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B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B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22 07:58:42

文档简介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
期末考试地理试题B卷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能正确反映陆地内循环的是
A. g→b→c→d B. a→b→c→d
C. f→a→c→e D. g→e→f→a
2. 水循环对图示地区除提供水资源外,还直接提供的资源有
A. 土壤 B. 水能
C. 潮汐 D. 波浪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陆地内循环主要环节包括陆地水蒸发、植物蒸腾,蒸发、蒸腾的水汽又在陆地降落的过程,发生在陆地上空,结合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g→b→c→d属于陆地内循环,选择A。
【2题详解】
图示地区地势落差大,水循环除提供水资源外,还直接提供水能资源。土壤、潮汐、波浪与水循环无关。故选B。
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下题。
3. 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A. 50mm B. 150mm C. 200mm D. 250mm
4. 【小题2】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引湖水灌溉 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 【小题3】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 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 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 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 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答案】3. A 4. B 5. D
【解析】
【分析】死海附近地区再一次出现在了高考的试卷上,也再一次验证高考试题不在乎覆盖面,区域地理不是轮流坐庄,想考哪就考哪,没有概率,一切以能力立意。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再结合降水量,确定该区域应为地中海气候与热带沙漠气候的过渡带。
【3题详解】
本题的关键词是“夏季”,不管甲地是地中海气候还是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的降水量都会很少。这是我找到的以色列某地的气候资料,情况确实如此。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径流量小,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所以建水库调节径流不如海水淡化有效,何况西亚的海水淡化是卓有成效的,还有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十分先进和普遍。
【5题详解】
本题的D选项水到渠成,是很明显的答案。
下图为“某种地形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该地区的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
A. 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
B. 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
C. 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
D. 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
7. 若乙、丙、丁分别表示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则要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
A. 火山喷发 B. 断层下陷
C. 地下溶洞塌陷 D. 地下冻土融化
8. 若乙岩层为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岩浆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非高原上的岩浆岩与该地岩石的成因相同
B. 此火山和日本的富士山成因相同
C. 该处岩石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
D. 该处岩石是岩浆沿地壳线状裂隙流出冷却凝固形成的
【答案】6. C 7. C 8. B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说明受到水平方向的挤压力,BD错误;顶部岩层缺失,说明可能是岩层上升遭受侵蚀,故该地区的地质演变过程是水平挤压使岩层出现弯曲,岩层出露地表后遭受外力侵蚀,C正确,A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甲处为石灰岩,是可溶性石灰岩,由图可知,甲处为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故石灰岩容易受地下水溶蚀而形成溶洞,工程施工可能诱发地下溶洞塌陷,C正确;读图,甲处没有岩浆通道,故不能发生火山喷发,A错误;没有断层发育 ,B错误;材料未给出该地的气温特点,故无法判断是否存在地下冻土,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岩浆易在地壳薄弱处喷涌,沿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可形成火山。读图,此处的岩浆岩是岩浆沿中央管道喷出冷却凝固而形成的,故与日本的富士山成因相同,B正确;沿线状裂隙流出一般形成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AD错误;该处地壳深处的岩浆岩可重熔再生形成岩浆,C错误。故选B。
【点睛】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密度小,分布于背斜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一架飞机从南半球26°E某地起飞,沿水平方向以837千米/小时的速度低空匀速飞行,且飞行员看到太阳始终在正北方天空,保持静止不动(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 670千米/小时)。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 此时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
A. 自西向东 B. 自东向西 C. 自北向南 D. 自南向北
10. 飞机航线所对应的地理纬度约为(  )
A. 极点 B. 南纬35° C. 南纬60° D. 赤道
【答案】9. B 10. C
【解析】
【9题详解】
飞机飞行过程中太阳始终位于飞行员的正北方天空,说明飞机飞行方向和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同,均为自东向西。
【10题详解】
飞机飞行过程中太阳始终位于飞行员的正北方天空,说明飞机飞行速度和地球自转速度相同,根据题干中飞机飞行速度可知,该地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应位于大约南纬60°的位置。
【名师点睛】有关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太阳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北方,太阳直射点上正午时太阳位于正上方。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回答问题。
11. 可能反映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2. 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
