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六章章节复习(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六章章节复习(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21 21:3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章节复习
学习目标
1.学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方法。
2.能辨识简单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并能分析简单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会判断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会正确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式。
4.能从物质及能量变化的角度评价燃料的使用价值。能举例说明化学电源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与热能
化学反应的本质
旧键断裂吸收能量(E吸)
新键形成释放能量(E放)
吸收能量
E吸>E放
释放能量
E吸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①所有燃烧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化合反应
④活泼金属跟水或酸的反应
⑤物质的缓慢氧化
①大多数分解反应
②C+CO2(以C、H2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③Ba(OH)2·8H2O+NH4Cl(固态铵盐与碱的反应)
④NaHCO3与盐酸的反应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判断
①根据经验规律判断:用常见吸热和放热的反应类型来判断。
②根据反应条件判断:需要持续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反之,一般为放热反应。
③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发光、引燃后撤去热源继续反应、熔化和结冰、气体的热胀冷缩等
④根据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相对稳定性判断:由稳定的物质生成不稳定的物质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为放热反应
⑤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大小判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
⑥根据化学键断裂和形成时能量变化大小的关系推断:破坏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放出的能量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为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与电能
负极
正极
负极:Zn - 2e- = Zn2+
正极:2H+ + 2e- =H2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与电能
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电极材料判断
一般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移动方向判断
电子由负极移向正极;电流由正极移向负极。
3.根据现象判断
一般溶解或质量减少的为负极,增重或有气泡放出的为正极。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②负极本身不反应。
氢氧(酸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为H2-2e-===2H+;氢氧(碱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为H2+2OH--2e-===2H2O。
(1)原电池负极反应式的书写。
①较活泼金属作负极时,电极本身被氧化。
若生成的阳离子不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其产物可直接写为金属阳离子,
如Zn-2e-===Zn2+,Cu-2e-===Cu2+。
若生成的金属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其电极反应为两反应合并后的反应。如铅酸蓄电池负极反应为Pb+SO42- -2e-===PbSO4。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原电池正极反应式的书写。
书写时总的原则是首先根据化合价变化或氧化性强弱判断得电子的微粒;其次确定该微粒得电子后生成什么物质。
如氢氧(酸性)燃料电池,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
氢氧(碱性)燃料电池,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①写出总反应。如Li+LiMn2O4===Li2Mn2O4。
②写出其中容易写出的一个半反应(正极或负极)。如Li-e-===Li+(负极)。
③利用总反应与上述的一极反应相减,即得另一个电极的反应式,
即LiMn2O4+Li++e-===Li2Mn2O4(正极)。
(3)书写复杂电极反应式的方法——加减法。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般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思路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一)化学反应速率概念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
mol/(L·s)、 mol/(L·min)等.
υ=
△c
公式
△t
单位
一、化学反应速率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主要因素。如相同条件下Mg、Al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
Mg>Al
2.外因: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增大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一)用语言和图像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
二、化学反应限度
在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在开始进行时,反应物浓度最大,生成物浓度为零,因此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简称化学平衡。
时间
速率
v(正)=v(逆)
v(正)
v(逆)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二、化学反应限度





化学平衡状态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化学平衡是一种表面静止状态,反应并未停止,是一种动态平衡
外界条件改变时,原平衡状态将被打破,再在新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1)计算模式。
设amol·L-1、bmol·L-1分别为A、B两物质的起始浓度,mxmol·L-1为反应物A的转化浓度,nxmol·L-1为反应物B的转化浓度,则:
“三段式”法在化学反应速率计算中的应用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2)基本步骤。
①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起始加入量;
②确定反应过程中各物质浓度的变化量;
③确定反应进行至某时刻时各物质的量;
④依据题干中的条件建立等式关系进行解答;
⑤应用化学反应速率之比=浓度变化之比=物质的量变化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解答。
“三段式”法在化学反应速率计算中的应用
随堂训练
B
D
随堂训练
D
随堂训练
C
随堂训练
D
随堂训练
C
随堂训练
C
随堂训练
C
随堂训练
D
随堂训练
C
随堂训练
acd
随堂训练
1
③④
随堂训练
AD
1
ADG
随堂训练
淀粉溶液
秒表(或计时器)、温度计
随堂训练
保持溶液总体积不变
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或者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均增大(意思对即可)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