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普高二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下图表示某地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a、b两地大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 a地气压低于b地 B. a地气温低于b地 C. a地空气受热上升 D. b地空气冷却下降
2. 若为南半球,③地的风向为( )
A. 西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北风 D. 东南风
3. 如果此近地面的风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这个风带的名称是( )
A. 东北信风带 B. 中纬西风带 C. 东南信风带 D. 极地东风带
【答案】1. B 2. A 3. B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a处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是因为近地面受冷,b处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是由于近地面受热,故a的气温低于b,气压高于b,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题详解】
读图可知,a在西,为高压,b在东,为低压,若为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③地的风向为西南风,故选:A。
【3题详解】
如果此近地面的风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这个风带的名称是中纬西风带,东北信风带和东南信风带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极地东风带位于极地高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ACD错误。故选:B。
【点睛】北半球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的形成: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极地附近,空气下沉,形成极地高压带。盛行西风和来自极地高压带的极地东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60°附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形成中纬与高纬环流。
被称为“世界的尽头”的巴塔哥尼亚地区,塔状尖峰与冰川交错分布。山地从3000米以上到200米左右皆有冰川分布,东部高原上的树都不高,且都几乎倾向东南一侧。左图为巴塔哥尼亚地区示意图,右图为塔状尖峰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与同纬度相比,该地冰川海拔低至200米左右的主导因素是( )
A. 坡度 B. 洋流 C. 西风 D. 植被
5. “几乎倾向东南一侧”的树所处自然带为( )
A. 灌丛荒漠带 B. 山地针叶林带 C. 落叶阔叶林带 D. 常绿硬叶林带
【答案】4. C 5. A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根据“山地从3000米以上到200米左右皆有冰川分布”可知,冰川分布范围广,且分布海拔低,是典型的低海拔海洋性冰川。这里地处西风带,西风从太平洋带来大量水汽,遇到山脉阻挡不断抬升,降雪量大,使得这里形成了仅次于南极洲和格陵兰岛的全球第三大冰原区,故西风、降水是主导因素,C正确。
【5题详解】
东部高原指山脉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西风被山脉阻挡,东侧降水少,气候干旱,形成典型的温带灌丛荒漠带,西风穿过山地峡谷,风速加快,所以造成“树都不高,且都几乎倾向东南一侧”等景观。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雪线以及自然带的相关知识。
下图表示某海域表层海水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图中虚线表示流经该海区的洋流,b、c处于同一纬度,a、d处于同一纬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由图可知( )
A. a是南半球寒流 B. b是北半球暖流
C. c是南半球暖流 D. d是北半球寒流
7. 关于图示洋流对人类活动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①甲处可形成渔场,原因是处于寒、暖流交汇处②乙处可形成渔场,原因是处于寒、暖流交汇处
③轮船在a海域航行,航行速度因洋流而加快④大型油轮在d海域漏油污染范围会扩大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6. D 7. C
【解析】
【6题详解】
从图中看,水温向南增加,可判断出图示海区为北半球,A、C错;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图中b和d洋流由水温低的流向水温高的海区,为寒流,B错,D正确。故选D。
【7题详解】
图中甲处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可形成渔场,①正确;乙处洋流向南北两侧流,②错;轮船在a海域航行,顺洋流流向,航行速度可加快,逆洋流流向,航行速度可能减小,③错;大型油轮在d海域漏油,污染范围会随洋流扩大,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C。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气候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②对渔场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有上升流的海区,营养物质丰富形成渔场。③对航行的影响:顺洋流可加快航速;寒暖交汇处、冬季暖流上空、夏季寒流上空多大雾,不利于海运安全;洋流携带来自高纬度的冰山也影响海运安全。④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是日,日无晶光,朔风乱吼”;“其时正是仲冬天气,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冰合,铁甲如冰”;“次日彤云压阵,天惨地裂”;“当晚云势越重,风色越紧。吴用出帐看时,却早成团打滚,降下一天大雪”;“那雪降了一夜,平明看时,约已没过马膝”是《水浒传》“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一回中对天气状况的描写。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8. 上述描写反映的天气系统是( )
