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1 19:2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题
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
一.看拼音,写词语。(15分)

二、选择题(9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啃食(kěn) 蚌壳(fēnɡ) 倭瓜(wō) 嘟嘟(dū)
B.耕耘(yún) 桑树(shānɡ) 蝴蝶(hú) 寒漪(qí)
C.蚂蚱(mà) 铲子(chǎn) 承认(cénɡ) 幼稚(zhì)
D.拴着(shuān) 逛街(ɡuànɡ) 供品(ɡònɡ) 提供(gōng)
2.“昼出耘田夜绩麻”中“耘田”需要用到的农具是( )。
A.镰刀 B.锄头 C.犁 D.耙
3.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A.我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都会看课外书,乐此不疲。
B.早晨,小池塘的水面上升起一层薄雾,只见烟波浩渺,如诗如画。
C.该市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培植了一批在国内颇负盛名的服装企业和石板材企业。
D.那棵百年古松,任凭风欺雪压,毫不畏惧,依然郁郁葱葱。
三、填空题(24分)
1.照样子,写词语。(6分)
(1)明晃晃(ABB式):
(2)慢慢地(AAB式):
2.选择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并用另一种意思造句。(3分)
①美观,好看。 ②出色。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

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反义词。(3分)
(1)蝴蝶随意地飞。( )
(2)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 )
(3)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
4.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6分)
(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童孙未解供耕织。 解: 供:
②也傍桑阴学种瓜。 傍: 阴:
③短笛无腔信口吹。 腔: 信口:
(2)根据下面的意思,分别从课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6分)
( ):不能数完,形容数量非常多。
( ):形容江、湖等的水面烟雾笼罩、广阔无边的样子。
( ):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 ):美好的时光,宜人的景色。
( ):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 ):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四、句子表达(10分)
1.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改为陈述句)(3分)

2.照样子,写句子。(4分)
(1)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2)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3.写一写“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的意思。(3分)

五、判断题(5分)
1.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描绘出农民日夜辛苦劳作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2)“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祖父的慈爱宽容,给了“我”心灵的自由,舒展了“我”的人生。
(3)《月是故乡明》中,作者以“月”为线索,回忆故乡的童年生活,描绘了场院上数星星、坑边望月等美好画面。
(4)《梅花魂》叙述了外祖父爱国思乡的五件事情,表现了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深情。
(5)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可以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也能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六.课文回顾。(12分)
1、《稚子弄冰》是宋代诗人 写的,描写了 的情景。诗句“ ”描写了冰块落地碎裂发出的声音。这首诗中,儿童的玩耍过程大致为:“ →穿冰→敲冰→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心情和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开始的 ,到穿丝时的小心,再到敲冰时的得意,最后到冰碎后的懊恼,表达出作者对儿童的 之情。(4分)
2、《村晚》的作者是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绿草、 、 、 等自然美景,后两句写了牧童 的活动。由景及人,描绘了一幅 图。(4分)
3、“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这段话中,“我”在园子里做的事情是“ ”和“ ”,“我”的感受分别是“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和“ ”。“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 。我从中体会到 。(4分)
4.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展现了古时农家秋忙时的劳动场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B.“山衔落日浸寒漪”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衔”化静为动,描绘了落日挂在山头的情景。
C.《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日记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平静、快乐的生活。
D.《月是故乡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七、课内阅读(10分)
1.阅读赏析。
祖父的园子(节选)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用“ ”画出选段的中心句。(1分)
(2)围绕中心句,作者描述了园中的 、 、 等动物和 、 、 等植物。(3分)
(3)作者在选段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试分析以下句子。(6分)
①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②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4)作者通过描述园中的景色,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呢?

八、现代文阅读(12分)
1.名著名篇。
梦痕(节选)
我的左额上有一条同眉毛一般长短的疤。这是我儿时游戏中在门槛上跌破了头颅而结成的。相面先生说这是破相,这是缺陷。但我自己美其名曰“梦痕”。因为这是我梦一般的儿童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唯一的痕迹。
我四五岁时,有一天,我家为了“打送”(吾乡风俗,亲戚家的孩子第一次上门来做客,辞去时,主人家必做几盘包子送他,名曰“打送”)某家的小客人,母亲、姑母、婶母和诸姊们都在做米粉包子。厅屋的中间放一只大匾,匾的中央放一只大盘,盘内盛着一大堆黏土一般的米粉,和一大碗做馅用的甜甜的豆沙。大家围坐在大匾的四周。(A)各人卷起衣袖,向盘内摘取一块米粉来,捏做一只碗的形状;夹取一筷豆沙来藏在这碗内;然后把碗口收拢来,做成一个圆子。再用手法把圆子捏成三角形,扭出三条绞丝花纹的脊梁来;最后在脊梁凑合的中心点上打一个红色的“寿”字印子,包子便做成。一圈一圈地陈列在大匾内,样子很是好看。大家一边做,一边兴高采烈地说笑。(B)有时说谁的做得太小,谁的做得太大;有时盛称姑母的做得太玲珑,有时笑指母亲的做得像个塌饼。笑语之声,充满一堂。这是一年中难得的全家欢笑的日子。而在我,做孩子们的,在这种日子更有无上的欢乐:在准备做包子时,我得先吃一碗甜甜的豆沙;做的时候,我只要吵闹一下子,母亲便会另做一只小包子来给我当场就吃。新鲜的米粉和新鲜的豆沙,热热地做出来,味道就是很好的。
为求自由,我不在那场上吃弄,拿了到店堂里,和五哥哥一同玩弄。五哥哥者,后来我知道是我们店里的学徒,但在当时我只知道他是我儿时最亲爱的伴侣。后来我们争执起来,他逃我追,追到排门旁边,我跌了一跤,额骨磕在排门槛上,磕了眼睛大小的一个洞,便晕迷不省。等到有知觉的时候,我已被抱在母亲怀里,外科郎中正在用布条向我的头上重重叠叠地包裹。
现在我对这些儿时的乐事久已缘远了。但在说起我额上的疤的来由时,还能热烈地回忆起神情活跃的五哥哥。谁言我左额上的疤痕是缺陷?这是我的儿时欢乐的佐证,我的黄金时代的遗迹。过去的事,一切都同梦幻一般地消灭,没有痕迹留存了。(C)只有这个疤,好像是“脊杖二十,刺配军州”时打在脸上的金印,永久地明显地录着过去的事实,一说起就可使我历历地回忆前尘。仿佛我是在儿童世界的本贯地方犯了罪,被刺配到这成人社会的“远恶军州”来的。
这无期流刑虽然使我永无还乡之望,但凭这脸上的金印,还可回溯往昔,追寻故乡美丽的梦啊!
(本文作者:丰子恺)
(1)通读全文,想一想,作者主要记叙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两件事?(2分)

