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亲历集合圈的产生过程。
2、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圈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圈的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圈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个体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了解集合圈的产生过程,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集合圈的意义,会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
教学过程:
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
1.观察与比较
脑筋急转弯的游戏。
师:房间里有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可能有几个人呢?
生:4人或3人(有重复情况)。(答案不一)
2、学生思考,回答想法
(课件出示)中间这个人是男孩的爸爸,爷爷又是爸爸的爸爸。两个儿子呢?小男孩是爸爸的儿子,爸爸是爷爷的儿子。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突出:
(1)“重复”一词;
(2)能用“既……又……”来表达;
(3)师生小结,得出:中间这个人既是爸爸,又是儿子,他的身份重复了。
3、揭示课题:
生活中像这样重复的现象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数学广角,来研究有趣的重复现象。(板书课题:数学广角——集合)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情境引入:国庆节前夕,为庆祝祖国母亲其实华诞,我们学校举办了“迎国庆,讲法律,喜书画”的活动,三(4)班同学进行了积极准备,选出6名同学参加书法比赛,5名同学参加画画比赛,参加这两项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回答: 一共有11人,6+5=11(人)。
1、方法一:数一数
可是,参加这两项比赛的人真得有11人吗?
(课件出示统计表)
书法 张家铭 李桑源 汪鹏程 唐佩瑶 周姝涵 陈浩然
画画 王雨佳 唐佩瑶 程子航 管欣 李桑源
下面是三(4)班参加书法和画画比赛的学生名单。
(2)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呢?
让学生尝试回答出总人数。
学生可能回答: 我发现有的人两项活动都参加了。 应该是一共有9人参加了……
师:到底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有人说一共是9人呢?为什么要减去2呢?
生:因为有2个人重复了。
生:因为这2个人及参加了书法,又参加了画画。
生:因为书法的的6人里面有这2个人,画画的5人里面也有这2个人,所以计算的时候就不能是6+5=11(人),还应该减 去2人,所以是6+5-2=11(人)。
生:因为6+5就把这2个人重复算了,也就是多算了一遍,所以要减掉2人。
师:同学们的发言真是精彩,参加这两项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呢? 生:9人。
2、方法二:演一演
师:为了能使同学们更方便的看清楚,我们把一项活动演示一遍,请班里的9名同学上来演示。
师:他们怎么站才能让大家看得更清楚呢?
生:请参加书法比赛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左边,参加画画比赛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右边。
师:李桑源、唐佩瑶你们怎么还不站好呀?
生:不知道站哪边。
师:哦?为什么?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生:因为他们两项比赛都参加了,站左边不行,站右边也不行。
师:请同学们来说说,他们应该怎么站比较好?
生:站中间。
两位同学都站到了讲台的中间。
师:那左边、右边、中间分别表示什么?
生:左边表示只参加书法比赛的同学,右边表示只参加画画比赛的同学,中间就是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同学。
3、方法三:摆一摆、画一画
师:谁能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一下刚才看到的情形?小组内在合作卡上移一移,画一画。 学生组内讨论,画出自己设计的图来,教师巡视观察了解情况并及时指导创作。 分组展示自己设计的图画,并介绍自己的创意或想法。
预设:
生1:我觉得左边的同学是代表参加书法比赛的的,应该圈在一起;右边的同学代表参加画画的,他们也应该圈在一起;中 间的同学再画一个圈。
师:这样的话,能不能让大家一看就知道中间的是既参加了书法的,又参加了画画的呢?再想想,看还没有没更好的 画法。
生2:中间的同学也应该和左边的圈在一起,因为他们也参加了书法呀。
生3:那我还说中间的还可以圈到右边呢,他们还参加了画画呢。 师:那就按你们说的试试吧。
学生动手试着画图,并向全班展示。
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和数学家维恩的想法是一样的,下面我们一起通过一段短视频来了解一下!(出示微课)
4、方法四:利用维恩图解决问题
师:看图,说说每一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生:左边,表示只参加书法的,右边,表示只参加画画的;中间表示既参加书法,又参加画画的。
师:你能列式计算参加这两项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吗?
生:6+5-2=9(人)
生:4+2+3=9(人)
三、练习巩固,内化新知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不仅会解决问题,还能讲清思路和道理,已经具备了学好数学的很重要的品质。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个集合圈的知识,带着这个数学家的气质,一起走进闯关游戏?
第一关:完成书上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各部分的意义,弄清题目信息。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
3、展示优秀作业,并请学生讲清各种方法的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和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同时,将思想教育、养成教育与知识传授融为一体,“随风潜入,育人无声,让学生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关:完成106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加深难度,如果集合圈中没有公共部分,商店老板该怎么做?引导学生逆向思维。
第三关:实践运用,拓展提高
课件出示思考题:三(1)班参加书法比赛的6人,参画画比赛的有5人,参加书法与画画比赛的总人数可能是多少人?
1、小组合作讨论:
2、交流汇报:参加书法比赛的同学可能会重复,也可能没有重复。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动态演示从不重复,依次重复1人到5人参加两个比赛的几种情况。
3、全班分析,得出:
师:根据刚才的演示,你能概括说说,参加书法与画画比赛的总人数可能是多少人?
参加书法和画画比赛的同学有可能是11人—6人,最多是11人,没有人重复;最少有6人,其中5人重复,即这5人两项比赛都参加了。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应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同时还要高于生活,此环节借助多媒体的功能,设计了一个开放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素材练习,既链接了所学知识资源,又为学生搭建了开放与拓展的平台,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又用活了知识,实现了提升。
五、联系实际,总结升华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和想法?
学生畅所欲言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集合圈,学会了用韦恩图来解决生活中有重复关系的数学问题。我从你们的身上学到了在探究知识时你们机灵的活动,在总结经验时你们静心的思考,在解决难题时你们灵活的运用,这些都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希望你们在学习上能多观察、勤思考,探寻更多的数学奥秘。
【设计意图】在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的同时,给学生质疑和表达的机会,逐渐使其形成反思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知识的学习引申到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