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1 20:1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仍然强调“流转就是自由贸易,就是资本主义”5月,在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列宁却说“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这一转变旨在( )
A.保障苏俄前线粮食供应 B.加速推进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C.推动粮食商品化的发展 D.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
2.列宁指出:“现在我们发现了私人利益即私人买卖的利益与国家对这种利益的检查监督相结合的合适程度,发现了私人利益服从共同利益的合适程度,而这是过去许许多多社会主义者碰到的绊脚石。”据此推知,这一结合( )
A.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B.适应了苏联工业化的需要
C.奠定了社会主义物质基础 D.冲破了西方国家技术封锁
3.如图所示的内容为某一国家社会治理方面的部分措施。据此可以判断( )
·实行货币改革,重建银行和税收制度。 ·允许农产品自由买卖,从而承认了市场机制。 ·把大工业企业联合成托拉斯和辛迪加,实行经济核算。 ·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私人资本在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中的自由发展
A.苏俄政权推行新经济政策 B.大萧条时期美国激发民间活力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减少政府干预 D.新时期中国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4.1917年10月,民众感觉到二月革命还没有谢幕。前线军官习惯于不把士兵当人看,农民选出的土地委员会成员被扔进了监狱,工人则正在与黑名单和闭厂停工作斗争。更有甚者,政治流亡者依然被当作“不良”公民关在国门之外,否则他们就会因为1905年的革命行为遭到监禁。这揭示出当时俄国( )
A.专制统治笼罩整个社会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成熟
C.十月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D.一战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5.围绕推进工业化的任务,苏联政府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明确工业化战略的核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足够的国防基础。国家通过一系列国有化法令,集中一切资金和资源,投入国家最需要的工业部门。此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建立起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立足于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6.1932至1937年间,苏联先后同英法美等10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还与周边邻近国家等签订了一系列友好互助条约。受英法等国的联合邀请,1934年9月苏联正式加入国际联盟,并担任国联常任理事国。这一形势( )
A.改变了一战后的国际格局 B.有利于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C.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D.有利于共同应对经济危机
7.1923~1927年间,因粮食收购价格低,苏联商品粮的平均收购量还远低于战前。要刺激农民多交商品粮,当时最有效的办法是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工业品,然而落后的工业生产能力无法完成这一任务。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开展工业化;但相对薄弱的农业基础,对工业化形成一定程度的掣肘。全面了解苏联这一时期的历史情况,可认识到( )
A.固定的建设模式影响了工农业的协调 B.经济目标的实现基于对客观规律尊重
C.国家调控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效方法 D.特殊的国情需要探索特殊的发展道路
8.俄国二月革命爆发后,正在瑞士流亡的列宁急于回到俄国。如图是列宁回国的计划路线和实际路线。在这一回归路程中,德国政府帮助列宁是出于( )
A.认同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B.同布尔什维克党已经结成战争盟友
C.德国的马克思主义信奉者众多 D.支持列宁革命以摆脱两线作战局面
9.有学者指出,新经济政策是“被中断的”,因为斯大林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通过向群众意识中灌输“外部”和“内部”敌人形象的方式在国内营造了一种紧张的社会氛围,正是这种紧张的氛围证明了斯大林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采取非常措施的必要性。材料旨在强调( )
A.苏俄经济面临着困境 B.苏联模式形成的原因
C.新经济政策的重要性 D.苏联工业化的紧迫性
10.1917年11月,苏俄通过了《工人监督条例》,所有企业都应设立工人监督委员会,有权监督生产并干预企业的各种行政活动。1918年底,苏俄推行“一长制”,规定企业各级管理环节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经济活动有决定权,对本单位的经营活动负个人责任。这一调整意在( )
A.发展和完善社会基层民主 B.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C.践行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推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
11.由如图中的信息,可以推知( )
A.革命是影响俄国经济下降的主要因素
B.苏联国民经济实现了均衡且快速增长
C.斯大林模式使苏联经济出现畸形态势
D.经济管理体制的变革影响了工业发展
12.列宁在庆祝十月革命一周年的时候指出,俄国首先开始了革命“正是资本主义的特别软弱和落后,以及特别逼人的军事战略形势”,“今后世界上任何一个工人革命都不会碰到这样的条件”。在此,列宁强调( )
A.社会主义革命的普遍性 B.俄国革命运动的特殊性
C.共产主义胜利的必然性 D.俄国革命道路的可能性
13.1921年,苏俄人民委员会会议决定,采取必要措施发展私营企业形式和合作社形式的手工业和小工业,并尽力发展农业合作社,鼓励小生产者的合作化要求,鼓励一切形式的农业合作社,实行自愿入社的原则。据此推断,这一决定( )
A.有利于民众生活的改善 B.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在全国的推广
C.表明私有制度全面恢复 D.动摇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4.从1917年11月到1918年4月,列宁主张采用小资产阶级政党即社会革命党的土地纲领,赞同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强调学习德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并借鉴美国的泰罗制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可用以说明( )
①列宁政策思想的务实性和温和性 ②苏俄建设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④巩固苏维埃政权成为迫切任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漫画《列宁清扫地球》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俄国十月革命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下列对此漫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B.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赞扬了列于领导十月革命的伟大功绩
D.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丁重大影响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帝国主义时代,东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是帝国主义的后方。十月革命后,列宁多次强调,能够把新生的苏维埃俄国从困难中拯救出来的是全欧洲的革命。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后,便拟定了在欧洲加速社会主义革命到来的“直接战略进攻”,匈牙利、德国等欧洲国家掀起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潮,但很快陷入低谷。就在此时,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开始高涨。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国际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
