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下册基础试题(六)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虽然他们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也许是因为年纪太轻的缘故。在我看来,他们相当快活,也评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他们在路上几乎整天都唱歌,能唱的歌无穷无尽。他们唱歌没有人指挥,都是自发的,唱得很好。只要有一个人什么时候劲儿来了,或者想到了一个合适的歌,他就突然引háng高歌,指挥员和战士们就都跟着唱。他们在夜里也唱,从农民那里学新的民歌,这时农民就拿出来陕西琵琶。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缘( )故 劲( )儿 引háng( )高歌
(2)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新的民歌”相同的一项是( )
A.粽叶飘香 B.光辉历程 C.绿水青山 D.面向未来
(3)选文中提到的“琵琶”是一种民族乐器。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乐器的一项是( )
A.葡萄美酒夜光杯 B.谁家玉笛暗飞声
C.箫鼓追随春社近 D.五十弦翻塞外声
二、综合性学习
2.请完成下列任务。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和张宝艳夫妻的颁奖词让人眼前一亮,其创作灵感来源于《诗经》《宋词》等国学经典。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到成长所需的养分。
(1)【识国学】按要求填写书名。
国学经典不仅有《诗经》《宋词》,还有《 》《 》等。
(2)【赞国学】完成下列对联。
上联:读经典丰富人生
下联:
(3)【荐国学】你的同学小杨打算在中考结束后多看电视剧和流行网络小说,你将如何说服他多读一些国学经典著作?
三、诗歌鉴赏
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请从意象入手,赏析《己亥杂诗》划线句。
【知识链接】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在诗歌中,意象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遍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己亥杂诗 其五①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①此诗写于诗人辞官离京途中。
【参考示例】“杨花”漂泊无定,“子规”叫着“不如归去”。这两个意象,既点明时令,描绘出南国的喜春景象;又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同情。
【赏析】
四、现代文阅读
敲门
孙道荣
①“咚,咚咚,咚——”走进楼梯口,他习惯性地走到101室的门前,敲门。敲门的节奏,也是他和她早就约好了的,“咚,咚咚,咚——”永远固定的节拍。只要听见这个节奏的敲门声,她就知道是他,这样她就不用急着来开门,以免有个闪失。过一会儿,门轻轻打开了,露出一张沧桑的脸来。隔着门,他总是对她笑笑:今天好吗?她也笑笑,露出几乎没了门牙的嘴巴:好,好着呢,上班累吧?我没事,赶紧回家去吧。看到她精神很好,确实没事,他才放心地上楼,回家。他的家在四楼。
②这是他每天的功课。
③他和她,不是母子,也不是亲戚,只是普通的邻居。考虑到她年龄大了,又是一个独居的老人,社区就近安排个邻居帮忙照应照应她。社区找到他时,他欣然接受了。于是,每天下班回来的时候,他都会先去敲敲101室的门,把老人喊应了,才回自己的家。有时候,路上碰见放学的儿子,他会和儿子一起去敲老奶奶的门。儿子早已学会了他的敲门方式,“咚,咚咚,咚——”不急不慢,不轻不重。他则在一旁,赞赏地看着儿子。门打开了,她看到他们父子,开心地笑了,和蔼地摸摸儿子的小脑瓜,经常还会变戏法一样,拿出一把花花绿绿的糖果来。这些糖果,都是老人远在海外的儿子邮寄回来的。
④老人的身体很硬朗,但也发生过几次小意外。有一次,他敲门的时候,她正好在卧室里接儿子打来的越洋电话,没听到他的敲门声。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放下电话,她才听见了敲门声,虽然敲门的节奏不对头,但她知道这是他回家的时间,一定是他,她几乎是一路小跑去开门,差点摔了一跤。还有一次,中午,她累了,靠在沙发上养神。突然,响起了熟悉的敲门声:“咚,咚咚,咚——”老人兴奋地想,难道这孩子今天没上班?高高兴兴地打开了门,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推销员。
⑤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流逝。每天黄昏,“咚,咚咚,咚——”的熟悉节奏,都会在楼道口准时响起。“吱呀”的门轴声,让人感到宁静、安详。余晖斜洒,微风轻拂,大大小小的光斑在草木上嬉戏跃动,一派静好。
⑥那天,因为一个突发情况,他带着老婆和孩子去了一个朋友家。黄昏的时候,他习惯性地想起了敲门这件事,看来今天是敲不成门了,因为走得急,他偏偏又忘记了带电话簿,记不得她家的电话,无法通知她,他满心焦急。朋友安慰他,这么多年了,就这一次,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他也只好这样想了。
