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基础试题(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基础试题(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1 17:4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基础试题(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那年复活节前几天,我花了一笔数目可观的线买下这只漂亮而温驯的鸟。过了好几个礼拜,这个可怜的家伙才渐渐从它因长期被禁锢所受的精神虐待中__________(huī)复过来。不过,最后等它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后,它马上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动物笑谈》)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温驯: huī复:
(2)找出语段中一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3)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在横线上临写。
二、综合性学习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散步》写“我”一家祖孙三代散步时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母亲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表现出母亲对孙子的关爱之情。仔细观察这幅漫画,体会奶奶对孙子的关爱,完成下面题目。
这幅漫画的含义是什么?孙子觉得奶奶不应该溺爱自己,应该怎么对奶奶说?
(2)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者,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这段文字选自 (篇名),作者 。这篇散文与其他9篇散文一起被编辑到他的散文集《 》里。
三、诗歌鉴赏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题目。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次”的意思是 ,尾联使用了 的典故。
4.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颔联和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也是律诗的重要特征。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巧妙运用拟人的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
D.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乡书不知送到何处,见归雁而愈加思亲,全篇笼罩着一层乡思愁绪,“乡”字是诗人表情达意的关键。
四、现代文阅读
5.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 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 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啊……”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6.请概括选文写了“我”与先生的哪几件事。
7.结合语境,回答问题。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本句中“疑心”能否改为“觉得”,为什么
8.结合文中三处画线句,说说寿镜吾老先生教学上有什么特点
9.“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表现了少年鲁迅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下列选项不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我在叔祖家看到了绘图的《山海经》十分渴望,在阿长的帮助下终于得到一套。
B.因《陶庵梦忆》中有对迎神赛会盛况的记载,我便十分渴望去看东关的五猖会。
C.我对为我一人所独有的《二十四孝图》画图本子中的故事一直喜爱,念念不忘。
D.我听父亲说过的,中国有一种墨猴,只有拇指一般大,我就极愿意有这样一个墨猴。
五、文言文阅读
【甲】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 ) (2)思而不学则殆( )
(3)俭以养德( ) (4)非学无以广才( )
(5)险躁则不能治性( )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2.甲文谈到了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等方面的问题;乙文主要论述 与治学的问题。
13.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中学生要想学有所成需要做到哪些?(至少答出四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杞人忧天
《列子》
①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②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③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④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⑤其人曰:“奈地坏何?”
⑥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⑦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4.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D.亦不能有所中伤
15.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因往晓之          未若柳絮因风起
B.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其人舍然大喜        择其善者而从之
D.地,积块耳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6.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充塞四虚 四虚:四方
B.奈何忧其坏? 奈何:为什么
C.若躇步跐蹈    跐:踩、踏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舍:舍弃,离开
