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创新联盟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创新联盟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22 17:3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 物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南京邮电大学团队构建了一种纳米试剂(HCM),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生物膜感染的治疗。下列关于MRS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MRSA”是一种真菌,按细胞结构分类属于原核生物
B. “MRSA”自身能够合成组成细胞结构、维持细胞功能所必需的蛋白质
C. “MRSA”细胞的最外层结构是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对其进行保护
D. “MRSA”的呼吸方式取决于其细胞内是否有线粒体
2.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洛阳牡丹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人总结了花卉的日常养植秘诀:无氮不生长,无磷难成花,无硼不坐果,无镁下叶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N、P、B、Mg均是牡丹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大量元素
B. P是构成脂肪、蛋白质、核酸等的元素,能促进牡丹生长发育
C. N对牡丹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在牡丹细胞中N元素含量最多
D. 在种植牡丹时应根据其不同器官的需肥规律,适时适量施肥
3. 核酸最早于1869年由瑞士医生和生物学家弗雷德里希·米歇尔分离获得,是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物质之一。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构成DNA和RNA的五碳糖、含氮碱基完全不同
B. 人体内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得到8种核苷酸
C. 多糖、核酸、脂质等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D. DNA和R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都能储存遗传信息
4. 南极帝企鹅是一种古老的游禽,有“海洋之舟”的美称,雌帝企鹅产蛋后,由雄帝企鹅负责孵蛋,孵蛋期间不进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帝企鹅细胞中结合水含量比自由水含量高
B. 缺少食物时,帝企鹅体内的糖原都可分解为葡萄糖氧化供能
C. 帝企鹅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D. 雄帝企鹅孵蛋期间主要靠消耗体内脂肪来供能
5. 及时、准确的信息交流是生物体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下列有关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精子和卵细胞之间通过直接接触实现识别和结合,不需要信号分子
B. 植物细胞之间都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和物质运输
C. 发出信号的细胞表面没有接收信号的受体,接受信号的靶细胞表面才有受体
D. 胰岛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靶细胞
6. 细胞核上分布着一些孔洞,这些孔洞是一组蛋白质以特定的方式排布形成的结构,称为核孔复合体,其选择性的输送机制与大量的中央运输蛋白组有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孔可以让核酸、蛋白质等自由通过,可以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
B.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和核膜在分裂间期会消失
C. 核孔复合体的存在说明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也有信息交流过程
D. 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乳酸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细胞核内
7.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细胞膜不仅是将细胞内外隔开的屏障,也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门户。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分子通过自由扩散通过细胞膜的速率远大于协助扩散
B. 物质通过载体蛋白运输时不需要与其结合,通过通道蛋白运输时需要与其结合
C. 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直径和形状相匹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D. 细胞通过主动运输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以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8. 如图表示物质浓度与氧气浓度对几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只能代表自由扩散,②只能代表协助扩散
B. 温度对图示物质运输方式均会产生影响
C. 随横坐标数值的增大,②和④两种运输方式不再升高的原因完全不同
D. 曲线④表示的运输方式需要消耗能量,抑制有氧呼吸会完全抑制该运输过程
9. ATP是细胞常用的直接能源物质,如图为ATP的结构简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腺苷三磷酸英文缩写中的字母“A”指的是图中的“A”
B. ①②③均为特殊的化学键,其中都储存着大量的能量,其中③更容易断裂
C.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可以为生成③对应的化学键供能
D. ATP参与主动运输时会将全部磷酸基团转移到载体蛋白上
10. 人体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可以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缺少氧气的条件下,骨骼肌细胞将丙酮酸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B. 成熟红细胞由于没有线粒体,因此不能进行细胞呼吸
C. 大脑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可催化NADH与O2生成H2O
D. 在缺氧的环境中,人体细胞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的CO2量大于消耗的O2量
11. 某同学利用新鲜的菠菜叶片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用层析液可以将绿叶中的色素提取出来
B. 滤液细线过粗可能会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C. 提取色素过程中加入碳酸钙可使更多色素被研磨出来
D. 分离色素时,距离滤液细线处最近的色素带呈黄色
12. 植物的叶面积与产量关系密切,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与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干物质积累速率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面积系数超过b后群体光合速率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片相互遮挡导致吸光不足有关
B. b点后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会导致植物不能积累有机物从而使干重减少
C. 为保证较好的种植收益,叶面积系数应保持在a~b之间
D. 群体呼吸速率随叶面积系数增大而增大可能会导致消耗的有机物量增加引起减产
13. 若给予一定的条件,经过分裂和分化后的部分细胞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有已经分化后的细胞才具有全能性
B. 壁虎断尾再生的过程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具体体现
C. 克隆猴“中中”和“华华”诞生可以说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 将植物种子培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14. 科学家通过研究部分物种的寿命与体外培养时细胞传代次数的关系,以研究细胞的衰老机制。他们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图示结果可知,长寿物种的细胞在体外培养的代数比短寿物种的细胞代数多
B. 将年龄均为40岁的人和龟的同种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细胞分裂的最高次数不一定相同
C. 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会受到损伤,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
