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2 09:0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乡土中国
李贺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礼记》
语言诞生之前,便有了音乐,中国音乐史远比农耕文明更为古老。那些穿越漫长时光留下的经典,就是烙印在我们骨头里的旋律和节奏。
古琴曲《平沙落雁》 琵琶曲《十面埋伏》
二胡《二泉映月》 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清 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1.介绍诗人李贺及其诗风,了解箜篌这种乐器;
2. 反复诵读,调动想象,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
3.结合注释,理解大意,品味诗歌语言。
4.比较《琵琶行》,鉴赏诗歌表达艺术。
学习目标
知人论世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 祖籍陇西郡。 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李昌谷。李贺出身唐朝宗室大郑王(李亮)房, 门荫入仕,授奉礼郎。仕途不顺,热心于诗歌创作。 27岁(一说24岁)英年早逝。
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者,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感叹生不逢时和倾诉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称其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颂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文学常识
箜篌(kōng hóu)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文献中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
  箜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中国盛唐(618-907)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箜篌演奏艺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的箜篌先后传入日本、朝鲜等邻国。在日本东良大寺的寺院中,至今还保存着两架唐代箜篌残品。但是,这种古老的乐器,从十四世纪后期便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了,人们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写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
吟咏诗韵
品读诗歌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高秋”一语,除了写物亦即写人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又写出了演奏的环境。
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侧面烘托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昆山句”以声写声,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
“芙蓉句”以形写声,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正面描写
通感
夸张
以形比声
1.昆山玉碎:唤起地崩山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2.凤凰叫: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3.芙蓉泣露: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4.香兰笑: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欢快愉悦。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
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寒冷也感觉不到了。
“紫皇”是双关语,道教传说中地位最高的神仙,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世扩大到仙府。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
教:不但是对乐师的高度评价,更是对乐曲的无比赞赏,就是誉之为仙乐了。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
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
现实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天上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神山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月宫
奇特的想象
手法分析
侧面描写: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写周围的环境来烘托乐音之高妙,通过想象、夸张,写出动物、神话人物的反应来侧面表现乐音的美妙。
神奇的效果
融冷光
动紫皇
教神妪
逗秋雨
吴质不眠
侧面烘托
直接描写:
摹拟声音:运用拟声词来描绘声音的写法 以声写声:即用彼事物的声音来比附此事物声音的写法 以形写声:即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把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易于感受的视觉形象来表现的写法 。 运用多种修辞……
侧面烘托:不对声音作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描写其它事物对声音的感受或反应来表现声音的写法。 或写人物感受,或写景物气氛,或写效果影响。
总结描写音乐的方法
小 结
作者在诗中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描写了李凭的乐声,在李凭的演奏下,人间的云、神女、百姓、帝王被打动了,天上的女娲、神妪、鱼、蛟、神仙、玉兔也被打动了,天地都沉浸在他高超的演奏之中,沉浸在这惊天地、泣鬼神、动人间的箜篌声中。
浪漫主义色彩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