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专题概述
中国古代史,按照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在原始社会末期,原始人群的社会组织由氏族、部落发展到部落联盟,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政治形式—“国家”。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就是国家形成过程中或者说是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领袖。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其后经历了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到春秋末期(公元前476年),共经历了一千五六百年的历史,奴隶制度趋于瓦解。我国的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的战国时期开始,历经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五个时期,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共经历了2300多年的历史。
考察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如果从社会形态来说,可以划分为奴隶社会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如果从政治体制来说,可以划分为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如郡县制);如果从权力系统来说,可以划分为血缘集权统治和政治集权统治。就其产生与演变而言,有三次大的创新:(1)禹传位于启,开始“家天下”的国家制度;(2)西周确立起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使中国历史由“方国联盟”走向“天下共主”,走向血缘集权统治时期;(3)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进行各种标准化和官僚制度的建设,中国历史从此摆脱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单纯政治集权统治时期。本专题的四目课文,第1目“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讲的是古代中国早期阶段即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叙述了国王“家天下”制度、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的内容与影响。第2目“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着重叙述君主专制政体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形成。第3目“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阐述的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发展与帝王权力的逐步强化。第4目“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主要阐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高度强化。联系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政体,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道路,从而说明清朝的统治者把君主专制推向顶峰,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最后对晚清政治改革进行简要介绍,为古代政治向近代政治的演进提供一定的基础,同时为讲述下一个专题“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埋下伏笔。
第一节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其深远影响,西周的礼乐文化。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重点难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基础自测】
(一)“王”的出现和“帝”的传说(早期国家的出现)
(1)时间;大约五千年前
(2)地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3)突出标志:
(4)核心:政治权力的产生与维护早期政治权力的核心:“王”、“帝”。
政治权力的维护: 斧鉞:代表强权
城: 战争防御;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祭祀:社会权力的集中;神权与早期政权的结合
战争:平定四方,确定政治管理秩序
政治权力的更替方式:
(二)夏商政治文化
(1)夏朝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王朝。
(家天下)制度的出现, 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商朝
商汤灭夏与武王伐纣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
的密切结合(突出表现: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三)西周政治制度
(1)分封制:a 分封的对象
b受分封的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c作用:
d实质:“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2)宗法制:a 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
b宗法等级
c最大的特征:
论从史出
宗法制与分封制之间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3)礼乐秩序
“礼”的含义:有尊崇上天和先祖的内容,更多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典范。
“乐”的含义:辅从于“礼”,以艺术美,使得讲究等级规范、形式森严的“礼”具有征服人心的感染力。
【课堂导学】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
早期政治制度
夏朝
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始创王位世袭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商朝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
王权紧密结合。
西周
实行分封制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实行宗法制
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制度。
礼乐秩序
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当时文明中最为高贵、典雅、精致的文化。
2、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对西周的统治各起了什么作用?
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当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最初“王”字是斧钺的象形,它最能说明的是 ( )
A.金属工具已经开始使用 B.政治权力产生的时候就是一种强权
C.军事首领成为部落联盟的统治者 D.“王”具有无限的权力
2.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它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B.它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之一
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D.王位只能父子相传
3.下列西周诸侯国中属于同姓封国的是 ①齐 ②鲁 ③燕 ④晋 ⑤宋 ( )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4.西周的宗法制 ( )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其最大特点是长子继承制
C.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间接演变而来 D.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纷争
5.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的主要含义是 ( )
A.礼仪 B.政权 C.风俗 D.政治制度
6.《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 ( )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7.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 )
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
8.《左传》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说明在我国奴隶社会统治者非常 ( )
A.尊重祖先 B.迷信无知 C.重视礼仪与征伐 D.善于带兵打仗
9.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 ( )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0.春秋时期,奴隶社会逐渐崩溃。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 )
A.各国普遍进行改革 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奴隶起义频繁
【知识梳理】
(一)“王”的出现和“帝”的传说(早期国家的出现)
(1)时间;大约五千年前
(2)地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3)突出标志:
(4)核心:政治权力的产生与维护早期政治权力的核心:“王”、“帝”
(二)夏商政治文化
(1)夏朝
(2)商朝
(三)西周政治制度
(1)分封制:
(2)宗法制:
【课后反思】
(二)材料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夏朝自启以后,后(王)位只能在夏后氏王族内世袭。禹家族的其他支族,都被分封在全国各地,“以国为姓”,成为夏王朝的侯、伯。这些同姓侯伯封国,成为夏王朝控制全国的依靠力量。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上)》
材料二 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后来双方反目,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从此,“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春秋后期和战国前期,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国政。“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指的制度是什么?对后世政权有何影响?
