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3课安塞腰鼓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3课安塞腰鼓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1 23:21:5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茂腾腾”的散文诗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充满磅礴力量的、具有诗意美感的抒情散文。作者主要描写了后生们的腰鼓表演及观看感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反复、排比、比喻、拟人和叠词等,句式多变,长短句结合,语言优美,涌现一股奔腾的力量,呈现阳刚之美。文中描写的高粱地、四野长着酸枣的山崖、安塞腰鼓、打鼓的汉子,都体现陕北的民俗,陕北的文化及陕北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粗犷、质朴和奔放的性格。
学情分析:
由于地域差异,学生了解陕北的民俗,安塞腰鼓的特点,陕北人的性格特点,以及这种民俗的意义和价值有一定的难度,但文章语言的优美,磅礴的力量感,学生是可以通过朗读感知的,而美的细化,需教师引导分析。
教学设想:
《安塞腰鼓》是一篇自读课文,文章情感强烈,适合朗读,学习重点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悟本文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结构、句式的美,从而理解安塞腰鼓的特点和民俗意义,及西北汉子的生命力量之美。然后再通过改写的形式感受本文诗化的意境,学习作者诗意的语言表达。
学习目标:
1.捕捉初读感受,“一感串珠”,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体悟本文热烈、豪放的情感,理解其中蕴含的民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2.强化朗读训练,在朗读中体味抒情散文的诗意。
教学重难点:
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体悟本文热烈、豪放的情感,理解其中蕴含的民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课后“阅读提示”在文中圈点勾画批注,记录疑难。
学习过程:
活动一:大声诵读文章,捕捉初读感受
1.自由大声诵读文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初读感受。
预设:“茂腾腾”
2.在文中找出同类意思的词语。
预设:“茂腾腾”“搏击”“震撼”“奇伟磅礴”
“狂舞”“骤雨”“斗虎”“壮阔”“豪放”“火烈”“挣脱”“冲破”
3.将以上词语按描写对象分类,并概括其特点。
预设:
打鼓后生(西北汉子):吃苦耐劳、粗犷、质朴、开朗
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
活动二:“一感串珠”,欣赏文章特色
引导学生抓住“活力感”,从句子、段落、结构、句式、民俗、表达方式等角度欣赏文章的特色。
预设:
资料:
重温《土地的誓言》——铺陈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1.铺陈排比的句子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语气干脆利落、节奏越来越快,一气呵成)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声调越来越高昂,节奏越来越快)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指导朗读:标注重音,节奏快慢
2.高调反复的段落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指导:反复,高声朗读;想象,作者用虚写的景物激发读者的想象;读出画面感。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指导:高声朗读,段落从直接赞美“安塞腰鼓”到赞美“黄土高原”,再到“山河”“想象力”的感受,层层递进,情感越来越强烈。
3.动静结合的结构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从朗读的声调、快慢中感受内容的“动静”。指导:第1-4小节:静中蓄动;第5-27小节:激情喧响第28-30小节:动止忽静结构的起伏,形成活力
4.长短有致的句式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指导:句式(短语、拟声词、感叹号)丰富多样,短句急促有力,长句酣畅淋漓,句式紧密配合氛围的变化,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