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一诊)地理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嘉峪关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1965年设嘉峪关市。嘉峪关市已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为2019年嘉峪关市产业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嘉峪关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自然条件限制 B.交通运输不便
C.市场需求不足 D.劳动力缺乏
2.2005—2010年该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主要原因是( )
A.康养产业的发展 B.环境条件的改善 C.青壮年人口迁出 D.人口惯性的影响
3.该市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宜重点发展( )
A.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B.畜产品加工业 C.食品加工工业 D.装备制造工业
下图显示1870年以来人类累积碳排放与全球升温幅度的关系,可作为制定未来减缓气候变化行为的依据。图中阴影区域为根据不同模式计算的1870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累积排放总量对应的升温幅度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据图示信息可知( )
A.碳排放量越多,升温幅度不确定性越小
B.碳排放量与升温幅度呈正相关
C.碳排放量与升温幅度之间的关系不确定
D.21世纪末全球升温幅度约为5℃
5.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 )
A.太阳辐射增强 B.大气保温作用减弱
C.全球碳循环过程改变 D.大气热量收支失衡
6.该趋势会导致( )
①海岸线侵蚀减弱
②资源危机加剧
③海洋渔业资源增加
④极端天气增加
⑤作物种植区和产量变化
⑥人类生存空间扩大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③⑥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其携带的物质由于流速减慢就分散沉积下来。下图示意太行山东麓冲积扇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太行山东麓南部冲积扇规模远大于北部,与其成因不相关的因素是南部( )
A.地势开阔,扇体拓展空间大
B.地势落差小,河流流速平均
C.河流水量大,含沙量大
D.山地迎风坡,降水量大
8.与华北平原东部相比,太行山东麓冲积扇( )
A.地势低平
B.面积稳定
C.土壤透气性好
D.盐渍化严重
9.太行山对东麓农业生产主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山区冰雪融水为农业主要灌溉水源
B.山区植被覆盖率高,山麓土壤肥沃
C.抬升东南季风,减少洪涝灾害
D.阻挡西北风侵袭,降低寒潮频次
下表为2020年北京市和湖北省水资源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水资源总 量/10'm 人均水资源 量/(m ·人) 人均用水 量/(m ·人) 供水量/10°m
总量 地表水 地下水 其他
北京 25.8 117.8 185.4 40.6 8.5 13.5 18.6
湖北 1754.7 3006.7 477.9 278.8 273.8 4.6 0.4
注:数据引自《中国统计年鉴2021》
10.据表可知,2020年( )
A.北京供水量以地表水为主
B.北京供水量大于水资源总量
C.湖北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率较高
D.湖北水资源总量与供水量持平
11.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居民节水意识不同导致两地人均用水量差异大
B.两地均需通过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
C.北京其他供水量占比大,水资源保障的稳定性高
D.气候的差异是造成两地供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贵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保护黄河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黄河的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下图为黄河流域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黄河的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说明( )
A.河流是水流也是流域能量、物质的输送通道
B.黄河的状况能直观反映黄河流域的环境状况
C.流域是河流的基础,河流问题的根源来自流域
D.河流是流域的主体,河流问题会影响整个流域
13.对图中生态功能区核心功能判断正确的是( )
A.A1-A4为土壤保持重要区
B.B1-B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区
C.C1-C2为资源开发重要区
D.D1-D2为涵养水源重要区
14.对各生态功能区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2—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持水土流失防治污染
B.B3—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
C.C1—植树种草,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
D.D1—禁牧封育保护水源,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地震之后由于地壳震动,地下深处的含水沙土液化并沿着一定的通道直接到达地表,形成砂涌。砂涌能瞬间埋没建筑物和人群,阻塞道路和交通设施等,并改变地形地貌,对生态环境产生长期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关于砂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砂涌是诱发地震的主要途径之一
