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与扎染》第1课时
蜡染 教案
一、课标要求
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制作传统工艺品或文创产品,认识继承与发展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责任。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民间传统蜡染工艺发展历史及艺术特色,感受蜡染的悠久历史,了解从古至今民族间交流交往的实事。
2.认识扎染的制作工具、材料,学习简单的制作方法,体会传统工艺中蕴含的工匠精神。
3.教师引导学生在了解知识、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引导分析、辨别、区分不同工艺制作的艺术效果和主要特征,分析作品中蕴含的审美文化,感悟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传统思想的魅力。
4.通过本课对知识的了解和技艺的学习体验,明白蜡染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激发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意识。
5.感受蜡染的悠久历史,了解从古至今民族间交流交往的实事,认识蜡染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结晶。
6.品味蜡染独特的美,感悟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传统思想的魅力。
7.通过体验制作蜡染作品,体会中国的工匠精神,明白蜡染是中国的文化瑰宝。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蜡染、扎染工艺制作方法,区别两种不同防染工艺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防染捆扎技巧,染色、漂洗、拆线、整烫的过程要点。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演示法等。
五、教学用具
教具:教学PPT、教学任务单、学习资料、笔、白纸、剪刀、一次性手套、电磁炉、蒸锅、蜂蜡、石蜡、混合蜡、各色直接染料、蜡刀、夹子、包装绳、白棉布等。
学具:学习资料、笔、白纸、剪刀、夹子、包装绳、白棉布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及技术应用 学生活动及技术应用 设计 意图
环节一:课堂导入 发现日常生活中的蜡染,引出本课主题。 教师出示课件并提问。 教师提问1:新疆传统服饰五彩缤纷,然而你在生活中是否见过穿着这种服装的人? 教师提问2:你发现这些服装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它们是用什么民间工艺制作的? 教师总结:这些服装采用了中国传统民间印染工艺——蜡染和扎染。它们的都是古老的防染技术,但是制作工艺不同,使得各自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学生回答。 联系学生实际生活,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蜡染和扎染服装,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老传统民间印染工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你知道蜡染是怎么制作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环节二:认识蜡染(蜡染的传播发展路径,体现民族间交流交往的实事。) 1.蜡染的概念。 教师展示课件。 教师介绍:蜡染,古称蜡缬(xié),是我国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缬,指有花纹的丝织品。蜡染工艺就是用蜡刀蘸取融化的蜡液在白布上绘制图案,后将白布用蓝靛染料浸染,脱蜡后,面料上留下色块和空白,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图案。 学生聆听。 通过对蜡染概念、历史及应用情况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蜡染;通过对蜡染传播情况的探究,让学生理解蜡染悠久历史的同时,也能认识到民族交流交往的实事,渗透民族团结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2.蜡染的历史。 结合课前下发的任务学习单内容中提问。 教师提问1:请同学们结合课前任务单中的学习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教师引导:中国是发现最早出土蜡染作品的国家。战国至西汉可见到最早有关蜡染的记录。最有代表性的实物佐证是新疆博物馆所藏的东汉时期的棉布蜡染。大约在南北朝,蜡缬的工艺传入内地。如今,蜡染流行于中国苗族、布依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其中贵州分布最为密集,又被称为“蜡染之乡”。 教师提问2: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到,最早出土的蜡染实物在新疆,为什么后来蜡染却遍布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呢? 教师总结:各民族从古至今从未停止过交往,蜡染随着民族间的交流交往进行传播。正是由于在各民族间的传播,蜡染也不断发展和创新,形成了今天的蜡染艺术,所以说蜡染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瑰宝。 学生回答问题。 预设:蜡染在民族间不断传播,各民族间交流交往……
环节三:作品欣赏(蜡染图案、内容中蕴含的中国传统审美和中国传统思想。) 1.纹样欣赏 教师出示课件,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找一找这些蜡染作品中有哪些纹样?它们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作者为什么会选择这些作为纹样题材呢? 教师总结:蜡染纹样类型多样,包含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等。纹样多在四周使用连续图案,如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在中间使用一个单独纹样作为主题纹样,在每类图案之间参杂连续纹样。这些纹样多来源于生活,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崇敬。纹样被赋予了美好吉祥的寓意,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纹样是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精神。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通过作品欣赏,感受蜡染之美,激发对民间传统工艺的热爱,加深对蜡染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理解;通过对纹样、冰纹背后价值的深入挖掘,让学生认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中国传统审美追求,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2.纹样的演变 结合课前下发的任务学习单中的内容提问。 教师提问:你发现这些蜡染作品中的纹样和之前我们美术课中的工艺品纹样,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教师总结:蜡染中很多纹样都是各个民族共享的,比如鱼纹、龙纹、鸟纹、太阳纹、几何纹等。蜡染中常用的鱼纹,在新时石器时代彩陶上出现,也在明清时期的陶瓷作品中出现,虽然题材内容相同,纹样的造型不同。这些经典纹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又有变化创新,是中华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预设:同一种题材的纹样,会在各个朝代的工艺品上出现,纹样上有一种传承和发展。很多经典纹样是各民族共享的……
3.构图欣赏 教师出示课件,并提问。 教师提问:说说传统蜡染的构图有哪些? 教师总结:传统蜡染作品的构图常用中心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均衡式构图、分割式构图等。将各种题材的纹样组合在一起,远看繁花似锦,浑然一体,近看排列整齐,构图严谨。传统蜡染纹样审美以饱满为美、以齐全为美。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4.艺术特点 教师出示课件。 教师介绍:蜡染工艺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出现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这种冰纹毫无规律可言,却又是自然的,形成了蜡染独特的形式美。这种美是一种忽明忽暗的朦胧美,是浑然一体的质朴美,生动直观的展示出中国传统意象美。 学生聆听。
环节四:体验实践(蜡染民间工艺中蕴含的工匠精神。) 1.认识蜡染的工具和材料。 教师以提问、引导、总结的方法,介绍蜡染的工具和材料。 教师提问:你知道蜡染的工具和材料吗?请同学们说一说。 教师总结。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了解蜡染工艺,动手实践设计出创作一幅蜡染作品。
2.蜡染制作方法 教师播放蜡染制方法视频,引导学生总结制作方法。 教师:请同学仔细观察并记录,视频播放结束以后,老师请同学们总结制作方法和步骤。 学生观看视频,总结制作方法。
3.创作实践 教师发布制作要求及注意事项,后巡视辅导。 制作要求: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制作时选用本节课学习的一种构图方式进行设计。建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单独一块布设计简单的蜡染作品,也可以设计制作围裙、围巾、桌布等蜡染作品 。 学生动手制作。
环节五: 拓展升华(了解蜡染在世界上的影响,增加民族自豪感。) 蜡染登上世界舞台。 教师出示课件,进行介绍。 教师介绍:为了满足现代审美的需求,蜡染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已经登上世界舞台。新加坡航空公司空姐服装运用蜡染印花布制成。国际服装品牌如迪奥、LV等,都在服装设计中融入蜡染元素。 学生聆听。 了解蜡染在国外发展传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提升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