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基础试题(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 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 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 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 ,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菜畦(wā) 皂荚(jiá) 桑葚(shèng)
B.菜畦(qí) 皂荚(jià) 桑葚(shèn)
C.菜畦(wā) 皂荚(jià) 桑葚(shèng)
D.菜畦(qí) 皂荚(jiá) 桑葚(shèn)
2.文中横线处依次应填的字是( )
A.付 霄 徜 梁 B.伏 宵 倘 粱
C.伏 霄 倘 梁 D.付 宵 徜 粱
3.下面加横线的词语的词性依次是( )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A.代词 形容词 量词 动词 B.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名词
C.名词 形容词 名词 动词 D.代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4.“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拟人 B.夸张 C.对偶 D.排比
二、综合性学习
5.综合性学习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恩深似海,终生难报还。今年的5月13日是母亲节,班级准备在这天召开班会,班会主题是“献给母亲的歌”,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为营造班会的气氛,请你写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不得引用材料中的语句)
(2).下面是本次班会的活动环节,请补全所缺的环节。
环节一:开场白
环节二:
环节三:
环节四:
环节五:家长代表发言
环节六:班主任总结
(3).“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父母给了我们全部的。爱,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呢?请你确定一个回报父母关爱的最佳具体方式。
(4).班级打算邀请部分家长参加班会,小静觉得妈妈衣着土气,不够入时,不想让她来参加,对此,你打算怎样劝说小静改变主意?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小令,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乙】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两首小令都选取了 、老树、等景物,描绘了一幅 的秋意图。
7.两首小令中的画线句都描绘一幅温馨的画面,但作用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8.划线句主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的哪些特征?
9.文中加点词语“静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阅读《植树的牧羊人》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②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③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10.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
11.“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2.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牧羊人要完成这样的奇迹,最需要怎样的精神品质?
13.结合牧羊人的精神,写出你想创造的“奇迹”,你又将如何去创造你的“奇迹”。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狼》)
【乙】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①嵌空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②,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③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④,死矣。此事亦足为止不止之戒也。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
【注释】①故:同“固”,本来。②窦:孔穴。③窒:zhì,阻塞。①不食须:不到一顿饭功夫。
14.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止有剩骨 此事亦足为止不止之戒也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不敢前
C.两狼之并驱如故 晓之者舍然大喜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不意蜿蜒数步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
16.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乃 力 运 数 石 窒 虎 退 路 两 穴 并 聚 柴 以 焚 之。
17.【甲】文中的狼和【乙】文中的虎的共同点是什么?两文各自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8.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治理
B.年与时驰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C.无以明志 明:明确、坚定
D.淫慢不能励精 励:振奋
19.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险躁则不能治性 则是无礼
B.太丘舍去 其人舍然大喜
C.夫君子之行 两狼之并驱如故
D.静以修身 以刀劈狼首
2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在这封书信中,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生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
B.从“学须静也”可以看出,学习的环境对成就学业也很重要,只要环境安静,就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六、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
尼摩船长在周游海底世界途径太平洋时,遇到了一名印度采珠人,正当采珠人全神贯注采珠时,被一条张着巨大嘴巴的成年鲨鱼袭击。此时,勇敢的尼摩船长随身携带短刀冲出去与鲨鱼展开生死搏斗,就在船长生命垂危时,尼·德兰神补刀,戳中了鲨鱼的心脏之处,将其一刀致命。
(《海底两万里》)
【片段二】
飞夺泸定桥发生于1935年5月25日,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红星照耀中国》)
【片段三】
当时李天王传了令,带着众天兵扎了营,把那花果山围得水泄不通。……大圣大怒道:“量你这些毛神,有何法力,敢出浪言。不要走,请吃老孙一棒!”这九曜星一齐踊跃。那美猴王不惧分毫,枪起金箍棒,左遮右挡,把那九曜星战得筋疲力软,一个个倒拖器械,败阵而走,急入中军帐下,对托塔天王道:“那猴王果然十分骁勇!我等战他不过,败阵来了。”
(《西游记》)
【片段四】
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一大早还在休息的蝉,被活活咬伤,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蝈蝈敢于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的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
(《昆虫记》)
21.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片段一:尼摩船长为了救被鲨鱼攻击的印度采珠人,与鲨鱼搏斗;片段二:飞夺泸定桥。这两个情节都表现出人物最突出的特点——敢于反抗。
B.片段二:用“大雨”“崎岖陡峭”突出气候和环境的恶劣;一个“竟”,写出了意想不到,表达了对红军的由衷赞美。
C.片段三: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节,主要表现了孙悟空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的性格。
D.片段四:选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语言风格严肃庄重,非常适合介绍严谨的科学知识。
22.作品中的想象看似天马行空,其实跟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海底两万里》中对科技的想象,后来都成为了现实,比如(1)
《西游记》中的宝物,多是有神奇魔力的生活用品,比如(2)
七、作文
23.按要求作文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不同的事,我们每天的心情也会因此而不同。爸妈、老师、同学、朋友……我们每天都会见到他们。在你与他们的接触中,你观察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他们的心里中又在想些什么?