(2)读画横线的句子B,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分)

(3)请从文中A、C两处画横线的语句中任选一处作批注。(2分)
我选 ,批注:
(4)短文题目为“梦痕”,下列对题目及第2自然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梦痕”引出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B.第2自然段是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疤痕的故事是童年生活的一部分。
C.第2自然段与题目“梦痕”关系不大,所以应该略写或是删去。
D.短文以“梦痕”为题,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
(5)作者对脸上的疤痕是怎样看待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疤痕让作者破了相,小时候的他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总也不能忘却这伤痛,所以说好像是“脊杖二十,刺配军州”似的。
B.作者把这疤痕取名“梦痕”,是为了表达他对梦一般的童年生活的怀念。
C.这疤痕是作者的儿时欢乐的佐证,是作者黄金时代的遗迹。
D.因为有了这疤痕,所以有了回忆往昔的凭证,作者对童年、对故乡的美好回忆也就由此开始了。
(6)读完短文,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生活深深的怀念。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是不是也有那样一个人让你念念不忘?请你写一写。(2分)

参考答案
一.
【答案】昼夜 耕耘 桑叶 春晓 蝴蝶
蚂蚱 樱桃 拔草 瞎闹 铲地
收割 承认 拴住 水瓢 随意
二.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B

1.【答案】(1)胖乎乎;黑乎乎;亮堂堂
(2)轻轻地;缓缓地;悄悄地
2.【答案】①;示例:这个进球踢得真漂亮!
3.【答案】(1)拘束
(2)否认
(3)虚弱
4.【答案】(1)理解,懂得。;从事。;靠近。;树荫。;曲调。;随口。
(2)不可胜数;烟波浩渺;离乡背井;良辰美景;恍然大悟;顶天立地

1.【答案】蜻蜓飞得那么快,追不上。
2.【答案】(1)示例:祖父刨地,我就刨地;祖父割韭菜,我就割韭菜。
(2)示例:我们中国人,愈是饱经磨难,愈是经受打击,就愈能坚韧不屈,愈能取得成功。
3.【答案】示例: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高涨。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远山衔在嘴里,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

1.【答案】(1)错
(2)对
(3)对
(4)对
(5)对
六.【答案】1.杨万里;儿童弄冰玩耍;忽作玻璃碎地声;脱冰;碎冰;欣喜;喜爱
2.雷震;碧水;青山;落日;横坐牛背吹笛;牧童骑牛晚归
3.拍一拍手;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我”把大树、土墙当成好朋友,觉得“我”和它们交流,它们会有回应;“我”爱园子中的一切
4.D
【解析】4.《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故A错误。“山衔落日”中的“衔”是有生命的物体才有的动作,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写出了落日时的景色情态,故B错误。《呼兰河传》是长篇小说,故C错误。此题中说法正确的是D选项。

1.【答案】(1)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2)鸟;虫子;蝴蝶;花;倭瓜;黄瓜
(3)①作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一切都是自由自在的。 ②作者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蝴蝶无拘无束的状态。
(4)表达了自己轻松愉快的心情及对园子的喜爱。

1.【答案】(1)作者四五岁时家里“打送”某家的小客人;作者左额上疤痕的来历。
(2)这几句话主要写了母亲等人做米粉包子时一起说笑的场景,烘托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对快乐童年的无比怀念。
(3)A;这几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等人围在一起做米粉包子的过程,表现了母亲等人之间的关系融洽,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场景的喜爱之情。(4)C (5)A
(6)示例:童年时我的玩伴是隔壁的一个大哥哥,这个大哥哥经常和我一起玩。我们玩的场所很固定,玩的项目也不是很多,像在田间地头捉迷藏,还有在小河里捉鱼虾之类的。虽然很普通、很平凡,但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的阳光和青草的味道,到现在我都还记得。
【解析】(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做题时,先考虑这几句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然后抓住句子的关键点——笑,这是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这个场景作者记忆犹新,可见对快乐童年的怀念。然后整理答案。答题模式:这几句话主要写了……,烘托出……,表现了……。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做题时,首先找出句子的特点,可以从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用词、句子内涵等方面着手;然后统观全篇,把握全篇内容的感情基调;最后整理作答。
(4)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与段落的理解能力。“梦痕”引出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是作者童年美好生活中的一部分,本文就是写童年快乐生活的,所以应该详写。
(5)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作者对这疤痕是一种感谢,因为有了这疤痕,童年那些快乐的记忆更深刻,有了回忆往昔快乐的理由。所以A项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