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蜡染与扎染 第2课时 扎染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蜡染与扎染 第2课时 扎染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4-03-22 23:0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蜡染与扎染》第2课时
扎染 教案
一、课标要求
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制作传统工艺品或文创产品,认识继承与发展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责任。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民间传统扎染工艺的发展的悠久历史,明白扎染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艺术瑰宝。
2.认识扎染的制作工具、材料,学习简单的制作方法,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中国传统工匠精神。
3.教师引导学生在了解知识、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艺术特征,分析作品中蕴含的中国传统审美文化。
4.通过本课对知识的了解和技艺的学习体验,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意识。
5.了解扎染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明白扎染是民族交流交往的实证,体会扎染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
6.学习扎染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审美追求,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7.继承发扬中国传统工艺中的匠人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扎染工艺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扎染防染捆扎技巧、染色、漂洗、拆线、整烫的过程要点。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演示法等。
五、教学用具
教具:教学PPT、学习资料、白布、各色直接染料、夹子、包装绳等。
学具:学习资料、笔、白纸、剪刀、夹子、包装绳、白棉布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及技术应用 学生活动 及技术应用 设计 意图
环节一:课堂导入(了解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了解新疆扎染艾德莱丝绸,引出扎染主题。 教师出示课件并提问。 教师提问:你见过这些用色彩绚丽的布料制作的服装吗?它的名字是什么?你知道它是用什么工艺制作的吗? 教师总结:它的名字叫艾德莱斯绸,在新疆非常常见,常用在很多民族服装中。艾德莱斯绸采用我国古老的扎经染色工艺制作的,图案丰富,色彩绚丽,2008年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扎染,感受中国古老手工艺的魅力。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预设:艾德莱斯绸。 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发掘新疆特色扎染,加深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扎染。
环节二:认识扎染(扎染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扎染传播路径证明,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从未停止。) 1.什么是扎染。 教师播放视频,介绍扎染。 教师总结:扎染是一门古老的染色技艺,古称扎缬、绞缬,拥有悠久的历史。扎染时,使用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绑扎,之后进行染色。因为被结扎起来的部分不能着色,所以最后会形成花纹。传统扎染以蓝色和白色为主,也有红色、黄色等其他色彩。传统扎染多用于少数民族的服饰、床品等日常生活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扎染元素被应用到家居、服饰各个方面,焕发新的生机。21世纪初,云南白族扎染、四川自贡扎染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学生聆听学习。 了解扎染的发展历史及文化内涵,明白扎染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扎染是民族交流交往的实证,扎染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
2.扎染的历史。 教师展示课件,介绍扎染的历史,最后进行提问引导。 教师提问:通过对扎染历史的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尝试从传播路径、技术工艺、社会影响、传承发展等方面,谈一谈你的感受。 教师总结:①扎染是中国古老的染色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②从新疆传入中国其他地区,并在中国各地发展开花,表明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从未停止,扎染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③扎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形象。 学生聆听,谈论交流。
