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重点中学 2023 学年第二学期质量检测高一历史(选考)学科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以下为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据此可知,在人类早期文明的产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文化与文明交融 B. 生产方式的进步
C. 国家机器的建立 D. 人口跨区域流动
2.古埃及文明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古希腊则以移民方式向周边殖民建立子城邦。据
此可知( )
A. 早期的文明拓展受制于经济地理环境 B. 早期文明拓展是血腥侵略的过程
C. 古希腊文明是人类史上最先进的文明 D. 城邦文明必然会过渡到帝国文明
3.人类学家弗朗兹·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
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
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
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
化成就中获得好处。”在此,作者强调( )
A. 社会群体的进步主要不靠内因推动 B. 文化交流对文明发展进步意义重大
C. 群体之间的影响是多样而且相互的 D. 发展滞后的群体亟需打破闭塞观念
4.下图是三个地区的古文字图示。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 文明发展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特征 B. 三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C. 三地文字发展体现同宗同源的特点 D. 古代亚非文明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5.在古代西亚,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在此过程中诞生了战
胜洪水的传说。这些传说可在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中查阅。该史诗是( )
A.《吉尔伽美什》 B.《摩诃婆罗多》
C.《汉谟拉比法典》 D.《天方夜谭》
第 1页
6.“人民统治的优点首先在于它的最美好的声名,那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
职务都由抽签决定……而一切意见均交由公民大会加以裁决。”材料描述的是( )
A. 雅典民主政治 B. 斯巴达寡头政治
C. 印度种姓制度 D. 古巴比伦君主专制
7.下图是公元前 6 世纪末波斯帝国的王室艺术作品《贝希斯敦铭文》的浮雕示意图,浮雕
描述了大流士一世的平叛功绩。该作品( )
A. 说明国王对被征服者的残暴 B. 是破解古代象形文字的依据
C. 体现了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D. 为研究其王权理念提供史料
8.“他……像波斯皇帝一样,头戴波斯王冠,要臣民向他行跪拜礼奉他为神明。……(帝
国)基本沿袭波斯帝国的行省制,军事长官和财政总督由马其顿、希腊人充当,民政由
当地人管理。”文中的“他”指的是( )
A. 汉谟拉比 B. 查士丁尼大帝 C. 伊凡四世 D. 亚历山大大帝
9.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东罗马帝国因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
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位于下图(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某学生在学习中古时期某帝国时,搜集信息如下:“帝国的当权者们和上层人士先后从
被征服地区收集了很多希腊文、波斯文和古叙利亚文有关历史、炼金术和医学等方面的
图书。曼苏尔收到了拜占庭皇帝应他的请求而赠送的一批著名希腊典籍,哈伦·拉希德
则从对拜占庭的战争中得到了大批希腊图书”。据此可知,该帝国( )
A. 呈现二元政治权力体制 B. 具有典型封君封臣的特征
C. 推动了泛希腊化的发展 D. 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第 2页
11.757 年,日本《户令》第 33 条规定:“凡国守,每年一巡行属郡,观风俗,问百年……
部内有好学、笃道、孝悌、忠信、清白、异行,发于乡闾者,举而荐之。有不孝悌、悖
礼、乱常、不率法令者,纠而绳之。”这一举措意在( )
A. 提高民众文化素质 B. 完善科举取士制度
C. 维护封建集权统治 D. 推动儒学理论普及
12.13 世纪某西欧庄园法庭的记录中,比较常见的是针对农民的判例,如农户因未认真耕
作领主的田地,被罚款 6 便士;农户因为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 6 便士。这些判
例表明庄园法庭( )
A. 注重维护领主的利益 B. 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C. 致力于缓和社会矛盾 D. 追求社会公平正义
13.下图是 15—16 世纪某古代帝国的领土扩张示意图。通过这一时期的扩张,该帝国( )
A. 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 B. 建立起完整的法律体系
C. 把地中海变成自己的内海 D. 大规模传播扩散希腊文明
14.马里征服加纳后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1324 年,马里国王曼萨·穆萨带领一支庞大
的商队前往麦加,大批商人、学者跟随穆萨返回马里。穆萨在马里建造了人类历史上最
古老的大学之一——桑科尔大学,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到此讲学交流。据此可
知( )
A. 西非国家对外交流频繁 B. 伊斯兰教开始传入非洲
C. 教育发展利于社会稳定 D. 国力强盛促进文化交流
15.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有一种古代文明曾经非常繁荣。他们的城市建筑精美,有 300
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有独特的文字和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 20 进制,也知道
“零”的概念。创造这一文明的是( )
A. 玛雅人 B. 阿兹特克人 C. 印加人 D. 班图人
16.有学者认为,非洲和美洲古代文明虽然独立发展,但它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等过程。这意在
( )
A. 强调文明发展的独立性 B. 表达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C. 突出区域文明同源特征 D. 说明文明发展具有规律性
17.葡萄牙的亨利王子热衷航海,于 15 世纪早期创办水手学校,用来培养优秀的水手,并
把他们一批批送到海上,每批海员的任务就是向南多推进一段距离。材料可以说明新航
路开辟( )
A. 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满足了寻求财富的欲望
C. 得到王室成员的支持 D. 达成了传播宗教的目的
