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 期中综合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 期中综合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20 09:1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中综合检测
(120分钟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箱箧(qiè)    瞥见(piē)    歼灭(qiān)
B.仄歪(zè) 疟子(yào) 震悚(sǒnɡ)
C.憎恶(zènɡ) 蹒跚(pán) 惶恐(huánɡ)
D.提防(tí) 尴尬(ɡān) 纤细(xiān)
【解析】选B。A项“歼”应读jiān;C项“憎”应读zēnɡ;D项“提”应读
dī。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赃物 踌躇 张慌失措 荡然无存
B.推崇 伧俗 眼花缭乱 响彻云宵
C.魅力 揩汗 长途拔涉 月明风清
D.滞笨 轮廓 丢人现眼 独一无二
【解析】选D。A项“慌”应为“皇”;B项“宵”应为“霄”;C项“拔”应为“跋”。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2015年我国医疗队继续在非洲对抗埃博拉病毒,对于在一线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医疗队队员们来说,个人的安危简直微不足道。
B.虽然敌人来势凶猛,简直锐不可当,但我军顽强战斗,终于击溃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C.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大相径庭。
D.2014级四班班长王晓华学习好,人品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
【解析】选A。B项“锐不可当”是褒义词,用在敌人身上不恰当。C项“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不合语境,应用“迥然不同”。D项使用对象不当,“德高望重”指品德高尚,名望很大,一般形容长辈。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其中主人公是一位干瘦的老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C.《背影》是朱自清写的一篇表现父子之爱的纪实散文,语言朴素自然。
D.《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茅以升。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
【解析】选B。《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并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
B.全国用水总量正在逐步渐渐接近国务院确定2020年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开发空间十分有限。
C.“低头族”是指在社交场合不关注身边的人,跟人聊天时老忍不住看手机。
D.2015年3月16日,《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它被视为中国足球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令整个体育界为之振奋鼓舞。
【解析】选D。A项应将“随时发现”与“及时纠正”交换位置。B项“逐步”与“渐渐”重复,应去掉其一;C项缺少宾语,应在“看手机”后面加上“的人群”。
6.(2014·温州中考)名著阅读。(3分)
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根据句子写出相应人物。
【甲】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她”是        。
【乙】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是        。
【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他”是        。
答案:【甲】阿长(长妈妈) 【乙】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丙】范爱农
7.(2015·黄冈模拟)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继“蚁族”“啃老族”等之后社会上又出现了“低头族”,他们经常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低着头写微博、发短信、玩游戏等。为此,学校决定开展“抬头行动”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请你分析下面材料,写出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其中,学生族和上班族是对手机最依赖的人群。
材料二:70岁老汉吴民对来拜年的外孙女一家说:“这个春节,不需要你们给我钱,也不用买啥营养品,只要你们交出手机。”第二天,社区居委会就吴民“没收手机”一事对市民做问卷调查,其中60%的年轻人承认,给长辈拜年时,大多数时间在玩手机。
探究结果:                            
                                 
(2)【任务二】观察下面图片,请你向同学们说出做“低头族”的不良后果。(3分)
不良后果:①                           ;
②                                ;
③                                。