D. 老年人体内的细胞都走向衰老,幼儿体内没有衰老的细胞
15.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的选择对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至关重要。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制片观察前需要按染色、漂洗、解离的步骤顺序处理材料
B. 在视野中可以观察到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逐渐移向细胞两极
C. 实验中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解离液
D. 为了让甲紫溶液能将DNA染色,需要先用盐 酸将染色体上的蛋白质除去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如图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a、b、c、d代表参与该过程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细胞器中b、c、d均有膜结构,a、d中含核酸
B. d为图示过程提供能量,c在图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C.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b形成囊泡运往c,故b的膜面积会减小,c的膜面积会增大
D. 不可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物质Q的羧基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
17. 食物经过在小肠内的消化作用,已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小肠绒毛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如图①~⑤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物质的几种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肠上皮细胞形成绒毛结构有利于其吸收营养物质
B. 葡萄糖通过方式①进入细胞与通过③出细胞都不需要消耗能量
C. Na+和K+都通过方式②进行转运,不能体现转运蛋白的专一性
D. 多肽通过方式⑤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选择透过性
18. 某科研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呼吸方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组盛有NaOH溶液的锥形瓶可以吸收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
B. 甲组的A瓶和乙组的B瓶中给酵母菌提供营养物质的葡萄糖溶液浓度不能过高
C. 两组的澄清石灰水都会变浑浊,且在相同时间内变浑浊的程度相同
D. 若将B瓶培养液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会观察到溶液颜色由橙黄色变为灰绿色
19. 将两株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绿色植物甲和乙分别置于两个大小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在20℃和25℃条件下处理1h(其他条件相同),用CO2传感器探测容器中CO2体积的变化,得到的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植株 温度/℃ 密闭容器内CO2体积变化量/mL
黑暗处理1h后与处理前相比 光照1h后与光照前相比
甲 20 +m -a
乙 25 +n -b
注:“+”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A. 若m的值大于n的值,则说明20℃为该种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
B. 若a的值大于b的值,则该种植物在20℃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25℃
C. 若a=b,不能确定20℃和25℃下该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否相等
D. 该种植物在20℃和25℃下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是(m+a)mL/h和(b+n)mL/h
20. 研究发现,造血干细胞(HSCs)为了维持其健康状态,特别依赖于蛋白质稳态。HSCs优先将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运输到聚集体中,并依赖聚集体自噬(指通过自噬的方式选择性地降解细胞内蛋白聚集体的过程)在体内维持蛋白质稳态。HSCs衰老与自噬活性降低和蛋白酶体活性升高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造血干细胞通过聚集体自噬可确保其永远不会死亡
B. 造血干细胞内自噬过程需要溶酶体的参与
C. 降低造血干细胞的自噬活性有助于加速其衰老和死亡
D. 聚集体自噬的结果是使该细胞内的相应结构解体,从而导致该细胞程序性死亡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核糖体是通过信号肽的功能而附着在内质网上并继续合成蛋白质的。信号肽指新合成多肽链中用于指导蛋白质跨膜转移的氨基酸序列。分泌蛋白分泌之前需要经过剪切信号肽等过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信号肽合成后被______________所识别并结合,然后将核糖体携带至______________(填场所)上,蛋白质合成继续进行。
(2)图中信号肽的具体作用是________,从内质网腔输出的蛋白质并不包含信号肽,其原因是_______。
(3)图中核糖体受体是一种转运多肽的蛋白质复合体,当核糖体受体和核糖体接触后,在内质网膜上聚集而形成孔道,孔道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由图示过程合成的蛋白质还需要运输到____________(填场所)进行进一步加工、分类、包装及运输,最终合成的蛋白质的去路有__________(写出一种)。
22. 为研究细胞对酒精毒害的耐受能力,减少农作物减产,某高中生物社团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先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对生长状况相同的洋葱紫色鳞片叶表皮细胞进行不同时间的浸泡处理,然后对处理过的细胞漂洗后再用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处理,观察并统计发生质壁分离细胞的百分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对根细胞具有毒害作用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使细胞膜失去功能。
(2)本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统计发生质壁分离细胞的百分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进而来了解酒精对细胞的毒害作用。当酒精浓度≥25%、浸泡2个单位时间,发生质壁分离细胞的百分率为0,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酒精处理过的细胞需要蒸馏水漂洗后再用蔗糖溶液进行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_。
(4)酒精浸泡3个单位时间导致洋葱表皮细胞全部死亡的最低酒精浓度为____________。体积分数25%的酒精浸泡洋葱表皮细胞1个单位时间的实验结果为: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3. 牙菌斑是由细菌与唾液中的黏蛋白、食物残屑等混合后牢固地黏附在牙齿表面和沟窝中形成的。在牙膏中加入蛋白酶、淀粉酶、溶菌酶、葡萄糖氧化酶等多种不同类型的酶制剂可制成含酶牙膏,这些酶制剂可分解牙菌斑中的相应物质,使用含酶牙膏可有效清除牙菌斑。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含有蛋白酶的牙膏可清除牙菌斑中的黏蛋白,这利用了酶的___________,该特性是指_________。
(2)刷牙时,在普通不加酶牙膏上加入一点呈碱性的小苏打可以起到美白牙齿的作用。如果在含酶牙膏上加入一定量的小苏打,用其进行分解食物残渣和口腔细菌的实验,发现其与普通不加酶牙膏的效果相同,原因很可能是__________。
(3)研究人员从某品牌的含酶牙膏中分离得到一种酶A,为判断酶A的作用是催化蔗糖水解还是催化葡萄糖氧化分解,现提供以下实验材料和器具,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假设实验中酶A可使底物分解完全无残余)。
实验材料和器具: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酶A,斐林试剂,酒精灯,烧杯,热水,试管等。
实验思路:__________。
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①_______________,则说明酶A的作用是催化蔗糖水解;
若②____________,则说明酶A的作用是催化葡萄糖氧化分解。
24. 大多数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可以在叶绿体中生成淀粉,也可以运出叶绿体生成蔗糖并向非光合作用部位运输。如图为植物体内白天光合作用产物的去路和夜晚物质的转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白天,叶细胞固定CO2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在该过程中,需要利用光反应为其提供的____________(填两种)等物质。
