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基础试题(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皇帝让御pìn织师织一件极精美的新装,以便他在华盖下向臣民眩耀。几天后,新装做好,皇帝得到呈报就去视察,当他刚穿上新装时,身体就发抖、疼痛,这可真是________(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皇帝想脱下新装时竟脱不下来,这时,耳边一个声音不断响起:“快点自我反省,做个好皇帝。”皇帝赶紧自我批评,身体立刻不发抖了。皇帝说要在新装帮助下做个好皇帝,大臣们随声附和。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御pìn: 随声附和:
(2)找出上文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3)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二、综合性学习
2.煦煦风儿吹,翩翩燕子来,嫩嫩草儿绿,艳艳桃花开……这,是春的声音;这,是春的节奏;这,是春的色彩。亲爱的同学们,在这花儿美、蝶儿舞的美好季节里,让我们走进春天,一起去寻觅春天的踪迹吧!
(1)在诗人的笔下,春是最动人的,让人神往;春是充满情感的,让人留恋。请按要求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描写春花的诗句: , 。
②描写春草的诗句: , 。
③描写春风的诗句: , 。
④描写春雨的诗句: , 。
(2)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有一句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请你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线句所写之景。
4.两诗都是李白出蜀时的作品,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共同点?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第下面小题。
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罗刹咄的一声道:“ 谁是你的嫂嫂!那个要你奉揖!”行者道:“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佯问道:“令郎是谁?”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 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绕你!”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你令郎因是捉了,要蒸要煮,幸亏了观音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他如 今现在菩萨处做善财童子,实受了菩萨正果,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你倒不谢老孙保命之恩,返怪老孙,是何道理!”罗刹道:“你这个巧嘴的泼猴!我那儿虽不伤命,再怎生得到我的跟前,几时能见一面?”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
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剑!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若忍耐不得,教你早见阎君!”行者叉手向前,笑道:“嫂嫂切莫多言。老孙伸着光头,任尊意砍上多少,但没气力便罢。是必借扇子用用。”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有十数下,这行者全不认真。罗刹害怕,回头要走。行者道:“嫂嫂,那里去?快借我使使!”那罗刹道:“我的宝贝原不轻借。”行者道:“既不肯借,吃你老叔一棒!”
5.《西游记》的作者是谁?上面选段出自哪一个故事?
6.罗刹女为何不肯借扇给孙悟空?请结合小说之前的情节简要回答。
7.请结合本小说其他情节说说孙悟空的形象特点。
阅读《谈生命》,回答问题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峻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望见了大海,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莲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8.上文节选自冰心的《谈生命》一文,冰心的诗集《繁星 春水》将___、___、___ 三者和谐地织成诗的经纬。
9.《谈生命》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是___,散文按照内容和表达方式分为___散文、___散文、___散文。
10.“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只能说”?
11.阅读课文,揣摩“峻岩”、“晚霞和新月”分别指代生命过程中的什么?
12.既不“快乐”也不“悲哀”是怎样的人生境界?
1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
五、作文
14.以“ 二三事”为题,写一篇记人为主的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苦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大鼠
万历①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皆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⑤龁首领,辗转争持,猫声鸣鸣,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②阖(hé):关闭。③逡(qūn)巡:迅速,片刻。④啻(chì):仅仅,只有。③龁(hé):咬。
1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博学而笃志
B.顾野有麦场 元方入门不顾
C.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 夫君子之行
D.意暇甚 为害甚剧
1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写的是两只狼与屠户的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B.甲文中屠户在遇到狼时就奋起反抗,以自己的勇敢和机智杀掉了两只狼,脱离了险境。
C.乙文运用了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狮猫捕捉大鼠的画面。
