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对环境的影响》说课稿
云南省楚雄北浦中学 程 瑜
一、说课题
本节说课的内容选自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册第6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属于课后说课。
二、说课标
课程内容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标要求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说明”的目标要求属于第三层次。
三、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是除酸碱盐外最丰富最重要的一块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学业水平测试考查学生能力的常见载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让学生知道
(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和水反应。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有利也有弊。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感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双重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和探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分析设计、对比、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
(2)在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两方面影响的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保护大自然的责任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2)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四、说教法与学法
(1)教材的内容特点:实验多
(2)学生的实际:有一定生活经验,学习兴趣浓厚,非常喜欢做实验。
(3)采用的教学法:实验组合策略:视频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实验。设计思路:“视频实验引出问题,演示实验提炼知识,学生实验感受过程,家庭实验运用知识”。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实验情景,让学生在“做中学”中改变被动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并启迪创新。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导入新课 (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情景引入】视频实验:在热水中倒入干冰后产生大量气体,有些蜡烛熄灭,没有熄灭的蜡烛显示出I love you字样
(设计目的:视频的效果比动画更真实,又选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可以让师生关系更亲近。而且视频实验又包含了干冰的气化,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等内容。让本节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呼之欲出。这样的设计更能展现化学变化之美,激发起学生心中强烈的好奇心。)
【猜一猜】盆里的热水中加入的白色固体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
【发现疑点】若是冰,舞台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什么没有冰融化产生的水流动?再思考还有什么物质可使燃着的蜡烛熄灭,为什么一部分蜡烛熄灭了,一部分没有熄灭?回忆氧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变成液体或固体。思考讨论、大胆猜想
【肯定猜想】这种像冰一样的固体正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
【思维启迪】这段视频中表现了二氧化碳的那些性质?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视频分析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无色无味 通常为气体气体加压降温会变为固体 比空气大(1.977g/L) 能溶于水
第二个环节:由物理性质引出化学性质
【教师演示】台阶试验
【分析讲解】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像水一样从一个容器到入另一个容器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了什么?
这个实验还说明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思维启迪】我们还能设计哪些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学生交流】前面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可证明。嘴吹的气球在空气中下落等
【继续探究】那么怎样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呢?学生讨论归纳出两种方法
方法1:通过检验可乐饮料中溢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从而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学生完成)。
方法2:向二氧化碳中加水试一试(教师演示)
(设计目的:教学中尽可能创造学生动手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机会,并联系上节课CO2的检验。教师的演示实和学生实验分别运用了实验归纳法和实验演绎法两种实验方法,目的是通过演示实验原理的感受、领悟,充分启发学生对简单实验进行设计,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进行实验)
【实验导学】向变瘪的软质塑料瓶中滴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
【设问质疑】是什么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引导思考】为什么通常把可乐、雪碧等饮料叫做碳酸饮料呢?
此时,大多数学生会猜想是二氧化碳
【实验演示】
步骤一:教师拿出一大束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指出:石蕊是一种色素),直接将干燥的石蕊小花放入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步骤二:向干燥的石蕊小花上喷水,观察现象。
步骤三:向干燥的石蕊小花上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现象。
【设问质疑】既然单独的二氧化碳、单独的水均不能让石蕊变红,二者一起就行,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可能是二者的生成物
【思维突破】向上分别喷醋酸;盐酸;稀硫酸;实验结果:均变红
【感悟发现】可用紫色石蕊检验酸,二氧化碳和水可能发生反应生成生成了一种酸
【实验演示】把变红的纸花加热
CO2+H2O===H2CO3 H2CO3==CO2↑+H2O
【学生实验】
(1)将可乐瓶中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2)加热试管
【思维火花】取少量雪碧加入石蕊,加热后颜色不变,说明了什么 应到学生看标签.认识柠檬酸,并猜想柠檬酸比碳酸稳定.