第 3页
18.卡蒙斯的《卢济塔尼亚人之歌》是一篇对葡萄牙人民的颂歌。史诗的内容是葡萄牙英雄
们绕过好望角开辟了通向印度的新道路的故事,表现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探险的向往。
史诗中的主人公应该是( )
A. 迪亚士 B. 麦哲伦 C. 哥伦布 D. 达·伽马
19.在马匹传入美洲后,幸存的印第安人很快发现了马的价值,驾驭着骏马、追逐射杀美洲
野牛等大型猎物的游牧生活,远比艰辛的农耕生活来得容易,于是,大量的印第安部落
随后开始转型游牧。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换( )
A. 中断了美洲传统社会生活 B. 改变了新大陆的生活方式
C. 造成了印第安人口的锐减 D. 破坏了新大陆的生态环境
20.南美洲有多种类型的混血人种,如卡博克洛人(白人与印第安人混血)、穆拉托人(白
人与黑人混血)等。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 )
①新航路开辟 ②玉米、甘薯的传入
③黑奴贸易 ④欧洲人在美洲建立殖民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1.有学者在论述某一时期经济现象时说道:贸易的规模不断地扩大,商品的种类日益增多,
商业的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这些经济现象体现了
( )
A. 价格革命的深入 B. 商业革命的状况
C. 工业革命的开展 D. 垄断组织的形成
22.1571 年,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开启。这一贸易路线流通的诸多商品中最重要的来自中国
的生丝、丝织品和来自美洲的白银,因此被称为“丝——银贸易”,这一贸易( )
A. 推动了葡萄牙资本的原始积累 B. 拉开了欧洲殖民扩张的序幕
C. 主要在菲律宾与中国澳门进行 D. 刺激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
23.中世纪西欧的公众庆典主要以宗教性活动为主。15 世纪意大利的公众庆典活动场面宏
大,庆典表演节目种类繁多,“几乎所有的工匠和在游行处经营店铺的人都将他们拥有
的最珍贵的东西拿出来展示”。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意大利( )
A. 宗教改革取得进展 B. 城市自治开始兴起
C. 民主政治日益完善 D. 人文主义思潮流行
24.有学者指出:无论是哥白尼的日心说、开普勒的行星定律、伽利略的运动定律、牛顿的
力学体系,还是培根和笛卡尔的科学方法论,都促使人们开始理智地看待古代权威,从
对古代权威的反思发展到对古代权威进行理智地批判。其意在说明,近代科学革命
( )
A. 推翻了教会的神圣地位 B. 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
C. 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D. 加快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5.“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
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竞争。”提出这一主张的是
( )
A. 卢梭 B. 孟德斯鸠 C. 亚当·斯密 D. 康德
26.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总统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可指挥各州服役的军队,任命各级军
官等。但总统关于军事问题的设想、计划、预算以及对各级军事官员的任命都需要经过
国会的批准和同意方可实行。这一规定体现了( )
A. 联邦制原则 B. 分权制衡原则
C. 人民主权原则 D. 议会至上原则
第 4页
27.下表为明治政府 1873—1876 年采取的重大举措(部分摘录)。由此可知,这些举措( )
序号 措施
① 颁布士族“废刀令”,使士族身份与农工商“平等”
发行金禄公债,一次性“买断”士族的世袭俸禄,允许一纸无法即时兑现的金 ②
禄公债成为银行创业的原始资本
全面推行地税改革,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建立“一地一主”的土地私有制和 ③
以货币为完税形式的近代农业税收体系
④ 建立警察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 有利于助推日本向近代社会发展 B. 奠定了军国主义社会基础
C. 维护了天皇和武士集团根本利益 D.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势力
28.右图是 19 世纪末的政治漫画《丢下领航员》。威廉二世即
位后,与宰相俾斯麦发生多次冲突。于是,他在 1890 年
解除俾斯麦的首相职务。这一现象反映出德国( )
A.君主个人权力的强大
B.责任内阁制度实施困难
C. 宰相和皇帝互相制衡
D. 民主宪政传统丧失殆尽
29.1866 年,西门子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直流电机,首次把机
械能转换成为电能。此后,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电梯、
电气火车等相继由西门子公司最先研发并投入市场。材料
主要说明( )
A.德国成为科技革命发源地
B.英国丧失工业优势地位
C.科技创新与生产紧密结合
D.技术进步推动科学产生
30.垄断组织的产生推动资本主义加强殖民扩张,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一方面加剧了欧
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把更多的亚、非及拉美国家纳入资本主义体系。这样一来,
世界就联结成一个在经济上密切联系的整体。材料侧重表达工业革命( )
A. 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B. 促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大变革
C. 造成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重大变化
D. 使世界各国的生产力实现极大的发展
第 5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
一般认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开始于 10 世纪后期。其实 9 世纪时,意大利的一些
和东方贸易有关的城市已然兴起。11 世纪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西欧各地不断有新的城市出现。许多城市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者脱离农村与商人
集居而成的。还有一些城市是由封建主、教会、国王主导建立的,他们希望得到货币,而获
得货币的手段之一是向城市索取。
——摘编自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
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生长受到了封建势力的阻碍,它需
要得到国王的保护以制止封建贵族对城市的骚扰和镇压发生在城市中的暴乱……为了保护
这种(跨国贸易)经济活动,国王必须强化本国的秩序,负责修筑本国范围内的道路、桥梁……
这些都要求国王必须采取措施集中其领土内的资源,以满足国际性物流所需要的条件……随