A. B.
C. D.
9. 根据描写,推测此天气系统过境后( )
A. 气压降低 B. 气温升高 C. 天气转晴 D. 风力变大
【答案】8. D 9. C
【解析】
【8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出现了降温、大风、降雪天气,由此判断,该天气系统应是冷锋。读图可知,图A中水平气流逆时针辐合,应为气旋天气系统;图B中冷气团与暖气团交汇,冷气团被迫后退,应为暖锋天气系统;图C中水平气流顺时针辐散,应为反气旋天气系统;图D中冷气团与暖气团交汇,冷气团主动推进,应为冷锋天气系统。由此判断,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9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出现了降温、大风、降雪天气,由此判断,该天气系统应是冷锋。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取代了暖气团,气温会下降,气压会上升,受单一气团控制,天气会转晴,风力会变小。由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冷锋天气: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过境时,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降雨、降雪等天气,降水主要在锋后;过境后,往往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好。如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的寒潮、沙尘暴天气。
纳马夸兰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的“王国”,下图为纳马夸兰地区位置及其附近的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百帕)。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多肉植物叶小、肉厚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 昼夜温差小 B. 干旱的气候
C. 径流量丰富 D. 多雾的环境
11. 当地多肉植物进入休眠状态时间大约是
A. 1~2月 B. 4~5月 C. 7~8月 D. 10~11月
【答案】10. B 11. A
【解析】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候对植被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10题详解】
纳马夸兰大部分地区位于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旱,生长的植物为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肉厚、叶小,从而减少水分蒸发,B正确;该地昼夜温差较大,径流量较小,AC错误;植物肉厚、叶小与多雾关系不大,D错。
【11题详解】
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休眠主要在气温高、降水少的季节,1~2月份为当地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多肉植物易进入休眠状态,以减少水分蒸发,A正确;7~8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当地受西风影响,植物进入生长季节,C错;与1~2月相比,4~5月10~11月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蒸发没有1~2月旺盛,BD错误。
江西三清山是花岗岩山岳峰林地貌的一个天然博物馆,被中外专家一致称为“西太平洋地区最美的花岗岩区”。其中的“东方女神”为世界“绝景”。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形成“东方女神”风景岩石属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的( )
A. A B. B C. C D. D
13. 形成该景观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 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B. 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外力作用
C.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D. 外力作用—岩浆侵入—地壳抬升
【答案】12. A 13. C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读物质循环示意图,根据三大类岩石与岩浆的逻辑关系判断,图中ABCD分别表示侵入型岩浆岩、喷出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材料信息表明,江西三清山是花岗岩山岳峰林地貌的一个天然博物馆,被中外专家一致称为是“西太平洋地区最美的花岗岩区”,说明组成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岩石属于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的岩浆岩,所以右图中A表示花岗岩,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3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组成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岩石属于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的岩浆岩。因此要形成该花岗岩景观,首先是岩浆侵入地壳深处,冷凝形成花岗岩,后来地壳抬升至较高处,被外力作用侵蚀,花岗岩出露地表,再经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形态各异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因此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岩石的成因类型有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等。(1)岩浆岩:岩浆侵入或喷出冷凝而成。如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2)沉积岩:外力作用下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3)变质岩:变质作用下形成。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等属于变质岩。
14. 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示意图。有关图中经纬线长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gk=fe B. dk>fw C. bc=wg D. aw>hk
【答案】C
【解析】
【详解】纬度差相同的任意两条经线长度相同,所以bc=wg,C正确;根据经纬线长度计算公式可知:gk=111*20*cos60°,fe=111*20*cos0°,2gk=fe,A错误;dk=111*20*cos60°,fw=111*10°,dk=fw,B错误;aw=111*40*cos10°,hk=111*60,hk>aw,D错误。故选C。
