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2 08:5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抗元英雄 文天祥
忽必烈 元世祖
铁木真 成吉思汗
知识导航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了解蒙古灭西夏和金的史实;掌握元朝的建立和统一。(时空观念)
2.正确评价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了解忽必烈推行汉化政策对实现大一统的积极作用;认识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结合文天祥的抗元事迹,感受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家国情怀)
素养目标
课标要求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队灭亡西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学习任务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根据《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图片、材料,并结合教材,讲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背景,归纳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
星天旋转,诸部争战……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蒙古秘史》
蒙 古
背景:
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部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
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蒙古草原,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功绩:
铁木真(1162—1227年),蒙古帝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
铁木真9岁时,父亲毒死。仇人乘机兴风作浪,煽动蒙古部众抛弃铁木真母子,一家人跌入苦难的深渊——“(父亲)死后,其生前所聚集的部众,不欲奉铁木真及其母为主,皆生离心……”“(其母)领着铁木真和他的几个弟弟‘拾着果子,撅着草根’,渡过‘这般艰难的时分’。”“ 铁木真在深山密林中躲了九天,因“无吃的茶饭”,不得不牵马下山。刚一下山,即被泰赤乌人抓住,戴上枷锁,送往各营,徇行示众……”
拓展·探究
铁木真是一个“官二代”,可是父亲留给他的不是首领之位,而是杀戮和耻辱。这时他的命运有如下几种可能:
其一,愤世嫉俗,性格扭曲;
其二,生如蝼蚁,任人摆布;
其三,坚毅果敢,大气担当。
铁木真最终选择了怎样的命运?
学习任务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蒙古
成吉思汗和他的继任者先后灭西夏、金,降伏畏兀儿、吐蕃,攻占大理。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结合蒙古扩张的示意图,根据课本简介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
1.1227年,蒙古灭亡西夏。
2.蒙古灭金:1234年,蒙古灭金。
3.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学习任务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归纳忽必烈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以及元朝建立的三要素。
忽必烈,是铁木真之孙,监国拖雷的第四子。政治家、军事家。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①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②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
巩固统治的措施:
三要素: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
2.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归纳元朝统一的经过、历史意义。
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被攻占,宋室南迁,1279年,宋末帝8岁的赵昺( bǐng )被大臣陆秀夫背着跳海而死,南宋覆亡。
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末年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英雄。20岁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 1278年元兵进犯,奋力抗元,后兵败被俘,掳至大都,宁死不降。1282年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正气歌》等。
经过:
统一意义: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政权分立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拓展·探究
1.元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抗元斗争,坚持不懈,你认为他值不值得敬佩?为什么?如何评价文天祥?
原因:他在抗元斗争中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
评价: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 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
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2.中国封建社会有哪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
(秦、西晋、隋、元)
3.绘制辽宋夏金元时期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示意图。
建构·整合
民族 政权 建国 时间 民族 杰出首领 都城 重大事件
辽 10世纪初 契丹 阿保机 上京 澶州之战 “澶渊之盟”
北宋 960年 汉 赵匡胤 东京 陈桥兵变 重文轻武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 元昊 兴庆 宋夏之战 宋夏和议
金 1115年 女真 阿骨打 会宁 宋金和议 金灭辽、北宋
南宋 1127年 汉 赵构 临安 岳飞抗金 郾城大战
蒙古 1206年 蒙古 铁木真 灭西夏、金
元 1271年 蒙古 忽必烈 大都 灭南宋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蒙古的兴起
蒙古的统一
元朝建立
统一全国
蒙古灭西夏与金
蒙古灭西夏
蒙古灭金
南宋灭亡
1227年