着这种权力的增强,统治者据此把自己定位在了“公共福利”的维护者上。
——丛日云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并结合所学写出城市赢得一定自治权
的主要途径。(7 分)
(2)根据材料二,扼要说明欧洲中世纪工商业、城市、专制王权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所
学,说出中古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强化对民族国家发展所产生的影响。(5 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
路德说,要相信上帝的恩典是白白地赐予信徒的,因为“圣灵是借上帝慈爱的一瞥,在
人心中所燃烧起来的热情”。并提出,“我们不要做这些教皇党徒的弟子,而要做他们的教师
和审判者”,“教会最初的意义乃是在世上一切基督徒的集会,其本质并不是有形的”,因为
它的首脑是基督耶稣;只有国家才是唯一被承认的社会机构。
——摘编自雷雨田、刘兴仕《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特点及其意义》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和霍尔巴赫等人。
他们强调理性,反对教皇和神学;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特权;提倡“天赋人权”“主权
在民”,反对君主专制;主张“社会契约”和“法治”,反对君权至上的“人治”。启蒙运动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摘编自刘明翰《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到法国大革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路德的思想主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一句话指出思想
解放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8 分)
第 6页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
1689 年 2 月,英国议会通过《___A___》,使国家权力的中心无可挽回地由国王转移到
议会。
1694 年,议会通过《三年法案》,使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立法机构。
1701 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明确规定以后英国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并规定
国王的一切法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均属无效。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市场总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
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工业革命。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说出“A”处的文件名称及其作用,并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的主
要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市场和技术两个角度阐释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8 分)2023 学年第二学期质量检测高一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A A A D D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A D A D C D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D B C B A A C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31.(12 分)
(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交通便利;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发
展;人口聚集、不断出现新的城市。(任答4点4分)
途径:与封建主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3分)
(2)关系:工商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的发展推动了王权的强化;王权的强化保
护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3分)
影响:王权强化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分)
32.(14分)
(1)主张: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因信称义);上帝面前人人
平等;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教
随国定)。(6分)
(2)相同之处:都以“理性”为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都反对君主专制(教
权、神权、等级特权、人治等);都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构想
(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6分)
关系: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2分)
33.(14分)
(1)名称:《权利法案》(2分)
作用:使国家权力的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扩大议会权力,限制国王权力)(2分)
特点:渐进性(不断完善);通过立法形式进行(2分)
(2)原因:市场——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
内市场;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
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4分)
技术——英国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工人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
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英国成为欧洲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
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4分)
{#{QQABTYSAggioAJJAAQgCAQ1ACACQkBCCCKoORBAAMAAACB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