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方面 具体表现 实例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汇
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著名渔场 秘鲁渔场、索马里渔场、本格拉渔场等
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
海洋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顺洋流加速、逆洋流减速
热带海域寒流流经地区、寒暖流交汇区形成海雾 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
洋流从北极挟带冰山南下,对航运不利 拉布拉多寒流常挟带冰山
3.威德尔海海冰范围向北扩张,即是向低纬度扩张,同时扩张最大范围出现在55°S以北,说明南半球此时为冬季,且该时段为一年中气温较低的时刻,因此选项中8~9月符合题意。C正确,故答案为:C。
4.读图可知,威德尔海东西海域风力强度大小不同,毛德皇后地沿岸海域由于东南风的风速大,海冰被运输到威德尔海西侧海域;此外南极半岛东部盛行较弱的偏南风,使向北输送的海冰较少,导致威德尔海的海冰在南极半岛东岸集结,D正确。集聚在该海域的西部,A错误。持续向南极半岛东部迁移,B错误。滞留南极半岛东部,C错误。故答案为:D。
5.南极半岛北部海域为德雷克海峡,南极半岛海冰增多使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受阻,故答案为:A。浮冰增多是气候变暖导致,是温室效应加剧的结果,B错误。气候变暖,海冰增多融化,使南极半岛北部海域盐度降低,C错误。海冰增多会影响该地的海运,D错误。故答案为:A。
(2022高二上·电白期末)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在中东国家卡塔尔举行,与历届世界杯足球赛在5-7月举办不同,本届赛事在11-12月举行。主办国卡塔尔首承诺:让2022年的赛事成为首届“碳中和”世界杯。图为卡塔尔位置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卡塔尔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不足150毫米,主要原因是( )
A.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
B.临近沙特阿拉伯,沙漠广布,空气干燥
C.受寒流影响,沿岸海水温度低,蒸发弱
D.四周多高原山地,湿润气流难进入内陆
7.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选择在11-12月举行,主要原因是( )
A.11-12月降水较多,用水量较充足
B.新冠疫情影响,赛事安排被迫推迟
C.沙漠广布,11-12月风沙活动较少
D.属热带气候,11-12月气候较凉爽
8.为实现“碳中和”世界杯,卡塔尔可充分利用( )
A.风能 B.太阳能 C.石油 D.核能
【答案】6.A
7.D
8.B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解析】【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和人类活动等。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6.由图中可知,卡塔尔位于26°N附近,根据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知识可知,该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影响和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为热带沙漠气候,A正确;由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卡塔尔位于阿拉伯半岛上,地势较低,伸入波斯湾里,受寒流影响较小,C、D错误;卡塔尔位于低纬度地区,近岸海域水温较高,海水蒸发量较高,空气湿度较大,B错误。故答案为:A。
7.11~12月是卡塔尔的冬季,卡塔尔冬季举行世界杯的主要原因是该国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非常炎热,不适宜举办足球比赛,而冬季气温相对较低,气候凉爽,适宜举办足球比赛,D正确;该地终年降水较少,A正确;国外疫情已经全面放开,B错误;风沙活动不是影响赛事举办时间的主要因素,C错误。故答案为:D。
8.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卡塔尔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较少,太阳能资源丰富,且太阳能清洁无污染,适宜用作“碳中和”清洁能源,B正确;风能不稳定,且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较长,风力较小,A错误;石油时传统化石能源,会加大二氧化碳的排放,C错误;核能对技术要求较高,短时间难以建成,D错误。故答案为:B。
(2022高三上·安徽月考)下图示意我国M树种在当前气候条件下的主要分布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推测该树种所属的植被类型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吐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10.该树种分布的最北界西部比东部更靠北,其主要原因是西部此地区( )
A.地形平坦 B.水源丰富 C.空气湿度大 D.冬季气温高
11.若全球气候变冷,则该树种分布的范围发生的变化最可能是( )
A.平原地区向低纬度、山区向高海拔方向扩展,面积不变
B.平原地区向高纬度、山区向低海拔方向后退,面积缩小
C.平原地区向低纬度、山区向低海拔方向后退,面积缩小
D.平原地区向低纬度、山区向高海拔方向扩展,面积扩大
【答案】9.A
10.D
11.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由于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条件又形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可以先根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判读出该区域的气候类型,植被类型即可判断。
9.据图分析可知,当前该树种分布的最北界线大致与我国的秦岭—淮河一线相一致,主要分布于此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故该树种所属的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0.据图分析可知,该树种分布的最北界的西部有秦岭等山脉分布,阻挡了冷空气的入侵,使得当地冬季气温较东部同纬度地区的气温高,D正确;东部同纬度地区地形平坦开阔,A错误;东部地区距离海洋较近,降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源丰富,BC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1.由上题可知,该树种适宜生长在水热充足的环境,若全球气候变冷,则该树种分布范围发生的变化最可能是平原地区向低纬度,山区将向低海拔方向后退,面积将会缩小。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2高三上·山西月考)世界第三大碳排放国印度提出了削减地球变暖排放的新目标,承诺在未来7年内将其GDP碳强度(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5%,于2070年实现碳中和(碳净零排放)目标,而这一目标比气候学家所说的要晚20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印度对世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影响较大,其原因有印度( )
①植被少,二氧化碳吸收慢②气温高,有机物分解快
③经济技术水平较低④人口多,生产规模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为达成新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印度适宜大力开发的能源是( )
A.太阳能、水能、风能 B.潮汐能、太阳能、水能
C.生物能、地热能、太阳能 D.风能、生物能、地热能
【答案】12.B
13.A
【知识点】碳循环;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解析】【点评】印度全境炎热,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印度西部的塔尔沙漠则是热带沙漠气候。夏天时有较明显的季风,冬天则较无明显的季风。印度气候分为雨季(6~10月)与旱季(3~5月)以及凉季(11~次年2月),冬天时受喜马拉雅山脉屏障影响,较无寒流或冷高压南下影响印度。