——摘编自黎世红《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与中国北方大革命运动》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曾有一段时间全面学习苏联建设经验,但毛泽东很快感觉到不能照搬苏联的做法。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每个方面的阐述,几乎都要谈到苏联和斯大林的错误,都要谈到应当吸取的教训。党的八大之后不久,毛泽东又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都表明,中国正在努力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从整个国际共运来看,中苏两党围绕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争论,推动了各国共产党开始尝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力求自主地解决本国革命和建设的新问题。
——摘编自李明斌《中苏大论战及其经验教训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国际“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影响。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几项重要产品指标完成情况表
产品项目 1913年 1928年 第一个五年初步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最佳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追加数 实际完成数(1932年)
煤(万吨) 2910 3550 6800 7500 6400
石油(万吨) 920 1160 1900 2200 2100
生铁(万吨) 420 338 800 1000 1700 616
汽车(万辆) 0.07 10 20 2.93
拖拉机(万台) 0.13 5.5 17 4.89
材料二 1921-1929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增长性率
国家 苏联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年平增长率 24.3% 17% 9.4% 7.1% 4.3% %
(1)材料一反映了苏联工业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历史原因是什么?苏联在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其历史特征如何?
(2)根据材料,概括苏联工业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工业发展状况的原因。
(3)苏联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哪些隐患?
(4)从苏联的经济建设出发,谈谈你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为“建设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新社会”,1918年1月,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了“关于土地社会化”的法令。其中明确规定:“发展农业中的集体经济……减少个体经济,以便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粮食贸易,无论是外贸或内贸,都应由国家垄断”,“土地首先交给为公共利益而不是为谋取个人利益而且愿在土地上劳动的人使用”。对农民平均分配的只是革命前劳动农民实际使用的土地,而没收的地主、教会、官府的土地作为国家的后备土地,并没有在农民中平均分配,农民得到的土地比他们期望的要少得多。国家鼓励的不是个体农民经济,而是给集体经济形式以优先权。
——摘编自左凤荣、沈志华著《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上)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时,还有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总结了党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又适应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形势确定了新政策.提出保存富农经济,不动中农土地,限制没收地主财产范围等,以保护中农和分化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阻力,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成为指导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约7亿亩土地,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的3000万吨以上粮食的地租。
——摘编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新政权建立初期,中俄两国土地政策变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俄两国土地政策变革的历史背景。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制针不仅形成了专业化生产,还派生出许多部门,而这些部门中的大多数工作也同样是专门的职业。一个人抽铁丝,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针尖,一个人磨圆,另一端以便装上针头。如此一来,制针的流程就包含了大约18项操作。平均下来每人每天产针4800枚。假如让他们在没有经过全程职业技能培训的情况下独立工作,別说一天造20枚针,恐怕连一枚也造不出来。
分工使同样人数的劳动者得以完成远超从前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每一个特定环节的工人技能得到提升;第二、免除了在不同类型工作之间来回转换耗损的时间;第三、大量精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胜任多个人的工作。
——摘编自【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想要建设任何一个前所未有的持久社会和政治结构,必须首先要完成一种长期有效的工作。……要保持经济的高效运行,就要建立一种应用货币的科学;要让这个社会里生活的人都能够和平地主张他们的权益,就要建立一种管理政府和集体的科学;为了让全人类能够处于一种共同体之中,保证他们的共同利益,让各民族和国家之间发生的战争及其带来的损失能够停止,就要建立一种平衡世界的科学。开创了19世纪的历史的人,正是那些将以上几种科学真正落到实处之人……世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浪潮,让人类具有新的能力,改变人们的生活,带来这种改变的,是解放了的思想投射在科学上的结果。
——摘编自【英】乔治·威尔斯等《全球通史——从史前文明到现代世界》
材料三 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劳工阶层的壮大增加了对工业产品的需求。……然而,工业化有收益也有代价,它带来了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在工业社会,家庭生活急剧变化,男人、妇女和儿童逐渐离开家庭到工厂和矿井里工作,常常面临恶劣的条件。社会主义者主张建立更为公正平等的社会,政府减轻了早期工业时代最严重的一些弊端。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写出随着“大量精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逐渐形成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并简述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19世纪的人们如何“将以上几种科学真正落到实处”,并指出带来“解放了的思想”的重大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工人阶级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请分别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列举20世纪前50年社会主义者为“建立更为公正平等的社会”而做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努力。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苏俄。根据材料可知,列宁关于“流转就是自由贸易,就是资本主义”到“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的思想转变,反映了列宁利用商品、市场等方式恢复和发展经济,有利于推动粮食商品化的发展,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障苏俄前线粮食供应,而且此时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排除A项;材料中的内容旨在推动粮食商品化的发展,并不会促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排除B项;苏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是在斯大林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苏俄)。根据材料信息“私人买卖的利益与国家对这种利益的检查监督相结合”“私人利益服从共同利益的合适程度”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实施,这一结合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市场价值规律,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不是“背离”,排除A项;当时苏联尚未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列宁时期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西方国家的技术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苏俄。