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八年级下册基础试题(十)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②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 的冰峰、 的冰河历历在目。③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襄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④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⑤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1)请提取第①句的宾语部分,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请将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在第②句的横线上。(填序号)
A.晶莹连绵 B.平坦辽阔
(3)第③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二、综合性学习
2.习近平总书记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古诗词以其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育才中学组织开展主题为“我与古诗词”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为促使活动的有效开展,请为之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的情况,活动小组对26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请根据表格内容完成题目。
中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情况调查表
阅读计划情况 读书笔记情况
有无计划 百分比 是否做读书笔记 百分比
有计划 10.1% 每读必做 0
有时有计划 31.3% 凭兴趣做 24.6%
没有计划 58.6% 从不做 75.4%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阅读古诗词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 ;二是 。
(3)学校团委计划近期举办一场诗词主题报告会,报告人为康震教授,参会人员为八年级学生。请你给他写一封邀请函。
邀请函 尊敬的康震教授: 育才中学团委 2023年4月20日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下列对本首诗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写得扑朔迷离、烟水苍茫,在模糊的意象中,展现出一种朦胧美。
B.“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暗示了地点的变化,写出了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吟咏,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第一章的韵脚是“苍”“霜”“方”“长”“央”,即第一句入韵,其余是偶句押韵,奇句不押韵。
4.请赏析“溯洄从之,道阻且跻”中的“跻”字的表达效果。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壶口瀑布》中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a 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b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②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c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d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③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④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5.“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这句话要放回原文,最恰当的位置是( )
A.a B.b C.c D.d
6.下列不是描绘黄河水非常有气势、有力量的一项是( )
A.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B.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C.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D.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所写景物以河水为主,既写出了它的雄奇跌宕,又写出了它的多姿多态。
B.写被河水侵蚀的石头,虽不能展现河水的真实力量,也丰富了文章画面的内容,突出了文章主旨。
C.主体部分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
D.选文中描绘的多个画面呈现出多种景物,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动有静。
8.下列不属于本文语言风格的一项是( )
A.善用对偶,简洁严密。 B.节奏感强,张弛有度。
C.用词精准,表现力强。 D.畅达自然,典雅凝练。
《傅雷家书》选读
十二月二日信摘录
收到九月二十二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 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
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一月二十二日信摘录
前天早上听了电台放的 Rubinstein【罗宾斯丹】弹的 e Min.Concerto【e 小调协奏曲】
(当然是些灌音),觉得你的批评一点不错。他的 rubato【音的长短顿挫】很不自然;第三乐章的两段(比较慢的,出现过两次,每次都有三四句,后又转到 minor【小调】的),更糟不可言。转 minor【小调】的二小句也牵强生硬。第二乐章全无 singing【抒情流畅之感】。第一乐章纯是炫耀技巧。听了他的,才知道你弹的尽管 sim-ple【简单】,music【音乐感】却是非常丰富的。孩子,你真行!怪不得斯曼齐安卡前年冬天在克拉可夫就说: 想不到这支
Concerto【协奏曲】会有这许多 music【音乐】!
今天寄你的文字中,提到萧邦的音乐有 非人世的 气息,想必你早体会到;所以太沉着,不行;太轻灵面客观也不行。我觉得这一点近于李白,李白尽管飘飘欲仙,却不是德彪西那一派纯粹造型与讲气氛的。
二月一日傅聪信摘录
爸爸写的萧邦小传我觉得好极了,充满了诗意,而且萧邦的面貌也很真实。其中波兰作家的话特别有意思。另外,我非常欣赏海涅的那段文字,难道真是天才特别能了解另外一个天才吗?
