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琥珀》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5 《琥珀》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2 15:0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5.琥珀(第二课时) 主备人
使用学校 使用班级
使用时间 使用人
教学内容分析 本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文。作者由一块琥珀,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采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推测并再现了这块少见的琥珀的形成过程。文章布局严谨,语言细腻形象,逻辑推理严谨,条理清晰。课文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的推测自然地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中,把形成这块琥珀所需要的各种条件有机的编织在故事中,让合理的推测与故事讲述巧妙结合,使科学性、故事性、趣味性有机融合,既贴近学生的认知心理,又能让学生增长知识。作为单元教学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在单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学时首先要分清主次,重点是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的培养,而不是科学知识的讲解和说明。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与自然科学密切相关,虽然学生对“琥珀”比较陌生,但是小学中段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加上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而且对大自然充满了兴趣,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是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储备来看,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已学习过“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一阅读策略,使学生具有了主动提问的意识,养成了阅读时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因此,学生在阅读本课的过程中,也一定会有不懂的问题。此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提出不懂的问题,并鼓励他们用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目标确定 ①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 ②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文中作者的推测依据。 ③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的。 ④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随班就读学生目标: 1.有表达的欲望,能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2.通过阅读课文,对大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难点:体会作者推测的合理性。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谈话回顾,激趣导入教师活动 上节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并且对课文的思路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么你知道这块奇异的琥珀是怎么形成的吗?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思路,一起去感受琥珀的奇异吧! 学生活动 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字词以及提出的疑问: 琥珀的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琥珀是怎么形成的? 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要想获得新知,不但要学,还要勇于质疑、探疑。本导入环节以上节课提出的疑问句开头,一方面与上节课做好衔接,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继续学习新课,同时也能通过学习琥珀,启发科学探索的欲望。环节二:认识琥珀,明确作者的“推测”教师活动 1.出示琥珀图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引导学生找到课文描写琥珀样子的段落,图文对照。 课件出示: 3.在这段话的描述中,两个小东西是指谁?作者想象了它们在粘稠的松脂里挣扎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呢? 4.是呀,课文告诉我们关于这块琥珀的故事发生在几万年之前,几万年前的事情,作者是怎样知道的呢?(推测) 出示句子: “推测”的意思是什么?可不可以换成“猜测”?为什么?学生活动 1.欣赏图片,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看到的琥珀。 2.找出课文中描写琥珀样子的语句,并交流。 3.明确“两个小东西”:苍蝇和蜘蛛思考作者想象的依据: (预设)依据是它们脚的四周有几圈黑色的圆环。 4.明确什么是“推测”: 从眼前这块琥珀推想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由实实在在的事物去推想不知道的事情,这就是——推测。 随班就读学生:降低学习难度 1.自由读课文,能根据图片用自己的话说出琥珀的样子。 2.能够理解“推测”的意思。 随堂检测: 1.选词填空: 【猜测 推测】 (1)警察冲进匪巢,发现桌上杯子里的水还是热的,( )歹徒刚离开不久。 (2)教室里的坏纸篓被修好了,我们( )是班上的“小雷锋”王军做的。 2.说一说文中的“琥珀”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通过琥珀的样子,感受琥珀形成的神奇。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够明确只有对这块琥珀的样子的描写是事实,其它的部分都是作者的推测,从而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懂得科学家严谨的态度。环节三:合作学习,体会推测的“合理”教师活动 1.引导概括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相机板书),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琥珀形成的过程?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关于琥珀的形成作者又做了哪些推测呢 你觉得这些推测科学合理吗 说出自己的理由。 3.引导交流: (1)预设一:天热,松树才会滴下松脂。 ①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太阳”的语句,出示: ②指导朗读:读出气温的变化。 ③作者为什么推测天气很热 (2)预设二:松脂恰巧滴在苍蝇和蜘蛛上。 指导默读第3~8自然段的内容,引导交流: ①小苍蝇很快乐。 出示句子: 指导朗读:抓住“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读出小苍蝇的快乐。 ②小苍蝇停在松树上很放松。 出示句子: 指导朗读,从“伸”“掸”“拂拭”这几个词,体会小苍蝇的放松。 ③蜘蛛小心翼翼,很谨慎。 