根据材料“实行货币改革”“允许农产品自由买卖,从而承认了市场机制”和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的特征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这是苏俄推行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A项正确;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与“一定程度上允许私人资本……”的说法不符,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加强了国家干预,排除C项;中国没有把大工业企业联合成托拉斯和辛迪加,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俄国。根据材料“二月革命后军官不把士兵当人看,土地委员会成员被扔进监狱,工人与黑名单和闭厂停工作斗争,政治流亡者被关在门外”可知在二月革命后,依然存在各种问题,社会矛盾尖锐,预示着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C项正确;二月革命推翻了专制统治,排除A项;二月革命本身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排除B项;材料和一战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苏联)。根据材料“国家通过一系列国有化法令,集中一切资金和资源,投入国家最需要的工业部门”可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是建立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因此材料所述国家通过一系列国有化法令发展经济反映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苏联并没有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显示,20世纪30年代,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并加入国联,这改善了苏联的外部环境,提高了其国际地位,有利于国内工业化建设,B项正确;“改变了一战后的国际格局”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苏联改善外交环境,与“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的扩张”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有利于共同应对经济危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据材料及所学可知,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开展工业化,但由于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对工业化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掣肘,苏联逐渐取消了新经济政策,逐渐形成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苏联模式,由此可见,苏联特殊的国情需要探索特殊的发展道路,D项正确;选项说法错误,固定的建设模式不一定会影响了工农业的协调,如西方的工业化模式就没有影响工农业的协调,排除A项;材料提到的是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因农业基础薄弱而受到影响,没有体现经济目标的实现是基于对客观规律的尊重,排除B项;选项说法过于绝对,国家调控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俄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俄国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没有满足人民的需求。而此时德国正在两线作战,因此将列宁送回俄国,推翻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符合德国利益的,因此德国护送列宁回国目的是支持列宁革命以摆脱两线作战局面,D项正确;德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不会认同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排除A项;“同布尔什维克党已经结成战争盟友”与史实不符,布尔什维克党与德国并没有结盟,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德国的马克思主义信奉者,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苏联)。据材料“通过向群众意识中灌输‘外部’和‘内部’敌人形象的方式在国内营造了一种紧张的社会氛围”“非常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认为“非常措施”即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之所以能形城与斯大林的个人认知以及他推行的措施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材料主要是在剖析苏联模式形成的原因,B项正确;材料只是分析了苏联模式形成的原因,体现不出苏俄经济面临着困境,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到新经济政策是“被中断的”,强调新经济政策的重要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苏联国内加快建设工业化的紧张氛围是人为制造出来的,D项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俄国。苏俄在1917年11月通过了《工人监督条例》,旨在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以促进生产的公正和效率,1918年底推行的“一长制”则标志着管理上的转变,这种制度赋予企业各级管理环节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决定权和对经营活动的个人责任,这一变化反映了苏俄在革命后初期对于如何组织生产与管理企业的探索,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B项正确;基层组织存在于县以下,企业不属于基层,排除A项;践行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是在斯大林时期,材料对应时间为列宁时期,排除C项;国家资本主义是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经济体制,材料未体现这一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3——1937年(俄国)。据图表时间信息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苏联模式,都通过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从而对苏联(俄)工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D项正确;1913—1917年的俄国工业产值下降的主要因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革命不是此时期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斯大林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结构失衡,苏联国民经济实现了均衡且快速增长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图中无法得知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状况,无法比较得出苏联经济结构畸形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苏俄)。据材料“俄国首先开始了革命‘正是资本主义的特别软弱和落后,以及特别逼人的军事战略形势’”“今后世界上任何一个工人革命都不会碰到这样的条件”及所学知识可知,列宁认为俄国之所以爆发社会主义革命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环境,这种特殊的环境和背景可能不会再次出现,这体现了列宁认为俄国革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的特殊条件,而没有涉及社会主义革命的普遍爆发,排除A项;材料涉及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特殊条件,没有涉及共产主义的胜利及共产主义胜利的必然性,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俄国革命道路的不可复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苏联)。据本题材料“发展私营企业形式和合作社形式的手工业和小工业”,“鼓励小生产者的合作化要求,鼓励一切形式的农业合作社”可得出,这一决定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民众生活的改善,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是在集体农庄时期,排除B项;私有制得到部分恢复,而不是全面恢复,排除C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斯大林模式,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17年到1918年(苏俄)。