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26张PPT 内嵌视频)+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26张PPT 内嵌视频)+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2 09:17:30

文档简介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一、课标要求
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初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与地图,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通过图片、视频案例等材料,总结归纳我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采取的措施和成果,认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感受我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4.从民族区域实施自治的实施情况及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通过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史实学习,感受各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及新中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认同国家民族政策。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及技术应用 学生活动 及技术应用 设计 意图
课堂导入 识别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上的民族元素,从而引入中国不同民族及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展示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需学生识别的图片和文字,提问你认识图片中的这些少数民族和文字吗? (通过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纸币图案标识,说明国家之于民族的重视,之于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重视。) 学生抢答教师提出问题,回答出教师圈画出人民币图像所代表的民族及文字。(备注:此处学生还可以说出自己判读的依据,效果会更好) 以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的人民币为导入,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发起学生探索学习欲望,体现历史知识生活化,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重点强调:人民币作为国家货币,其图案选择并非随意,都会具有一定代表意义或象征意义。 推理过渡:我们从人民币的多个民族人物形象与多种民族文字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各民族发展的重视,对于各民族文化的重视。那么我国之于民族发展的政策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讲解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制度奠基础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背景 历史因素 现实因素 (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体现了我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从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4.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小游戏《民族区域自治》动态地图 5. 如何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展示课本概念并带领学生分析概念,着重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自治权两个关键词。 教师出示史料说明,中国自古以后各民族多数就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并预设问题:历史上中央政权是如何加强对少数民族管理的? 教师出示地图,带领学生观察中国民族分布特点,从而得出结论,综合各方面因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了历史和现实的最佳选择。 教师播放视频《【百年求索】民族区域自治》发起主观题应答功能, 预设提问:从视频中能看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怎样一步步确立的吗?并在学生回答后展示制度确立关键时间轴。 教师展示动态地图,辅助学生了解知记五大自治区建立基本情况,并发出任务完成对应位置填图。 教师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关史料,并带领学生划出关键词句,分析这一制度的意义 再通过问题“你知道身边有哪些事情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权吗?”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概念含义。 学生思考后进行抢答,如: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唐朝设立安西和北庭都护府;元朝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伊犁将军等进行管理。 学生讨论特点,抢答——分布特点: (1)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大边疆地区,面积广大,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学生观看视频,制作时间轴并拍照展示成果。 学生做游戏,按照完成时间提交答案。 学生聆听讲解,跟随教师寻找关键词 学生回答问题。 明确概念,理解其含义,从而为后面讲解做好铺垫。 温故而知新,更好的进行新知识学习。 结合地图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时空观念,读图与视图能力。 抽象知识具象化,帮助学生学习、记忆知识。 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增进学生理解。
讲解二: 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具体措施促发展 1. 新中国成立前各民族发展状况 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2. 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具体措施 (1)政治上:进行一系列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剥削和压迫。 (2)经济上: 通过人才、技术、资金、物资等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 (3)文化教育上: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4)国家战略上:实行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等国家政策。 课堂活动 结合具体措施成果,分析我国为什么能取得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 等系列行动的成果? 教师通过画廊展示新中国成立前民族情况的示例 教师出示表格,并布置任务:阅读教材,并结合自己搜索到的相关事例,完成下列表格填写。 教师出示西藏农奴和奴隶烧毁图片、新疆自治区成立庆祝图片,新疆一揽子经济稳增长政策措施图片,“我在南疆”两个创业视频,文化教育举例以及西部发开发、兴边富民政策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国家通过各种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教师展示成果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并开启弹幕功能,便于学生公布思考答案成果。 学生看图,总结当时各民族发展状况 学生观看视频、阅读图片、文字等材料,体会本地区发展受益于哪些具体措施。 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知识小结填表:
学生主要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等角度进行回答。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学习能力。 联系学生生活,以真人真事展现抽象政策,增强学生对民族政策的认同。 及时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以史料为依托答题,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搜集相关案例,以“一方有难八方动,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写一篇时政文章报道。(共26张PPT)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第四单元
学习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与地图,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通过图片、视频案例等材料,总结归纳我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采取的措施和成果,认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感受我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重难点:
1.从民族区域实施自治的实施情况及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通过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史实学习,感受各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及新中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设计
民族大团结
课堂导入
识别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上的民族元素,从而引入中国不同民族及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讲解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本制度奠基础
讲解二
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具体措施促发展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搜集相关案例,以“一方有难八方动,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写一篇时政文章报道。
探究新知
(史料+视频+地图)
(史料+案例视频)
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实施背景、确立过程、内容、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意义。
介绍新中国成立前各民族发展状况与新中国成立后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体措施及成就,前后对比彰显新中国民族政策优越性。
对中华民族、伟大祖国与共产党的认同
新课导入
一角:高山族和满族; 两角:土家族和朝鲜族; 五角:苗族和壮族
一元:侗族和瑶族; 两元:彝族和维吾尔族; 五元:回族和藏族
第四套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元素——形象篇
你认识这些少数民族吗?