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标注的经度和纬度,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的地理位置。经纬网在军事、航空、航海等方面作用很大。下图为某半球经纬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地理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一(60°N,180°) B. 乙-(23.5°S,90°E)
C. 丙一(23.5°S,90°W) D. 丁-(30°N,45°E)
16. 一架飞机由甲地飞往丁地,选择的最短航线是( )
A. 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B. 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C. 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D. 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答案】15. C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为(45°S,180°),A错;乙为(23.5°S,90°E)以东,B错;丙为(23.5°S,90°W),C正确;丁为(30°S,45°E),D错。故选C。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丁地位于甲地的西北方向;由于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两点所在大圆的劣弧,在南半球偏向高纬,所以飞机机由甲地飞往丁地,选择的最短航线是先向西南飞,再转向西北飞,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两点所在大圆的劣弧。大圆是球面上任意两点与球心所确定的平面与球面相交所得的圆。(注:特别大圆有赤道、经线圈、晨昏圈等)。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左图为甲岛屿位置图,右图为拍摄者在该岛某处近距离下蹲拍摄的树木景观图。岛上的土著人生活在杂乱的巨石、高山和原始森林中,这里终年雾气笼罩,暴风雨不断。为了寻找食物,他们不停地迁徙,不得不乘坐简陋的独木舟出行,但无论昼夜他们都保留着火种(甚至在独木舟里)。
(1)该岛上树木具有低矮、倾斜的形态特点,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其原因。
(2)分析岛上的土著人始终保留着火种的原因。
【答案】(1)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生长速度较慢;地表岩石坚硬,土壤贫瘠,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多大风,外力破坏作用明显。
(2)纬度较高,环境冷湿,人们需要取暖、照明和烹饪食物;潮湿多大风的环境里生火困难,所以需要始终保留着火种。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岛屿为背景,知识点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域文化景观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从该岛屿树木景观图可知该岛屿树木低矮、倾斜。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影响植被生长的因素包括水热条件、土壤等。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岛屿纬度较高,气候温度较低,植被生长速度较慢;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巨石多,地表岩石坚硬,土壤条件差,营养物质供应不足,不利于植被生长,因此树木较矮小;该岛位于盛行西风带,树木顺风势而立,且风力使迎风面树枝受到损伤,背风面树枝不断生长,造成树木倾斜。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中“终年雾气笼罩,暴风雨不断”可知,该岛降水量多,空气湿度大;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岛纬度高,气温低,所以岛上环境冷湿。在气候寒冷的地方,火可以为人类生存提供热量、照明和烹饪食物等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自然力;生火环境特别重要,在潮湿、寒冷、多大风的环境中,生火难度大,故需要始终保留火种。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良种。种子在收获后需脱水干燥,以方便存储运输。近年来,制种业在祁连山以北的河西走廊绿洲上迅速发展,河西走廊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蔬菜、花卉等农作物制种基地。下图为甘肃河西走廊制种基地分布区域图。
(1)河西走廊地区降水较少,试分析其原因。
(2)分析河西走廊成为我国最大农作物制种基地的有利气候条件。
【答案】(1)①河西走廊距海较远(深居内陆),受海洋水汽影响小;②海洋水汽受众多山脉、高原地形阻挡,难以到达,受海洋影响更小。
(2)①纬度较高,夏季日照时间长,且降水少,光照充足;②气候干旱,气温日较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③干旱的气候利于种子脱水干燥,利于保存。
【解析】
【分析】本题以甘肃河西走廊制种基地分布区域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西走廊地区降水较少的原因、河西走廊成为我国最大农作物制种基地的有利气候条件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河西走廊地处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其气候特征为干旱少雨,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距海较远,受众多山脉、高原地形阻挡,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小问2详解】
本题的回答首先是确定回答的范围,限于气候条件,主要包括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等方面,其次是辩证性方面,主要回答有利条件,还要注意修饰词,即“分析”,故需要讲出有利条件形成的原因。由此得出结论,光照充足是由于纬度较高,夏季日照时间长,且降水少,光照充足;日较差大,主要是气候干旱,气温日较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另由材料“种子在收获后需脱水干燥,以方便存储运输”可推出,干旱的气候利于种子脱水干燥,利于保存。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虹鳟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喜温凉、水质清新、有微流水的环境。美国犹他州分布有多个高山湖泊,湖中的虹鳟鱼很受垂钓者的喜爱。为保持湖中虹鳟鱼数量,当地政府部门以前定期用马驮来鱼苗在湖泊投放;20世纪50年代后,改用飞机湖上抛鱼,成为湖区一景。下图示意美国本土等高线分布及犹他州的地理位置。
(1)简述犹他州湖泊中虹鳟鱼生长的有利条件。
(2)推测犹他州每年定期人工向高山湖泊投放虹鳟鱼苗的主要原因。
(3)分析犹他州高山湖泊由马驮鱼苗投放改为飞机运输投放的原因。
【答案】(1)犹他州湖泊海拔高,水温较低;山区人类活动少,水质优良;湖泊水流微驷,适宜虹鳟鱼生长。
(2)高山湖泊水温低,虹鱒鱼生长繁殖慢;虹鱒鱼深受垂钓者喜爱,垂钓数量多,导致虹鳞鱼数量减少,破坏湖区生态平衡;虹鱒鱼数量减少,影响(垂钓)旅游业发展。
(3)高山湖泊海拔高,鱼苗从源地到高山湖泊运输路线长;飞机运输投放用时短,鱼苗存活率高;飞机运输运量大,成本低。
【解析】
