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下册基础试题(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甲】
他越着急便越自苦,吃喝越没规则;他以为自己是铁作的,可是敢情他也会病。病了,他舍不得钱去买药,自己硬tǐng着;结果,病越来越重,不但得买药,而且得一气儿休息好几天。这些个困难,使他更咬牙努力,可是买车的钱数一点不因此而加快的凑足。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乙】
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shū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着( )急 硬tǐng( ) 凑( )足 shū( )服
(2)“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中“可以”的词性是( )
A.副词 B.连词 C.助动词 D.介词
(3)以上文段节选自名著《 》,作者是 。
(4)从文段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二、基础练习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 临:
(2)阅十余岁 阅:
(3)求石兽于水中 求:
(4)竟不可得 竟:
(5)曳铁钯 曳:
(6)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
(7)不亦颠乎 颠:
(8)众服为确论 确论:
(9)如是再啮 啮:
(10)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
(11)二石兽并沉焉 并:
(12)以为顺流下矣 以为:
(13)棹数小舟 棹:
(14)湮于沙上 湮: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表现了木兰从军前准备工作井然有序。
B.“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诗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旅生活。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4.“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紫藤萝瀑布》一文,回答小题。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着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紫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5.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怎样变化?
( )——“我”获得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
6.揣摩下面的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7.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是文章的中心句。
B.第⑧段是插叙,插叙了紫藤萝在十几年前的遭遇。由花及人,引出了本文主旨,同时也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
C.作者受到藤萝花顽强生命力的鼓舞,又重新鼓起勇气和信心,投入到生活之中。
D.第⑦段“我只是仁立凝望”中的“凝望”可以换成“观望”。
8.请你在选材角度、语言风格、表现手法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谈谈本文的写作特色。
9.课内文本阅读,阅读《阿长与<山海经>》节选,完成问题。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③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④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⑤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司马光《孙权劝学》)
【乙】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
10.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博士邪(xié) B.遂拜蒙母(zhǔ) C.但微颔之(hàn) D.康肃忿然(fēn)
11.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见:A.看见 B.拜见 C.知晓 D.遇见
(2)①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自:A.亲自 B.自然,当然 C.自己 D.从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13.甲乙两文中的故事看似简单,但对于我们的人生有很大的启迪。甲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乙文所阐述的道理可以用四字成语“ ”高度概括。
阅读《河中石兽》,回答各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阅: (2)棹: (3)啮:
15.翻译下列语句。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16.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六、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名著,完成下面小题。
选段一
行者辞了灵吉,驾筋斗云,径返翠云山,顷刻而至。使铁棒打着洞门叫道:“开门!开门!老孙来借扇子使使哩!”慌得那门里女童即忙来报:“奶奶,借扇子的又来了!”罗刹闻言,心中悚惧道:“这泼猴真有本事!我的宝贝,扇着人,要去八万四千里,方能停止;他怎么才吹去就回来也?这番等我一连扇他两三扇,教他找不着归路!”急纵身,结束整齐,双手提剑,走出门来道:“孙行者!你不怕我,又来寻死!”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大圣公然不惧,使铁棒劈手相迎。他两个往往来来,战经五七回合,罗刹女手软难轮,孙行者身强善敌。他见事势不谐,即取扇子,望行者扇了一扇,行者巍然不动。
(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
选段二
这场面只是瞬间的事。鲨鱼掉转头来,翻转身子,正准备把采珠人拦腰咬断。突然间,我觉得蹲在我身旁的尼摩船长忽地站直身子,举着匕首,朝那大怪物直扑过去,与它展开了顽强的搏斗。正欲咬死不幸的采珠人的鲨鱼,突然发现冒出个新对手,便翻过身子,迅速地冲着尼摩船长扑上来。我现在都还记得尼摩船长那勃发英姿。他立即俯下身体,以无比的沉着镇静等待着朝他猛扑过来的那条可怕的大鲨鱼;待它扑上来时,船长敏捷地一闪, 躲过了鲨鱼的攻击。与此同时,他将匕首刺中鲨鱼的腹部。但这只不过是人鲨大战的开端,恶战还在后面。
(节选自《海底两万里》第三章)
17.选段一中画线句写到孙悟空来借扇的原因是什么?
答:
18.选段二中的场面波澜壮阔、引人入胜,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这样的场面?
答:
19.“自古英雄多磨难”,请结合名著中孙悟空和尼摩船长的遭遇,谈谈我们该如何面对磨难。
答:
七、作文
20.题目:最美的时光
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
④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⑤文中不得出现学生本人的姓名以及所在学校的名字。
参考答案:
1.(1) zháo 挺 còu 舒
(2)C
(3) 骆驼祥子 老舍
(4)吃苦耐劳,坚韧好强,充满理想,善良等。
2. 靠近 经过,经历 寻找 终了,最后 拖 研究,探究 颠倒,错乱 正确的言论 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于是 一起 认为 划(船) 埋没
3.D 4.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5. “我”心中充满了疑惑和痛楚 我获得勇气和动力乐观向前 6.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花朵比作帆与船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突出它小巧可爱的特点。又把藤萝花比作笑容,显得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写出了藤萝花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喜爱之情。 7.D 8.选材角度:选材都来源于生活,着眼于生活中的平常景与物如紫藤萝花,却有着积极而含蓄的主题,极富象征意义。
语言风格:景物描摹精美细致,善用修辞,语言生动优美,句式简单却有着高远的内涵。
表现手法: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将对景物的感触升华为对生活、生命的感触。(或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9.(1)阿长来问时,“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问了,也就对她说了。我认为说与不说一样。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对阿长的关心询问并未放在心上。
(2)被她的热忱深深打动了。
(3)“神力”指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表现了作者对阿长的敬佩与爱戴。
10.C 11.(1)①C ②A (2)①C ②D 12.(1)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2)我也没有其他的奥秘,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13. 甲文:开卷有益 熟能生巧
14.(1)阅:经过,经历(2)棹:划(船)(3)啮: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15.(1)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 16.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17.①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火焰山是必经之路;②火焰山火大,唯芭蕉扇可以扇灭,芭蕉扇是铁扇公主的私人宝物,所以悟空来借扇。 18.①通过生动精准的动作描写将尼摩船长与鲨鱼搏斗的情形写得惊心动魄,淋漓尽致;②用鲨鱼的凶猛可怕,侧面衬托尼摩船长的英勇;③用曲折跌宕的情节,使文章波澜迭起,吸引读者兴趣。 19.①孙悟空和唐僧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但孙悟空不怕困难,一路上智战各种妖魔鬼怪,最终完成取经重任,被封为斗战胜佛。②尼摩船长在他的鹦鹉螺号上历经艰险,与土著人、采珠人、尖头鲸、章鱼、敌舰等等一路斗争,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指挥全体船员,战胜了一切。③所以,面对困难时,我们要以百折不挠的意志,顽强勇敢的精神面对,且运用智慧,最终战胜困难。(意对即可)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