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三上《司马光》
教学目标 多种形式朗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尝试背诵 。 1.1多种形式朗读,把课文读准、读通 1.2读出停顿和节奏, 1.3尝试背诵 2. 通过借助注释、结插图等方法理解字词意思,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容,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2.1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理解字词意思 2.2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容 2.3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 3.通过观看微课,反复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1观看微课,反复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3.2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3 感受白话文和文言文的不同
教学流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作业) 对应目标 意图说明
一:看图猜故事,引出主要人物 出示图片,学生猜故事。 1孔融让梨; 2彦博灌水取球; 3曹冲称象 4黄香温席。 1. 同学们,你知道吗?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长河里,有一些少年,他们智慧的光芒点亮了我们的童年,想认识他们吗? 2、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板书:司马光)“司”是本课要求写的生字,来看老师写“司”,同学们可以一起书空。 3、司马是姓,光是名。亲切地叫一叫。大声喊喊他。像这样由两 个字组成的姓,你还知道吗?我们回忆一下一年级学的姓氏歌说一说。 4、听说过“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吗,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讲讲。 课前了解《孔融让梨》、《彦博灌水取球》、《曹冲称象》、《黄香温席》等故事 说说故事的主人公。 书空“司” 读题 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1.利用图片激趣,并感知中华少年的聪明智慧。很自然地引出司马光的故事,为进入课文学习作铺垫。 2.通过复习一年级的姓氏歌来联系知识点。
二、初读文言文,感知文本特点 一、出示课文:司马光 1、朗读课文,初识文言文 如果把刚才同学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那你知道古人是怎么描述这个故事的吗?翻开课本102页,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2.和平时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板书:文言文) 3.播放微课视频,介绍文言文 你们发现得真好,这是古人写的文章,我们把它叫做——文言文(板书:文言文),播放微课。那什么是文言文呢?让我们简单了解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齐读课题。 读课文 说说和平时课文的区别。 平时的课文很长,文言文的文字很少,意思却很丰富。 观看微课视频,初步了解文言文。 读课题 1.1 3.1 3.3 1.对照白文和文言文的不同,通过视频微课直观地感受并发现文言文的特点,简单了解。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再读文言文,把握停顿节奏 1.检查预习,朗读生字。 这篇课文要认的生字不多,请大家读准确了。强调“瓮”字的读音,思考:“瓮”长什么样子? 1.图片出示瓮和缸:理解“瓮” (板书:插图) 3.补充和瓮有关的成语: 请君入瓮,瓮中之鳖。 4.出示朗读要求:两分钟时间,用自己的速度,朗读课文,能读几遍就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师相机引导正音。 5.师范读,生划节奏 出示《课堂作业本》2(1)选择正确朗读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 )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 ( ) 读第二遍时,想想怎么读更好听? 6.读古文讲究“断句”。我们知道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有标点的地方当然要停顿,但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没有标点的地方需要拖个长音。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请大家拿出笔来,听老师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师范读。 7.各种形式朗读:自由读。齐读…… 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试着读课文,要求:不但要读正确,更要注意句子的停顿。 8.再读文言文时,贵在节奏。 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师示范) 1.朗读生字。小老师带读。 学生来猜,说说理由。 2.积累“瓮”的相关成语 3.朗读课文 自由读。男生读。女生读。 畅说朗读文言文的方法 4.拿笔划停顿 完成任务一: 《课堂作业本》2(1) 5.指名读。 6.齐读 7.按节奏朗读课文 8.自由读。齐读。 1.1 1.2 3.1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所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文言文,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再借助注释和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意思就容易多了。 一读,意在正音。 二读,重在停顿。 三读,贵在节奏。 充分利用现有的《课堂作业本》设计任务驱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文言文的节奏。