(3)【任务三】敬远同学要参加学校举行的演讲比赛,他想写一段话作为演讲稿的结尾,请你帮他将文稿补充完整。(要求:与画线句子句式一致,字数相同)(2分)
抬起你的头,你就能看到天空是那么的蔚蓝;抬起你的头,你就能听到①       ;抬起你的头,你就能感受到②       。
答案:(1)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手机,年轻人最为严重。
(2)不良后果:①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②影响正常的人际交流 ③影响家庭和睦
(3)示例一:①鸟鸣是那么的悦耳 ②亲情是那么的温暖
示例二:①笛声是那么的清越 ②朋友是那么的真诚
示例三:①琴声是那么的悠扬 ②生活是那么的精彩
二、阅读品悟(45分)
(一)阅读《背影》选段,完成8~12题。(14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8.请为选文拟定一个四字小标题。(2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拟写小标题的能力。首先细读文段,依据记叙的六要素概括事件,用四字概括出来即可。
答案(示例):买橘送别(或车站送别;或望父买橘)
9.选文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绘父亲的背影的?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父亲怎样的情感?(3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描写方法及作用的把握。作者主要描写了父亲的外貌和动作,表现了父子情深。
答案:外貌、动作描写。体会到了父亲的爱子深情,对儿子深切的关爱。
10.对下面的句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A.“扑扑衣上的泥土”是因为刚才爬月台时蹭了一身土,父亲喜欢洁净,所以扑扑土以后心里就轻松了。
B.泥土照应了父亲爬月台的情节,“轻松”是因为买的橘子并不太重,父亲在暗示儿子自己并不累,是父亲一片爱子之心的自然流露。
C.泥土表明当时车站的环境很脏,“轻松”是说父亲为能给儿子买来橘子而感到内心的满足,同时在暗示儿子自己并不累。
D.泥土照应了父亲爬月台的情节,“轻松”说明不是真轻松,只是说父亲为能给儿子买来橘子而感到内心的满足,是父亲一片爱子之心的自然流露。
【解析】选D。A项理解有误,父亲心里轻松并不是因为“扑扑衣上的泥土”,而是因为父亲为能给儿子买来橘子而感到内心的满足;B项中“是因为买的橘子并不太重,父亲在暗示儿子自己并不累”的理解流于表面;C项“同时在暗示儿子自己并不累”分析不够深入,不够到位。
11.选文中作者两次流泪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结合语段内容理解作者流泪的原因。
答案:第一次因父亲艰难地给“我”买橘子而感动得流泪,第二次因即将与父亲分别,因依恋和牵挂父亲而流泪。
12.选文中父亲共说了几句话?请在文段中用横线标出来,体会其中所饱含的感情。(3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情感的把握。父亲为儿子送行,只说了短短的三句话,找出三句话并结合上下文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
答案:三句话分别是:“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三个句子都表现了父亲的宽厚少言、满怀慈爱,反映出父亲对儿子的体贴关怀之情。
(二)(2014·临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7分)
行  者
陈 年
①我绝没有想到那个深到膝盖的礼是行给我的。
②正午,伏天,高温。我像片枯叶子搭在柜台前,两眼闭着,脑子却是清醒的。前后店门大开着,却没有一丝风溜进来。往水泥地上泼一些水,洇出各种图案,又马上蒸发掉了。天地白亮亮一片,所有东西都藏起自己的影子。
③嗓子里升着一团火,不停地喝水,喝水。那个没有影子的人什么时候站在门外的,我不知道。喝了太多的水,肚子隐隐发胀。出门看到一个人以奇怪的姿势站在我的店门外。一个男人背着一个巨大的旅行包,腰弯成九十度,双手垂放在膝盖上,嘴里说着我听不懂的南方话。内急,没听清他说什么。方便回来,看到刚才的那个怪人,站在另一家的店前,店主正将一杯水递给他。我恍然大悟,原来他刚才是向我讨一杯水喝。我带着歉意招呼他进来,休息一会儿再走。他看我一眼,极干净的眼神,笑着摇摇头,仍旧是深及膝盖的鞠躬礼,然后背着行囊渐渐走远。
④心静下来,天气似乎也不再那么热。我抽出一本书,安静地读。书上说,活着,为了行走。行走,为了寻找。寻找,就是快乐。站起来,看着伸向远方的那条路,我的快乐像散在路边的石子,悄悄眨着眼。
⑤晚上,我看到坐在小饭店斜对面的吃面人正是中午的那个过路人。心跳莫名其妙地加快,和他说话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要了一碗面汤,慢吞吞地喝,一小口,一小口,很惬意的样子,像是在品一碗老酒。多么熟悉的神情。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他似乎是我多年前的一个朋友。
⑥多少年前,在某个小酒馆,我们就这样面对面地坐着,喝一点酒,说一些话。所有的时间和事物都停下来,听我们讲各自路上遇到的风景。
⑦面端上来,雪白的刀削面,上面漂着红红的辣椒油、碧绿的香菜叶。他香甜地吃面,咬着煮成褐色的卤豆腐块。心里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很想坐在他的对面,问一问他这些年过得可好。
⑧终于还是坐在他的对面。我闻着他身上微微带点苦味的汗味。那些味道挟裹着一路的风尘,散在空气里。
⑨你一定走了很多的地方,我说。
⑩他笑了一下说,从最南边来,有海的地方。
他给我看拍下来的照片,让人吃惊的影像。烽火台,这些苍老的建筑物,披着黄土,沐浴在黄昏里,像一个瘦硬的老人,倔强而又坚忍。金色的向日葵花,像一群少女仰着脸笑意盈盈。而那些垂垂老矣的房子隐在黑暗里,旧得浑身都是故事。
