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三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4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三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4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20 09:5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子 路
曾 皙
冉 有
公 西 华
侍 坐万世师表,道贯古今百代馨香,德配天地大成至圣先师素王孔子像 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名丘,字___,春秋末期鲁国人。伟大的___家、___家,__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 ,鼓励人们 ,即“出来做事”。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圣人。 仲尼 思想 教育 儒 仁礼治入仕你了解孔子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以仁为本以礼治国孔子思想1.政治: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礼治”2. 修身:“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3.伦理思想:“仁”,“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4.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
不倦”,对学生喜欢“循循善诱”5.品德:“温、良、恭、俭、让” 《论语》是一部 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 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 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
《论语》共 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
简介《论语》语录体门人和再传弟子儒家《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称为“四书”。 “五经”是指《诗》《书》《礼》《易》
《春秋》。 “六经”是指《诗》《书》《易》《礼》
《乐》《春秋》。(孔子晚年整理编写)20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 侍 坐(由)(点)(求)(赤)陪侍长者闲坐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长辈对晚辈说话尊敬对方或自谦称名重点字词读音论语 饥馑 曾皙 哂
舞雩 铿尔 小相 沂
冠者 喟 俟 撰
摄 比及 毋 冉lúnj?nxī sh?nyúkēngxiàngyí guànkuì s ìzhuànshè b ìw úr?n与点y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孔子问志
四子言志
孔子评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个性子曰: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 由冉有求公西华赤曾皙点弟子四人各是如何述志的?谈谈自己的感想。孔子对待四人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对子路: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 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 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对曾皙:很明显,是赞许的。 通过孔子对四弟子的评价,可以看出儒家学派为人处世的原则礼是儒家学派的思想核心之一 礼四个弟子的“志”冉有子路公西华曾皙————————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 子路:曾皙:公西华:冉有: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坦率莽撞洒脱谦虚谨慎沉稳自知6、孔子的四个弟子中,你最喜欢的是谁,并说明理由。
四子言志 子路: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侧重强国) ----鲁莽直率,好胜自负。 冉有: 可使足民( 侧重富民)----敦厚谦逊,不卑不亢。 公西华: 愿学焉,愿为小相(侧重礼治) ----委婉谦恭,善于辞令。 曾皙: 暮春者“浴”“风”“咏”(教化治国) ----从容洒脱,豁达自得。 孔子为何“哂”由而“与”点?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
之。”在孔子看来,没有礼义就没有
一切,纵有天大的才干,也不能治理
好一个国家。
而儒家的政治理想是“礼治”,即
以礼治国。曾描绘的师生一起出外郊
游的快乐情景,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礼
治”社会的缩影,是“礼治”的最高境界。为什么“哂”由?“与”点?侍坐 孔子问志: 循循善诱,和蔼可亲 四子言志 子路: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侧重强国) ----鲁莽直率,好胜自负。 冉有: 可使足民( 侧重富民)----敦厚谦逊,不卑不亢。 公西华: 愿学焉,愿为小相(侧重礼治) ----委婉谦恭,善于辞令。 曾皙: 暮春“浴”“风”“咏”(教化治国) ----从容洒脱,豁达自得。 孔子评志: 释“哂”由“与”点之因。 孔子教学艺术:1、师生平等,谦和平易
2、畅所欲言,创设宽松、 融洽的教学气氛
3、循循善诱,引导有方
4、普遍发言,机会均等
5、不以自己意见左右学生2.本文开头,孔子是怎样鼓励弟子们讲述自己的志向的?(用原文回答) 答: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3.孔子是怎样鼓励曾晢讲述自己的志向的?(用原文回答) 答: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孔庙中孔子讲学的杏坛孔子讲学孔子墓孔子孔子,大哉孔子!
孔子以前,既无孔子;
孔子之后,更无孔子。
孔子孔子,大哉孔子! ?
宋代诗人米芾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一)一词多义如果至于或者
或者 知识归纳(1)如(2)方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方形纵横,方圆正道,是非标准(礼仪)正、才(3)与1、往借,不与,归而形 诸梦
2、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3、遂与外人间隔
4、唯求则非邦也与?
5、失其所与,不知。给予赞成跟、和“欤”,相当于“吗”结交。(所与:结交的人,即同盟者)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摄乎大国之间
3、异乎三子者之撰
4、浴乎沂,风乎舞雩(4)乎比在和、跟到、在1、以吾一日长乎尔
2、子路率尔而对曰
3、鼓瑟希,铿尔
4、尔何如(5)尔你们…的样子,相当于“然”。铿的一声,象声词你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2、鼓瑟希,铿尔
3、三子者出,曾皙后
4、冠者五六人
5、浴乎沂,风乎舞雩(1)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弹奏落在后面戴……帽子吹风,乘凉(二)词的活用比及三年,可使足民使……富足(2)形容词使动用法 1、不吾知也
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
4、尔何如?
5、唯利是图
6、唯命是从
7、唯才是举请找出下列句子的规律规律和方法: 1、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以结构助词“是”、“之”提前宾语。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千乘(chéng)之国 ?因之以饥馑(jǐn) B.以俟(sì)君子   ?风乎舞雩(yú) C.端章甫(fǔ)  愿为小相(xiàng)焉 D.夫子喟(kuì)然而叹曰          夫子何哂(shěn)由也 练习Ashèng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摄(夹)乎大国之间        比(比较)及三年 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何伤(妨害)乎 C.吾与(赞成)点也         宗庙会(诸候相见)同 D.其言不让(谦让)         孰(谁)能为之大 A比(bì):到;比及:等到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D智 暮稀4.下列划线的字词不是名词活用的一项是( ) A.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C.三子者出,曾皙后 D.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端: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章甫:布制礼帽,用作动词:戴着礼帽。吹风,乘凉走在后面D5.下列四组句子,全是反问句的一组是( ) A.如或知尔,则何如哉?/求,尔何如? B.赤,尔何如?/点,尔何如? C.何伤乎?/夫子何哂也? D.宗庙会同,非诸候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祭礼宗庙,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又能做大事呢?”无疑而问,反问语气明显,二者都是反问句。 D6.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如(假如)或知尔,则何如哉 B.如(至于)其礼乐,以俟君子 C.宗庙之事,如(至于)会同 D.方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 或者C7.在括号内解释下列句中的“方”或“与”。
A.夫子喟然而叹曰:吾与(    )点也   B.方(    )六七十,如五六十 C.唯求则非也邦与(       ) D.可使有勇,且知方(    )也 与,赞同 方,纵横 呢,反问语气词 是非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