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蜀中学 九年级化学下册 《酸碱指示剂》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巴蜀中学 九年级化学下册 《酸碱指示剂》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9-21 13:5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酸碱指示剂》说课稿
重庆巴蜀中学 马盈盈
一、教学背景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是本单元的第一个知识点,为以后学习酸、碱、盐的性质打下基础。也为检验物质酸碱性的实验提供了方法。
2.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1)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曾接触过指示剂,分别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三单元验证分子运动的实验中的酚酞,以及第六单元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中的石蕊,所以本节课就是要让学生明确指示剂(石蕊、酚酞)遇酸碱会呈现出不同颜色,并且知道变色的物质是指示剂,而不是酸和碱。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已经通过前面几个单元的实验探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动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并且在第四单元中详细学习过过滤的操作。所以,本节课通过指示剂的使用完成相关实验;通过对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中化学现象的解释,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三学生已不再是一个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是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和独特见解的“学习者”,他们的某些思维已超越了教师既定的思维框架。他们希望教师能创设让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并在这样的环境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才华。所以,本节课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并会使用石蕊、酚酞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和分析与判断
二、学法指导
提问设疑、问题探讨、合作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类比归纳等教学方法,更好地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教学中还合理地运用实物教具、多媒体辅助手段,便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思路
近代化学的奠基人—波义耳提出了科学研究方法:1.把科学实验作为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2.重视对实验的理论分析;3.重视假设的研究方法。
他本人也正是秉承这种科学研究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才会在看似偶然的机会中发明了酸碱指示剂。以此为契机,本节课我将以波义耳的心路历程为线索,将酸碱指示剂的知识要点穿插其中,情景再现当年波义耳发明指示剂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具体设计流程如下:
情景引入
诗人泰戈尔说:世界上最远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的身边,你却不曾感觉到我的存在!这样的遗憾不仅仅发生在爱情故事中,在人类的发展史里,与真理擦肩而过的事例也比比皆是。不过 ,总有一些看似偶然的机遇正好被一些执着的人抓住了,比如波义耳发明酸碱指示剂。
此时,学生观看化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发明——《波义耳发明指示剂》的视频,但是正要揭秘波义耳到底找到哪种植物作为指示剂时(2分24秒),视频戛然而止,这样将学生的求知欲调到了最高点,马上抛出第一个问题:
问题1 植物的汁液遇“酸”逢“碱”真的可以变色吗?
活动1 在进入活动之前,我先给学生简单的介绍了酸和碱这两类不同的物质。
然后,这个活动分两个步骤完成,
第1步 从自备植物中提取汁液。
在课前,我将全班同学分成了六个小组,每个小组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别准备一种植物,分别有:(插照片) 黄桷树树叶、洋葱、胡萝卜、紫甘蓝、黄菊、红玫瑰,这六种植物涵盖了花、树叶、蔬菜等类别,颜色和取材部位也大相径庭。但我并未没有告知其用途,留有一些神秘感。激起了学生迫切想上这节课的欲望。
在课堂上, 学生参照教材P49页,从自备植物中提取汁液。(照片滚动)
第2步 用酸碱溶液验证植物汁的变色现象。
将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到自制植物汁液里,记录汁液变色的情况。(插结果视频)
1.紫甘蓝汁液,自身是紫色的,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绿色。
2.都不变色
3.单向变色
问题2 植物汁液遇酸碱溶液变色的现象,给了波义耳什么样的科学灵感呢?
活动2
原来,17世纪的欧洲,人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用嘴品尝土壤的味道来判别土壤的酸碱性,从而决定种什么样的农作物,很多人因此而患病。于是,能找到一种快速、简便鉴定出土壤酸碱性的方法,就是波义耳的追求目标。继发现紫罗兰花遇酸性溶液变红之后,波义耳又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寻找一种植物的汁液,可以在遇到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时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在无数次的试验后,有一种植物脱颖而出,那就是从石蕊地衣中提取出的紫色液体,从此,石蕊作为快速鉴定溶液酸碱性的指示剂至今都被广泛应用 。后来 ,人们又陆续的发明了酚酞、甲基橙、甲基红等指示剂。当然,还有我们刚刚发现的紫甘蓝也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
问题3 石蕊、酚酞遇酸逢碱显什么颜色?
活动3 石蕊、酚酞分别与四种溶液的显色反应
我将教材中的演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验10—1设计成学生分组实验,分别往装有:盐酸溶液、白醋、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的四只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记录下两种指示剂的变色情况。(插照片)得出结论。紫色石蕊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无色酚酞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想让学生近距离的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直观的认识到指示剂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自身的变色来指示溶液的酸碱性。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知识的落脚点。
问题4 指示剂在生活中的用途?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将此环节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成课后作业,学生用自制的紫甘蓝汁或红玫瑰汁,检验生活中物品的酸碱性,把结果拍成照片,发布在微博中,或者直接传到我的邮箱里,以下就是我收集的学生的作业。
活动4 展示指示剂检验生活用品的酸碱性
常见生活用品的酸碱性
2.我还鼓励学生通过上网查找出食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产中的违规现象,了解其原理,涉及到酸碱性检测的,也用自制指示剂来检测产品是否正常。这个提议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如下图,学生们陆续用自制指示剂检测出了硫磺漂白银耳、氢氧化钠漂白竹笋、盐酸漂白莲藕等违反食品安全生产的不合格产品。
3. 还有意外的收获,学生获悉,将咖喱粉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50%酒精溶液调成糊状,刷在白布条上,白布被染成黄色,这就制成一块可以多次反复使用的酸碱指示布。就是每位评委老师手中拿到的那张黄布条,它遇碱性溶液时呈红色,遇酸性溶液时呈黄褐色。每次用完后,用水把布上的酸性或碱性物质漂洗干净,指示布又恢复原来的黄色。可以供下次继续使用。
最后,同学们小结了本堂课的知识以及收获。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我将波义耳提出的科学研究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对科学发明的过程有个正确、客观的认识。也让学生亲身体会了科学发现的艰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