(2)由图可知,叶绿体中光合产物以____________这种物质的形式运出到细胞质基质可转化成蔗糖。蔗糖可以暂存于叶细胞的____________(填一种细胞器名称)中参与调节细胞的渗透压,也可以从光合细胞中输出运输到其他部位。
(3)与白天相比,夜晚叶绿体中淀粉的含量_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从图中能找到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4)环境因子(尤其是日照长短)可以影响叶片对所固定的碳在蔗糖和淀粉之间的分配。与长日照植物相比,短日照植物更多地将光合产物转化为____________,以此保障长夜时间段叶细胞充足的糖供给。
(5)叶绿体内膜上的“Pi转运蛋白”(TPT)是磷酸丙糖与无机磷酸(Pi)的反向转运蛋白,在将磷酸丙糖运出的同时将无机磷酸(Pi)等量运入叶绿体。研究发现:抑制小麦的TPT使其失去运输能力,可使叶绿体内淀粉合成量增加14倍,但同时会使光合作用整体速率降低。据图分析,叶绿体内淀粉合成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光合作用整体速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
25. 图甲a~f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的不同细胞在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乙为该生物体内5种细胞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的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___________期,可对应图乙的细胞___________(填序号)。图甲的d细胞可对应图乙的___________(填序号),e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为___________。
(2)图甲中a细胞所处的时期,主要的物质变化是________。处于分裂末期的植物细胞与处于末期的动物细胞相比,在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
(3)图乙中一定不会出现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是细胞___________(填序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
生物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南京邮电大学团队构建了一种纳米试剂(HCM),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生物膜感染的治疗。下列关于MRS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MRSA”是一种真菌,按细胞结构分类属于原核生物
B. “MRSA”自身能够合成组成细胞结构、维持细胞功能所必需的蛋白质
C. “MRSA”细胞的最外层结构是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对其进行保护
D. “MRSA”的呼吸方式取决于其细胞内是否有线粒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MRSA”是一种细菌,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
B、“MRSA”细胞中有核糖体,自身能够合成组成细胞结构、维持细胞功能所必需的蛋白质,B正确;
C、“MRSA”细胞的最外层结构是细胞壁,C错误;
D、原核生物除核糖体外,没有线粒体等众多细胞器,呼吸方式取决于其含有的呼吸酶的种类,D错误。
故选B。
2.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洛阳牡丹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人总结了花卉的日常养植秘诀:无氮不生长,无磷难成花,无硼不坐果,无镁下叶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N、P、B、Mg均是牡丹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大量元素
B. P是构成脂肪、蛋白质、核酸等的元素,能促进牡丹生长发育
C. N对牡丹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在牡丹细胞中N元素含量最多
D. 在种植牡丹时应根据其不同器官的需肥规律,适时适量施肥
【答案】D
【解析】
【分析】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等,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等
【详解】A、B是微量元素,A错误;
B、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不含P,蛋白质一般不含P,B错误;
C、在牡丹细胞鲜重中水的含量最多,O元素含量最多,C错误;
D、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无机盐的需求不同,在种植牡丹时应根据其不同器官的需肥规律,适时适量施肥,D正确。
故选D。
3. 核酸最早于1869年由瑞士医生和生物学家弗雷德里希·米歇尔分离获得,是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物质之一。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构成DNA和RNA的五碳糖、含氮碱基完全不同
B. 人体内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得到8种核苷酸
C. 多糖、核酸、脂质等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D. DNA和R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都能储存遗传信息
【答案】D
【解析】
【分析】1、核酸的作用: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2、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3、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详解】A、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含氮碱基是A、T、C、G,组成RNA的五碳糖是核糖,含氮碱基是A、U、C、G,含氮碱基A、C、G是相同的,A错误;
B、人体内的核酸包括DNA和RNA,初步水解后得到8种核苷酸,彻底水解后得到2种五碳糖、1种磷酸、5种含氮碱基,共8种小分子物质,B错误;
C、脂质不是生物大分子,C错误;
D、DNA和R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都能储存遗传信息,D正确。
故选D。
4. 南极的帝企鹅是一种古老的游禽,有“海洋之舟”的美称,雌帝企鹅产蛋后,由雄帝企鹅负责孵蛋,孵蛋期间不进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帝企鹅细胞中结合水含量比自由水含量高
B. 缺少食物时,帝企鹅体内的糖原都可分解为葡萄糖氧化供能
C. 帝企鹅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D. 雄帝企鹅孵蛋期间主要靠消耗体内脂肪来供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1)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
(2)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种物质溶解在这部分水中,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也都需要有水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水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同时也把各个细胞在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者直接排出体外。
【详解】A、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少部分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A错误;
B、肝脏中的肝糖原可分解为葡萄糖,肌肉中的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B错误;
C、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C错误;
D、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雄帝企鹅孵蛋期间由于不进食,故没有糖类的补充,主要靠消耗体内脂肪来供能,D正确。
故选D。
5. 及时、准确的信息交流是生物体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下列有关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精子和卵细胞之间通过直接接触实现识别和结合,不需要信号分子
B. 植物细胞之间都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和物质运输
C. 发出信号的细胞表面没有接收信号的受体,接受信号的靶细胞表面才有受体
D. 胰岛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靶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