根据材料,针对当时的苏俄社会现实情况,列宁主张采用小资产阶级政党的土地纲领,赞同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同时学习德国的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借鉴美国的泰罗制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此种方式巩固当时的苏维埃政权,这些政策也体现出列宁经济思想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主要目的,具有灵活性、温和性,①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题干中列宁的思想不符合当时战时共产主义的主张,苏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形成于斯大林时期,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AC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十月革命时期苏俄。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当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比较少,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的说法错误,A项错误,符合题意,选择A项;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后俄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项正确,不符题意,排除B项;据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漫画中的上方人物是列宁,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并发挥了重要作用,C项正确,不符题意,排除C项;D项说法正确,十月革命产生重大影响,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D项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6.(1)十月革命胜利,俄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对苏维埃俄国进行了封锁和扼杀;欧洲无产阶级革命风潮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相结合,为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基础;避免了苏联的部分错误,带领中国走向了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
【解析】【小题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欧洲。根据材料一“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后,便拟定了在欧洲加速社会主义革命到来的‘直接战略进攻’”并结合所学得出是十月革命胜利,俄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再结合所学可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对苏维埃俄国进行了封锁和扼杀;根据材料一“匈牙利、德国等欧洲国家掀起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潮,但很快陷入低谷。就在此时,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开始高涨”得出是欧洲无产阶级革命风潮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小题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材料二“推动了各国共产党开始尝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力求自主地解决本国革命和建设的新问题”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影响主要是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相结合,为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曾有一段时间全面学习苏联建设经验,但毛泽东很快感觉到不能照搬苏联的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避免了苏联的部分错误,带领中国走向了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
17.(1)特点: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原因:苏联工业发展不充分,经济上依赖资本主义工业国;要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必须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实现经济上的彻底独立。特征:苏联在1928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工业上除生铁外,其他重要产品指标都超过了一战前的水平;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完成,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2)状况:苏联的工业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增长速度快,苏联由相对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一些工业部门从无到有,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原因: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1928年加速进行工业化建设,工业增长速度更快
(3)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最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忽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消费品的供不应求,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社会主义可以有计划经济,也可以有市场经济,计划.市场只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我们要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尽快发展国民经济。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苏联。第一小问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一“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几项重要产品指标完成情况表”的信息可知,“汽车”与“拖拉机”的数量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第二小问历史原因,根据材料一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经济,国家独立等角度分析。从经济上,苏联工业发展不充分,经济上依赖资本主义工业国;从国家独立上,要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必须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实现经济上的彻底独立。
第三小问特征,根据材料一“第一个五年初步计划:800”与“1913年:42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1928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工业上除生铁外,其他重要产品指标都超过了一战前的水平;根据材料一“第一个五年初步计划6800”与“第一个五年初步计划:190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完成,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2)本题是特点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苏联。第一小问状况,根据材料二“ 1921-1929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增长性率”中“苏联的年平增长率:24.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的工业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增长速度快,苏联由相对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根据材料一“汽车:0.07万辆”“拖拉机:0.13万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些工业部门从无到有,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1913年”与“192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根据材料一“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几项重要产品指标完成情况表”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根据材料一“第一个五年初步计划6800”与“第一个五年初步计划:190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加速进行工业化建设,工业增长速度更快。