B.地下含水层遭受挤压形成砂涌
C.砂涌多发生在地下水丰富的沙漠区
D.砂涌多发生在含水砂土层丰富的地区
16.关于砂涌和泥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砂涌和泥石流多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地区
B.降水集中强度大均会诱发砂涌和泥石流
C.诱发砂涌和泥石流的地质作用不同
D.砂涌和泥石流形成的成灾物质不同
二、材料分析题
17.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云南的昆明、五溪等所在的滇中地区,拥有世界上最适宜种植鲜花的地理条件。昆明斗南是滇中鲜花的种植和集散中心,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大花卉市场。平均每天有近3000万枝鲜花流向50多个国家和地区。斗南鲜花可以在72小时内抵达全国各地,境外鲜花以空运为主。
材料二:荷兰占全球花卉贸易出口总额的70%。鲜花多在电力温室中种植,利用冷冻技术销往世界各地。荷兰鲜花从研究、培育、种植、销售均实现高度专业化。下图分别示意荷兰和云南省的地理位置。
(1)与荷兰相比,指出云南滇中地区花卉种植的优势条件。
(2)分析近年来斗南花卉产业迅速崛起的社会经济条件。
(3)简述荷兰花卉产业发展对斗南的借鉴意义。
18.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沙漠边缘等地区。其生态稳定性差,一旦被打破,土地易退化。下图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示意图和邵尔多斯多年平均年内各月降水量统计图。
(1)据左图,描述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分布特征。
(2)根据右图,描述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降水特征。
(3)分析造成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
19.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常住人口逐渐减少,很多村庄出现了“人走房空”的现象,并逐渐演化为农村人口、土地、产业和基础设施整体的“空心化”。
材料二“共享村落”是一种新的农村资源利用方式,村集体将农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上进行流转交易,以发展休闲居住、养老、旅游、文化创意等活动是促进乡村振兴的一项创新举措。
(1)分析农村“空心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其给农村带来的不利影响。
(2)简述“共享村落”对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俗关市拥有丰富的铁矿,主要发展钢铁产业,形成了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导致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因此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的影响,故A正确;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将带动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包含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等,故B错误;嘉峪关市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农产品需求量较大,因此市场对第一产业的需求一样很大,故C错误;区域内的劳动力,可能大量参与到工业之中,对第一产业有所影响,但不是主要的影响,故D错误,答案选择A.
2.答案:D
解析:
3.答案:D
解析:阅读材料可知,嘉峪关市已经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的发展,应当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装备制造工业适宜成为重点发展工业,故D正确;造纸工业需要大量的造纸原材料,嘉峪关市缺料,故A错误;:纺织工业也需要大量纺织原材料和劳动力,但嘉峪关这两方面区位优势不明显,故B错误;食品加工工业需要接近第一产业,材料显示嘉峪关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因此不适宜重点发展。故C错误。答案选择D。
4.答案:B
解析:
5.答案:D
解析:
6.答案:B
解析:
7.答案:D
解析:A.太行山东麓南部冲积扇规模远大于北部,是因为南部地势开阔,扇体拓展空间大,故A正确;B地势落差小,河流流速平缓,有利于泥沙沉积,故B正确;C.河流水量大,含沙量大,有利于泥沙沉积,故C正确;D,冲积扇的形成与降水量关系不大,故D错误;根据题干要求应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符合题意的选项应为D。
8.答案:C
解析:A.太行山东麓冲积扇位于太行山东部,地势较高,故A错误;B.华北平原东部位于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受流水沉积作用,面积稳定,故B错误;C.太行山东麓冲积扇位于太行山东部,地势较高,土壤透气性好,故C正确;D.华北平原东部位于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受流水沉积作用,盐渍化严重,故D错误。
9.答案:D
解析:A.太行山东麓位于华北地区,降水较少,冰雪融水较少,故A错误B.太行山东麓位于华北地区,降水较少,植被覆盖率低,故B错误C太行山东麓位于华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易发生洪涝灾害,故C错误D太行山东麓位于华北地区,受西北风影响,易发生寒潮,太行山阻挡西北风侵袭,降低寒潮频次,故D正确
10.答案:B
解析:
11.答案:D
解析:
12.答案:C
解析:A.河流是水流也是流域能量、物质的输送通道,故A选项错误;B.黄河的状况能直观反应黄河流域的环境状况,故B选项错误;C流域是河流的基础,河流问题的根源来自流域,故C选项正确;D河流是流域的主体,河流问题会影响整个流域,故D选项错误。