(1)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靶细胞。
(2)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
(3)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
【详解】A、精子和卵细胞之间通过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需要细胞膜表面的信号分子传递信息,A错误;
B、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这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B错误;
C、动物体内所有细胞都会与其他细胞进行信息交流,因此发出信号的细胞与靶细胞膜上一定都有受体,C错误;
D、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如胰岛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D正确。
故选D。
6. 细胞核上分布着一些孔洞,这些孔洞是一组蛋白质以特定的方式排布形成的结构,称为核孔复合体,其选择性的输送机制与大量的中央运输蛋白组有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孔可以让核酸、蛋白质等自由通过,可以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
B.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和核膜在分裂间期会消失
C. 核孔复合体的存在说明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也有信息交流过程
D. 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乳酸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细胞核内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核膜由2层生物膜构成,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具有选择性)。
【详解】A、RNA、蛋白质可以通过核孔进行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DNA无法通过核孔出细胞核,A错误;
B、核仁和核膜在分裂前期会消失,B错误;
C、核孔复合体中有选择性的输送机制,该机制与大量的中央运输蛋白组有关,说明物质进出细胞核也具有信息交流过程,C正确;
D、核膜是双层膜结构,由四层磷脂分子构成,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7.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细胞膜不仅是将细胞内外隔开的屏障,也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门户。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分子通过自由扩散通过细胞膜的速率远大于协助扩散
B. 物质通过载体蛋白运输时不需要与其结合,通过通道蛋白运输时需要与其结合
C. 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匹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D. 细胞通过主动运输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以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膜上的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类。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详解】A、水分子更多的是借助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速率远大于自由扩散,A错误;
B、物质通过载体蛋白运输时需要与其结合,通过通道蛋白运输时不需要与其结合,B错误;
C、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C错误;
D、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通过主动运输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D正确。
故选D。
8. 如图表示物质浓度与氧气浓度对几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只能代表自由扩散,②只能代表协助扩散
B. 温度对图示物质运输方式均会产生影响
C. 随横坐标数值的增大,②和④两种运输方式不再升高的原因完全不同
D. 曲线④表示的运输方式需要消耗能量,抑制有氧呼吸会完全抑制该运输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①图表示影响因素为物质浓度,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②图表示影响因素为物质浓度和载体蛋白数量,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③图表示运输速率与能量无关,属于被动运输(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④表示影响因素为能量和载体蛋白,该物质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详解】AC、①代表自由扩散,②代表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③代表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④代表主动运输,随横坐标数值的增大,②、④两种运输方式不再升高的主要原因都是膜上转运蛋白的数量有限,AC错误;
B、温度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对几种运输方式都会产生影响,B正确;
D、曲线④说明该运输过程消耗能量,抑制有氧呼吸并不一定会完全抑制该运输过程,因为无氧呼吸也能产生少量的能量供给该物质的运输过程,D错误。
故选B。
9. ATP是细胞常用的直接能源物质,如图为ATP的结构简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腺苷三磷酸英文缩写中的字母“A”指的是图中的“A”
B. ①②③均为特殊的化学键,其中都储存着大量的能量,其中③更容易断裂
C.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可以为生成③对应的化学键供能
D. ATP参与主动运输时会将全部磷酸基团转移到载体蛋白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ATP 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 ATP 分子的结构可以简写成 A - P ~ P ~ P ,其中 A 代表腺苷, 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由于两个相邻的磷酸基团都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等原因,使得这种化学键不稳定,末端磷酸基团有一种离开 ATP 们与其他分于结合的趋势,也就是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
【详解】A、ATP中的“A”指的是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的腺苷,而图中的“A”是指碱基腺嘌呤,二者不同,A错误;
B、①为普通化学键,储存的能量少,B错误;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可用于让ADP和Pi反应生成ATP,为生成③对应的化学键提供能量,C正确;
D、ATP参与主动运输时,末端的磷酸基团易从ATP分子脱离下来转移到载体蛋白上,D错误。
故选C。
10. 人体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可以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缺少氧气的条件下,骨骼肌细胞将丙酮酸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B. 成熟红细胞由于没有线粒体,因此不能进行细胞呼吸
C. 大脑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可催化NADH与O2生成H2O
D. 在缺氧的环境中,人体细胞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的CO2量大于消耗的O2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呼吸作用: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 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详解】A、人体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将丙酮酸转化为乳酸,A错误;
B、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可以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
C、大脑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可将来自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中的NADH与O2催化反应生成H2O,C正确;
D、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而有氧呼吸消耗的O2量和产生的CO2量始终相等,D错误。
