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词语中加划线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骇(hài) 孤孀(shuānɡ) 渴慕(mù) 憎恶(wù)
B.掳去(lǔ) 惧惮(dàn) 惶急(huáng) 哀悼(dào)
C.粗拙(zhuó) 诘问(jí) 霹雳(pī) 震悚(sǒng)
D.絮说(xù) 烦琐(suǒ) 疮疤(bā) 咒骂(zhòu)
2. 下面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他第一次走那条荒僻的野路,心中有些惶恐。
B.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C.那些无证经营的店铺已经被依法取谛了。
D.那个窗框上镶嵌着装饰品。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白云山公园新增的六旺树景区,成为了公园的新亮点,园区历史、文化与美景相得益彰。
B.在“美丽梧州”国土绿化提质行动现场,广大市民情绪高涨,争先恐后种下一棵棵树苗。
C.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市贫困群众人数已大幅度减少,他们的生活状况今非昔比。
D.香港国安法正式实施,港独分子呕心沥血,企图搅乱香港和平稳定的恶行必将受到惩治。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一走进运动场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一张张欢乐的笑脸。
B.同学们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于自己正确踏实的学习态度。
C.有些家长为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的电子设备。
D.通过工人的不懈努力,使安阳地铁1号线主体工程已完成三分之一。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 < 山海经 > 》选自《呐喊》,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情。
B.《台阶》围绕“台阶”组织材料,使造屋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对被人尊敬的热切渴望。
C.以善良体察善良,《老王》中,作者杨绛以自己一颗善良的心去体会老王这样一个普通、不被重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的人。
D.《木兰诗》中,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6.下列选项中说话人的语意不合适的一项是( )
A. 小王见到一童颜鹤发的老人,便上前一抱拳:“老人家,您老高寿?”
B. 刚坐下,服务员就过来了:“欢迎光临,请问您需要点什么?”
C. 张老板狠狠地踢了小乞丐一脚:“小兔崽子,赶快滚!”
D. 王部长眯起眼睛,伸手拿过玉佩:“那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笑纳了。”
7. 《骆驼祥子》是_______________(作者)的长篇代表作,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_______________谋生创业,_______________次起落,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
8.七年级(二)班准备开展以“学礼 明礼 守礼”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1)如果研究选题是“学生校园礼仪规范”,请你列举三条“学生校园礼仪规范”应该包含的具体内容。
(2)在以“做知书达礼的中学生”为主题的班会上,同学们正在热烈讨论遵守《学生校园礼仪规范》的意义。现在该你发言了,你将说点什么呢?请用简明的语言写下来。(100字左右)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2)即更刮目相待 更:
(3)释担而立 释:
(4)但手熟尔 尔: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以我酌油知之。
1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但当涉猎 但微颔之
B.大兄何见事之晚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C.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钱覆其口
D.但当涉猎 当世无双
12.选出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孙权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当吕蒙“以军中多务”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最终,吕蒙“乃始就学”。
B.【乙】“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三个反问句中的称呼、质问和斥责语气,显示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C.【甲】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和“结友”,正面描写直接表现了吕蒙学识的进步。
D.【乙】文中“睨之”“但微颔之”,体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的箭术不以为意,并不十分赞赏。
13.阅读甲、乙两文,甲中吕蒙的变化对你的启示是 ;乙文中你从陈尧咨身上学到了什么道理 。
(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有我全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燥。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搬上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以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14、谈谈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15、说说作者讲述父亲的故事是怀着怎样的感情。
16、选段中对父亲头发的细节描写表明了什么?透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7、为什么父亲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会是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呢?
18、“台阶”在这篇课文中有什么寓意?
19、、在父亲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精神?
