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2 08:3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金庸《天龙八部》
姓名:乔峰
祖籍:辽
民族:契丹族
身份:丐帮帮主
姓名:段誉
祖籍:大理国
民族:白族
身份:世子
姓名:虚竹
祖籍:北宋
民族:汉族
身份:西夏驸马
《天龙八部》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描述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古代生活画卷。
第七课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课堂活动:历史观察员
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那么三个政权之间有何不同之处,又有何相同之处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充当一名“历史观察员”,来找一找三个政权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一:观时空异同
历史观察员:请观察时空变化,运用时间轴的形式呈现辽、北宋、西夏的发展。
政权名称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北宋
西夏
契丹族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上京
汉族
960年
赵匡胤
东京
党项族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兴庆
小提示:世纪指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例:10世纪指900-999年这一时期。)
政权名称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北宋
西夏
契丹族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上京
汉族
960年
赵匡胤
东京
党项族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兴庆
活动一:观时空异同
历史观察员:请观察时空变化,运用时间轴的形式呈现辽、北宋、西夏的发展。

北宋
西夏
10世纪初
960年
11世纪前期
政权并立
小提示:世纪指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例:10世纪指900-999年这一时期。)
契丹文字
契丹货币
契丹鸡冠壶
唐朝货币
汉字
唐三彩
活动二:观生活异同
历史观察员:请观察以下生活物品,找出异同之处。
想想为何契丹文字、货币、器皿和汉族如此相似?
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活动二:观生活异同
辽墓壁画《侍女图》
辽墓壁画(局部)
契丹人引马图
历史观察员:请观察契丹人的生活方式,说说他们生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农耕
纺织
冶铁
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契丹正式见于历史文献是389年,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活动二:观生活异同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耶律阿保机
绘画:契丹人的生活
历史观察员:契丹人的生活完全汉化了吗?
(阿保机)多用汉人,汉人教之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
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游牧与农耕并存
西夏文字
西夏货币
西夏符牌
唐朝货币
汉字
唐朝鱼符
活动二:观生活异同
历史观察员:请观察以下生活物品,找出异同之处。
想想为何西夏文字、货币、符牌和汉族如此相似?
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活动二:观生活异同
壁画-五十一面千手观音变之牛耕-西夏
历史观察员:请观察党项人的生活方式,说说他们生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党项羌……其种每姓别自为部落……而拓跋最为强族……畜(养殖)牦牛、马、驴、羊,以供其食(吃)。不知稼薔(农业劳动),土无五谷(粮食)。
——《旧唐书》
游牧民族,经济落后
发展农牧经济
政治: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经济: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文化:创制了西夏文字;
元昊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西夏官制
活动二:观生活异同
宋二府三司制
历史观察员:观察宋和西夏的官职有何异同?
大夏皇帝
元昊
这种汉族和契丹族、党项族的和平交往发展是持续的吗?
活动三:观交往特征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拔(党项)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中原)领土,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大夏皇帝
元昊
耶律阿保机
民族之间和平交往
活动三:观交往特征
小组讨论:
①找不同:请找出不同时期,辽、西夏和北宋关系的“不同之处”,并思考其原因。
②找相同:请从这些“不同之处”中分析,其对“民族关系”所造成的“共同影响”。
时间:6分钟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赵光义
宋真宗赵恒
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北宋向辽发动数次战争失败,采取防御政策
辽军大举攻宋,签订澶渊之盟,之后双方保持和平




☆核心:燕云十六州
活动三:观交往特征
历史观察员:辽与北宋的关系在不同时期有何不同之处?
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
——(北宋)叶隆礼《契丹国志》
活动三:观交往特征
☆核心:燕云十六州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历史观察员:为何燕云十六州这么重要?
活动三:观交往特征
澶州之战 时间 1004年
交战双方 辽——北宋
主要人物 寇准、宋真宗、萧太后
交战地点 澶州(澶渊)
交战结果 宋军大败辽军。
1005年,宋辽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历史观察员:辽和北宋的关系是如何告一段落的?
盟约内容
澶州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主要人物
交战地点
交战结果
活动三:观交往特征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盟约内容
历史观察员:辽宋真的是兄弟之国吗?
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岁币: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
辽国占据了十四个州,北宋占据两个州。
历史观察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在不同时期有何不同之处?
立国时间短
人物力有限
战争损耗巨大
人民生活困苦
活动三:观交往特征
官私庐舍(房屋)被西夏军队焚毁,人民和牲畜被西夏军队屠掠的,不计其数。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
北宋与西夏订立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
(元昊临终遗命)宜附中国(指宋朝)……顺中国则子孙安宁。
——戴锡章《西夏纪》


活动三:观交往特征
宋夏合约
一、夏取消帝号,名义上向宋称臣;
二、宋每年赐给西夏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
三、每年在各种节日赐西夏银22000两,绢23000匹,茶1万斤。
历史观察员:西夏真的向宋俯首臣称吗?
北宋与西夏订立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
(元昊临终遗命)宜附中国(指宋朝)……顺中国则子孙安宁。
——戴锡章《西夏纪》
名义上俯首称臣
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活动三:观交往特征
找相同:请从这些“不同之处”中分析,其对“民族关系”所造成的“共同影响”。


加重百姓的负担,导致百姓流离失所
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边界贸易的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
宋与辽、西夏的互市
有战有和,和为常态
促进民族间的交融与发展
观察总结1: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政权并立
战争频繁
妥协和平
民族交往
观察总结3:这种“妥协和平”下的民族交往融合带来了什么影响?
政治
经济
民众
……
观察总结2:北宋和辽、西夏间战争的性质?
民族矛盾战争
观察员总结
课堂小结
契丹族与党项族
辽与北宋的和战
契丹族的
兴起与发展
特点: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
宋真宗时期:
庆历和议:
兴起:
发展:
逐步发展壮大
党项族与
西夏政权
宋太祖与宋太宗时期:
宋夏和议
游牧生活
政权建立: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契丹族的兴起与发展:
西夏政权建立:
元昊建立西夏政权
和 战
战 和
游牧生活
不断壮大
随堂训练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2.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3.下列活动,与耶律阿保机无关的是( )
A.提倡农业 B.接受中原封建文化
C.建立契丹国 D.获幽云十六州
4.西夏和北宋讲和的原因是( )
A.西夏被北宋打败了 B.宋朝被西夏打败了
C.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D.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
D
B
A
C
随堂训练
5.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

北宋
西夏



西夏
西夏
西夏
北宋
北宋
北宋
A
B
C
D
6.(宜昌模拟)“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这是史书中对榷场的描述,北宋与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在进行。榷场的存在( )
A.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B.使民族间隔阂完全消除
C.促进了民族交流与交融 D.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
C
B
走进中考
C
(2021·湖北黄石)“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这是古代史书中对榷场的描述,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榷场的存在( )
A.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B.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
C.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D.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
走进中考
(2021·山西)右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
A.农业生产发展
B.海外贸易的兴盛
C.民族矛盾的缓和
D.民族文化的交融
D
走进中考
(2023·山东东营)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 契丹族—阿骨打—辽 B. 女真族—阿保机—金
C. 党项族—元昊—西夏 D. 蒙古族—铁木真—元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