【分析】本题以美国本土等高线分布及犹他州的地理位置图为材料,涉及渔场区位条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到犹他州等高线在2000米左右,其湖泊海拔较高,水温相对较低,而虹鳟鱼是喜温凉的鱼类;此处位于落基山,属于山区,人类活动相对较少,对水源破坏较小,水质优良,而虹鳟鱼是喜水质清新的鱼类;湖泊水流流动性较差,流动微弱,而虹鳟鱼是喜微水流的鱼类,故该地适宜虹鳟鱼生长。
【小问2详解】
犹他州等高线在2000米左右,其湖泊海拔较高,高山湖泊水温低,虹鳟鱼生长繁殖速度慢;材料提及,“湖中的虹鳟鱼很受垂钓者的喜爱”,虹鳟鱼深受垂钓者喜爱,垂钓数量多,导致虹鳟鱼数量减少,破坏原有的湖区生态平衡;虹鳟鱼数量减少,影响垂钓旅游业持续发展,定期投放虹鳟鱼苗促进了该地区旅游业发展。
【小问3详解】
犹他州分布有多个高山湖泊,高山湖泊海拔高,鱼苗从源地到高山湖泊运输路线长,运输中可能会使鱼苗大量死亡;飞机运输速度快,投放用时短,鱼苗存活率高,减少鱼苗浪费;与传统的马驮相比,飞机运输运量更大,提高了投放率,减少了浪费,综合成本更低。
20.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国庆之际,以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1950年11~12月)为题材的电影《长津湖》正式上映。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的盖马高原,高原平均海拔1300米,有“朝鲜屋脊”之称;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1~2℃,最冷月平均气温曾达-25℃;年降水量580~750毫米。
材料二:东北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和盖马高原水系分布图。
(1)据图文材料推测长津湖地区的气候类型,描述该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2)据图文材料分析长津湖地区夏季气温低的原因。
(3)从地形地势、海陆位置分析长津湖地区冬季多降雪的原因。
【答案】(1)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海拔较高,气温低;夏季降水天数多,大气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
(3)盖马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长津湖谷地呈东北—西南向分布;开口向鄂霍次克海敞开,利于冬季寒潮沿河谷南下,降温幅度较大;临近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携带着大量水汽,冬季降雪多。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东北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和盖马高原水系分布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长津湖地区夏季气温低的原因与长津湖地区冬季多降雪的原因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长津湖地区位于朝鲜半岛,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原因是朝鲜半岛东临日本海,背靠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季受来自寒冷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夏季受来自太平洋暖湿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长津湖位于北温带,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较小,太阳辐射量少;据材料可知,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的盖马高原,高原平均海拔1300米,有“朝鲜屋脊”之称,海拔较高,气温低,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天数多,阴雨天云量大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
【小问3详解】
据材料可知,长津湖位于盖马高原,高原平均海拔1300米,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据图可知,长津湖谷地呈东北—西南向分布,开口向鄂霍次克海敞开,冬季冷空气从东北方向的喇叭口沿河谷南下,降温幅度较大,气候寒冷,冷空气经过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加湿,携带着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作用,冬季降雪多。将军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普高二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下图表示某地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a、b两地大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 a地气压低于b地 B. a地气温低于b地 C. a地空气受热上升 D. b地空气冷却下降
2. 若为南半球,③地的风向为( )
A. 西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北风 D. 东南风
3. 如果此近地面的风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这个风带的名称是( )
A. 东北信风带 B. 中纬西风带 C. 东南信风带 D. 极地东风带
被称为“世界的尽头”的巴塔哥尼亚地区,塔状尖峰与冰川交错分布。山地从3000米以上到200米左右皆有冰川分布,东部高原上的树都不高,且都几乎倾向东南一侧。左图为巴塔哥尼亚地区示意图,右图为塔状尖峰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与同纬度相比,该地冰川海拔低至200米左右的主导因素是( )
A. 坡度 B. 洋流 C. 西风 D. 植被
5. “几乎倾向东南一侧”的树所处自然带为( )
A. 灌丛荒漠带 B. 山地针叶林带 C. 落叶阔叶林带 D. 常绿硬叶林带
下图表示某海域表层海水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图中虚线表示流经该海区的洋流,b、c处于同一纬度,a、d处于同一纬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由图可知( )
A. a是南半球寒流 B. b是北半球暖流
C. c是南半球暖流 D. d是北半球寒流
7. 关于图示洋流对人类活动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①甲处可形成渔场,原因是处于寒、暖流交汇处②乙处可形成渔场,原因是处于寒、暖流交汇处
③轮船在a海域航行,航行速度因洋流而加快④大型油轮在d海域漏油污染范围会扩大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是日,日无晶光,朔风乱吼”;“其时正是仲冬天气,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冰合,铁甲如冰”;“次日彤云压阵,天惨地裂”;“当晚云势越重,风色越紧。吴用出帐看时,却早成团打滚,降下一天大雪”;“那雪降了一夜,平明看时,约已没过马膝”是《水浒传》“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一回中对天气状况的描写。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8. 上述描写反映的天气系统是( )
A B.