我告诉他,这几年我守着一个店,也守着自己不安分的心。我用时间准备我的旅行,以另一方式开始我的行走。我是一种内心的行走。我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乘车,下车。选择交通工具,选择站台,选择路口,选择朋友。他静静地听我讲,我知道他能听懂我的故事。
碗空了,他站起来,背着包,消失在夜风里。我知道我们还会在很多年后坐在一起,喝一点酒,说一些话。
(选自《中国散文年度佳作2013·行走的生活》,有删改)
13.用原文语句回答以下问题。(4分)
(1)能够揭示文章主旨的语句是                    
                              。(2分)
(2)第 段中“我用时间准备我的旅行,以另一方式开始我的行走”,其中“另一方式”指的是         。(2分)
【解析】第(1)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题目是“行者”,作者在全文中表达的是行走的快乐,根据这个意思可确定主旨句是第④段的文字“活着,为了行走。行走,为了寻找。寻找,就是快乐”。第(2)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另一方式”指内心的行走。
答案:(1)活着,为了行走。行走,为了寻找。寻找,就是快乐
(2)内心的行走
14.第②段画线句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的判断及其作用的理解。画线句写了店门前的景象,天地间的景象。这是环境描写。渲染了天气的炎热,为下文写一个男人背旅行包要水喝做铺垫。
答案:环境描写。渲染了夏日正午天气异常干燥闷热的特点,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15.揣摩下列语句,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6分)
(1)第⑤段中“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他似乎是我多年前的一个朋友”,“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感觉”?(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句子的理解能力。联系语境,“奇怪”的感觉来自过路人慢吞吞、小口喝面汤的样子,因为“我”曾经与朋友一起这样喝酒、说话,所以作者感觉“他似乎是我多年前的一个朋友”。
答案:因为“他”和“我”都是行者,“他”是身体的行走,“我”是内心的行走。我们有相同的追求,心心相通,所以感觉“他似乎是我多年前的一个朋友”。(意近即可)
(2)第 段中“他给我看拍下来的照片,让人吃惊的影像”,这些“影像”让“我”感到“吃惊”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关键词语的含义。结合上下文,“影像”指的是“烽火台”“向日葵花”“垂垂老矣的房子”等,这些事物各具特色,震动人心。一为行者坚定走下去的信心,二为行者热爱生活的激情,任何事物在他手里都具有灵动性;三是彰显他摄影水平的高超。
答案:“他”所拍的照片景物特征鲜明,融入了强烈的感情,展示了高超的摄影水平。
16.文中的“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就是要找到文中对“他”的描写语句,然后分析由此表现的精神品质。如尾段中“他站起来,背着包,消失在夜风里”看出“他”酷爱旅行;“腰弯成九十度”看出“他”谦恭有礼等。学会根据文章内容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他酷爱旅行、谦恭有礼、追求执着、生活简单而快乐。(答出其中3点即可)
(三)阅读下文,回答17~20题。(14分)
__________
刘蔚如 杨 柳
①2014年11月11日,由清华大学主导,四川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参与的中国暗物质实验合作组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科学杂志《物理评论D》发表。这项研究成果确定性地排除了美国CoGeNT实验组几年前给出的暗物质存在区域,为更好地理解过去多年国际上多个实验组发布的相互矛盾的暗物质实验结果提供了更新的、灵敏度更高的实验证据。
②暗物质是指不发射任何光及电磁辐射的物质。目前人们只能通过引力产生的效应得知其存在。宇宙学研究表明,宇宙物质质量中,普通物质约占15%,其余约85%是不发光的暗物质。人类通过几百年的系统科学研究,对普通物质有了广泛和深入的了解,基本可以由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来描述。但对于超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以外的暗物质,目前人类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暗物质研究是当前粒子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研究领域中最前沿、最基础、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其研究成果将带来人类认识宇宙的重大飞跃,有可能导致新的物理学革命,极大地改变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
③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理论研究和分析,于2003年就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利用极低能量阈高纯锗探测器探测较低能量范围的暗物质粒子的研究计划。2004年开始,清华大学分别与韩国首尔大学、台湾“中研院”合作开展了利用极低能量阈高纯锗探测器直接探测暗物质粒子的前期实验研究工作,发表了一系列探测器技术研究成果。