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苏联。根据材料一信息“第一个五年初步计划6800”与“第一个五年初步计划:1900”与“实际完成数(1932年):640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根据材料一“汽车:0.07万辆”“拖拉机:0.13万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最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忽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消费品的供不应求,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一“汽车:0.07万辆”“拖拉机:0.13万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可以有计划经济,也可以有市场经济,计划.市场只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根据材料二“ 1921-1929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增长性率”中“苏联的年平增长率:24.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要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尽快发展国民经济。
18.(1)俄国:突出集体经济;重视国家后备土地建设;没有充分满足农民的愿望。
中国:重视法律保障;充分借鉴以往的经验教训;对不同阶层农民区别对待;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
(2)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新政权面临一战造成的严峻危机;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希望直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俄国农民获得土地的迫切愿望。(任意两点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中国:不同于老解放区,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未完成;民族地区的特殊历史因素和现实考量;朝鲜战争的影响;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目标。(任意两点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和新中国成立的中国。俄国:据材料一“粮食贸易,无论是外贸或内贸,都应由国家垄断”可知,政府主导;据材料一“土地首先交给为公共利益而不是为谋取个人利益而且愿在土地上劳动的人使用”可知,突出公共利益;据材料一“发展农业中的集体经济……减少个体经济,以便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可知,突出集体经济;根据材料“对农民平均分配的只是革命前劳动农民实际使用的土地,而没收的地主、教会、官府的土地作为国家的后备土地,并没有在农民中平均分配,农民得到的土地比他们期望的要少得多”可知,重视国家后备土地建设;据材料一“农民得到的土地比他们期望的要少得多。国家鼓励的不是个体农民经济,而是给集体经济形式以优先权”可知,没有充分满足农民的愿望。中国:从主导力量看,中国政府主导;据材料二“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可知,重视法律保障;据材料二“它总结了党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又适应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形势”可知,充分借鉴以往的经验教训;据材料二“保存富农经济,不动中农土地,限制没收地主财产范围等,以保护中农和分化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阻力,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可知,对不同阶层农民区别对待;据材料二“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可知,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和新中国成立的中国。俄国:据材料一“十月革命后,为‘建设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新社会’,1918年1月,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了‘关于土地社会化’的法令”可知,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维埃新政权面临一战造成的严峻危机;据材料一“发展农业中的集体经济……减少个体经济,以便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可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希望直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俄国农民获得土地的迫切愿望。中国: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时,还有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可知,不同于老解放区,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未完成;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地区的特殊历史因素和现实考量;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朝鲜战争的影响;据所学可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目标。
19.(1)观点:分工细化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形式:工厂制度;特点:倒班制;严格的规章制度;流水线生产;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任写3点)
(2)说明:金本位制确立,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文官制度建立,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维也纳体系建立,形成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促进了外交制度和国际法的发展。(三个角度史论各)事件:启蒙运动。
(3)代价: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工人健康。努力:列宁主义的形成;十月革命胜利,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二战胜利前后,东欧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一“制针的流程就包含了大约18项操作。平均下来每人每天产针4800枚。假如让他们在没有经过全程职业技能培训的情况下独立工作,別说一天造20枚针,恐怕连一枚也造不出来”可知,分工细化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第二小问形式,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制度逐渐形成。第三小问特点,结合所学可知,工厂制度的特点有倒班制,严格的规章制度,流水线生产,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第一小问说明,根据材料二“要保持经济的高效运行,就要建立一种应用货币的科学”可知,金本位制确立,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二“要让这个社会里生活的人都能够和平地主张他们的权益,就要建立一种管理政府和集体的科学”并结合所学可知,文官制度建立,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根据材料二“为了让全人类能够处于一种共同体之中,保证他们的共同利益,让各民族和国家之间发生的战争及其带来的损失能够停止,就要建立一种平衡世界的科学”可知,维也纳体系建立,形成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促进了外交制度和国际法的发展。第二小问事件,根据材料二“解放了的思想”并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第一小问代价,根据材料三“男人、妇女和儿童逐渐离开家庭到工厂和矿井里工作,常常面临恶劣的条件”并结合所学可知,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工人健康。第二小问努力,根据题干要求“20世纪前50年社会主义者”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社会主义的努力有:列宁主义的形成,十月革命胜利,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二战胜利前后,东欧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