⑦晚上11点多,他们一家才回来。在楼道口,看着101室的门,他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去敲敲门?再一想,太晚了,平常这时她都休息了,明天再说吧。
⑧他们刚回到家,自己家的门却突然响起来了,“咚,咚咚,咚——”熟悉的敲门声,他赶紧跑去打开了门,竟然是楼下的老太太。
⑨“你们没事吧?”她急切地问,“傍晚,没看见孩子放学,也没看见你媳妇下班回家,你又没来敲门,我以为你们出了什么事,又没法联系你们,真是担心死我了。刚才我听见楼道间的脚步声,就想着可能是你们回来了,这就上来看看。好了,放心了。”老人说完,咧开了没了门牙的嘴。
⑩又上来看看?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他搀扶着她,将她送下楼。他告诉她,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准时去敲门。因为,那是他们共同的牵挂。
4.请结合全文,说说第④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5.细读文章,从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余晖斜洒,微风轻拂,大大小小的光斑在草木上嬉戏跃动,一派静好。
6.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a.又上来看看?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他搀扶着她,将她送下楼。他告诉她,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准时去敲门。因为,那是他们共同的牵挂。 (孙道荣《敲门》)
b.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杨绛《老王》)
请结合两段文字的内容,归纳它们所表达的共同情感。并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阅读课文《紫藤萝瀑布》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
③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④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
⑤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⑥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7.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下悬念伏笔。
B.第②段划线句把“藤萝”比作“瀑布”,突出了紫藤萝繁密茂盛、生机盎然的特点。
C.本文采用比喻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D.作者凝望盛开的紫藤萝花瀑布,驱散了心中的悲痛和焦虑,感悟到生命的永恒、顽强和美好,并以乐观精神投入生活。
8.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抄写下来。
9.第④段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五、文言文阅读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链接材料】
好读书非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岂为声名劳七尺①也。
一间屋,六尺地,虽没庄严,却也精致;蒲作团,衣作被,日里可坐,夜间可睡;灯一盏,香一炷,石磬数声,木鱼几击;不贪名,不图利,了清静缘,作解脱计;无挂碍,无拘系,闲便入来忙便出去;省闲非,省闲气,也不游方②,也不避世。
(节选自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
【注释】①七尺:人身高大约古尺七尺,所以“七尺”代称身躯。②游方:到处游荡。
10.运用下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本文及链接材料中的文言疑难字词,将加点词的意义写在横线上。
方法 词语 示例 加点词意义
字源追溯法 有龙则灵 ①
课内迁移法 无丝竹之乱耳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
字典查阅法 欲罢不能 (1)bà:①停止。②罢免,停职。③(旧读bì)散,离散。 (2)pí:通“疲”,疲劳,疲乏。 ③
成语勾连法 岂为声名劳七尺也 岂有此理 ④
11.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以类比来开头,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链接材料开头则以“好读书非求身后之名”直抒胸臆,再写居住环境和日常生活。
B.选文和链接材料的作者都身居陋室,远离尘世,选择隐居避世的生活方式,同时他们都有高雅的生活情趣,生活无拘无束,自得其乐。
C.选文和链接材料的语言各具特色。选文句式整齐,读起来铿锵有力;链接材料多用先三言后四言的形式,错落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
