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基础试题(九)(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基础试题(九)(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1 17:3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基础试题(九)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1]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砸)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2]“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3]”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瘫痪(tān) 雁阵 暴怒无长
B.脾气(pí) 沉寂 砸碎
C.侍弄(shì) 墙璧 恢复
D.整宿整宿(sù) 捶打 翻来覆去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摔 默默 B.摔 偷偷 C.砸 默默 D.砸 偷偷
3.在文中[ ]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第[1]处:句号 第[2]处:逗号 第[3]处:破折号
B.第[1]处:句号 第[2]处:冒号 第[3]处:省略号
C.第[1]处:分号 第[2]处:逗号 第[3]处:省略号
D.第[1]处:分号 第[2]处:冒号 第[3]处:破折号
二、综合性学习
4.综合性学习。
大自然是富饶、美丽、慷慨的,它给予人类取之不尽的食物,饮之不尽的清泉,呼吸不完的清新空气;大自然又是多情可爱的,它所拥有的山川草木、风花雪月、蓝天、黑土、大漠、绿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风格各异的人们。大自然真是神奇而伟大!
本班正在进行“感受大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走近经典,填写季节——请根据下面诗句写景的特点,猜猜描写的季节。
①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
②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
③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
④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2)拥抱自然,书写感受——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请用一句话表达你的独特感受。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请描绘“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所展现的情景。
6.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7.选文中可以概括全段主要内容的一个句子是:
8.这段文字从多角度对景物进行了描写,按提示分别找一个例句。
(1)写视觉的:
(2)写听觉的:
(3)写味觉的:
(4)写触觉的:
9.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换为括号内的字 为什么
(1)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
(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
10.选文中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下面小题。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12.将“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中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13.这篇文章标题中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
14.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象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林落客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①,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注释】①豕(shǐ):猪。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非学无以广才( ) (2)险躁则不能治性( )
(3)负薪牧豕( ) (4)何必择时( )
16.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与用法和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君子之行
A.友人惭,下车引之 B.神仙之境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17.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
18.两文都谈到 的重要性,【乙】文强调是否静心,关键在自己的志向是否坚定,而不在于环境;【甲】文强调 。
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④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习: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
2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1.文段中多次都提到了“乐”,请你结合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概括“乐”从何来。
22.上面选文第②段和下面链接材料都谈到了交友的话题,请结合两文内容,谈谈在交友方面你有哪些收获。
【链接材料】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六、名著阅读
23.发现《朝花夕拾》《西游记》“出走——归来”的秘密,完成下表。
《朝花夕拾》 鲁迅 《西游记》 孙悟空
S城——南京——① (填国家)——回国 花果山——灵台方寸山——……——灵山
出走国门:想逃离清国留学生的乌烟瘴气,“寻救国道路去学医”——②《 》(填篇目) 出走花果山:想逃离规则,“躲过轮回,不生不灭”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寻心。
回国后,弃医从文,写世人的冷眼,揭露国民劣根性。 在灵山,修成正果,成为③ (填封号)。
七、作文
24.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用一家人一同散步这件极为普通的生活琐事,表达出“尊老爱幼,中年人要肩负起承上启下的历史责任”这一深刻的主题。请你也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参考答案:
1.B 2.B 3.C
4. (1)①春 ②冬 ③夏 ④秋 (2)提示:写出自己喜欢的季节井写出喜欢的原因即可
5.示例:茫茫的大海,水波荡漾,碧波万顷;高耸的山岛,屹立在波澜壮阔的海上。 6.示例一:想象。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想象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容星汉的景象,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示例二:两个“若”字是好像的意思,表明大海好像能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突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示例三:夸张修辞。通过描写沧海能吞吐日月星辰、包容星汉的景象,突出沧海胸怀之广阔,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示例四:虚实结合。将眼前看到的海上实景与想象中大海吞吐日月包罗星汉的虚景巧妙结合,展现出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表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的伟大抱负。
7.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8.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光滑的石井栏。 9. 不能换。“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不能换。因为“窜”字既写出了鸟儿的机灵轻捷,又表现了“我”对叫天子的羡慕之情,而“飞”就不具备这一效果。 10.表现出“我”猎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形的何首乌;又表现出百草园对“我”来说,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
11.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12.不好。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13.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14.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15. 增长 修养 背着 选择 16.B 17.(1)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如果不能够发奋自立,那么(不要说)家塾不适合读书。 18. 静 内心宁静对于治学和修身的重要性。
19. 按时温习 以……为快乐 20.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意思对即可) 21.示例:①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在研究学问中得到快乐;②安贫乐道,在坚守中得到快乐。 22.《〈论语〉十二章》中第②段告诉我们与朋友交往要诚信,链接材料告诉我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的收获是交朋友要讲诚信,要和品质高尚的人做朋友。
23. 日本 藤野先生 斗战胜佛
24.示例:从四年级开始,我学会了下象棋,多年来,渐渐发现这小小的棋盘也反映着偌大的人生。
棋逢对手的确是一件快事。双方坐定,大战三百回合,直杀得天昏地暗,仍不分胜负,双方都免不了心情烦躁。偶尔大意失荆州,被对手抓住机会,穷追不舍,似乎败局已定,胜利无望,忽又眼前一亮,柳暗花明,回马一枪,直捣黄龙。对手亦无防备,终以败局告终。此时顿觉特别畅快,回味无穷……
其实人生也是一局棋,生活便是对手,是不易言败的对手,自己也只有在行棋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不断完善自我,方能取得胜利。我总想,能在这一方小天地中发现这生命的玄机,也就不枉此生了。
所以,与其说棋如人生,不如说人生如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