13.答案:B
解析:
14.答案:B
解析:
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砂涌的形成条件。地震是诱发砂涌的主要途径之一,A错误:地下含水层遭受挤压,地下水沿地下通道上升,形成砂涌,B错误砂涌多发生在含水砂土层丰富的地区,D正确;沙漠区地下水缺乏,C错误。
1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砂涌和泥石流的相关知识。砂涌多发生在平原地区,A错误;降水集中强度大可能会诱发泥石流,但不会诱发砂涌,B错误;诱发砂涌的地质作用是地壳运动,诱发泥石流的地质作用是流水作用,C正确;砂涌和泥石流形成的成灾物质相同,都是固体物质,D错误。
17.答案:(1)纬度低,气温高,热量丰富;鲜花种植能耗低,成本低廉;海拔高,光照强;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四季如春,全年可种植鲜花;(滇中)地势平缓,土壤肥沃等。
(2)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鲜花需求量大增;冷链物流技术的进步和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为鲜花流转得更快、更远创造了条件;鲜花销售市场扩大;花卉种植技术进步等。
(3)延长产业链,从花卉种植向花卉研究、培育和销售领域拓展;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花卉产业专业化水平;拓展交通,提高冷藏保鲜技术,缩短运输时间等。
解析:
18.答案:(1)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地处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多位于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交界地带,地跨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呈东北—西南方向带状分布。
(2)本带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之间,降水不稳定,变率大(年际变化大);降水多集中在夏季,降水季节变化大。
(3)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易造成水土流失;降水不稳定,年际变化大,降水量少的年份容易出现旱灾;地表崎岖,地势落差大;多大风,多集中于冬春季节,地表裸露、疏松,容易遭受大风侵蚀;人口压力大,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等。
解析:(1)据左图可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呈带状分布,总体走向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相当,沿东北-西南向延伸,集中在内蒙古高原的东南部,是一个以旱作为主的农业区与以天然草场为主的牧业区之间的过渡地带。
(2)据右图分析,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降水特征表现为年降水量少,年降水量在300~450mm左右;主要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月,降水季节变化大。
(3)造成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自然原因: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处半湿润与半干旱的过渡地带,自然环境要素多变,对降水的季节变率极为敏感,土地极易受风力侵蚀和土地沙化,是该带土地退化的根本的自然原因。北方农牧交错带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350-400mm,夏季多暴雨,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也较大,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降水季节变化大(暴雨集中)使得该区域水分利用率降低,土壤侵蚀强烈;降水量少的年份往往出现旱灾,加剧土地退化。北方农牧交错带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但是降水稀少,多大风,且集中于冬春季,因此表土层裸露、疏松,极易遭受大风侵蚀。人为原因: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造成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人们为了维持生计而扩大耕地面积,垦殖区面积越来越大,并向西、向北扩展。这些地区本身生态脆弱,过度开垦导致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土地生产能力退化,作物产量逐渐降低。牧民为求得当前的经济利益而盲目提高载畜量,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土地沙化严重,土地生产能力退化。不合理开矿、樵采、道路建设,不重视环境保护,破坏地表植被、污染水源、弃土弃渣等,使草场退化、沙化。
19.答案:(1)城市就业机会多,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迁往城市。土地资源浪费严重;造成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劳动力(人才)外流;村内房屋,土地闲置,影响粮食安全等。
(2)“共享村落”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吸引人口回流;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吸引资金流入乡村,带动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土地、房屋利用率,加快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增加农民收入;有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文化遗产的传承等。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