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中国近代史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
时空观念:通过时间轴和历史地图,了解土地改革时间、过程等基本概况。
01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分析土地改革开展的原因和重要意义;了解土地改革对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02
家国情怀:理解基本国情是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加深对党和政府政策的认同感。
03
知道土地改革,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
2022年课程标准
目录
一
土地改革的背景
二
土地改革的概况
三
土地改革的意义
一
土地改革的背景
一
土地改革的背景
01
02
历史: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现实:
新中国成立前,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建国初农村人口及土地占有情况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农村耕地(%) 50%以上 14%
贫穷、饥饿、逃荒是旧中国农民的生活常态
农民穿了四代的破棉衣
穿了120年的单裤
农民盖了九年的纸被
一个农村妇女在叫卖自己孩子
史料实证
知识链接:古代近代对土地改革的要求
李自成:均田免粮
洪秀全:有田同耕
孙中山:平均地权
国共对峙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耕者有其田
土地革命
土地改革
史料实证
二
土地改革的概况
二
土地改革的概况
01
02
03
时间:
1950-1952年底
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04
特点:
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地主 占有土地,自己几乎不劳动,靠剥削为主,剥削的主要方式是地租。
富农 占有土地,自己参加劳动,也收地租或剥削雇佣劳动。
中农 多数占有土地,也有租人土地的,主要靠自己劳动,不剥削他人,也不出卖劳动力。
贫农 很少土地或没有土地,主要租地耕种或出卖劳动力,受剥削。
雇农 一般全无土地,几乎完全以出卖劳动力为生,受剥削。
知识链接:农村阶级成分划分标准
史料实证
为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与过去的土改政策有所不同。这样做可以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05
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土地改革中农民拔掉地主的界桩
土地改革中农民焚烧地契
土地改革中农民丈量土地
土地改革中农民埋界桩
土地改革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
土地改革农民分得农具牲畜
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
相关史事:全国约有3 500万人口的民族地区,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分别不同情况,用更长的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完成民主改革的任务。1959年,西藏地区开始进行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经过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
农奴们将卖身契、债约、地契、高利贷等文书契据投入烈火中,化为灰烬。
史料实证
西藏土地改革前: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
日喀则景隆庄园的农奴们在一天劳役之后,用粗糙的食物充饥。
农奴们住的房子破乱不堪。
牧民布德在诉说被挖眼的经过。
史料实证
西藏土地改革后:农民土地所有制
1959年,西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经过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主。
史料实证
三
土地改革的意义
三
土地改革的意义
01
02
性质:
反封建的民主改革
意义:
(属于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
①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④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从“地主私有” 到“农民私有”。
说一说: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史料实证
材料1:1949—1952年全国主要农业产品产量统计(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 棉花 油料 黄花麻 糖料 茶叶 水果
1949 11318.0 44.4 256.4 3.7 283.3 4.1 120.0
1950 13212.5 69.2 267.2 7.9 337.8 6.5 132.5
1951 14368.5 103.1 362.0 25.0 498.9 7.9 156.4
1952 16391.5 130.4 419.3 30.6 759.5 8.2 244.3
材料2: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 敬爱的毛主席: 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 ……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材料3: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土地改革大大促进了整个农业生产力的迅速恢复与发展,保证了全国人民粮食的需要量,增产了工业原料作物。农民的购买力也迅速提高了,1951年全国人民的购买力较之1950年增加25%左右……这就给我国的工业产品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国内市场。 ——《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
史料实证
试比较两种制度
农民
自己占有
劳动成果
农民
土地
所有制
地主
农民
地主阶级在经济上被消灭,他们是平等的关系
剥削与被剥削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相同点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不同点
土地
占有者
类别
名称
封建
土地
所有制
产品分配
唯物史观
1952年2月,河北保定市举行了全国瞩目的公审大会,宣判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死刑,立即执行。
刘青山、张子善都是老共产党员、党的高级干部,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为革命作出过一定贡献。革命胜利以后,他们在担任领导干部职务期间,却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挪用公款约200亿元,堕落成人民的罪人。案发后,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经过慎重考虑,认为虽然刘、张二人地位很高,对革命作出过贡献,但是他们的腐败行为已经构成了重罪,情节恶劣、影响极坏,不处决不足以平民愤,同意判处死刑。刘青山、张子善一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反腐败斗争的第一大案。
知识拓展:中国共和国反腐败第一大案
课后练习
1.土地改革后,“河南省某地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的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表明土地改革( )
A.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物质保障 B.改变了土地私有制
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答案】D 【详解】据题干“土地改革后”“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后,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说明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D项正确;抗日战争胜利是在1945年,与题干时间“1951年”信息不符,排除A项;土地改革是变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有改变了土地私有制,三大改造后才建立了土地公有制,排除B项;题干重在强调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与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课后练习
2.“由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相比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这说明政策的变化立足于( )
A.消灭封建剥削的制度 B.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需要
C.国际格局的风云变幻 D.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
【答案】D 【详解】材料信息“由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相比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说明不同时期土地改革政策的变化立足于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D项正确;“消灭封建剥削的制度”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需要”无法解释“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排除B项;“国际格局的风云变幻”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课后练习
3.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下列表述中,属于土地改革经济意义的是( )
A.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D.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属于经济意义,B项正确;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都属于政治意义,排除ACD项。故选B项。
课后练习
4.不同的革命阶段,共产党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从“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到“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这种调整是基于( )
A.经济发展的需要 B.社会性质的变化
C.共产国际的影响 D.革命形势的变化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从'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到“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调动地主阶级的抗战积极性,中国共产党将土地政策调整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而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激发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中国共产党将土地政策调整为“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因此材料所述土地政策的调整是基于革命形势的变化,D项正确;材料所述土地政策的调整是基于革命形势的变化,而不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材料所述土地政策的调整是基于革命形势的变化,而不是共产国际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