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手指》语言浅显易懂,一般学生都能读懂文意。根据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理解——品读——练笔”三大教学环节,意在让学生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作者的语言和进行仿写练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所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2、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五根手指的特点,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领悟其中的道理,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得到启示的习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手指》。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出示提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3、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品读课文,感悟写法
(一)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哪根手指的性格最像你或班级里的同学?最像你的或他人的手指的那一段多读几遍。
(二)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或他人最像哪根手指?
(三)学生说想法,说理由,结合朗读课文,随机交流,体会不同手指的不同性格和作用。
1、大拇指:
(1)性格:最肯吃苦。
(2)重点句:例如拉胡琴……重东西反倒去,叫他用劲扳住。
①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肯吃苦?“死力”、“拼命”、“用劲”体现;
②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注意体会修辞手法;指导朗读时,用“我”替换“他”,再读课文。
(3)作者这些描写你平时注意到了吗?引导学生多观察。
(4)读完之后你觉得大拇指还有什么作用?学生充分说,再叫一两个学生用排比的手法说。齐读相关课文。
2、食指:
(1)性格:能干机敏,哪些词句最能够体现?
(2)重点句: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
①你觉得食指重要吗?体会没有食指写字时的感受,学生说一说,体会“全”、“都”、“最多”、“必须”。
3、中指:
(1)性格:养尊处优。
(2)重点学习比喻句:他居于中央……片刻不离。
(3)结合课文观察自己的中指,说说感受。
4、无名指和小指:
(1)性格:能力薄弱,并非一无是处
(2)重点句: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插入兰花指图片,感受“最优美的两瓣”。
(四)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学习末段,读文明理
1、作者从这五根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手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出示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学生齐读。
3、思考: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能举例说说吗?
4、再读思考:“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不能团结一致,不能成为一个拳头,那它们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就非常有限了,强弱美丑也就尽显于外了。”
5、小结:是啊!正如作者所说的,只要五根手指能够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我们人类更是这样,正所谓团结就是力量。(板书:团结就是力量)
五、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一)品味作者幽默的语言
1、出示句子:
①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
②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选自四年级上册《白鹅》)
2、学生读句子,师引导学生品味作者幽默的语言。
六、小练笔:
想你的文章中也拥有它吗?老师告诉你,首先你要仔细观察,积累生活经验,找出所描绘事物的作用及多方面特点,然后再进行语言组织。我们人的身上有许多器官,请模仿课文的写法,写写其中一官的一个片段,相信你能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写一写它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