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知识梳理
一、地理位置
1.范围:包括_______省、_______省和_______省,简称“东北三省”。
2.纬度位置:全部位于_______纬度,(填“低”“中”或“高”),自南向北跨的温度带为_______带、_______带和_______带。
3.海陆位置: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_______为邻;西接_______自治区;南连_______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二、地形特征
4.东北地区的地形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为主。
5.地表结构大致呈_______状的三带:外围是_______、_______、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主要山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由_______平原、_______平原、_______平原三部分组成。
三、气候特征
6.东北地区属_______气候,冬季_______,夏季_______。典型植被有_______、_______、落叶阔叶林以及草甸草原等。
7.气温特点:东北地区冬季气温较_______,且南北气温差异_______;夏季气温较_______,气温空间变化由南向北递_______。
8.降水特点:东北地区的降水多集中在_______季;冬季_______较多。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_______。
基础通关
最近,纪录片《航拍中国》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引发观众在网上一致点赞。第四集来到了黑龙江,片头是这样介绍的:大、小兴安岭携手创造了一片森林的海洋,黑龙江和众多支流一起冲积出了两大平原,成为中国最大的粮仓。读右图,完成1~3题。
1.图中A、B、C三座山脉分别是( )
A.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 B.小兴安岭、长白山、大兴安岭
C.大兴安岭、长白山、小兴安岭 D.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2.材料里提到的两大平原是( )
A.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C.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D.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3.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地表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外围是山地和丘陵 B.地表结构呈半环状的三带
C.中间是河流的流域低地 D.中间是广阔的平原
读右图,完成4~5题。
4.造成图中四个城市雪期长短和最大积雪厚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
5.传统民居常常能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东北三省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
A.房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窗户较大
B.房顶坡度较小、墙体较薄、窗户较小
C.房顶坡度较大、墙体较厚、窗户较小
D.房顶坡度较大、墙体较薄、窗户较大
中国东北部的三江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7°,地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的三角地带,河流纵横,逐渐形成了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下图表示我国东北部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6.图示地区年平均气温的最大差值约是( )
A.-4 ℃~8 ℃ B.8 ℃~12 ℃
C.10 ℃~14 ℃ D.12 ℃~16 ℃
7.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大的原因包括( )
①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 ②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③地形平坦,排水不畅 ④河流密布,水源充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能力突破
正在建设中的我国“最北高铁”——哈伊高铁,在总里程中桥梁占比高达72%。读哈伊高铁示意图,完成8~9题。
8.哈伊高铁桥梁占比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崎岖 B.冻土众多 C.防御风沙 D.避开城市
9.下列有关地理特征的描述,与该高铁所在区域相符合的是(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牛羊成群,一望无垠
C.树木常绿,山清水秀 D.白色荒漠,地球风库
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主要流经东北平原的湿润区和半湿润区,是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大支流。读松花江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图及黄河和松花江流域面积、径流量对比表,完成10~11题。
10.4月份松花江径流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松花江流域( )
A.降水量大 B.积雪融化 C.土壤解冻 D.冰川融化
11.与黄河相比,松花江径流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松花江主要流经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B.松花江主要流经平原地区
C.松花江冬季有较长时间的结冰期
D.松花江上修建的水库较少
12.读东北地区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脉:A__________;B__________。
地形区:C__________。邻国:D__________; E__________。
(2)东北三省里,面积最大的省是__________,其简称是__________,在图中序号为__________。临海的省份是__________,其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
素养达标
13.“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为了青山常在,东北甲林场积极探索“从伐木取材到生态建设的转型”之路。下图示意甲林场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气温、降水和地形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_____________。甲林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_____________为主。
(2)“青山不墨”是指青翠的山岭不是笔墨丹青画出来的,而是森林为其着墨。森林具有调节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环境效益。
(3)甲林场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夏季温暖,年降水量较_____________,有利于森林生长;年平均气温_____________,树木生长速度慢,成材时间长。
(4)为了“青山不墨千秋画”,甲林场加强林场生态建设。开发冰雪旅游是甲林场转型举措之一,从气候、地形角度简要分析甲林场发展冰雪旅游的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1.黑龙江 吉林 辽宁
2.中 暖温 中温 寒温
3.俄罗斯 内蒙古 河北
4.平原 丘陵 山地
5.半环 黑龙江 乌苏里江 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长白山脉
三江 松嫩 辽河
6.温带季风 寒冷漫长 温暖短暂 针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7.低 大 高 减
8.夏 降雪 减
基础通关
一、1.D
2.C
3.B
4.C
5.C
6.D
7.B
能力突破
8.B
9.A
10.B
11.A
12.(1)大兴安岭 长白山脉 三江平原 朝鲜 俄罗斯
(2)黑龙江省 黑 ① 辽宁省 沈阳
素养达标
13.(1)黑龙江省 林地
(2)涵养水源(答案合理即可)
(3)温带季风气候 丰富 低
(4)冬季寒冷而漫长,冰雪资源丰富;山地为滑雪场的建设提供理想的地形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