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10 纸的发明
zào zhǐ shù这项wěi dà的技术首先传到邻近的cháo xiǎn bàn dǎo和rì běn,后来又传到ā lā bó世界和ōu zhōu,极大地促进了人类shè huì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造纸术这项伟大的技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制成“蔡侯纸”
活动一
默读第四自然段,从文中提炼出动词,完成蔡伦造纸的动作流程图(学习单第1题)。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剪碎
切断
浸
捣
捞
晒
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
浸在水里捣烂成浆;
再把浆捞出来晒干,
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运用顺序词:首先、然后、接着、再、最后
不一定全部运用,也可调换顺序
清炒土豆丝的流程:
洗土豆--削皮--切丝--浸泡--烧油--放土豆丝--放调味料--翻炒--出锅
顺序词:首先、然后、接着、再、最后
我先把土豆洗干净,然后削皮,接着再把土豆切丝,然后再放到水里浸泡。再烧油,然后放土豆丝和调料,再翻炒一会儿。最后一盘香喷喷的土豆丝就出锅了
步骤较多时,可将几个步骤叠加
不要叠用顺序词
我先把土豆洗干净,削皮,接着将土豆切丝,放到水里浸泡。然后烧油,放土豆丝和调料,翻炒一会儿。最后一盘香喷喷的土豆丝就出锅了
选择一项喜欢的或熟悉的手工活动,用上顺序词,介绍清楚活动过程。(学习单第3小题)
首先、然后、接着、其次、再、最后
1.中间的顺序词不一定全部运用,也可调换顺序
2.步骤较多时,可将几个步骤叠加
3.不要叠用顺序词
活动二
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了下来?请同学们再次阅读文章,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学习单第二大题)。
时间
名称
缺点
优点
西汉时代
造纸术发明以前
龟
甲
兽骨
青铜器
竹片
木片
帛
麻纸
东汉时代
蔡侯纸
时间
名称
缺点 ① ② ③ ④
优点 ⑤
西汉时代
造纸术发明以前
龟
甲
兽骨
青铜器
竹片
木片
帛
麻纸
东汉时代
蔡侯纸
时间
名称
缺点 费力 笨重 ② ③
优点 ④
西汉时代
造纸术发明以前
龟
甲
兽骨
青铜器
竹片
木片
帛
麻纸
东汉时代
蔡侯纸
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甲骨文
青铜器铭文
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再用绳子穿起成书。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存放很多。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书堆满屋子,顶到栋梁。
【出处】唐·柳宗元《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罄竹难书:即使把所有竹子做成竹简,也难以写
尽。罄:尽,完;
【出处】《旧唐书·李密传》:李密诉说隋炀帝十大罪状,说“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后遂用罄竹难书比喻罪状之多,难以写尽。
qìng
时间
名称
缺点 费力 笨重 ② ③
优点 ④
西汉时代
造纸术发明以前
龟
甲
兽骨
青铜器
竹片
木片
帛
麻纸
东汉时代
蔡侯纸
时间
名称
缺点 费力 笨重 昂贵 ③
优点 ④
西汉时代
造纸术发明以前
龟
甲
兽骨
青铜器
竹片
木片
帛
麻纸
东汉时代
蔡侯纸
时间
名称
缺点 费力 笨重 昂贵 ③
优点 ④
西汉时代
造纸术发明以前
龟
甲
兽骨
青铜器
竹片
木片
帛
麻纸
东汉时代
蔡侯纸
时间
名称
缺点 费力 笨重 昂贵 粗糙
优点 ④
西汉时代
造纸术发明以前
龟
甲
兽骨
青铜器
竹片
木片
帛
麻纸
东汉时代
蔡侯纸
无
有
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时间
名称
缺点 费力 笨重 昂贵 粗糙
优点 ④
西汉时代
造纸术发明以前
龟
甲
兽骨
青铜器
竹片
木片
帛
麻纸
东汉时代
蔡侯纸
无
有
时间
名称
缺点 费力 笨重 昂贵 粗糙
优点
西汉时代
造纸术发明以前
龟
甲
兽骨
青铜器
竹片
木片
帛
麻纸
东汉时代
蔡侯纸
原料容易得到
可以大量制造
价格又便宜
时间
名称
缺点 费力 笨重 昂贵 粗糙
优点
西汉时代
造纸术发明以前
龟
甲
兽骨
青铜器
竹片
木片
帛
麻纸
东汉时代
蔡侯纸
无
有
优
原料容易得到
可以大量制造
价格又便宜
看图,说一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了下来?
造纸术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是中国古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这就叫“传承”。
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首尾呼应
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一传世杰作。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
地动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张衡
地动仪
祖冲之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于公元429
年出生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他家历代都对天文历法有研究,他
从小就接触数学和天文知识,公元464年,祖冲之35岁时,他开始
计算圆周率。
在中国古代,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圆的周长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也就是圆的周长是圆直径的三倍多,但是多多少,意见不一。在祖冲之之前,中国数学家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用这种方法,刘徽计算圆周率到小数点后4位数。 祖冲之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将圆周率推算至小数点后7位数(即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圆周率分数形式的近似值。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查考。如果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000多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
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圆周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