故选C。
11. 某同学利用新鲜的菠菜叶片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用层析液可以将绿叶中的色素提取出来
B. 滤液细线过粗可能会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C. 提取色素过程中加入碳酸钙可使更多色素被研磨出来
D. 分离色素时,距离滤液细线处最近的色素带呈黄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1、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3)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详解】A、提取色素应该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层析液是用来分离色素的,A错误;
B、滤液细线过粗,色素过多,可能会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B正确;
C、提取色素过程中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色素被破坏,若要使更多色素被研磨出来应该加入二氧化硅,C错误;
D、分离色素时,距离滤液细线处最近的色素是叶绿素b,其颜色是黄绿色,D错误。
故选B。
12. 植物的叶面积与产量关系密切,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与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干物质积累速率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面积系数超过b后群体光合速率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片相互遮挡导致吸光不足有关
B. b点后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会导致植物不能积累有机物从而使干重减少
C. 为保证较好的种植收益,叶面积系数应保持在a~b之间
D. 群体呼吸速率随叶面积系数增大而增大可能会导致消耗的有机物量增加引起减产
【答案】B
【解析】
【分析】结合图示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增加;当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群体光合速率不变,但群体呼吸速率仍在增加,故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
【详解】A、叶面积系数超过b后群体光合速率不再增加,可能是因为叶片密度太大导致有一部分叶片相互遮挡从而引起吸光不足,A正确;
B、b点后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虽然降低,但只要积累速率大于0就表示可以积累有机物,积累有机物则干重会继续增加,B错误;
C、要保证较好的种植收益需要干物质积累速率较大,由图可知叶面积系数保持在a~b之间为宜,C正确;
D、群体呼吸速率随叶面积系数增大而增大,可能会导致消耗的有机物量增加引起减产,D正确。
故选B。
13. 若给予一定的条件,经过分裂和分化后的部分细胞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有已经分化后的细胞才具有全能性
B. 壁虎断尾再生的过程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具体体现
C. 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可以说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 将植物种子培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
(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
【详解】A、一些没有分化细胞也具有全能性,例如受精卵、动物和人体的早期胚胎细胞也具有全能性,A错误;
B、壁虎断尾再生的过程是多个细胞分裂分化完成的,且没有形成完整的个体或各种细胞,不属于细胞全能性的体现,B错误;
C、克隆猴的诞生说明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错误;
D、植物种子中的胚已完成了早期发育,相当于新植物体的幼体,种子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相当于植物的长大,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故选D。
14. 科学家通过研究部分物种的寿命与体外培养时细胞传代次数的关系,以研究细胞的衰老机制。他们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图示结果可知,长寿物种的细胞在体外培养的代数比短寿物种的细胞代数多
B. 将年龄均为40岁的人和龟的同种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细胞分裂的最高次数不一定相同
C. 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会受到损伤,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
D. 老年人体内的细胞都走向衰老,幼儿体内没有衰老的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端粒学说: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称为端粒。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在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
【详解】A、该柱状图表示部分物种的寿命与体外培养时细胞传代次数的关系,由图可知,长寿物种的细胞在体外培养的代数比短寿物种的细胞代数多,A正确;
B、将年龄均为40岁的人和龟的同种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由于物种不同,细胞分裂的最高次数也不一定相同,B正确;
C、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称为端粒,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会受到损伤,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C正确;
D、老年人体内的细胞普遍走向衰老,但并非所有细胞都走向衰老,幼儿体内也会有衰老的细胞,D错误。
故选D。
15.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的选择对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至关重要。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制片观察前需要按染色、漂洗、解离的步骤顺序处理材料
B. 在视野中可以观察到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逐渐移向细胞两极
C. 实验中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解离液
D. 为了让甲紫溶液能将DNA染色,需要先用盐 酸将染色体上的蛋白质除去
【答案】C
【解析】
【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
(1)解离:剪取数条2~3 mm的洋葱根尖,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 min后取出根尖。注意解离充分是实验成功的必备条件;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溶解细胞间质,使组织细胞分开。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 g/mL或0.02 g/mL的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的玻璃皿中,染色3~5 min。
(4)制片:用镊子将染好色的洋葱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且用镊子尖把洋葱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这样可以使细胞分散开来。
【详解】A、观察之前对材料的处理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A错误;
B、由于解离过程中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可能在视野中观察到染色体逐渐移向细胞两极,B错误;
C、解离液由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而成,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溶解细胞间质,使组织细胞分开,C正确;
D、甲紫溶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前不需要将染色体上的蛋白质除去,D错误。
故选C。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如图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a、b、c、d代表参与该过程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细胞器中b、c、d均有膜结构,a、d中含核酸
B. d为图示过程提供能量,c在图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C.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b形成囊泡运往c,故b的膜面积会减小,c的膜面积会增大