(2)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A 5、A
6、D 7、A 8、C 9、D 10、C
材料题
11、(1)初步形成分封制度,对商特别是西周分封制的确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2)反映出:分封制、宗法制日益破坏和削弱。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实力的增长,诸侯国与周王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同时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的实力也日益增长,于是“礼崩乐坏”。
问答题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
本专题主要学习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探讨其主要特点和影响。具体有: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理解“家天下”制度出现的意义。
2、识记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
3、理解宗法制的内容、与分封制间的关系以及推行宗法制的作用。
4、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内容的学习,掌握分析政治制度的方法。
2、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弄清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2、理解宗族、礼乐制度对文明建设的正面影响,激发对为古代中国政治文明做出贡献的人们的崇敬之情。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深入理解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引导学生复习中国朝代更替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实施背景、内容和作用的讲述或讨论,了解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过程
导入:运用有关尧舜禹的传说进行导入。
教学
(一)“王”的出现和“帝”的传说:(早期国家的出现)
(1)时间;大约五千年前
(2)地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3)突出标志: 金属器具的使用
贫富分化
文字的成熟
城的出现
礼制的初步形成
史料链接:黄帝、尧、舜、禹的传说
(4)核心:政治权力的产生与维护
早期政治权力的核心:“王”、“帝”(参看地图册P1中“历史传说中的‘帝王’分布)。
政治权力的维护: 斧鉞:代表强权
城: 战争防御;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祭祀:社会权力的集中;神权与早期政权的结合
战争:平定四方,确定政治管理秩序
政治权力的更替方式:“禅让”(或曰“传贤”)
(二)夏商政治文化:
(1)夏朝: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王位世袭(家天下)制度的出现,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史料链接:
材料一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礼记·礼运》
材料三 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启为禹之子)。 ——〈史记·夏本纪〉
读史感悟: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制度?请举例说明。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新变化?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历史影响?
王位世袭制是从何人开始的?
(2)商朝:
商汤灭夏与武王伐纣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突出表现: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三)西周政治制度:
(1)分封制:
a 分封的对象(子弟、功臣、先朝的贵族)
b受分封的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c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d实质:“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2)宗法制:
a 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
b宗法等级(分析地图册P3示意图)
c最大的特征:嫡长子继承制
情境创设: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4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老三是大夫人所生的女儿;小儿子(大夫人之子)。几个子女都想争王位,请问王位该传给谁,为什么?
由此引出宗法制特征:嫡长子继承制
读史感悟:
读地图册P3《西周分封图》和教科书P6“资料卡片”,指出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说明燕、鲁、宋等诸侯国的形成情况。联系宗法示意图,思考:
①宗法制和分封制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②“资料卡片”中提到的“姬姓之国四十人”和“姬姓之国五十三人”的史实,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论从史出:
宗法制与分封制之间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下表:
分封制
宗法制
目的
内容
作用
瓦解
两者关系
(四)设问:通过学习谈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指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尊宗敬祖等与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课小结]
夏禹传位于启,开始“家天下”的国家制度。代夏而立的商朝,其政治特点表现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西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维护了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板书]
(一)早期国家的出现
(二)夏商政治文化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目的、内容、影响)
(2)宗法制(内容、实质、影响)
(3)二者的关系
(四)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作业布置]
见练习册。
[课后反思]
本节课内容主要按照夏、商、周三代的先后顺序展开,条理比较清晰。历史现象与神话传说相结合,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本课是高中的第一篇课文,讲述了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在课上,结合相关的地图、事例来讲述抽象的概念。学生在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理解仍然存在困难。主要原因是背景知识不足,这需要他们在课前预习,特别是初中学习过的知识复习,在课上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部分历史知识,特别是宗法制,对学生理解把握概念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在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的权利不包括:
A、设置官员 B、自称天子 C、建立武装 D、征派赋役
2、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
A、世袭制 B、君主专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3、《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是以( )为纽带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4、据说周公东征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A、实行宗法制 B、进行封建改革 C、分封诸侯国 D、任人唯亲
5、《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周王的亲戚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礼记?礼运》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仪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礼记?礼运》
请回答
(1)上文反映出夏朝建立后,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2)通过对教材和上述材料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商代政治的两个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2、C 3、D 4、C 5、A
6、(1)、变化:“家天下”代替“公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保护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已经诞生。(2)、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
课件40张PPT。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请思考:
这些都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有关呢?人们常称山东为齐鲁大地,称河北为燕赵大地,山西简称为晋。这是为什么?
