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基础试题(十)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bǔ心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_______”,轻轻地把他压住。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撑( )着 臊( )气 未bǔ( )先知
(2)请为选段空缺处选择恰当的山名( )
A.五指山 B.五行山 C.五台山 D.武夷山
(3)提取画线句“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一句的主干,应为: 。
(4)选段选自《西游记》,作者是 。文段中,“大圣”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 。
二、综合性学习
2.请你参加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1)【活动一:明问题】阅读下面材料说说对中学生阅读造成了哪些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向中学生推荐作为整本书阅读等任务群的内容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尤其是反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在时下电影、电视、电脑和手机无孔不入的时代,加上音像制品的普及,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代替名著经典阅读。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将少之又少。这样不少中学生逐渐降低甚至失去对文字阅读的兴趣,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大幅度下降。
(2)【活动三:写名言】写两则读书名言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努力读书。
(3)宣传组画了一幅漫画(见图)作为本次活动的海报,请你解说此漫画的画面及寓意。
三、诗歌鉴赏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这两首诗的体裁都是 。
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雨寄北》中,“期”“巴山夜雨”两次出现,韵律回环往复,营造了时空交错的意境,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B.《秋思》首句的“见”字平淡却富有意蕴。无形的秋风使城内花木凋落,游子满目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油然而生。
C.《夜雨寄北》中的“寄”和《秋思》中的“书”都表明他们身在异乡,两首诗都是在书信中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D.《夜雨寄北》前两句由一问一答,写到眼前景色,寓情于景;而《秋思》前两句则紧承“见秋风”叙事,寓情于事。
5.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表现手法上各有特色,请分析其不同之处。
四、现代文阅读
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下面没有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
A.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写济南的山水之前,先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总体的印象。
B.“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喜爱之情。
C.作者把济南城比作“小摇篮”,把小山比作“婴儿”,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暖、舒适的特点。
D.“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中的“妙”字有统领全段的作用,后面对雪后山景的描写全部围绕这个字展开。
(3)第②段画线句子有何作用?
(4)文章描写了哪些状态下的济南冬天的山?请用一个词语分别概括其特点。
(5)请分析结尾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有何作用。
(6)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儿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⑤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⑦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⑧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你说一说。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8.第②自然段中,作者写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飞来飞去,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
9.作者调动了各种感官去描写无形的春风。请问,文中划线句子是从哪个角度去描写春风的?写出了春风什么特点?
10.第⑧-⑩自然段,以三个句子并列结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分别赞美了春天哪些方面的特点?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黄琬巧对》)
1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何 不 言 日 食 之 尔 如 月 之 初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 (2)未若柳絮因风起( )
(3)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 (4)而深奇爱之( )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14.结合文段,说说谢道韫说大雪是什么样的,以及黄琬是如何描述日食后的样子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15.《咏雪》与《黄琬巧对》中,两位主人公有什么相同点?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狼》,完成下面小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6.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缀行甚远(紧跟) B.恐前后受其敌(敌人)
C.一狼径去(径直) D.乃悟前狼假寐(睡觉)
1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狼不敢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一狼洞其中 D.场主积薪其中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屠惧,投以骨”中的“投”字,表明屠户对狼的本性尚未彻底认识,而采取的一种迁就退让的方法,对狼心存幻想。
B.“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中的“持”字表明屠户在毫无退让的情况下做出了与敌斗争的果断抉择。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起”形象刻画出屠户杀狼时的一种愤怒之情。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的“乃”字表明了屠户对狼奸诈的本性幡然醒悟。