D.选文和链接材料的文体各不相同。选文是铭,即古代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链接材料则是记,即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12.请用“/”为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划一处)
闲 便 入 来 忙 便 出 去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好读书非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
14.如果要选择一首古筝曲为《陋室铭》进行配乐朗诵,你觉得下面哪种曲调风格最合适?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A.高亢激昂 B.舒缓悠扬 C.悲凉低沉
15.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选文和链接材料的作者都养德于身。请结合两篇文章,说说刘禹锡和陈继儒都具有怎样的高尚品德?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6.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各标一处)。
(1)吾射不亦精乎 (2) 以我酌油知之
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尝射于家圃( ) (2)轻吾射( )
(3)以钱覆其口( ) (4)康肃笑而遣之( )
18.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19.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
六、名著阅读
20.请根据你对名著《骆驼祥子》的阅读,完成下面的各题。
(1)下面是小语做的读书笔记,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痛苦的活着,委屈的死去”是祥子命运的写照。
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所以祥子只做四天就不干了。
C.《骆驼祥子》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困难生活。
D.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她和刘四爷彻底吵翻后就自己做主在外租房,与祥子结了婚。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2)原著中祥子的悲惨命运与很多人物息息相关。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小说情节,分析他(她)对祥子悲惨命运的影响。
备选人物:孙侦探 虎妞 小福子
(3)下面是小文做的读书笔记,请你帮他补全批注内容。
原文 批注
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坐车人的形象:
七、作文
21.按要求写作。
在时间的列车上,爱从不缺席,有父母深沉的爱,有朋友真挚的爱,有陌生人无私的爱……
请以《爱与时间同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600~800字。
参考答案:
1.(1) yuán
jìn 吭
(2)B
(3)A
2. (1)《弟子规》 《百家姓》 (2)爱国学完善自己 (3)小杨你好!中考结束后,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看电视剧和网络小说是放松的好方式。但是我们也要抽时间多读国学经典,提高自身素养,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你说对吧。(有称呼,语言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3.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4.在内容上,把老人的儿子只能用电话关心“她”及推销员敲门推销的行为和“他”平时习以为常对老人的帮助作比较,突出地表现了老人对“他”依恋,进而写出“他”对老奶奶的真心帮助。在结构上,描写敲门的几次小意外,为下文展开写因故无法按时敲门设置悬念、作铺垫。 5.示例1: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光斑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光斑的灵动、美丽的特点,静美的环境烘托了“他”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
示例2:这个句子运用了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渲染了宁静温馨的气氛,烘托了“他”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 6.示例:两段文字都写了他送老人下楼和“我”送老王下楼的情形,表达关爱邻里、播种友善才能收获更多美好的情感。生活中关心帮助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