C. D.
9. 根据描写,推测此天气系统过境后( )
A. 气压降低 B. 气温升高 C. 天气转晴 D. 风力变大
纳马夸兰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的“王国”,下图为纳马夸兰地区位置及其附近的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百帕)。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多肉植物叶小、肉厚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 昼夜温差小 B. 干旱的气候
C. 径流量丰富 D. 多雾的环境
11. 当地多肉植物进入休眠状态的时间大约是
A. 1~2月 B. 4~5月 C. 7~8月 D. 10~11月
江西三清山是花岗岩山岳峰林地貌的一个天然博物馆,被中外专家一致称为“西太平洋地区最美的花岗岩区”。其中的“东方女神”为世界“绝景”。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形成“东方女神”风景的岩石属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的( )
A. A B. B C. C D. D
13. 形成该景观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 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B. 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外力作用
C.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D. 外力作用—岩浆侵入—地壳抬升
14. 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示意图。有关图中经纬线长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gk=fe B. dk>fw C. bc=wg D. aw>hk
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标注的经度和纬度,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的地理位置。经纬网在军事、航空、航海等方面作用很大。下图为某半球经纬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地理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一(60°N,180°) B. 乙-(23.5°S,90°E)
C. 丙一(23.5°S,90°W) D. 丁-(30°N,45°E)
16. 一架飞机由甲地飞往丁地,选择的最短航线是( )
A. 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B. 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C. 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D. 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左图为甲岛屿位置图,右图为拍摄者在该岛某处近距离下蹲拍摄的树木景观图。岛上的土著人生活在杂乱的巨石、高山和原始森林中,这里终年雾气笼罩,暴风雨不断。为了寻找食物,他们不停地迁徙,不得不乘坐简陋的独木舟出行,但无论昼夜他们都保留着火种(甚至在独木舟里)。
(1)该岛上树木具有低矮、倾斜的形态特点,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其原因。
(2)分析岛上土著人始终保留着火种的原因。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良种。种子在收获后需脱水干燥,以方便存储运输。近年来,制种业在祁连山以北的河西走廊绿洲上迅速发展,河西走廊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蔬菜、花卉等农作物制种基地。下图为甘肃河西走廊制种基地分布区域图。
(1)河西走廊地区降水较少,试分析其原因。
(2)分析河西走廊成为我国最大农作物制种基地的有利气候条件。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虹鳟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喜温凉、水质清新、有微流水的环境。美国犹他州分布有多个高山湖泊,湖中的虹鳟鱼很受垂钓者的喜爱。为保持湖中虹鳟鱼数量,当地政府部门以前定期用马驮来鱼苗在湖泊投放;20世纪50年代后,改用飞机湖上抛鱼,成为湖区一景。下图示意美国本土等高线分布及犹他州的地理位置。
(1)简述犹他州湖泊中虹鳟鱼生长的有利条件。
(2)推测犹他州每年定期人工向高山湖泊投放虹鳟鱼苗的主要原因。
(3)分析犹他州高山湖泊由马驮鱼苗投放改为飞机运输投放的原因。
20.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国庆之际,以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1950年11~12月)为题材的电影《长津湖》正式上映。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的盖马高原,高原平均海拔1300米,有“朝鲜屋脊”之称;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1~2℃,最冷月平均气温曾达-25℃;年降水量580~750毫米。
材料二:东北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和盖马高原水系分布图。
(1)据图文材料推测长津湖地区的气候类型,描述该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2)据图文材料分析长津湖地区夏季气温低的原因。
(3)从地形地势、海陆位置分析长津湖地区冬季多降雪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