D. 不可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物质Q的羧基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
【答案】AB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为核糖体,b为内质网,c为高尔基体,d为线粒体。
【详解】AB、图中a为核糖体,b为内质网,c为高尔基体,c在细胞内起交通枢纽的作用,d为线粒体,为图示过程提供能量,b、c、d均有膜结构,a、d含核酸,AB正确;
C、b内质网形成囊泡包裹初步加工的多肽链运往c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c高尔基体加工完成后形成囊泡将分泌蛋白运至细胞膜,故b内质网膜面积减小,c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C错误;
D、绝大多数羧基中的H参与脱水缩合反应形成水,故不能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物质Q的羧基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D正确。
故选ABD。
17. 食物经过在小肠内的消化作用,已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小肠绒毛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如图①~⑤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物质的几种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肠上皮细胞形成绒毛结构有利于其吸收营养物质
B. 葡萄糖通过方式①进入细胞与通过③出细胞都不需要消耗能量
C. Na+和K+都通过方式②进行转运,不能体现转运蛋白的专一性
D. 多肽通过方式⑤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选择透过性
【答案】BCD
【解析】
【分析】1、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与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有关,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
2、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与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有关,还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
3、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能量。
4、大分子物质运输方式是胞吐和胞吐,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小肠上皮细胞形成绒毛结构扩大了细胞膜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其吸收营养物质,A正确;
B、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Na+-K+泵能够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维持膜内外一定的电化学梯度,Na+电化学梯度为葡萄糖通过方式①(主动运输)以协同转运的方式进入细胞内,然后通过方式③(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转运至细胞外,B错误;
C、Na+、K+可通过Na+-K+泵进行跨膜运输,而其他离子或分子不能通过Na+-K+泵进行跨膜运输,体现了Na+-K+泵跨膜运输的专一性,C错误;
D、多肽通过⑤胞吞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BCD。
18. 某科研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呼吸方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组盛有NaOH溶液的锥形瓶可以吸收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
B. 甲组的A瓶和乙组的B瓶中给酵母菌提供营养物质的葡萄糖溶液浓度不能过高
C. 两组的澄清石灰水都会变浑浊,且在相同时间内变浑浊的程度相同
D. 若将B瓶培养液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会观察到溶液颜色由橙黄色变为灰绿色
【答案】BD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全过程:
(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
(2)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
(3)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2、无氧呼吸全过程:
(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
(2)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
【详解】A、甲组盛有NaOH溶液的锥形瓶是为了吸收通过橡皮球(或气泵)泵入的空气中的CO2,以防止对A组的实验结果造成干扰,A错误;
B、甲组的A瓶和乙组的B瓶中给酵母菌提供营养物质的是葡萄糖,为保证酵母菌正常生活以避免其快速失水死亡,所加的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不能过高,B正确;
C、由于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产生CO2,因此两组的澄清石灰水都会变浑浊,但A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B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在相同时间内前者产生的CO2量多于后者,故两者在相同时间内变浑浊的程度不同,C错误;
D、由于酵母菌无氧呼吸,因此会产生酒精(或有葡萄糖残留),若将B瓶培养液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会观察到溶液颜色从橙黄色变为灰绿色,D正确。
故选BD。
19. 将两株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绿色植物甲和乙分别置于两个大小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在20℃和25℃条件下处理1h(其他条件相同),用CO2传感器探测容器中CO2体积的变化,得到的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植株 温度/℃ 密闭容器内CO2体积变化量/mL
黑暗处理1h后与处理前相比 光照1h后与光照前相比
甲 20 +m -a
乙 25 +n -b
注:“+”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A. 若m的值大于n的值,则说明20℃为该种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
B. 若a的值大于b的值,则该种植物在20℃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25℃
C. 若a=b,不能确定20℃和25℃下该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否相等
D. 该种植物在20℃和25℃下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是(m+a)mL/h和(b+n)mL/h
【答案】ABD
【解析】
【分析】暗处理过程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暗处理前后重量变化量是指呼吸作用消耗量,即呼吸速率;光照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照前后重量变化量代表净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量,即植物的积累的有机物量。
【详解】A、黑暗处理1h后容器中CO2增加,说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到容器中,1小时内CO2的增加量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若m大于n,只能表示20℃下呼吸作用速率比25℃下的呼吸作用速率大,并不能说明20℃为该种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A错误;
B、光照处理1h后与光照前相比容器中CO2减少,表明植物从环境中吸收了CO2,即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在20℃下,植物光照1h从容器吸收的CO2量为a,同时植物自身在这1h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m)也被用于光合作用,因此,这1h的总光合速率为(m+a)mL/h;同理,25℃下植物光照1h的总光合速率为(b+n)mL/h,若a的值大于b的值,但由于温度变化后植物的呼吸速率m和n的大小未知,故无法比较在20℃和25℃下的光合作用速率的大小,B错误;
C、同样地,若a=b,但不知道m和n是否相等,故不能确定20℃和25℃下该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否相等,C正确;
D、该种植物在20℃和25℃下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是amL/h和bmL/h,D错误。
故选ABD。