A. 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 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 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 太阳在地球上直射点将北返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如图显示:根据①正午太阳方位的南北对称性,可判断该地为赤道,与我国纬度位置不符。根据③正午太阳最大值为90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约47°,且正午太阳方位全年在南方,可判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上,与我国的纬度位置相吻合。②正午太阳方位都在北方,②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是90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约47°,则②地位于南回归线上;④地有正午太阳高度可为0°,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约47°,正午太阳在正南方,④大致位于北极圈上,②、④与我国纬度位置不符。故选C。
【12题详解】
②正午太阳方位都在北方,②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是90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约47°,则②地位于南回归线上,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12月22日),地球公转速度较快(1月初最快),A错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①③④地正午太阳方位均在正南方,B错误;根据上题结论可知我国学校位于北回归线上,此时为冬季,学校所在地天气是温和,而不是炎热,C错误。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最南位置,故将要向北移,D正确。故选D。
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如图所示),在甲楼顶层GPS测得纬度为31.8366 、经度为117.2179 、高度为96m。
13. 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甲楼阴影可遮挡乙楼
A. 二层西部 B. 四层东部 C. 五层西部
D. 七层东部
14. 此后一个月内
A. 法国进入冷饮畅销期 B. 广东省进入雨季 C. 澳大利亚播种冬小麦 D. 云南省昼短夜长
【答案】13. B 14. D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根据材料和图可以看出该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位于北半球,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了,太阳高度角减小,影子向楼上移动;且太阳向西边移动,所以甲楼阴影将向东移动。所以选B。
【14题详解】
此后一个月,即12月22日,为冬至日。法国、广东省、云南省均位于北半球,澳大利亚为南半球。所以AB不对;澳大利亚播种小麦的时间为3—5月,C不符合。冬至日云南省昼短夜长,所以选D。
【点睛】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15. 某学生利用假日对该县城的河流上游进行水坝选址的考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_________,依据学生考察的行进路线,在途中哪一点能同时观察到明显的河流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________;
(2)图中大坝建成后,上题中地点的堆积地貌将有何变化;
(3)通过观察,水坝建成后,戊点河床沉积物颗粒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请分析其成因?
【答案】15. ①. 自西南流向东北 ②. 乙
16. 堆积地貌面积不断增大。
17. 建坝后河流落差增大,侵蚀搬运能力增强,原来较细小的颗粒被侵蚀搬运。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河流上游水坝选址的考察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河流地貌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水库和大坝的关系,可以判断出河流的流向。水库位于大坝的上游方向,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图中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乙地区水流落差大,右岸侵蚀、左岸堆积作用明显,因此既能看到河流侵蚀作用造成的地貌,又能看到河流堆积作用造成的地貌。第(2)、(3)题,水坝建成后水库水位上升,水库附近上游流速减慢,沉积作用增强;水坝附近下游落差增大,流速增大,侵蚀作用增强。
【小问2详解】
上题中的地点位于乙地,位于大坝以上河段,水坝建成后水库水位上升,乙处河流流速减慢,沉积作用增强,因此堆积地貌面积不断增大。
【小问3详解】
戊位于大坝下游河段,水坝建成后水库水位上升,水坝附近下游落差增大,流速增大,侵蚀搬运能力增强,原来较细小的颗粒被侵蚀搬运,留下颗粒较粗的物质,因此水坝建成后,戊点河床沉积物颗粒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
16. 下图是“一个中学地理小组的太阳能研究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楼房2上放置一个太阳能集能发电装置,角β大小可以调节,那么3月21日这天角β调为________集能效果最好。
(2)若能保证一年中太阳能板都能发电,楼房1的高度不能超过________米。
(3)有学生认为,这样放置太阳能板,在6月22日发电效果不好,试解释原因。
【答案】(1)21.5° (2)25
(3)因为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不会出现在楼房2的南方,而会出现在楼房2的北方,所以集能效果不好。
【解析】
【详解】(1)楼房2上放置一个太阳能集能发电装置,角β大小可以调节, 3月21日这天,太阳直射赤道,角β调为21.5°,与该地纬度相同,阳光恰好直射集热板,集能效果最好。
(2)若能保证一年中太阳能板都能发电,楼房1冬至日的影子不能挡住楼房2的集热板。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45°,楼房1的影子长度等于楼高度,楼房1影子长度最大等于楼间距+楼房2高度,楼房1高度不能超过25米。
(3)有学生认为,这样放置太阳能板,在6月22日发电效果不好,因为6月22日这一天,太阳直射23。5°N,太阳不会出现在楼房2的南方,而会出现在楼房2的北方,阳光与集热板的夹角小,所以集能效果不好。
【点睛】3月21日这天,太阳直射赤道,角β调为21.5°,与该地纬度相同,阳光恰好直射集热板,集能效果最好。楼房1影子长度最大等于楼间距+楼房2高度。6月22日这一天,太阳直射23。5°N,太阳会出现在楼房2的北方。
17.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在甲、乙两图中,表示北半球一月季风图的是_____。
(2)B地的风向是_____;B地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
(3)C地的风向是_____。C地季风形成是受_____的影响。
(4)甲图所示时间,地球公转速度 _____(较快或较慢),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是 _____,北极地区出现 _____(极昼或极夜)
【答案】(1) 乙 (2) ①. 东南 ②.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 ①. 西南 ②.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移动和地转偏向力