20、父亲是山,让你学会挺直脊梁;父亲是海,让你拥有宽广的胸怀;父亲是书,教你如何面对生活……你知道父亲节是那一天吗?(请写出来)如果父亲节到了,你给父亲发条短信,你会写些什么呢?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偷车夫和老头
萧 红
木柈②车在石路上发着隆隆的重响。出了木柈场,这满车的木柈使老马拉得吃力了!但不能满足我,大木柈堆对于这一车木柈,真像在牛背上拔了一根毛,我好像嫌这柈子太少。
“丢了两块木柈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柈子……十块八块木柈也能丢。”
我被车夫提醒了!觉得一块木柈也不该丢,木柈对我才恢复了它的重要性。小偷眼睛发着光又来抢时,车夫在招呼我们:
“来了啊!又来啦!”
郎华招呼一声,那竖着头发的人跑了!
“这些东西顶没有脸,拉两块就得了吧!贪多不厌,把这一车都送给你好不好?……”打着鞭子的车夫,反复地在说那个小偷的坏话,说他贪多不厌。
在院心把木柈一块块推下车来,那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把车钱给了他,他才说:“先生,这两块给我吧!拉家去好烘火,孩子小,屋子又冷。”
“好吧!你拉走吧!”我看一看那是五块顶大的他留在车上。
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把一些木皮扬上车去,而后拉起马来走了。但他对他自己并没说贪多不厌,别的坏话也没说,跑出大门道去了。
只要有木柈车进院,铁门栏外就有人向院里看着问:“柈子拉(锯)不拉?”
那些人带着锯,有两个老头也扒着门扇。
这些柈子就讲妥归两个老头来锯,老头有了工作在眼前,才对那个伙伴说:“吃点么?”
我去买给他们面包吃。
柈子拉完又送到柈子房去。整个下午我不能安定下来,好像我从未见过木柈,木柈给我这样的大欢喜,使我坐也坐不定,一会跑出去看看。最后老头子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的了!这时候,我给他工钱。
我先用碎木皮来烘着火。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汽。没有点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格外的安宁。
我又到窗外去拾木皮,我吃惊了!老头子的斧子和锯都背好在肩上,另一个背着架柈子的木架,可是他们还没有走。这许多的时候,为什么不走呢?
“太太,多给了钱啦?”
“怎么多给的!不多,七角五分不是吗?”
“太太,吃面包钱没有扣去!”那几角工钱,老头子并没放入衣袋,仍呈在他的手上,他借着离得很远的门灯在考察钱数。
我说:“吃面包不要钱,拿着走吧!”
“谢谢,太太。”感恩似的,他们转过身走去了,觉得吃面包是我的恩情。
我愧得立刻心上烧起来,望着那两个背影停了好久,羞恨的眼泪就要流出来。已经是祖父的年纪了,吃块面包还要感恩吗?
(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萧红散文集》)
【注】①该篇创作于一九三五年三月至五月间,之前萧红从封建地主家庭出走,在哈尔滨过着饥寒交迫、漂泊无定的生活。②柈(bàn):大块木柴。
21.用下列诗句批注阅读本文的感受,恰当的一项是 ( )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2.运用表格中提示的方法,结合描写车夫或老头言行的语句,具体分析他们的形象特点。
方法提示 形象分析
推敲词语,如动词、副词、语气助词等 (1)
推敲句子,如句式、句子长度等 (2)
推敲说话方式,如称呼、话语量、主动发话与被动应答等 (3)
23..结合全文,赏析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从表达方式、行文节奏、画面色调等角度思考。
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汽。没有点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格外的安宁。
24.萧红和杨绛在各自的文章中都写到了“愧”,谁的“愧”打动了你?为什么?