④基于前期研究基础并得益于世界最深的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的建成,2009年,清华大学联合四川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正式建立中国暗物质实验合作组,开始在锦屏地下实验室开展暗物质研究。2013年,合作组在《物理评论D》上发表首个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空白,而且确立了实验组在国际暗物质探测领域内第一阵营的地位。随后,合作组在2013年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暗物质实验研究,该研究成果的论文于2014年11月11日在《物理评论D》发表。这项研究成果在合作组于2013年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把暗物质探测灵敏度提升了大约10倍,在与美国CoGeNT实验组相同的探测原理下,完全排除了该实验组过去多年来一直宣称的在轻质量暗物质区域发现暗物质存在的实验结果,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暗物质探测灵敏度测量结果,对当前暗物质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⑤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欧洲核子中心理论部教授约翰·艾力斯评价该成果说:“在暗物质寻找过程中,特别是近年来在轻质量暗物质区间有很多实验结果相互矛盾的情况下,中国合作组新的实验结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进展,非常确定地排除了美国CoGeNT实验组给出的暗物质区域,并且排除了意大利DAMA/LIBRA和美国CDMS-II暗物质实验的大部分区域。因此这是一个国际前沿水平的实验结果。”
(材料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网)
17.请给这篇文章拟写一则标题(不超过20个字)。(3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第①段一般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可根据第①段内容概括作答。
答案:清华大学主导的暗物质研究取得重要成果(或:中国暗物质实验最新成果在国际科学名刊发表)
18.文章第②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答:                               
                                 
答案:列数字。列举了普通物质约占宇宙物质质量的15%、暗物质则约占85%等数字信息,科学准确地突出强调了暗物质与暗物质研究的重要性。
19.文章第③段加点词“分别”能否删掉?为什么?(4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从词语的意思以及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不能删掉。因为“分别”意为“有区别地”,即单独地有区别地做某事;在文中指清华大学与首尔大学的合作、清华大学与台湾“中研院”的合作,二者是相对独立的。如果删掉,则变成了三家单位一起合作研究,这与客观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0.结合全文,谈谈中国暗物质实验合作组取得重大成果的主要有利因素有哪些。(3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根据①③④段内容概括作答。
答案:①多家颇具实力的科研单位联合攻关;②清华大学较早提出并实施了先进的研究计划且取得了一系列先期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③我国建成世界上最深的地下实验室即锦屏地下实验室,为研究提供了优越的实验条件。
三、写作(50分)
21.(2014·杭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中国气象视频网“@中国气象”发了一条微博,用气象学解读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也是一个气象圈,有晴有阴,有风有雨,有暖流也有寒流。而每个人的气象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你把自己变成南极冰川,别人回报你严寒;你把自己变成副热带高压,别人回报你炎热。所以,多给人家温湿气流,人家也会回报你充沛的降雨,暖和的天气。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写作提示】作文题选用了带有时代气息的微博文字,通过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塑造”是题中的关键词,揭示了自身行为能影响他人行为,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环境,最终影响自己的蝴蝶效应。可以这样立意: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也可以说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分享,还可以说面对困境时的相互扶持,更可以说以自己独特的人格精神感染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奋斗等。
在青春岁月中,与同伴的吵吵闹闹、分分合合是素材;与老师的小误会、家长的小别扭都能作为作文的素材。当主要内容描述好后,别忘了加上自己的感悟。这个感悟可以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主要内容中的事件或者物体的感悟,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申到自己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进行自身的感悟论述。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