20. 研究发现,造血干细胞(HSCs)为了维持其健康状态,特别依赖于蛋白质稳态。HSCs优先将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运输到聚集体中,并依赖聚集体自噬(指通过自噬的方式选择性地降解细胞内蛋白聚集体的过程)在体内维持蛋白质稳态。HSCs衰老与自噬活性降低和蛋白酶体活性升高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造血干细胞通过聚集体自噬可确保其永远不会死亡
B. 造血干细胞内自噬过程需要溶酶体的参与
C. 降低造血干细胞自噬活性有助于加速其衰老和死亡
D. 聚集体自噬的结果是使该细胞内的相应结构解体,从而导致该细胞程序性死亡
【答案】BC
【解析】
【分析】通俗地说,细胞自噬就是细胞吃掉自身的结构和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
【详解】A、造血干细胞依赖聚集体自噬维持其内蛋白质的稳态从而维持细胞的健康状态,并不是会使其永远不死亡,A错误;
B、细胞自噬的过程中,细胞会将胞内成分包裹在膜中形成囊状结构,并运输到溶酶体中降解这些成分,细胞自噬过程需要溶酶体参与,B正确;
C、造血干细胞的衰老与自噬活性降低和蛋白酶体活性升高有关,降低自噬活性有助于细胞衰老,C正确;
D、聚集体自噬只降解细胞内的某些结构,不会使整个细胞发生凋亡,D错误。
故选B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核糖体是通过信号肽的功能而附着在内质网上并继续合成蛋白质的。信号肽指新合成多肽链中用于指导蛋白质跨膜转移的氨基酸序列。分泌蛋白分泌之前需要经过剪切信号肽等过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信号肽合成后被______________所识别并结合,然后将核糖体携带至______________(填场所)上,蛋白质合成继续进行。
(2)图中信号肽的具体作用是________,从内质网腔输出的蛋白质并不包含信号肽,其原因是_______。
(3)图中核糖体受体是一种转运多肽的蛋白质复合体,当核糖体受体和核糖体接触后,在内质网膜上聚集而形成孔道,孔道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由图示过程合成的蛋白质还需要运输到____________(填场所)进行进一步加工、分类、包装及运输,最终合成的蛋白质的去路有__________(写出一种)。
【答案】(1) ①. SRP ②. 内质网
(2) ①. 引导新合成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腔 ②. 信号肽在内质网腔中被信号肽酶催化切除(水解)
(3)使信号肽及其相连的新合成的蛋白质通过
(4) ①. 高尔基体 ②. 分泌到细胞外、存在于细胞膜上、进入溶酶体中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小问1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SRP为信号肽识别颗粒,信号肽合成后被SRP所识别并结合,SRP通过与内质网上的SRP受体结合,将核糖体一新生肽引导至内质网,蛋白质合成继续进行。
【小问2详解】
信号肽合成后被SRP所识别并结合,SRP通过与内质网上的SRP受体结合,将核糖体一新生肽引导至内质网,由此推测信号肽的具体作用是引导新合成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腔。内质网具有加工蛋白质的功能,从内质网腔输出的蛋白质并不包含信号肽的原因是信号肽在内质网腔中被信号肽酶催化切除(水解)。
【小问3详解】
核糖体受体是一种多肽转运装置,当核糖体受体和核糖体接触后,在内质网膜上聚集而形成孔道,孔道能使信号肽及其相连的新合成的蛋白质通过。
【小问4详解】
在内质网中被切去信号序列并折叠成为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运送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分类和包装,最终合成的蛋白质的去路有分泌到细胞外、存在于细胞膜上、进入溶酶体中。
22. 为研究细胞对酒精毒害的耐受能力,减少农作物减产,某高中生物社团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先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对生长状况相同的洋葱紫色鳞片叶表皮细胞进行不同时间的浸泡处理,然后对处理过的细胞漂洗后再用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处理,观察并统计发生质壁分离细胞的百分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对根细胞具有毒害作用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使细胞膜失去功能。
(2)本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统计发生质壁分离细胞的百分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进而来了解酒精对细胞的毒害作用。当酒精浓度≥25%、浸泡2个单位时间,发生质壁分离细胞的百分率为0,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酒精处理过的细胞需要蒸馏水漂洗后再用蔗糖溶液进行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_。
(4)酒精浸泡3个单位时间导致洋葱表皮细胞全部死亡的最低酒精浓度为____________。体积分数25%的酒精浸泡洋葱表皮细胞1个单位时间的实验结果为: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
【答案】(1)农作物长期浸泡在水中,根细胞在缺氧环境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合理即可)酒精使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变性失活
(2) ①. (通过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来判断植物细胞的活性 ②. 根细胞(被酒精毒害)已经失活,无法发生渗透作用(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
(3)洗去残余的酒精,避免对实验的干扰)
(4) ①. 15% ②. 只有部分细胞死亡(质壁分离细胞所占百分率为50%左右) ③. (生长状况相同的)洋葱表皮细胞对酒精毒害的耐受力不相同
【解析】
【分析】渗透作用概念:指水分子(或者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1)具有半透膜,可以是生物性的选择透过性膜,如细胞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过滤膜,如玻璃纸。
(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小问1详解】
农作物长期浸泡在水中,根细胞在缺氧环境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酒精使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变性失活,从而使细胞膜失去功能。
【小问2详解】
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活细胞,所以统计发生质壁分离细胞的百分率,来判断植物细胞的活性,从而了解酒精对细胞的毒害作用。酒精对根的毒害作用使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细胞死亡导致质壁分离不能发生。当酒精浓度≥25%、浸泡2个单位时间,根细胞被酒精毒害已经失活,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无法发生渗透作用,因此发生质壁分离细胞的百分率为0。
【小问3详解】
用蒸馏水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残余的酒精,防止酒精继续毒害细胞而干扰实验结果。
【小问4详解】
从图中信息可知,酒精浸泡3个单位时间导致洋葱表皮细胞全部死亡的最低酒精浓度为15%。体积分数25%的酒精浸泡洋葱表皮细胞1个单位时间质壁分离细胞所占百分率约为50%,表明有部分细胞死亡,由此可知,生长状况相同的洋葱表皮细胞对酒精毒害的耐受力不相同。
23. 牙菌斑是由细菌与唾液中的黏蛋白、食物残屑等混合后牢固地黏附在牙齿表面和沟窝中形成的。在牙膏中加入蛋白酶、淀粉酶、溶菌酶、葡萄糖氧化酶等多种不同类型的酶制剂可制成含酶牙膏,这些酶制剂可分解牙菌斑中的相应物质,使用含酶牙膏可有效清除牙菌斑。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含有蛋白酶的牙膏可清除牙菌斑中的黏蛋白,这利用了酶的___________,该特性是指_________。
(2)刷牙时,在普通不加酶牙膏上加入一点呈碱性的小苏打可以起到美白牙齿的作用。如果在含酶牙膏上加入一定量的小苏打,用其进行分解食物残渣和口腔细菌的实验,发现其与普通不加酶牙膏的效果相同,原因很可能是__________。
(3)研究人员从某品牌的含酶牙膏中分离得到一种酶A,为判断酶A的作用是催化蔗糖水解还是催化葡萄糖氧化分解,现提供以下实验材料和器具,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假设实验中酶A可使底物分解完全无残余)。
实验材料和器具: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酶A,斐林试剂,酒精灯,烧杯,热水,试管等。
实验思路:__________。
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①_______________,则说明酶A的作用是催化蔗糖水解;
若②____________,则说明酶A的作用是催化葡萄糖氧化分解。
【答案】23. ①. 专一性 ②.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4. 碱性条件使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失去活性