(4) ①. 较慢 ②. 昼长夜短 ③. 极昼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不同季节季风图为材料,涉及季风的季节变化、季风的风向、成因、地球公转和昼夜状况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风向可知,甲图南亚盛行西南风,东亚盛行东南风,表示北半球夏季;乙图南亚盛行东北季风,东亚盛行西北季风,表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一月属于冬季,因此对应乙图。
【小问2详解】
B是东亚的夏季风为东南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
【小问3详解】
C是南亚的夏季风,风向是西南风 ,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的。主要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移动和地转偏向力。
【小问4详解】
甲图为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地球运行在远日点前后,公转速度较慢,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18. 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过程,也是一个能量交换过程。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C、D两处位于近地面,则C处气温比D处________,C处气压比A处________;
(2)若此图表示季风环流圈的冬季环流,C、D位于近地面,则代表海洋的是________,季风②的性质是________(暖湿或冷干) ;
(3)若此图表示南太平洋中低纬的大洋环流,则①洋流的性质是________,有大渔场的是_________;
(4)若此图表示水循环的海陆间循环,则①、②、③、④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①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
【答案】18. ①. 低 ②. 高
19. ①. D ②. 冷干
20. ①. 暖流 ②. ③
21. ①. 降水 ②. (地表和地下)径流 ③. 蒸发 ④. 水汽输送
【解析】
【分析】本题以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过程为材料,涉及热力环流、洋流分布规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D处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说明气温较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C处垂直方向上气流垂直下沉,说明气温较低,空气冷却凝结下沉,故C处气温比D处低。结合所学知识,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C处气压比A处高。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海洋比热容比陆地大,冬季时降温较慢,气温较高,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故图中C、D位于近地面,则代表海洋的是D,代表陆地的是C;季风②从陆地吹向海洋,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性质是冷干。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若此图表示南太平洋中低纬的大洋环流,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①洋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洋流性质为暖流;③洋流在沿岸地区形成上升补偿流,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
【小问4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若此图表示水循环海陆间循环,则①表示降水;②表示陆地流向海洋的地表和地下径流;③表示从海洋蒸发水蒸气;④表示从海洋上空流向陆地上空的水汽输送。则①、②、③、④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降水、(地表和地下)径流、蒸发、水汽输送。
19. 读“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B、C、D所对应的陆地自然带名称分别是A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大陆东岸陆地自然带从热带雨林带到苔原带的变化,体现了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以_______为基础;
(3)在中纬度地区,陆地自然带从温带森林带到温带荒漠带的变化,体现了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相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A自然带相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
【答案】19. ①.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②.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③. 热带荒漠带 ④. 热带草原带
20. ①. 由赤道到两极 ②. 热量
21. ①. 从沿海向内陆 ②. 水分
22. ①. 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 温带海洋性气候
【解析】
【分析】本题以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的ABCD的位置,结合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得出ABCD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故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
【小问2详解】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的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分异规律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其中在低纬度和高纬度最为显著。大陆东岸陆地自然带从热带雨林带到苔原带的变化,热量在减少,所以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的差异。
【小问3详解】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分异规律是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其中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显著。具体表现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在中纬度地区,陆地自然带从温带森林带到温带荒漠带的变化,水分越来越少,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
【小问4详解】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图中的A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在大陆的西岸,所以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20. 下图为“某大陆西侧海平面平均水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海区位于 _____ (南或北)半球。
(2)用洋流符号(暖流→,寒流 )在图上画出该海区洋流的分布_____;如果该海域位于东北太平洋,则这两支洋流的名称分别是 _____和 _____。
(3)图中A处以北的沿海地带为 _____气候,附近的洋流对该气候的形成起到了 _____作用。
(4)地球上具有此种分布模式的海区是 _____(双选)
A. 欧洲西侧中纬度海区 B. 北美洲西侧中纬度海区 C. 非洲西侧中纬度海区 D. 南美洲西侧中纬度海区
(5)图中A附近的海域是否会形成世界级大渔场?为什么?