【附】杨绛《老王》结尾:“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三、作文
25. 在班级里,你的成绩也许并不起眼,然而,在操场上, 你的球技却能让人大开眼界;在舞台上,你的歌声也许并不悠扬,然而在宣传橱窗里,你书法却令人赞不绝口......生活中,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
请以“我的另一片天空”为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文体特征鲜明;
(2)不得少于600字;
(3)不得抄袭、套作;
(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
1.C 2.C 3.D 4.B 5.A 6.D
7.老舍,北平,三,虎妞
8.(1)示例:①衣着整洁、得体、大方,不得穿奇装异服,不得穿不符合中学生身份的时装,提倡参加升旗仪式和重要集体活动,一律穿校服,一律佩戴校徽。
②预备铃响后,坐在位置上做好课前准备,静候老师上课,迟到了要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才能进教室。
③认真打扫环境卫生,不乱扔纸屑杂物,不随地吐痰,不在教室里打闹。
(2)示例: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文明礼仪是我们做人的根基,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腾飞的翅膀,关系着我们的未来,关系着我们班级的融洽,关系着我们学校的声誉,因此,我们要做一个知书达礼的谦谦君子。
9.(1)推托 (2)另,另外 (3)放下 (4)同“耳”,相当于“罢了”。
10.(1)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不再是当年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2)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11.A
12.C
13.(1)从热爱学习,多读书,虚心听取他人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2)人不能骄傲自满,活到老学到老(言之有理即可)。
14、“父亲老了”收束全文,与当年父亲的体壮如牛形成对比,突出了父亲为改变现状付出的艰辛劳动,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同时引人深思。
15、作者在讲述父亲的故事时对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充满了敬佩之情;同时对父亲付出的沉重代价,有一种凄楚、心酸的感情。
16、答:对父亲头发的细节描写,表明父亲真的老了,透露出作者对父亲的疼爱与怜惜。
17、答:在父亲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一旦不干活儿,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他感到若有所失。
18、答:台阶象征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不懈追求,以及他那不断追求的精神,也象征着中国农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求发展的一种精神。
19、答:在“父亲”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不怕绝境、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20、答: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写给父亲的短信灵活答)
21.A
22.示例:(1)“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从句中的副词“就”“又”可以看出,车夫盘算时机开口讨要木柈的奸猾,以及得寸进尺的贪婪。(2)“丢了两块木柈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柈子。”车夫的话中有感叹句、反问句、祈使句。他从容运用各种句式,显得居高临下,没有把主顾放在眼中,可以看出车夫的世故、精明。(3)老头与“我”说话时都是被动应答的,他们以为“我”多给了钱,却不敢贸然来问,一直等到“我”询问才应答,可见他们的诚实、本分。
23.示例:前文的叙述描写非常简洁,这几句的描写却很细腻,使文章节奏紧缓有别。这段话还为下文事情的继续发展蓄势,让文章起伏有致。火光冲破黑暗与寒冷,让人安心,炉火爆炸的声音欢快喜悦,窗上的蒸汽朦胧而温馨,“我”的脸被火光映红,是全文唯一的亮色。寥寥数语描绘的画面,表现了“我”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片刻的安宁与满足,显得格外珍贵,令人感动。__
24.示例一:杨绛的“愧”打动了我。杨绛在和老王相当长时间的交往中并没有将这个善良不幸的老人当作自己的朋友,这和老王对她的态度并不对等。当杨绛终于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她深深地自责,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在散文中毫不掩饰地写出自己的真实表现,她的愧怍、反思令人敬佩。示例二:萧红的“愧”打动了我。萧红虽然自己处境艰难,但她却竭力帮助其他穷苦人。当善良的老人为一口食物向她感恩时,她羞愧难当,觉得不该领受如此沉重的感恩,为自己无力帮助他们自责羞恨。当萧红对老无所养发出反问时,我感受到了这伟大的悲悯情怀。示例三:两人的“愧”都打动了我。杨绛对老王施与善意但保持距离,一朝惊醒,深刻自省,是知识分子坦诚的表现。萧红面对老者,伸出援手却不自诩,受到感恩反而更警醒自责,表现出最朴素真挚的道义担当。她们两人的“愧”都表现了最为珍贵的良知。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