环节三:比较欣赏(扎染图案、内容中蕴含着中国传统审美情趣和中华精神。) 1.对比欣赏,感受扎染内容和形式的美。 教师出示课件,介绍传统扎染和现代扎染的区别,并提问引出扎染的内容和形式。 教师介绍:扎染分传统扎染与现代扎染。传统扎染以传统的民间染料染色,使用传统工艺制作,制作步骤和过程复杂,制作周期较长。现代扎染使用传统染料或化学染料染色,简化了缝制方法,制作起来省时省工。 教师提问:对比欣赏上面两组扎染作品,从纹样、色彩、构图等方面,说说它们的特点? 教师总结:传统扎染纹样多是植物、动物等,多是对自然和人类活动的描述,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尊重。构图上追求圆满和稳定,并寄予了美好寓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祈盼。扎染制品色彩绚丽斑斓而不俗气,造型朴素自然,又极富韵味。现代扎染受现代审美的影响,现代扎染内容更加丰富,纹样和题材不受限制,画面更加多变,构图也更加自由,画面引人深思,富有意蕴之美。 学生聆听,回答问题。 通过对作品内容、形式、色彩的赏析,让学生了解扎染所蕴含的独特的东方美和扎染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2.扎染独特的美 教师出示课件,提问引出扎染独特的美。 教师提问1:扎染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你发现了吗? 教教师提问2:这种独特的韵味美美在哪里? 教师总结1:由于在浸染过程中,花纹的边界受到染料浸润,图案产生自然晕纹,别有一番韵味。这种“晕染”的效果是扎染的灵魂,是扎染色彩中最吸引人的形式美因素。 教师总结2:扎染独特的晕染效果使扎染制品所呈现的色彩异常丰富饱满而变幻莫测,可以像水墨画一样,都是水与色的融合,都是通过浓淡、虚实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空间,使作品气韵生动。这种美也是中国传统的审美追求,所以流传到现代也为大家所喜欢。: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扎染色彩欣赏。 教师出示课件,介绍扎染独特的色彩美。 教师介绍:传统扎染以蓝色为主,所用的颜料的靛蓝,蓝白相间造就了扎染的古典美。靛蓝是中国古代对蓝色的雅称,除了靛蓝,蓝色在古代还有很多美好的称呼,碧城、群青、绀青、藏青等,这些称呼展现出东方美的独特魅力。 学生聆听。
环节四:体验实践(体会民间工艺中所蕴含的匠人精神。) 1.扎染的材料。 教师出示课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教师提问:你知道扎染的工具吗?请你说一说。 学生回答。 通过观看视频的形式,探究扎染的制作方法。通过对蜡染作品技法的分析,解决扎染过程中的技术难点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保障扎染制作顺利进行。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
2.扎染的制作方法。 (1)教师播放制作演示视频,与学生一起总结扎染的制作方法。 教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白族人家,看看美丽智慧的白族姑娘是如何制作扎染的,观看时请大家记录制作方法和步骤。 教师总结:扎染的制作步骤和蜡染的步骤有很多相同之处:第一步是设计图稿;第二步制版,把图稿内容转移塑料板上;第三步将塑料板上图案转移至棉布上;第四步缝扎图案,这一步至关重要,决定了最后的扎染效果;第五步浸染;第六步拆线;第七步熨烫。 (2)教师重点介绍制作难点。 教师介绍:扎染中最重要的环节就缝制花纹。使用不同的缝制方法,最后的效果也不同。扎染可以分为缝法和扎法。缝法包括平缝法、叠缝法和绕缝法。平缝法就是平时我们常用的一针一线缝制方法,叠缝法就是将布折叠以后缝,绕缝法就是一边缝一边缠绕。扎法包含捆扎法、夹杂法塔扎法和包扎法。 (3)教师展示课件,检查对扎染制作技术难点的掌握情况。 教师提问:观察这两幅扎染作品,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些图案是由什么缝制方法制作的? 1.学生观看视频,记录制作步骤。 2.学生聆听。 3.学生回答问题。
3.学生实践制作扎染作品。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制作任务和注意事项,进行巡视辅导。 学生制作。
环节五:展示评价 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作品,并对作品进行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介绍作品。 这一环节是学生见证成果、感受成功的重要过程,同时也是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检验。
环节六:总结升华(扎染符合中国传统造物论。) 升华课堂 教师出示课件,围绕考工记中的一句造物名言进行总结。 教师总结:“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考工记》)这句话来自是中国最早的设计著作《考工记》。这是一种系统论的造物观,造物应该顺应天时,适应地气,材料上佳,工艺精巧,合此四项条件才能制造出精良的器物。扎染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正是符合这些,才能流传千年,至此依然璀璨。每一幅扎染也都是绝无仅有的手作之物,我们不仅要继承前辈们的优秀技艺,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与审美能,探索、发掘、反思、创新,重新赋予这些古老的技艺以生命力。 学生聆听。 通过引用中国古代造物观念,加深学生对扎染的热爱和珍惜,唤醒传承保护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