1234年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2023安徽)下图为某朝代的都城平面示意图。该朝代是( )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2.(2022广东)元世祖时期,元朝官方编成农书《农桑辑要》,包括耕垦、播种、瓜菜、果实、药材、栽桑和养蚕等十部分内容。据此可知,元朝( )A.出现我国最早的农书 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C.手工业获得快速发展 D.农业技术发生质变
C
B
3.小华同学制作了关于某位历史人物的学习卡片。据此判断,这个历史人物是(   )
历史人物:   
蒙古族,年幼时经历了很多磨难。1206年,他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被拥护为大汗。他曾率领蒙古军队进攻西夏。后来,在六盘山去世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阿骨打 D.阿保机
A
4.蒙古政权建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蒙古军队先后攻灭的民族政权是(   )
A.辽、西夏 B.北宋、金 C.西夏、金 D.辽、南宋
5.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这种举措(   )
A.结束了草原的分裂混战 B.有助于元朝统一全国
C.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D.消除了各民族间的矛盾
6.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下面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B.蒙古灭西夏与金
C.忽必烈建立元朝
D.元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
B
D
7.在南宋初年和南宋灭亡之际,各有一位爱国英雄,他们为了捍卫中原汉族政权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们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是(   )
A.岳飞和文天祥 B.文天祥和寇准 C.文天祥和秦桧 D.岳飞和寇准
8.忽必烈继承汗位后,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的建议,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这为蒙古最终完成统一奠定了制度基础。由此可见(   )
A.蒙古经济发展超越中原地区 B.蒙古族完全放弃本民族文化
C.元朝积极发展与宋代的关系 D.民族交融推动蒙古快速发展
9.如果给右面的示意图加上一个标题,较为恰当的是(   )
A.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B.中外交通的发达与便捷
C.社会经济飞速发展
D.各族人民联合抵抗蒙古
10.“剑指青山山欲裂,马饮长江江欲竭。精兵百万下江南,干戈不染生灵血。”从元朝大将伯颜的这首《奉使收江南》诗中,我们能够得出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
A.文天祥抗击元军 B.蒙古灭西夏和金
C.忽必烈建立元朝 D.元军进攻南宋
A
D
A
D
11.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被关押在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诗《过零丁洋》,发出感叹“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作此诗时(   )
A.蒙古正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 B.南宋与元朝的对峙局面形成
C.忽必烈即将把都城定于大都 D.元军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12.绘制年代尺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年代尺上标注的是中国历史上3个王朝建立的时间。关于这3个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并完成统一
B.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C.都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打压
D.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D
A
13.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236年 生于江西吉州庐陵
1256年 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宋理宗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成为状元
1259年 元朝军队攻打南宋,文天祥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请求斩杀建议迁都的宦官
1273年 为荆湖南路提刑
1274年 被委任为赣州知州
1275年 长江上游告急,朝廷命其率军入卫京师。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家产充作军费
1276年 担任临安知府,宋朝投降。朝廷委任文天祥为右丞相,派他到元军大营谈判。他遭到扣留,不受利诱,威武不屈,后来乘机逃出,历经磨难,继续组织南宋余部进行顽强抵抗
1278年 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被押解到大都,关押了近四年,宁死不屈,写下了大义凛然的《正气歌》。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高官厚禄,他严词拒绝
1283年 他被押到刑场后,面南而拜,从容就义,年仅47岁。文天祥除《御试策》外,还有《指南录》《指南后录》《吟啸集》《集杜诗》等作品
(1)文天祥在1256年有什么重大事件 其主要得益于哪一制度
(1)考取进士(或成为状元)。科举制。
(2)人们对文天祥主要有以下评价,请从材料中为每一评价寻找一例史实依据。
评价 史实依据
政治家
文学家
抗元英雄
曾任荆湖南路提刑、赣州知州、临安知府、右丞相等
有《正气歌》《御试策》《指南录》《指南后录》等作品
组织南宋余部进行顽强抵抗等
(3)你最佩服文天祥的哪一事迹 并简单说明理由。
(3)最佩服文天祥的组织抗元,兵败之后宁死不屈。理由:南宋灭亡后,抗战派大臣文天祥坚持抗元斗争,不久在广东沿海兵败被俘;囚禁期间,他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最后被杀害。我们应学习他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4)有人说“元朝统一中国是进步的,文天祥抗元也值得肯定”。你认为这个观点矛盾吗 请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4)二者并不矛盾。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政权分立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以及他不畏强暴的崇高气节方面,都应给予肯定。(有类似意思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