7.C 8.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9.插叙。作用:①补充交代藤萝花在十多年前的遭遇,突出藤萝花生命力的顽强; ②为下文对生命的思考及揭示主旨做铺垫; ③回忆中的花伶仃稀落和眼前花的繁茂形成对比,由花及人,引出本文的主旨; ④丰富文章的内容,使文章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10. 神异 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停止 副词,怎么,表示反问 11.B 12.闲 便 入 来 / 忙 便 出 去 13.(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我)喜爱读书不是为了谋求身后的名利,只是(因书中有)不同的见解和见闻。 14.示例一:我认为B更适合。因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环境的清幽,作者居于此陋室内心平静、闲适,舒缓悠扬的曲调风格与清幽的环境、宁静的内心更相符。
示例二:我认为B更适合。因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了作者与志士友人们谈笑风生,居于此陋室心情愉悦,舒缓悠扬的曲调与作者笔下的生活场景更相符。
示例三:我认为B更适合。因为“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出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远离嘈杂的音乐与伤神的公务,居于此陋室悠闲自得,舒缓悠扬的曲调与作者轻松闲适的心境更相符。 15.刘禹锡和陈继儒都有安贫乐道的品德。刘禹锡身居的屋室简陋,台阶长满苔藓,但他享受环境的清幽宁静,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乐在其中;陈继儒的六尺小屋也十分简陋,他把蒲草做垫,衣服当被,生活清贫,但他不求名利,无牵挂与拘束,享受生活的清净无为。
16.(1)吾射/不亦精乎(2)以我酌油/知之 17. 曾经 射箭的本领 盖 打发 18.(1)(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2)用一枚铜钱盖住它(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滴入(葫芦)。 19.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详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让对方信服的从容不迫的形象,从而也使文章中心十分突出。
20.(1)B
(2)示例一:祥子并不爱虎妞,不得已接受她的爱情。虎妞假装怀孕,与祥子结婚,令祥子的婚姻生活痛苦不堪。最后虎妞难产而亡,祥子卖车给她办丧事,祥子的生活又一次跌入谷底,他逐渐走向堕落。
示例二:小福子给了祥子温暖,她希望与祥子一起生活,但被祥子拒绝。后来,祥子去白房子找小福子,发现小福子已经上吊自尽。祥子的所有希望都破灭了,他完全堕落了,到处占便宜,甚至开始骗钱。
示例三:祭灶那天,祥子拉着曹先生由西城回家。路上曹先生发现被侦探跟踪了,让祥子将自己拉到左宅去,并让祥子坐汽车回曹家报信。祥子刚回到曹家,就被侦探抓住,原来这个侦探就是当初把祥子连车带人抓走的孙排长。在孙侦探的敲诈下,祥子交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祥子的生计又成了问题,买车的希望又一次成了泡影。
(3)极其自私,对劳动者的苦难和不幸冷眼相待、蛮横凶狠。
21.例文:
爱与时间同行
在时间的列车上,有着父母子女间最真挚的爱。
5岁。广场上,一个小男孩在学骑车,旁边站着他的父亲。父亲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小男孩摔了又摔,双腿早已是瘀青一片。终于,孩子坐在地上,哭了,哇哇大哭。父亲依旧那么笔挺地站着,眼中满是不屑与冷漠。
男孩不哭了,他倔强地站起来,跨上车,开始又一次的尝试。父亲却转过身,迈着大步,走了。身后又是一阵金属与地面的摩擦声,父亲只是不经意地回了下头,但他的手却在颤抖。孩子站起来,想着刚才父亲冷漠依旧的眼神,两行热泪莫名地滑过他的脸颊。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依旧坚定。
12岁。礼堂里,当年的小男孩被人群簇拥着走上了奖台。又一次高举奖杯,又一次欢呼如潮。紧拥着奖杯,在闪光灯下,孩子艰难地寻找着母亲。人群中,唯独没有她;台下座位上,只有他自己。瞬间,礼堂仿佛空荡荡的,只有孩子与母亲在对视。只见母亲站起身,走向自己的儿子,一把夺过他紧拥着的奖杯,毫不犹豫地把它交给后台的老师。儿子的两行热泪又一次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依旧坚定。
昨天。校门口,一位青少年与他的父亲在告别。没有寒暄,没有宽慰,没有拥抱,没有一句话。儿子直视着父亲,发现他的皱纹又深了,他的黑发中又添了些灰白。儿子眼睛里溢满泪水,压抑着。在一片模糊中,父亲那冷漠的眼神里也有了些光亮。只见他将颤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儿子,却在半空中停住了,又缩了回来。他只向门口指了指,又转过身走了。接近拐弯处,父亲定住了,他回过头,瞥了一眼,看到儿子。青年也注视着父亲,压抑不住的泪水终于流淌下来。沉默中,心中是那么温暖,一步、两步、三步……
今天。考场上。有一个孩子在写着沉默的父爱,心中充满感激与骄傲。我的父亲,他对我的爱如绵细的秋雨、柔和的春风般没有大起大落,有的只是沉默罢了。
时光在沉默的爱中流逝,我终于懂得了它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