(设计思路:通过我对学生学习这一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的课堂状态的观察,让我意识到该反应难点在于石蕊是学生一无所知的物质,必须通过实验铺垫,先让学生意识到酸能使石蕊变红,那么就可以用石蕊来检验酸,若变红说明有酸生成.而教材中仅在页脚有一句提示,如果在问题提出后直接让学生讨论并自行设计实验必然会导致学生无从下手,浪费大量时间。)
上面的学生实验,将可乐中的气体通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澄清石灰水中,也得出了化学性质,让学生明白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变浑浊的原因是有白色的不溶物——沉淀生成
CO2+Ca(OH)2==CaCO3↓+H2O
(实验过程中,必然会有个别学生会观察到变混后又变清的现象,可在课后解释并介绍溶洞的形成原理:石灰岩的溶解和沉积等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第三个环节: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讲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有两方面,好的影响是用途,不好的影响就是危害
【归纳整理】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引导学生归纳二氧化碳的用途
(1)用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和保存食物 (2)灭火
(3)气体肥料 (4)工业原料
2.温室效应
(设计思路:在本环节的活动中,我主要采用阅读教材、归纳总结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二氧化碳循环图理解二氧化碳的形成原因、危害、防治。
【思辨提高】学生认识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反应就是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其实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还停留在冰河时代,正是有了温室效应才让地表温度达到了适合人类生存的15℃。是人类对物质的过分贪婪,对大自然无穷的索取,过度消耗化石燃料,同时对森林的破坏加剧,结果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温变暖。极端天气频发,影响到人类的生活生存。
第四个环节:课后小结
(设计目的:学习完本节课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之后,及时地进行课后小结,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知识,我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五个环节:巩固练习
(设计目的:而为了检测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我设定了不同层次的习题进行验收,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习题,力图达到“分层要求,整体达标”的反馈目的。)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固体CO2叫 。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三不”:一般情况下,CO2不能 ,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 。
“二水”:①与水的反应的方程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 ;碳酸能使 色的石蕊变 色。但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的方程式 。
②与石灰水反应的方程式
3.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利用了 的物理性质和 的化学性质。干冰可作致冷剂和进行 。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有 , 。
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 B.灭火 C.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作肥料 D.制汽水
5.(1)右图A的实验能说明二氧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碳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据此,常可用作 。在久未开启的菜窖、枯井、和深洞底部的空气中 的含量比较高,在进入这些地方前,为避免危险发生,必需先做 实验。
(2)为验证某气体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另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你认为此设计合理吗? 。
6.为了探究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红同学作了大胆猜想,并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如下图)。
实验方案(A) 实验方案(B) 实验方案(C) 实验方案(D)
直接喷稀醋酸 直接喷水 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 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1)请和小红同学一起完成下表。
猜想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可能是CO2使石蕊变红 C 紫色小花不变色
B 紫色小花不变色 猜想错误
可能是CO2和水发生反应的生成物使石蕊变红 猜想正确
(2)小红同学做了一个对比实验来确定CO2与水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此对比实验方案是 (填上图中的实验方案序号)
第六个环节: 课后探究
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在家里自主完成家庭小实验,并拍下视频与同学交流。
六、板书设计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1)不供给呼吸
固体CO2叫干冰气化吸热 (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密度比空气大 (3)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3)能溶于水 (4) 能使澄清的水灰水变浑浊
(5)能促进植物光合作用
二、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1.用途(1)用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和保存食物 (2)灭火
(3)气体肥料 (4)工业原料
2.温室效应
(1)原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
(2)危害:全球气温变暖,极端天气频发
(3)防治措施:节能减排
七、作业设计:
1.课本P123—4:(1)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课本P123—6:
3.周末作业
(1)部分学生周末完成科技小论文《二氧化碳的功与过》
(2)部分学生周末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制作“保护环境”的宣传小卡片或手抄报,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设计目的:三个习题的设置,分别对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节课的“三维”目标,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把课本知识延伸到学生生活实际的运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
1.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课堂达标 ( http: / / www.21cnjy.com )率达到85%,亮点是运用了各种实验方法,使学生可以通过模仿、讨论的方式大胆设计实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了有效的训练。优点是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充分联系实际,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逐渐体验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明确“化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的本质特征。
2.课堂环节较多,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