出示句子: 指导朗读,抓住“划动”一词体会蜘蛛的动作轻盈,抓住“小心”一次读出蜘蛛的偷偷摸摸和小苍蝇面临的危险。 小结:小苍蝇想好好地歇歇,蜘蛛想饱餐一顿,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这个大祸就是—落下的一大滴松脂!它“刚好”落在树干上,把小苍蝇和蜘蛛包在里头,这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3)预设三:松脂继续滴下来。 引导学生理解:一大滴松脂能形成松脂球吗 (4)预设四: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出示句子: 学生活动 1.浏览课文,总结概括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 形成松脂球、变成化石 2.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合作阅读,找出文中“推测”的内容,并体会。 3.汇报交流。 勾画描写“太阳”的语句,三处: 明确:气温的变化体现“暖暖”“火热”“热辣辣”等词语上。通过朗读,体现气温的不同。 4.学生交流推测依据。 预设:因为只有天热,松树才会渗出大滴的松脂并不断滴下。 5.默读3~8自然段,推测作者描写的小苍蝇和蜘蛛是什么样子的。 6.朗读展示: 抓住“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读出小苍蝇的快乐 抓住“伸”“掸”“拂拭”这几个词,读出小苍蝇的放松。 抓住“小心”一词,读出蜘蛛偷偷摸摸的样子。 7.明确: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小家伙拼命挣扎,说不定还能挣扎出来。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无法形成球;即使形成球,如果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8.读句子,体会时间漫长,也说明琥珀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 随班就读学生: 1.在同学的帮助下,梳理课文,找到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并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琥珀的形成。 2.学会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体会“苍蝇”和“蜘蛛”的动作。随堂检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测( ) 透明( ) 详细( ) 澎湃( ) 拂拭(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波涛 ( )的翅膀 ( )的松脂 ( )地挣扎 ( )地照射 ( )地冲刷 3.写出下面句子中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 (1)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 ( ) (2)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着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 (3)“爸爸,您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 ) 4.结合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学习科普类的文章,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一定的科学知识,还要指导学生感受语言特色,通过朗读、品析、体会语言的生动。本环节的设计旨在“淡化分析,着重感悟”,通过认真阅读分析,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找出内在联系,然后运用这些相关联的词语,体会作者如何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环节四:拓展延伸,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做到科学合理地推测的 2.请用“因为……所以……”来说说作者推测的依据。 3.如果让你来推测,你会怎样描写小苍蝇和蜘蛛被松脂包裹住的过程 (说一说,写一写) 4.推荐阅读: 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琥珀的知识呢?推荐阅读《乌拉·波拉故事集》 。 小结:通过琥珀的样子及特点,科学家们推测出了几万年前发生的情形,也让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不是凭空的想象,作者写的内容都是有依据的,是科学的。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和作者的这种严谨的态度。同学们,只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学会大胆想象,合理推测,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将来你也会成为科学家或作家的。学生活动 1.提取有效信息,尝试解决问题。 2.总结写法:观察仔细,推测有据 3.明确:因为这块琥珀是在海滩上发现的,而松脂只能在树林里产生,所以这里经历过剧烈的地壳运动。因为要形成琥珀必须要有松树或柏树,所以在作者想象中,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松树林里。因为琥珀要有松树渗出的松脂,所以作者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因为琥珀里有苍蝇和蜘蛛,所以证明远古时候就有苍蝇和蜘蛛了。随堂检测: 1.理解课文并容填空: 《琥珀》一课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具体地记叙了这块奇特的琥珀___________,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的科学依据,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加了对化石的科学知识。 2.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1)澎湃(    )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 (    )到岸边。 (2)我们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    )稠的松脂里怎样挣(    )扎( )。 (3)许多老松树渗(    )出厚厚的松脂(    )。 3.句子练习。 (1)仿照例句,写句子。 例: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 这句话运用了( )修辞手法,请再写一个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是几百万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你有什么新的推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课堂总结延伸,意在使学生回顾课文中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推测琥珀可能形成的过程,进而明确“推测”的依据及重要性。同时,布置学生自主推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合理的想象能力,顺势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与兴趣。
板书设计 形成松脂球:阳光、松脂、苍蝇、蜘蛛 5 琥珀 推测 变成化石: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教学反思与改进 文艺性说明文是说明文的一种,他与其他说明文不同之处是采用了文学形象、生动的表现手法。文学是其手段,传播科学知识才是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