以上材料,又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有关呢?请思考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近几年高考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宗法制、分封制、郡国并行制等。
从命题角度上看,侧重于考查考生对这一时期各项政治制度的概念理解和知识应用;从题型上看,基本以选择题为主。因此,考生复习时必须准确把握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历史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各项举措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一、夏商政治形式1、早期国家的诞生:距今约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
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时间:地点:标志:天下为公2、夏王朝:禅让制王位世袭制3、商朝的政治特点:(1).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2).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周武王面临一个难题:领土空前扩大,当时交通极不方便,信息不灵,如何才能有效统治刚刚征服的领土和抵挡边境少数民族的骚扰?假如你是周天子,你会怎么管理?1、含义: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拱卫王室。封邦建国分封制2、对象:
王室子弟、功臣、先代贵族西周分封二、西周的分封制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
【解析】根据“同姓不婚”,鲁国是姬姓封国,鲁晋两国不可通婚,可知①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②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③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④正确。 封建亲戚,以屏藩周……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左传》
解读:“封建亲戚”是指周王分封王室子弟到各地做诸侯,“屏藩”是拱卫的意思,“姬姓”是周王的姓。材料反映的是周王以宗法制为依据而实行分封制,已达到巩固姬姓天下的目的。3.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比如: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贡,并 提供军赋和力役。材料: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
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
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 · 告之》权利:义务:【运用提升】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西周)“封邦建国,受民受疆土”,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周王开疆拓土建立国家
B.周王受到国人的拥戴
C.周王依靠分封制建立国家
D.周实行分封制,诸侯对封地上的土地和人口享有支配权【解析】“封邦建国”指分封制,“受”是“授予”的意思,“受民受疆土”意指周王授予诸侯在其封地上的土地和人口的支配权。答案选D。4.影响:据史籍载,夏朝存在了400多年,商朝存在
了600多年,周朝则存在了800多年之久,
时间之长,远远超过了以后的任何一个朝代。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它既扩大了周的统治区域,也有利于巩固周王朝的统治。①积极方面: 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春秋战国时代,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最终被郡县制所取代。?②消极方面: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
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
二儿子——大夫人所生,
三女儿——大夫人所生,
四儿子——大夫人所生。王位之争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呢?议一议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
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
子,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
不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
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呢?议一议三、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2)实质:(3)特点:(4)宗法等级: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按照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运用提升】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适当( )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的等级秩序。嫡长子继承制是分配政治权利“大宗、小宗”的依据,B和D的表述明显错误,A项中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是以鲁国国君为其大宗,而不是以周天子为大宗,故答案选C。(5)宗法制的作用 它能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
问题发生纷争,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
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了贵族统治集团
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即使是今天,宗法制仍对我们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你们能举例说明吗?
(现在很多人仍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只有生儿子才能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任人唯亲的思想也与宗法制有关系;我们孝顺、尊敬长辈等也跟宗法制的影响有关。)
宗法制对我们社会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当然我们今天对这些传统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学习探究:分封制于宗法制之间有没有联系?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A、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B、“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C、“宗”是“分”的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四. 想一想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分析:根据下列材料,归纳并总结出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 在考古中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的大规模祭祀活动的遗迹;夏商周的王被称为“天子”;据殷墟出土的大量的甲骨文卜辞表明,当时的商朝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要由神意来决定……商朝天子既是人,又是联接天人意志的神……据史料记载,“巫”是早期国家中最重要的职官之一。
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存在怎样的特点?
[答案]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材料二: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 “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是实行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宗法制。整个国家政权就是由 “大宗”“小宗”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的。组织中的等级是对应统一的,这就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
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存在怎样的特点?
[答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材料三: 早期的国家是从部落制中脱胎出来的……王权不可避免的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据史载,“禹会诸侯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殷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西周实行分封制,“尚有千八百国”。这些诸侯国在自己的领地内都享有极大的权力,当其羽翼丰满或王室衰微时,它们往往会起来反对王室,“夏桀为有仍之会,有缗叛之;商纣为黎东之薮,东夷叛之;周幽为大室之盟,戎狄叛之.”……王国维在谈到早期国家权力时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存在怎样的特点?
[答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四.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课堂小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从具体的政治制度中体现出来,因此,我们在认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的时候,就要先从早期主要政治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具体内容入手,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这样才能较好理解和把握它,请同学们在课后要牢固掌握好这一重要知识点。 1.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维护统治的稳定。研究宗法制度可考察( )
A.长城遗址
B.曲阜孔庙
C.陕西黄帝陵
D.京杭大运河【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长城是军事工程,与题干不符,A项排除;曲阜孔庙,是为纪念孔子所建的庙宇,B项排除;京杭大运河是隋开凿沟通南北的人工运河,D项排除;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黄即指黄帝,其为中华民族始祖,与题干相符,C项正确。 2.(原创)中国从西周时代起,就确立了同姓不婚制度,即同一姓氏之男女不相嫁娶,此后历代也都沿用。下列评论中符合史实的是( )
A.同姓不婚源于宗教信仰
B.同姓不婚与宗法制有关
C.同姓不婚与分封制有关
D.同姓不婚是先民科学认识的结果【解析】宗法制是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西周确立的同姓不婚制度主要是宗法制在文化习俗上的反映。3.【运用提升】 (2010·广东卷)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解析】古代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将“家”与“国”结合起来,既保证了贵族的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还有利于凝聚宗族关系,由此形成了尽忠于“国家”和“尽孝”于家族的历史传统。答案选A。4. (2010·全国卷)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