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说课稿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 杨小祥
一、教材分析 《空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课题的内容。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化学物质,教材选择学生最熟悉的空气入手,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能自然地过渡到氧气等后续章节的有关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从而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可以说本课题是本单元乃至整个初中化学的一个引子。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水平:空气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空气的存在、空气中含有氧气及二氧化碳等。这些为本课题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2.能力水平:学生刚刚学习化学,知识储备量还不够,还不具备完善的化学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师生合作的实验过程中逐渐摸索出科学探究的方法,逐步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3.心理特点:鉴于九年级的学生处于善于发问,善于质疑的阶段,在教学中,通过教材实验与个人改进实验的对比,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强烈冲击,引发求知欲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尝试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实验及分析研讨培养动手能力、抽象思维及推理能力。
四、重 点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难 点 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及分析课本中装置可能产生的测定误差的原因。
五、教学流程分析六、全课设计理念与构想 一堂精彩的课应是由“虎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驼峰—凤尾”三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组 成的有机整体,本堂课的设计以(奇怪的现象)小瓶 口吞大鸡蛋导入,首先让学生肯定空气中含有氧气这一事实,并且对测定氧气的原理有一定的暗示效果,又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发学生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可谓一举三得。设计意图:通过想一想、动一动,让学生知晓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以通过物质燃烧的办法,再以水倒吸直观地看出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通过比一比、选一选再由学生寻找出最佳药品及选择最佳药品的依据。如此一来,学生对本实验基本上就有了一个大体上的认识。设计意图:由小组讨论得出实验步骤,再由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主实验,并汇报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并研讨实验误差。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学会评价,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设计意图:通过对教材实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诸多影响因素的分析,与学生一起提出改进方法。用白磷代替红磷,可以实现在密闭容器中直接燃烧物质,避免气密性因素的影响,具支试管代替集气瓶,可以减少药品的用量并降低污染,用量筒代替烧杯,不再需要观察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而只要从量筒中液面的下降直接读出结果,使实验结果一目了然。激发兴趣的同时,提高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设计意图:设计感悟经典、感知创新、感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代三个环节,将课堂朝着横向、纵向不断延伸,从而让学生从中领悟出测定混合气体中某一气体成分体积含量的一般思维方法。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全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设计亮点就来源于对教材实验的横向和纵向的深度挖掘。没有新奇出众的装置设计,只有实用的经典重现;没有花哨的趣味展现,只有朴实的原理探微;没有虚有其表的探究过场,只有纵览全局的学科思维。本节课的设计中,本人尝试探索和革新实验探究课的新模式,着重关注了实验探究课的三大方面:关注细节的实验视角:实验是表现化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魅力的最佳工具。学生在实验观察中最容易注意到的是那些最鲜明的实验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气体的出现、沉淀的生成等。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气密性问题、实验药品用量问题、操作规范问题等实验细节经常被学生忽略。本堂课的设计正是以此为契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时出现的误差,启发学生进行实验过程、实验细节的反思。关注定量研究的实验素养: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注实验现象和反应规律的定性实验与关注称量或测定的定量实验往往界限分明。本节课的实验改进中本人尝试将两者有机结合,巧妙地采用量筒中液面读数的前后变化来取代进入瓶内水的体积的观察,化繁为简、避重就轻。关注系统化的实验思维:化学实验的魅力不只是那千变万化的表观现象,更在于其承载的学科思维。传统的很多实验教学的功能,通常只是以验证实验原理和训练基本操作为主。但仅仅突出以上功能,未免过于狭窄,也会导致实验教学的功能未能充分挖掘出来。本节课的设计中重点以分组实验为核心,改进实验为铺垫,让学生比较教材实验与拉瓦锡的经典实验的异同,对比课堂探究实验与数字化的现代实验手段的不同,从中感知经典、感受现代、感悟创新。最终领会测定混合气体中某一成分体积含量的思维方法。
六、全课设计理念与构想
引入
六、全课设计理念与构想
在实验中展现化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