六、名著阅读
19.名著阅读。
(1)下列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一项是( )
A.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和习俗的不合理。
B.对自私自利、表里不一的人的讽刺和批判。
C.指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2)《朝花夕拾》不仅记录了鲁迅先生对往事的回忆,也记录着他思想变化的轨迹。请概括鲁迅先生在南京矿路学堂毕业后和在仙台医专学习时,分别做出了怎样的人生选择,并简述原因。
七、作文
20.作文。
请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1) chēng sāo 卜
(2)B
(3)我写(意思对即可)
(4) 吴承恩 细心谨慎(考虑问题周全)(意思对即可)
2.(1)不少中学生逐渐降低甚至失去对文字阅读的兴趣,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大幅度下降。
(2)示例:例如: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他答案亦可)
(3)漫画内容是一个人站在地面上,另一个人站在用巨大书本支撑起来的高台上,做出向上看的姿势,感叹“看得更远了”。据此可以推敲这幅漫画的寓意:读书让我们看到更广的世界,只有努力读书才能看到更多书中描绘的精彩,读书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看到世界的精彩、美好。
3.七言绝句 4.B 5.【示例】《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虚实结合,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秋思》中“临发开封”是一个富于诗情的细节描写,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非常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寄深情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诵,却意味无穷。
6.(1)A
(2)C
(3)承上启下(过渡),由描写“阳光”过渡到对“济南冬天山水”的描写;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对后文内容的兴趣。
(4)阳光朗照下的小山;其特点是“慈善”(或“温暖”);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其特点是“秀气”;城外的远山,其特点是“淡雅”。
(5)以“济南的冬天”为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地域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而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表现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6)“卧”字采用拟人手法,用“卧”字来写村庄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这是张小水墨画”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雪后山色的秀丽如画、古朴雅致,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山色的喜爱、赞美之情。
7.“偷偷地”写出了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给人不知不觉的感受;“钻”字表现了春草破土而出的顽强生命力。这些词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感动作,富有情趣,表达了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 8.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以蜜蜂、蝴蝶的活动突出了春花繁茂,鲜艳、香甜和种类多的特点,这样动静结合,更能反映出百花争春的美好景象。(意思相同即可) 9.触觉;写出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 10.比喻、排比、拟人;
示例:把春天比喻为娃娃,赞美春天是崭新的,充满新的希望;把春天比喻为小姑娘,赞美春天是美丽的,活泼可爱;把春天比喻为青年,赞美春天是健壮有力的,有着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生命力。
11.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12. 急 如,及 召见 认为……奇特 13.(1)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2)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道该如何描述(日食的情况)。 14.谢道韫说大雪就像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黄琬说日食后的样子就像初升的弯月。 15.主人公都机智过人,都善用比喻。
启示:人的思维不能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要从多个角度发掘问题、分析问题,运用到学习中就是要开放思维、开动脑筋,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
16.B 17.D 18.C
19.(1)D
(2)鲁迅先生在矿路学堂毕业后选择去日本求学,是因为他想通过学医救治像他父亲那样的病人,从而救治更多的人;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决定弃医从文,是因为在那里他受到日本学生的歧视和侮辱,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看到中国百姓的麻木,认识到救治国民精神的迫切。
20.范文:
那一次,我真的感动了
犹记那年冬天大雪纷纷扬扬,天早早便暗了。寒风凛冽,积雪冰凉。寂静中,总不断传来老阿婆嘹亮的叫卖声,甚至可听闻那辆破推车的“吱嘎”声。是那么清脆,久久回想。
我习惯每日放学便拿碗去买豆腐花,很便宜,冬日里吃感觉格外温暖。那日放学晚了,天早已阴沉下来了,回到家,拿起碗,奔出门,却不见那抹苍老的身影,我有些失望,这时,却听见了破推车的“吱嘎”声,我循声望去,那不正是老阿婆。
她一步一步慢慢走着,踩着湿滑的雪,步缕蹒跚,她没有戴手套,两手紧握车把,她的手很红很肿,却握得那么有力。她头戴一顶紫红色的棉帽,一条粗毛大围巾,显得更加臃肿,笨拙。
我赶忙跑去,“阿婆,来3元豆腐花。”她停下车,不好意思地说:“小姑娘啊,卖完了。”我惊讶而后又失望,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望了望我手中的大碗,顿了顿,说:“这样吧,家里还有些,碗给我,帮你拿些来。”我急忙招手说:“不用了,太麻烦你了。”她笑了笑,拿起碗便跑走了。
我站在雪地中,身旁是这辆破推车,上边零零散散地放着瓶瓶罐罐的调味品,下边是两只空桶,还有一只塑料小盒子,里面只是一些零钱,天彻底黑了,更冷了,怎么老阿婆还不来,我跺着脚,嘀咕道。
这时,远处一个身影渐进,是一个跑动的身影,很滑稽,下身跑动,而上身却僵直着,步履很是笨拙,渐渐近了,的确是老阿婆,我仔细瞧着,不由惊讶,她捧着碗,窝在胸前,可能怕弄脏,又挺直了背,没有积雪的道路,她不走怕滑,便走在厚雪中,每一步,雪都陷到她小腿,她走得很快,抬头见我,还用她嘹亮的嗓音喊了句:“来了。”我不由得感到喉颈有些堵塞,一时间说不出话来,眼睛有些酸涩。
她跑到车前,手脚利索的加佐料,红肿的手明明已经裂缝了。她一边做一边说:“学生上学辛苦,喝点热豆腐花好呀。”此时此刻,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不愿张口,只怕一不小心,便涌出泪来。
那天的豆腐花很热很热,暖暖的,心中热澄澄的,同样也是明净净的。
那一次,我真的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