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5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2 19:4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自相矛盾
一、教材分析
《自相矛盾》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文选自《韩非子》,讲述了楚人先“鬻盾与矛”,再“誉盾与矛”,最后在围观者质疑下“弗能应也”。结尾句“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点明中心,告诫人们不可言过其实,自相矛盾,前后抵触。
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材料。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螺旋上升的关键期,教学时,以“读”为主线,指导学生多形式反复朗读课文,通过图维导图,探寻人物的思维过程,从而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
(一)借助课文注音,能读准生字“吾”“弗”“夫”等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借助课文注释、联系上下文组词、查工具书等方式,理解“鬻”“应”“立”等字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通过思维导图、想象补白、联系生活等方式,了解人物思维过程,懂得说话做事不能言过其实,前后抵触。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课件、板贴、预学单。
(二)学生准备:完成预学单,课堂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书写“矛”与“盾”
1.同学们,你们看,古书《周易》记载:就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会在中午开设市场,召集各地民众,聚集各地货物。交易之后,各自得到所需物品。这就是古时的集市。
PPT出示: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易
一日,就在这集市之上,传来阵阵响亮的吆喝声,闻声望去,原来是一位楚国人正在叫卖,你们能不能凭借这个字,猜出来他在卖什么?
2.教学“矛”。看看这个字,在不同时代,样子不一样,第一个是金文,第二个是大篆,最后一个是小篆,他们都是同一个字,那就是矛。
3.你看到了一把怎样的矛?知道矛的作用吗?
4.指导书写,写出“矛”字的笔锋,写出矛的锋利和尖锐。
5.楚国人还在卖什么?你又看到了一把怎样的盾?盾的作用是什么?
6.盾字下方的这个目要写得厚重、方正,如此,盾才够稳。
7.生书写“矛”“盾”。
(二)出示课题,学习第一句。
1.今天我们学习的文言文就与这楚人卖的矛与盾有关,一起读课题。
2.借助注释,理解“鬻”的意思是“卖”。
(三)多形式读文,把握大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楚人鬻盾与矛,这是事情的起因,那事情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答案都藏在书本里呢!
(2)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文言文。
(3)交流反馈。
结合预学单,交流难读字。
①“夫”,读音fú。学习“夫”字两种读音。
表示成年男子的通称时,读第一声。
当他放在句首,表示引发议论,则读第二声。同学们,再来读正确这个句子。
②“应”,想想意思,再定读音。(文言文 一些单音节词和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它们的意思是相对应的。)
③“弗”,理解弗字的意思为“不”。指导学生读正确。
相机练习。理解“坚”和“利”
PPT出示:弗能应 应答 吾盾之坚 坚固 吾矛之利 锐利
2.读出节奏,读好停顿。
(1)师示范朗读。
(2)学生练读。
3.复述故事。
尝试用自己的话简述这个故事。
(四)走进人物,探寻思维过程
1.结合朗读感知“誉”
(1)多形式指导读好“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誉”。听着他一遍遍的吆喝,我们听出了他这是在?文中哪个词表示称赞?
(3)这是( )的誉?
(4)分别用文言文与现代文夸矛与盾。
2.完成思维推演
(1)楚人自夸“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用文中的语言来说,就是怎样的盾?——不可陷之盾。
(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又是怎样的矛?——无不陷之矛。
(3)就在他越夸越起劲时,人群中有一人问道,接读——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4)面对路人的发问,那位楚国人敢试吗?让我们用一张思维图来推演推演。
3.了解思维过程
(1)学习活动一:想象内心,了解路人思维。
(2)难怪他会问?接读——“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楚人听后,什么反映?——弗能应也。
(3)学习活动二:了解楚人心中所思所想。
是呀,楚人没想到自己说的话前后不一致,前后抵触,所以他“弗能应也”。
(4)小结:楚人此时明白了“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是不可同世而立的。
(5)查字典:理解“不可同世而立”的“立”。
(五)联系生活,深化理解寓意。
1.不可同世而立的又何止是楚人自夸的矛和盾,生活中有这样自相矛盾,前后抵触,言行不一的事吗?小组讨论讨论。
2.同学们,课堂作业本上也在让我们选一选自相矛盾的情境呢?读一读,选一选。
3.小结:同学们,你们看,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不仅能让我们了解过去,读明白经典文化的内容,更能帮助和指导我们的现在和未来。这就是思维的魅力,这就是经典文化的魅力。
(六)拓展课外,延展思维空间。
同学们,这则带着我们走进思维之旅的《自相矛盾》收录在《韩非子》一书中,它的作者是韩非,子是古代对有道德有学问男子的尊称,如孔子、老子、孟子。除了这则《自相矛盾》外,书中还有《智子疑邻》《滥竽充数》《郑人买履》《买椟还珠》等文言文,课外可以去阅读这些文言文,走进这些故事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去品读做人做事之道,去体悟经典文化之道。
五、板书设计
鬻 誉 弗能应也
不可陷之盾 无不陷之矛
不可同世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