我说萧邦有非人世的气息,却绝无神秘的气息;他只是有时境界很高,很宁静;最主要还是诗的气息。我想音乐家中诗人气息如萧邦那样的,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他同时代的舒曼,与其说是诗人气息,不如说是文学气息更适当些。萧邦在音乐家中的独一无二,就像是人中之李白,世界上Chopinist 这么难得也就在于此。但我觉得李白的那种境界尤其特殊, 像他那样的浩气、才华、幻想的高远,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欧洲民族中,这样的例子恐怕更难找了。
(节选自《傅雷家书》)
9.阅读名著,可以根据阅读目的选读阅读内容。下面两位同学为得到帮助,应分别选择以上哪封书信阅读?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1)在作文比赛中发挥失常的同学。
(2)喜欢弹奏钢琴的同学。
10.适夷说:“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你认同他的观点吗?结合内容,简要阐述。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屋舍俨然 俨然: (2)便扶向路 向:
12.翻译诗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翻译:傍晚山间的云气愈加美好,成群的鸟儿结伴飞回山林。
理解:这两句诗一静一动,描绘出一幅悠远恬淡、自然和谐的画卷,表达出诗人被贬后的自在心境。
【B】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翻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芳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理解:这一句是从渔人的视角来描述的,写的是渔人所见,描绘出桃花源绚丽美艳,美不胜收的奇景。
13.《桃花源记》的结尾出人意料,但文中却通过多处句子暗示了这样的结局。请你找出相关句子并具体分析。
14.陶渊明常在诗文中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两篇诗文,一实一虚,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阅读《核舟记》选文,回答各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三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筵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讪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蓬,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面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糁:
(2)比:
16.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7.结合选文中划线语句,分析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六、名著阅读
18.名著阅读。
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他进攻了。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夹克,冻坏的双脚套着朱赫来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
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联系整部作品,理解“为了冲破这铁环”中“铁环”的含义,并简要叙述一次“他”在成长过程中冲破“铁环”的经历。
七、作文
19.班级要开展一次“河北美美畅游”小导游训练活动。
下面是你所在的小组搜集的关于避暑山庄说明性 材料,请你为其拟一则生动的导游词。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区北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山庄始建于1703年,占地560余万平方米,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有八个北海公园那么大。它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吸取唐、宋、明历代4园的优秀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加以综合、"提高,把园林艺术与技术水准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七十二景。1994年12月,避暑山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参考答案:
1.(1)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
(2)A B
(3)应将“安托”后的“,”改为“、”。
2.(1)汲取古诗营养,品味古诗芬芳
(2) 一是:绝大多数中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时缺乏计划性,随意性比较强。 二是:绝大多数中学生不做读书笔记,缺少阅读积累和思考的习惯。
(3)您好!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育才中学团委决定为八级学生举行“我与古诗词”主题报告会,时间:2021年X月X日;地点:学校会议室。特邀请您为我们大家作报告,期盼您的到来。
3.B 4.“跻”是“高而陡”之意。表现出道路的艰险,侧面烘托出追寻伊人的执着坚定(或者执着追求),表达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5.C 6.C 7.B 8.A
9.)⑴这位同学应选择十二月二日的信阅读。傅雷在这封信中向傅聪介绍了面对挫折,有烦恼的时候可以向父母倾诉,要像克利斯朵夫一样坚强。要学会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在挫折之中成长起来。作文比赛发挥失常的同学可以从这封信中获得信心与勇气,学会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因此,应选这封信作为阅读的内容。
⑵这位同学应选择一月二十二日的信阅读,傅雷在这封信中向傅聪介绍了自己对Rubinstein[罗宾斯丹]弹的 e Min.Concerto[e 小调协奏曲]的看法,提出“音乐应顺从内心,追求自然,不宜炫技,让弹奏显得牵强生硬”的观点。对这位喜爱弹琴的同学有启发意义。因此,应选这封信作为阅读的内容。 10.第一层:基于整体,结合内容从傅聪与读者两个角度阐述。
示例:认同,当傅聪遇见烦恼与挫折时,傅雷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教导他如何面对苦难,当傅聪提出对罗宾斯丹的看法,傅雷也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信中不但有对儿子生活的指导,也有很多涉及艺术修养的专业提点。而傅聪看了父亲专门为他写的《萧邦小传》后对艺术也有更深刻的认识。读者在傅雷与傅聪的交流中可以获得生活、艺术的经验。因此,《傅雷家书》既是一部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第二层:结合内容从傅聪与读者两个角度阐述。但没有关联。
示例:认同,当傅聪遇见烦恼与挫折时,傅雷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教导他如何面对苦难,当傅聪提出对罗宾斯丹的看法,傅雷也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信中对儿子生活与艺术尽心指导。读者在读傅雷家书中论述艺术部分的内容时,可以获得艺术修养的指点和领悟。因此,《傅雷家书》既是一部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第三层:结合内容从傅聪或读者一个角度阐述。
示例:认认同,当傅聪遇见烦恼与挫折时,傅雷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教导他如何面对苦难,当傅聪提出对罗宾斯丹的看法,傅雷也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信中对儿子生活与艺术尽心悉心指导。
11. 整齐的样子。 先前的。 12.A 13.示例:“忘路之远近”的“忘”“山有小口”的“小口”为渔人复寻“不复得路”以及后人探寻未果埋下伏笔,“不足为外人道也”又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感。 14.示例:《饮酒》(其五)表达了作者远离官场(摒弃尘俗),回归自然,(归隐田园)的人生理想;《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争、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15.(1)用颜料等涂上 (2)靠近 16.(1)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17.核舟体积小但所刻事物繁多(善于在小中寓大,展现尺幅千里的雕刻艺术);善于将静态的人物动态化,把人物雕刻得栩栩如生;刻画细致入微,情态毕备。(答出两点即可)
18.铁环的含义:病痛、伤残的折磨让他丢失工作、生活的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的怯懦、精神的痛苦。
经历:示例一:保尔在与波兰的战斗中受重伤,受英雄形象牛氓的影响,坚强面对伤痛,重返战斗。
示例二:筑路过程中,保尔患病濒临死亡,在烈士公墓思考生命价值,树立了革命理想信念,重返战斗行列。
19.示例:旅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承德避暑山庄观光游览。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因为它相当于两个颐和园,相当于八个北海公园。它是清代“康乾盛世”的象征,整个避暑山庄就是祖国锦绣河山的缩影。怎么样,忍不住了吧?现在我就带领大家一睹它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