25. ①. 将等量的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等量的酶A,将两支试管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保温相同时间后,分别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并进行水浴加热,观察是否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②. 两支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 ③. 两支试管均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解析】
【分析】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小问1详解】
选择含有蛋白酶的牙膏可清除牙菌斑中的黏蛋白,这利用了酶的专一性,该特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小问2详解】
小苏打呈碱性,加入含酶牙膏上,可能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从而使酶失去活性,因此与普通不加酶牙膏的效果相同。
【小问3详解】
为判断酶A作用是催化蔗糖水解还是催化葡萄糖氧化分解,可以将等量的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等量的酶A,将两支试管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保温相同时间后,分别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并进行水浴加热,观察是否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若两支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酶A的作用是催化蔗糖水解;若两支试管均不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酶A的作用是催化葡萄糖氧化分解。
24. 大多数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可以在叶绿体中生成淀粉,也可以运出叶绿体生成蔗糖并向非光合作用部位运输。如图为植物体内白天光合作用产物的去路和夜晚物质的转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白天,叶细胞固定CO2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在该过程中,需要利用光反应为其提供的____________(填两种)等物质。
(2)由图可知,叶绿体中的光合产物以____________这种物质的形式运出到细胞质基质可转化成蔗糖。蔗糖可以暂存于叶细胞的____________(填一种细胞器名称)中参与调节细胞的渗透压,也可以从光合细胞中输出运输到其他部位。
(3)与白天相比,夜晚叶绿体中淀粉的含量_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从图中能找到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4)环境因子(尤其是日照长短)可以影响叶片对所固定的碳在蔗糖和淀粉之间的分配。与长日照植物相比,短日照植物更多地将光合产物转化为____________,以此保障长夜时间段叶细胞充足的糖供给。
(5)叶绿体内膜上的“Pi转运蛋白”(TPT)是磷酸丙糖与无机磷酸(Pi)的反向转运蛋白,在将磷酸丙糖运出的同时将无机磷酸(Pi)等量运入叶绿体。研究发现:抑制小麦的TPT使其失去运输能力,可使叶绿体内淀粉合成量增加14倍,但同时会使光合作用整体速率降低。据图分析,叶绿体内淀粉合成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光合作用整体速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叶绿体基质 ②. ATP、NADPH
(2) ①. 磷酸丙糖 ②. 液泡
(3) ①. 下降 ②. 夜晚淀粉分解产生葡萄糖和麦芽糖,进而生成蔗糖(并被运走),从而使淀粉含量下降
(4)淀粉 (5) ①. TPT被抑制使磷酸丙糖从叶绿体输出减少,更多的磷酸丙糖在叶绿体中作为原料合成淀粉 ②. 叶绿体中的淀粉作为光合作用的产物大量积累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
(1)光反应阶段:水光解产生[H]和氧气,ADP和Pi 结合形成ATP。
(2)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在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成五碳化合物,同时ATP水解成ADP和Pi。
【小问1详解】
白天,叶细胞固定CO2的具体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在该过程中,需要利用光反应为其提供的ATP、NADPH等物质。
【小问2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叶绿体中的光合产物以磷酸丙糖这种物质的形式运出到细胞质基质可转化成蔗糖。液泡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蔗糖可以暂存于叶细胞的液泡中参与调节细胞的渗透压,也可以从光合细胞中输出运输到其他部位。
【小问3详解】
夜晚淀粉分解产生葡萄糖和麦芽糖,进而生成蔗糖(并被运走),从而使淀粉含量下降,故与白天相比,夜晚叶绿体中淀粉的含量下降。
【小问4详解】
夜晚淀粉分解产生葡萄糖和麦芽糖,进而生成蔗糖(并被运走),故与长日照植物相比,短日照植物更多地将光合产物转化为淀粉,以此保障长夜时间段叶细胞充足的糖供给。
【小问5详解】
因为TPT被抑制使磷酸丙糖从叶绿体输出减少,更多的磷酸丙糖在叶绿体中作为原料合成淀粉,故叶绿体内淀粉合成量增加;因为叶绿体中的淀粉作为光合作用的产物大量积累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故光合作用整体速率降低。
25. 图甲a~f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的不同细胞在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乙为该生物体内5种细胞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的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___________期,可对应图乙的细胞___________(填序号)。图甲的d细胞可对应图乙的___________(填序号),e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为___________。
(2)图甲中a细胞所处的时期,主要的物质变化是________。处于分裂末期的植物细胞与处于末期的动物细胞相比,在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
(3)图乙中一定不会出现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是细胞___________(填序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中 ②. ④ ③. ⑤ ④. 1:1
(2) ①. 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 植物细胞末期在赤道板处形成细胞板进而向四周扩展成细胞壁
(3) ①. ①和② ②. 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的生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过程为2N→4N→2N,不可能出现染色体数为N的细胞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的过程:
(1)分裂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2)分裂期:
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4)末期:①纺锤体解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新形成;③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小问1详解】
分析图甲,染色体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中间,属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核DNA数为4N,染色体数为2N,即对应图乙的④;图中d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属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数为4N,核DNA数为4N,对应图乙的⑤;e细胞属于有丝分裂末期,其中染色体数:核DNA数为1:1。
【小问2详解】
图甲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主要的物质变化是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处于分裂末期的植物细胞与处于末期的动物细胞相比,在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植物细胞末期在赤道板处形成细胞板进而向四周扩展成细胞壁。
【小问3详解】
分析图乙,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的生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过程为2N→4N→2N,不可能出现染色体数为N的细胞,故图乙中一定不会出现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是细胞①和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