12.本题考查印度国情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及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印度人口数量庞大,而且人口数量和GDP都处于快速增长期,庞大的人口和生产规模使其二氧化碳排放量也相应较大;同时印度经济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减排能力有限,故③④符合题意。印度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植被较多;气温高,也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①②不是主要原因。故答案为:B。
13.本题考查印度的能源资源,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及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就目前人类的技术水平,潮汐能和地热能还无法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而印度的太阳能、风能、水能资源丰富且开发条件成熟。故答案为:A。
(2022高三上·重庆市期中)泥炭是全球陆地最大的碳库,是由苔藓植物的遗体在冷湿环境下堆积成层的有机物,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南极圈附近的南极半岛升温快速,融化退缩的冰川区和永久积雪区均出露不同年代形成的泥炭,对研究南极气候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南极半岛冰川和积雪融化区地表泥炭的年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南极洲泥炭形成时期( )
A.气候较暖 B.植被茂密 C.蒸发量小 D.积雪增多
15.目前在南极半岛大片出露的泥炭区,出现概率最小的是( )
A.地表植物增多 B.气温日较差变小
C.冰川退化加剧 D.冻融作用强烈
【答案】14.A
15.B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融化退缩的冰川区和永久积雪区出露了泥炭,说明在过去历史时期,该地气候较暖,存在一定数量的苔藓植物,苔藓植物的遗体在冷湿环境下堆积成层的有机物形成了泥炭。随着气候变化,温度降低,该地成为了冰川区和永久积雪区。
14.泥炭形成需要有苔藓类的植被为基础,需要气候转暖,才能生长植被,故此时期蒸发量较大、积雪减少,A正确,CD错误。由材料可知南极洲泥炭是由苔藓植物的遗体形成的,说明该地区生存环境较差,限制了绝大多数陆生植物的生长,植被种类少,植被并不茂密,B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5.南极冰川和永久积雪区融化,泥炭区出露,可能会有植物生长;A不符合题意。相比于反射率高的冰川与积雪,泥炭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较大,会加速冰川融化,加剧冻融作用,白天气温增加,昼夜温差将会增大,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16.(2022高三上·诸暨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印度尼西亚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且埋藏较浅,几乎都是露天开采。2021年,印尼提出“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207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
材料二:下图是印度尼西亚含煤地层分布简图。
(1)从碳循环角度,推测印度尼西亚煤炭丰富且埋藏较浅的原因。
(2)从碳减排角度,简述印度尼西亚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答案】(1)地质时期,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固定到植物体内;大量植物遗体堆积,地质作用下形成碳酸盐岩石储存在地层中;板块碰撞挤压后,地壳抬升,外力侵蚀,使含煤地层埋藏变浅甚至出露地表。
(2)煤炭开发利用,释放温室气体,增加碳排放,增强大气温室效应;露天开采煤炭,破坏植被,减少碳汇,加剧气候变暖现象。
【知识点】碳循环;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解析】【分析】(1)煤炭的形成是在地质历史时期,森林植被掩埋地下而成的。印度尼西亚煤炭丰富说明植被数量多,该地位于热带,水热条件好,光合作用强,二氧化碳从大气圈固定到生物圈即植被体内,后植被掩埋进地层储存在岩石圈,形成丰富的煤炭。埋藏较浅可能是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抬升,海拔较高易于侵蚀,使含煤地层埋藏变浅甚至出露地表。
(2)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即化石燃料燃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到大气圈,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煤炭开采会破坏地表,导致地表植被破坏,植被的光合作用减弱,固碳能力下降,加剧了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
【点评】全球气候变暖
(1)原因:①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②大量砍伐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削弱。
(2)危害:①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造成人口迁移;②导致原有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③可能导致干旱、洪涝、风暴潮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④影响城市和港口功能的发挥,造成经济损失;⑤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危害人体健康。
有利——高纬度地区变暖,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高纬度地区受益不能补偿中低纬度受损。
(3)措施:①(不排)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②(少排)控制污染源,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废气回收利用;③(达标排)加强环境监测,对污染物处理后达标排放;④ 植树造林,提高森林的覆盖率;⑤ 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⑥加强环保执法;⑦ 加强国际合作。
17.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首次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百年我国将继续变暖。为此,我国计划到21世纪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材料二:
北方15个省(市、区)2005年1月气温距平及采暖耗能变化图
(1)从图中看,北方大部分省区1月平均气温 (偏高或偏低);其中1月平均气温偏高明显且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省。
(2)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逐步把由单位和住户的分散取暖改为市政集中统一供暖,主要目的是?
(3)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21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答案】(1)偏高;青海
(2)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①发展并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4)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太阳辐射较强;临海,且当地缺乏成本更低的淡水资源。
【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我国北方大部分省区1月的气温距平为正值,这说明1月均温偏高。其中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由图可直接读出。
第(2)题,由于我国北方城市供暖主要采取燃煤措施,故集中供暖一方面能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另外还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第(3)题,回答本题应注意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考虑。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本题以我国北方省区为例考查了全球变暖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