D.乙文通过狮猫战胜大鼠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运用智谋,不能单凭意气做事。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18.请结合文中的句子,简要分析甲文中“狼”这一形象。
19.甲乙两文都出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请写出这本小说集的名字。同样都是写动物,作者对待甲文中的“狼”和乙文中的“狮猫”分别是怎样的态度?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不逾矩
③人不堪其忧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故”和“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需要独立思考。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乐”可以看出孔子一种交友态度:视交友为乐事。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的“乐”体现懂得知识的重要性。
D.“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中“乐”字体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思想。
七、名著阅读
21.唐僧赴西天取经,先后收了四位徒弟,请根据原著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在五行山收孙悟空,赐法名悟空——在鹰愁涧收小白龙——在高老庄收猪八戒,赐法名 ——在(2) 收沙和尚,赐法名“悟净”。
参考答案:
1.(1) 聘 hè
(2) 眩 炫
(3)骇人听闻
2.(1)示例: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③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示例:这句话饱含哲理,它告诉我们,在人生遇到挫折时,不要灰心丧气,要积极乐观,奋发向上,这样才能迎来人生的成功之日、胜利之时。
3.江面平静,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天空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4.既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抒发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5.吴承恩 三借芭蕉扇 6.铁扇公主认为是孙悟空害她的儿子红孩儿被观音收去做善财童子,使得他们母子分离。 7.“大闹天宫”突出孙悟空桀骜不驯、敢于反抗的性格;“三借芭蕉扇”突出他足智多谋、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智激美猴王”突出他重情重义、喜欢“戴高帽”的特点;“三打白骨精”突出他无所畏惧、除恶务尽、嫉恶如仇、机智过人的特点。
8.对母爱和童心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咏叹;对人生的感悟。 9.形散而神不散 记叙性 议论性 抒情性 10.因为说“生命是什么”,是要给生命下定义,过于绝对,而“生命像什么”则主观性较强,生命不仅仅是因人而异的,更是多姿多彩的,所以接下来讲“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等等,就显得顺理成章,飘飘洒洒,感情充沛了。 11.峻岩指生命中的困境阻碍;晚霞和新月指人生中平静恬适的日子。 12.是一种不在乎得失,专注享受生命过程,认真度过生命每一刻的人生境界 13.加点词通过动词的连续使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河流一泻而下、奔腾不息的气势,象征着生命诞生时旺盛的生命力。
14.例文:
奶奶二三事
念时光匆匆,你可记得路口的那盏昏黄的灯,还有灯下的等待的人。
——题记
时光流逝,我们的生活也渐渐在变化着,曾经的孩子已成为了如今的少年,但唯一不曾改变的却是那份不曾离去的感动,那个回家路上等我的人,和萦绕在心里满溢而出的幸福感。
那时的我,才十岁吧,爸爸妈妈因为单位工作忙,没时间接送我上学,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于是我走上了一个人上学的路。但无论多晚,那条路上总有那个等我的人,那便是奶奶。奶奶一头的短发像罩一了一层白霜,一双大眼睛已经深深地陷了下去,一双粗糙的手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血管,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皱纹。见到我,她总是跑来将我拥入怀中,用温柔的眼神看着我。
我长成了大孩子,搬了新家,我也迈入了初中的大门,进入青春期的我,总爱和她吵嘴,但不曾改变的依旧是那份小感动,因为那个等我的人从未离弃,我爱她。她总在回家的路上张望着,直到我的出现,她微微一笑,脸上却悄悄又多了几条岁月的痕迹,不过路灯下的奶奶,依旧那么慈祥,我心里依旧洋溢着小小的感动。
一转眼,我已成为高中生,每天早出晚归,见到星星的次数比见到奶奶的次数还多,但不曾改变的是哪个回家路上等我的人。第一天开学,还是哪个地方,我看见了奶奶的身影,我的心猛然的抽动了一下,奶奶佝偻的身子,在路口昏黄灯光的映照下,拉了长长的影子,她的发丝在微风中轻轻浮动,她额头上那时光走过的痕迹也越发的明显了,这情景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已不再是那往日的孩童,我心中更多的是感动,是爱。那天,奶奶穿着蓝色褂子,宽松的黑裤子,微风下,越发的显出她的消瘦来。路灯下的她看到我松了口气。我的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
在我们不经意中,时光已悄然流逝,快的我们连它的尾巴都看不到,奶奶在变年老,时光摆动着尾巴嬉闹而去,留下了我们。
有你,那个一直在岁月的光阴里等我的人,那个在昏黄路灯下的奶奶,那灯光里的爱,和唯一不变的风中雨里的感动,将使我回家的路上多了那么一份沉甸甸的牵挂和充满心间的幸福,我爱她。
15.D 16.B 17.(1)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2)(人们)这样之后才知道,狮猫一开始躲避大老鼠,并不是害怕,而是在等待大老鼠疲惫松懈。 18.从“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等句子中可以看出狼很贪婪;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句子中可以看出狼十分狡猾;从“眈眈相向”一句中可以看出狼非常凶狠。 19.《聊斋志异》;甲文中的“狼”贪婪狡猾,作者对其态度是嘲讽;乙文中的“狮猫”聪明机智,作者对其态度是赞扬。
20.(1) 恼怒、怨恨 规矩 忍受
(2)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②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3)C
21. 猪悟能(答“悟能”也对) 流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