【答案】(1)北 (2) ①. ②. 阿拉斯加暖流 ③. 加利福尼亚寒流
(3) ①. 温带海洋性 ②. 增温增湿 (4)AB
(5)不会。因为世界级的大渔场一般分布在寒暖流的交汇处或冷海水上泛的地方,而A附近的海域为洋流遇到陆地后分支的地方。
【解析】
【分析】本题以海平面平均水温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5道小题,涉及水温判断、气候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图示海面的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降低,所以此海区位于北半球。
【小问2详解】
此海区北部等温线向北弯曲,表示水温高,有暖流经过;南部向南弯曲,表示水温低,有寒流经过;画图如下:
如该海区位于东北太平洋,则这两支洋流的名称分别是阿拉斯加暖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
【小问3详解】
依据图示寒暖流的分布,A处应为40°-60°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沿岸的暖流起增温增湿的作用。
【小问4详解】
此海区为北半球,非洲西侧中纬度海区和南美洲西侧中纬度海区都属于南半球;欧洲西侧中纬度海区和北美洲西侧中纬度海区属于北半球。故选AB。
【小问5详解】
世界级的大渔场一般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处或冷海水上泛处,而A附近的海域为寒暖流的分支处,所以不会形成大渔场。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
期末考试地理试题B卷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能正确反映陆地内循环的是
A. g→b→c→d B. a→b→c→d
C. f→a→c→e D. g→e→f→a
2. 水循环对图示地区除提供水资源外,还直接提供的资源有
A. 土壤 B. 水能
C. 潮汐 D. 波浪
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下题。
3. 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A. 50mm B. 150mm C. 200mm D. 250mm
4. 【小题2】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引湖水灌溉 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 【小题3】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 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 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 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 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下图为“某种地形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该地区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
A. 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
B. 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
C. 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
D. 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
7. 若乙、丙、丁分别表示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则要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
A. 火山喷发 B. 断层下陷
C. 地下溶洞塌陷 D. 地下冻土融化
8. 若乙岩层为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岩浆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非高原上的岩浆岩与该地岩石的成因相同
B. 此火山和日本的富士山成因相同
C. 该处岩石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
D. 该处岩石是岩浆沿地壳线状裂隙流出冷却凝固形成的
一架飞机从南半球26°E某地起飞,沿水平方向以837千米/小时的速度低空匀速飞行,且飞行员看到太阳始终在正北方天空,保持静止不动(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 670千米/小时)。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 此时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
A. 自西向东 B. 自东向西 C. 自北向南 D. 自南向北
10. 飞机航线所对应的地理纬度约为(  )
A. 极点 B. 南纬35° C. 南纬60° D. 赤道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回答问题。
11. 可能反映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2. 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
A. 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 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方向不同
C. 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 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如图所示),在甲楼顶层GPS测得纬度为31.8366 、经度为117.2179 、高度为96m。
13. 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甲楼阴影可遮挡乙楼
A. 二层西部 B. 四层东部 C. 五层西部
D. 七层东部
14 此后一个月内
A. 法国进入冷饮畅销期 B. 广东省进入雨季 C. 澳大利亚播种冬小麦 D. 云南省昼短夜长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15. 某学生利用假日对该县城的河流上游进行水坝选址的考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_________,依据学生考察的行进路线,在途中哪一点能同时观察到明显的河流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________;
(2)图中大坝建成后,上题中地点的堆积地貌将有何变化;
(3)通过观察,水坝建成后,戊点河床沉积物颗粒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请分析其成因?
16. 下图是“一个中学地理小组的太阳能研究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楼房2上放置一个太阳能集能发电装置,角β大小可以调节,那么3月21日这天角β调为________集能效果最好。
(2)若能保证一年中太阳能板都能发电,楼房1的高度不能超过________米。
(3)有学生认为,这样放置太阳能板,在6月22日发电效果不好,试解释原因。
17.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在甲、乙两图中,表示北半球一月季风图的是_____。
(2)B地的风向是_____;B地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
(3)C地的风向是_____。C地季风形成是受_____的影响。
(4)甲图所示时间,地球公转速度 _____(较快或较慢),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是 _____,北极地区出现 _____(极昼或极夜)
18. 自然地理环境物质运动过程,也是一个能量交换过程。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C、D两处位于近地面,则C处气温比D处________,C处气压比A处________;
(2)若此图表示季风环流圈的冬季环流,C、D位于近地面,则代表海洋的是________,季风②的性质是________(暖湿或冷干) ;
(3)若此图表示南太平洋中低纬大洋环流,则①洋流的性质是________,有大渔场的是_________;
(4)若此图表示水循环的海陆间循环,则①、②、③、④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①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
19. 读“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B、C、D所对应的陆地自然带名称分别是A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大陆东岸陆地自然带从热带雨林带到苔原带的变化,体现了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以_______为基础;
(3)在中纬度地区,陆地自然带从温带森林带到温带荒漠带的变化,体现了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相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A自然带相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
20. 下图为“某大陆西侧海平面平均水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海区位于 _____ (南或北)半球。
(2)用洋流符号(暖流→,寒流 )在图上画出该海区洋流的分布_____;如果该海域位于东北太平洋,则这两支洋流的名称分别是 _____和 _____。
(3)图中A处以北的沿海地带为 _____气候,附近的洋流对该气候的形成起到了 _____作用。
(4)地球上具有此种分布模式的海区是 _____(双选)
A. 欧洲西侧中纬度海区 B. 北美洲西侧中纬度海区 C. 非洲西侧中纬度海区 D. 南美洲西侧中纬度海区
(5)图中A附近的海域是否会形成世界级大渔场?为什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