新课导入
背面文字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汉语拼音、蒙文、藏文、维文、壮文
第五套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元素——文字篇
你认识这些文字吗?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制度奠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前提:统一领导,这符合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一部分的历史特点
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制度奠基础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背景——历史因素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相互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区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汉朝
唐朝
设立西域都护
管理西域
设安西都护都护和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地区
元朝
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分别管理西域和西藏
清朝
设驻藏大臣、伊犁将军分别管理西藏和新疆
历史上中央政权是如何加强对少数民族管理的?
分布特点:
(1)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大边疆地区,面积广大,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制度奠基础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背景——现实因素
现在的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综合各方面因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了历史和现实的最佳选择。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制度奠基础
【百年求索】民族区域自治
观看视频中,从中总结概括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怎样一步步确立的?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949年
1954年
1984年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
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被载入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制度奠基础
小游戏:结合地图,记忆民族自治区建立时间顺序及位置,并把5个自治区拖入相应位置。
4.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制度奠基础
5、如何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意义:
(1)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课堂活动
说一说:你身边有这些事情体现了哪些民族区域自治权?
2022年7月10日,古尔邦节假期,在和田市团城景区,各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共度古尔邦节。
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2022年7月,和田市吐沙拉镇喀热买提村
在进行人民代表选举
二、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具体措施促发展
1. 新中国成立前各民族发展状况
图片来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题资源库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二、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具体措施促发展
2. 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具体措施
具体措施 意义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教育
国家战略
阅读教材,并结合自己搜索到的相关事例,完成下列表格填写。
二、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具体措施促发展
2. 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具体措施
(1)政治上:进行一系列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剥削和压迫。
翻身的西藏农奴和奴隶烧毁加在
他们身上的契约和债据
1955年10月,新疆各族人民庆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各族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二、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具体措施促发展
2. 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具体措施
我在南疆:“羊倌”的创业之路
(2)经济上
通过人才、技术、资金、物资等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
二、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具体措施促发展
2. 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具体措施
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整理少数民族的古籍文献
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3)文化教育上: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二、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具体措施促发展
2. 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具体措施
西部大开发示意图
5个民族自治区
27个民族自治州
83个民族自治县
3个民族自治州参照享受
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
(4)国家战略上:实行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等国家政策。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
二、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具体措施促发展
2. 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具体措施
(4)国家战略上:实行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等国家政策。
二、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具体措施促发展
2. 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具体措施
具体措施 意义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教育
国家战略
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剥削和压迫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根据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兴边富民
各族人民政治上当家作主,自治权利得到保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经济得到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传承与发展了少数民族文化
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拓展延伸——民族地区发展取得的成就
结合所学说一说,我国为什么能取得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
等系列行动的成果?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课堂练习
1.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先后成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成立最早的是( )
A.内蒙古 B.宁夏和广西 C.西藏 D.新疆
2.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来说,这一制度有助( )
①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 
②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③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权 
④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B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所有事务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
C.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D.民族自治区域是我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4.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了(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放宽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
课堂练习
B
B
课堂小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民族大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共同繁荣
发展
实施共同繁荣发展的背景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
历史因素
现实因素
保障权利
维护统一
共同繁荣
经济上
发展的不平衡
实施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
政治上
文化教育上
国家战略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提出
法律地位确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五个民族自治区
各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布置作业
搜集相关案例,以“一方有难八方动,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写一篇时政文章报道。
2022年8月,新疆疫情发生后,河南、河北、深圳、山东、南京等省市不远千里驰援新疆,为新疆捐赠防疫物资、生活物资、专项资金等。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