四:品读文言文,理解文本含义 出示课文。 1.课文读通读顺了,那你是否读懂了呢?我来考考大家? 2.(出示注释)借助注释理解“光” 老师刚才读了课文内容,发现没有司马光这个名字啊?你是怎么知道的? 3.文中就只有司马光一个孩子吗?还有哪些人,用横线划一划。 师板书:注释 (群儿、一儿、众、儿) 4.这些孩子在干什么?请用笔圈出文中人物的动作。(戏、登、跌、去、持、破)指名说。 二、出示句子一品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思考:“戏”是什么意思? 原来,这“戏于什么地方”就是在什么地方嬉戏、玩耍!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玩耍,玩得多开心哪!读—— 群儿戏于庭。 2、指导朗读 5.品读句一,思考“戏”是什么意思?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玩耍,用古文来写就是——群儿戏于庭。那么,如果一群孩子在园中玩耍呢?就叫——(群儿戏于园),在树林中嬉戏呢?叫——(戏于林),在池塘里嬉戏呢?原来,这“戏于什么地方”就是在什么地方嬉戏、玩耍!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玩耍,玩得多开心哪!读—— 群儿戏于庭。 “足跌没水中”,一不小心,脚下一滑,“呯——”地一声,掉进了瓮中,水很深,一下没过了头顶!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一眨眼的工夫哪!所以,“跌没/水中”你不妨读得快、急。 三、品读句二: 1.出示句子: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理解这一句大致的意思? 3.出示有的孩子……有的孩子……还有的孩子…… 用简短的文字说一说:当看见有人掉进瓮中,其他的小孩的反应?想象其他孩子当时的样子?用上上面的句式。 4.试着用“众皆弃去,一儿_______,一儿_________……”的文言文的句式说一说。 5.指导朗读: 当小伙伴们惊慌失措的时候,司马光在干什么?生说。 6.指导朗读:“持石击瓮”要读得迅速有力,“破之”读地慢些——破——之——语气上扬,儿——得活—— 。 7. 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这“持石击瓮”要读得迅速有力,才能显得司马光做事果断、利落!“破之”呢?你就长舒一口气吧,紧张的气氛一扫而光,所以读地慢些——破——之——,结局皆大欢喜,所以要缓,语气上扬,儿——得活—— 。 9. 师生合作带着语气读课文。 10. 出示《课堂作业本》2(3) 从司马光破瓮救友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1.出示:( )戏于(),一儿()瓮,足()没水中……填空形式集体尝试背诵。 司马光真了不起,想记住这个故事吗?自己先试着背一背。填空形式集体尝试背诵。 1.光就是司马光 2.借助注释,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我们还理解了这些字的意思。 圈画(群儿、一儿、众、儿),并理解意思。 圈画(戏、登、跌、去、持、破)。 生说“戏”的意思。 生读 平常的语言说: 有的孩子 有的孩子 还有的孩子 。 文言文的形式说: “众皆弃去,一儿______,一儿_______ __……” 生说。 生读 完成任务二: 《课堂作业本》2(3) 从“众皆弃去”可以知道当时别的小朋友 ,从“光持石击瓮破之”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 的孩子。 生背 ( )戏于(),一儿()瓮,足()没水中…… 1.3 2.1 2.2 2.3 3.2 用圈,划,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字词的意思在三级应该并不陌生,因为在古诗的教学中已经出现过。所以通过这一方法来读懂课文就很容易。 任务驱动二:讲练结合,能帮助学生巩固当堂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也有想你的空间,通过设计填空的形式理解文言文背后所没有表达的意思,弥补了孩子灵活运用的空白。 利用文言文短小的特点,设计了当堂背诵的环节,又落实了减负增效的文件精神。
五、拓展文言文,迁移巩固知识 1.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司马光》这篇课文,从司马光破瓮救友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一个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孩子。 2.我们还第一次学习了文言文,初步了解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可以借助注释、插图,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 3出示文言文《曹冲称象》及注释,用上借助注释的方法把它读懂。 还记得以前学过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老师这儿有一篇用文言文写的《曹冲称象》,请用上今天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来读一读,看看,你能不能读懂 4. 拓展阅读《小古文100课》,相信你一定收获不少哦。 .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用上今天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去读读《小古文100课》,相信你一定收获不少哦。 生读文言文《曹冲称象》及注释,运用所学方法学习练说意思 2.1 3.2 利用孩子第一次接触小古文的新鲜劲,拓展《小古文》阅读。通过训练,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板书设计 司马光 文言文 机智 勇敢 插图 冷静 沉着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