1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期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B.本文虽然是简要地叙述故事的主要情节,但有些描写也十分生动,比如杞人“舍然大喜”如在眼前。
C.本文告诉人们不要为没有必要的事担忧,如果升华为“忧患意识”就小题大做了,毫无意义了。
D.寓言要借助想象、幻想、夸张等手段来塑造形象。比如《蚊子和狮子》中的蚊子,就是主要借助于想象。
六、名著阅读
行者听见道:“这个呆根,这等胡说,可不唬了师父?等老孙再去看看。”他把棍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怪物,叫声“老官儿,往那里去?怎么又走路,又念经?”那妖精错认了定盘星,把孙大圣也当做个等闲的,遂答道:“长老啊,我老汉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看经念佛。命里无儿,止生得一个小女,招了个女婿,今早送饭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来找寻,也不见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汉特来寻看。果然是伤残他命,也没奈何,将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茔中。”行者笑道:“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那妖精唬得顿口无言。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地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18.选文是《西游记》中一个精彩故事的片段:这个故事是 。读《西游记》最宜精读和跳读并用,比如通过仔细揣摩选文中孙悟空的言行举止,可知悟空的性格特征是 (填一种即可),这样的读书方法就叫 。
19.下列关于《西游记》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僧的徒弟个个本领高强。大徒弟孙悟空会三十六般变化,筋斗云一翻就是十万八千里。
B.《西游记》中有很多故事深受孩子们喜爱,如大闹天宫、精卫填海、大战红孩儿、偷吃人参果、真假美猴王等。
C.唐僧师徒一行历经千难万险修得正果,唐僧、孙悟空分别被如来佛祖封为旃檀功德佛和斗战胜佛。
D.沙僧是《西游记》中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他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触犯天规被贬下凡,错投猪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样子。
20.小明读完《西游记》后对小红说:“猪八戒真是孙悟空斩妖除怪不可缺少的助手”。请你结合小说相关情节对小明的观点进行分析。
七、作文
21.作文小练笔
你在生活中接受过别人真诚的帮助吗?你在生活中有过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经历吗?请把它写出来。
参考答案:
1.(1) xùn 恢
(2) 线 钱
(3)神采奕奕/恋恋不忘
2. (1)这幅漫画反映了生活中长辈溺爱孩子的普遍现象,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漫画中的奶奶疼爱自己的孙子是正确的,但过于疼爱就等于是溺爱,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有着不利的影响。(2)奶奶,请不要给我撑着伞,军训能锻炼我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对我以后的发展很有好处。天气虽然热,但我能坚持,您放心,我能受得了。 《五猖会》 鲁迅 《朝花夕拾》
3. 停泊,停留 雁足传书(或鸿雁传书) 4.D
5.示例:快乐
依据:作者对早年读书生活的回忆重心并不在其苦,而在其乐。课文中写了读书时偷跑进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折蜡梅花、寻蝉蜕和捉苍蝇喂蚂蚁:写了被先生发现,回书屋,“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听先生一个人大声入迷地朗读;又有趁先生读书入神,“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等课堂生活的细节描写。其中传递的更多的是一种儿童的快乐,一种成年人所没有的单纯的快乐。
6.我给先生行礼、向先生请教“怪哉”、先生读书。 7.不能;“疑心”表示怀疑,不确定;“觉得”是“认为”,表确定。(意思相近即可)“疑心”在原文中突出“我”不确定先生是否读到好文章。 8.方正、质朴、博学(知识渊博)等。(意思相近即可) 9.D
10. 生气,恼怒 疑惑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增长 修养 11.(1)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2)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12. 学习兴趣 修身或修身养德 13.①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思”结合;②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③端正学习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④“静”,即心无旁骛,潜心专一;⑤立志;⑥惜时。
14.B 15.D 16.D 17.C
18. 三打白骨精 机智勇敢(有谋略、本领高强等) 精读 19.C 20.例:“大战红孩儿”中:火云洞红孩儿用苦肉计骗取了唐僧的信任,纵风将唐僧慑走,并口喷三昧真火烧得悟空、八戒落荒而逃。悟空请来龙王洒下雨水,反被烧伤。八戒去请观音,被红孩儿假扮观音捉去,最终悟空真观音用莲花宝座,降伏红孩儿,收他做了善财童子。
“除妖乌鸡国”中:乌鸡国国王被狮精推入井内淹死。狮精变化国王。国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是八戒从井中背出尸身,悟空又从太上老君处讨来金丹,救活国王。
师徒途经通天河受阻,听说河中妖怪吃童男童女,悟空、八戒化作小儿诱妖怪出来大战,妖怪躲入河中,将通天河冻住引诱唐僧踏冰而渡,冰裂摄走唐僧。徒弟三人在水底勇斗妖怪,妖怪不敌闭门不出。悟空寻来观音菩萨,用竹篮收服妖怪,原是观音莲花池中的金鱼。八戒悟净救出唐僧,河中老龟驮师徒过河。(能够说出在哪一个情节中八戒做了什么、有什么表现,然后与悟空一起战胜了困难就行)
21.例文:
什么是幸福
我认为帮助别人就是一种幸福,它会永远温暖着你的心。
寒冷的冬日,北风呼呼地吹着,不时有几片枯叶飘下来。我走在大路上,冻得直发抖。周围很安静,人踩在雪地上,发出吱吱的响声。
突然,我看见张奶奶一个人在扫雪,我赶紧跑过去帮忙。
“张奶奶,我来帮您扫!”我大声地喊道。“谢谢你了!不过真不用,你看天多冷,你赶快回家吧。”她笑了笑说。我还是执意要扫,我拿来一把扫把,便开始了艰难的扫雪工作。我从这边扫到了那边……夕阳慢慢落了,美丽的晚霞也渐渐退了,天边最后的一丝阳光向我们告别。终于扫完了,张奶奶对我说:“孩子,快回家吧!别让家人等急了!谢谢你了!”我冲她高兴地说道:“不用谢,张奶奶再见。”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觉得特别暖和,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