选择其中一位作为写作的对象,以“我的_________”为题作文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②字迹应工整,卷面应整洁。
参考答案:
1.D 2.C 3.C 4.A
5. 示例一:天地宽大,父母恩大。
示例二:怀感恩之心,与母爱同行。评分标准 ①朗诵关于母爱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 ②讲述生活中母亲关爱自己的事情。 ③演唱关于母亲的歌曲。展示献给妈妈的祝福卡 示例一:给父母一份惊喜:送一份独特的礼物给父母,如自己设计的贺卡或小制作;给父母洗洗脚;最近通过努力取得的最佳成绩或获得的喜报;写一封感谢父母的信等。
示例二:帮父母做家务: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向父母表示关爱等。
示例三:陪父母聊聊天:每天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学校发生的事,同学之间的事,自己的心情,听听父母工作的事,在沟通中增进感情等。 示例:小静,妈妈是我们最亲的人,虽然她穿得很土气,但她把一切都给了我们,那种最伟大无私的爱是无价的,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况且参加班会也是对班级工作的支持。我希望你改变主意,好吗?
6. 落日/夕阳 寒鸦/昏鸦 萧索(或“凄凉”)(意对即可) 7.甲文的画线句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青绿白红黄这些色彩艳丽的词语,一扫前文的萧瑟之感,赞叹了秋的绚丽多姿、生机盎然。乙文中的画线句运用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法,用温馨怡人的画面反衬了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
8.细密(多)、闪亮、绵长 9.拟人,渲染了春雨的宁静。
10.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一定可以改变周围的一切,创造出幸福的生活,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近即可) 11.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桦树充满生机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赞美和敬佩之情。(意近即可) 12.示例:①有毅力,坚持不懈。几十年坚持植树,把一片荒地变成大片树林;②智慧。“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能结合课文内容谈且言之有理即可) 13.符合题意且言之有理即可
14.D 15.(1)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2)只能容下一人,(于是)就像蛇一样爬了进去。 16.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 17.贪婪;甲:人类富有智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恶势力);乙:人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贪婪,学会适可而止(或:人要懂得控制自己的利欲,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必为之所害。)(道理言之有理即可)
18.A 19.A 20.B
21.B 22. 深海潜水服的构造
宝葫芦,是借用葫芦的外形赋予了可以吸纳万物的神奇魔力。
23.范文
我的老师
她,有着一双“机敏”的眼睛,在那高高的鼻梁上,显得很有学问,而那双灵敏的耳朵,在课堂上,不管多小的声音,都逃不过她的耳朵。那张嘴巴就像一个学问库,总有说不完的知识,任何问题到了老师那里,总会迎刃而解。老师有点矮,也很瘦,显得她很美丽。她爱穿休闲装,猛一看,就和一个小姑娘一样。这就是我们的王老师。
在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里,老师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衣,在讲台上讲着课。讲到快下课的时候,她说:“开始写大横格本!”大家拿出本和钢笔,开始写了。可是胡可轩的钢笔没墨水了就在那甩,正好师走到了他跟前,而那根笔也甩出了墨水,溅到了老师的白衬衣上。胡可轩不知所措的在座位上坐着,而老师却笑着说:“没关系了,正好在白衬衣上画几只蓝色的蝴蝶。”我们没有一个人笑得出来,而胡可轩呢?正在那偷掉“金豆”呢!
有一个大课间的时候,我都一窝蜂的往楼下跑,跑到了后院儿的门那儿,门没有开展,只开了半扇,而张海萌正好在开的那扇门边儿跑,也不知道她的后面是谁推了她一下,她一下子就撞在了门边上,门上有一颗钉子,她就直接撞到了那里,多亏她带着眼镜,眼睛没有伤着,眼角却磕破了,一直血流不止。当时,她吓蒙了,哭都没哭。这时,王老师赶过来了,脸上满是焦急,老师跑到了张海萌的面前。着急地问她:“你没事吧?你等一下,我去楼上拿包带你去医院。”王老师又急忙上楼拿包去了。拿了包,拉着张海萌去了校门口,打了一辆车,着急的说:“去人民医院。”王老师走了,我们都很担心张海萌。我们这一上午都没有好好听课。到了下午,她们回来了,王老师连饭都没有吃。我们心中的一块重石终于放下了,通过这件事,我更尊敬王老师了。
“叮铃铃”上课了,王老师拖着沉重的步走上了讲台,整个人都显得无精打采的。我们很纳闷儿,原来那个“生龙活虎”的老师呢?上了一半课的时候老师又开始咳嗽了,下了课,王老师一直喝水。我下了课去问老师:“老师,您怎么了?”“没事,一点小感冒,很快就好了。”王老师说。我担心地看着王老师,心中不觉的难受起来。
老师,一个多么亲切的称呼,她就像母亲,一直呵护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