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八年级下册基础试题(八)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以下文字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甲)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战,走回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
吞噬生命,xuē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他进攻了。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他上身穿着暖和的皮夹克,冻坏的双脚上套着(乙)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
每走一步使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xuē( )弱 旋转( )
2.选文中有一处病句,请找出来并修改在横线上。
3.“吞噬”在句中的意思是:
4.选文中甲、乙两个人物分别是 、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5.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6.请赏析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三、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三登泰岳
韩天衡
①1978年初春,为拍摄《书法艺术》电影,我与朋友一行五人访碑泰山。彼时经历寒冬的泰山似在冬眠中还未苏醒,落叶的树,无芽的草,一片土黄色,很莽荒的萧瑟相貌。晨八时进山门,拾级而上,偶要攀爬土坡,一路走去,赏右侧大山坡上字大于斗、整幅字巨大到看不到边际的古代“大字之王”——经石峪金刚经刻石;观不知其年的五老松,它那奇崛开张如龙蟠凤舞的姿势,让我们绕着它转悠了四五圈,还觉看不够。
②那时节,山上还多余雪。风萧萧的晚间睡在招待所里,还算暖和。翌日晨四时,裹上借来的棉军大衣,急匆匆地赶往东侧日观峰的拱北石景观台看日出。记得李太白有“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的诗句,我这次要亲见奇景了。寒风中,急切地期待日出,终于,旭日在一片曙光的簇拥下,矜持地露脸了。那奇艳的红,似乎只有刚出炉的钢水才有这般厚实、凝重、绚烂。眨眼间旭日已从海上跃起,爬上远处起伏如波涛的群山,这以天地为幕的大观,奇妙到铭心刻骨。此时高居山巅而临下的我,不由吟起了“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自豪啊!
③2008年盛夏,又有登泰山之旅。但此时“旅”的辛苦,都被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一扫而光,“攀登”一说,成了夸张说辞,虚张声势。旅游车直送中天门,再乘坐缆车空降到南天门。一路上满目碧绿,生机勃勃,大有“游”之乐,而无“旅”之艰,甚觉轻松。但世上事,得必有失,步行登山的一路景致也因此无缘欣赏,不免生出了浓浓的失落感。
④旧地重游,泰山已不复三十年前我初游时的清寂,变得游人如织,熙熙攘攘。美景恨不百回看,午后时分,又登上了观景台,体悟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受,玩味杜工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境。然而,环顾南北而有所思,此处泰山独高,再遥望西南,那边陲上的珠峰,要高出泰山若干倍。珠峰有灵,会视泰山为小丘的。又想到古人常用“泰山北斗”作美喻,将泰山与北斗并列,其实,居北斗而俯看泰山,它仅是砂石一粒,渺焉难寻。我彼时不由自问:天下小了,泰山小了,“小天下”的自身岂不更加渺小了?!初登泰山时的莫名自豪、自大此际被一扫而空。得此感悟,折返海上后,我披刀叩石,刻了一大方印,曰“登山小己”,自警也。
⑤八年后,岁近八旬的老朽,有幸三登泰岳。旅游业更加发达了,在一条龙衔接的全程周到服务下,一切攀山艰辛的顾虑早已全消。初登泰山时九小时的路程如今仅需一小时,在车上,在缆车车厢里,坐看窗外,满山遍野的绿,还夹杂着些许的红,天成的斑斓,是老成而醇郁的秋滋味。那明灭断续的登山路,似断线的珍珠串,时隐时显,美极。也怪,我总觉得人的思维多有“贱”的一面,至少我是如此。初登泰山时那般艰辛,多挪身一步都觉烦难,那时多向往一步登天的舒坦便捷。如今,舒坦便捷了,却又惦记着当初辛苦中才能获得的乐趣。
⑥还惦记着藏匿其里的满是佳境的“经石峪”“五老松”“十八盘”,以及沿山镌刻在石壁上满目琳琅的古贤题记。我庆幸,亏得有第一次全程的步行,否则,也许以为巍峨的泰山,其妙处仅在山巅的几处胜迹呢。
⑦久久地站立在观景台上,由远而近,感受到一座山、一座城市的勃勃生机,新的得体,古的雅致,相得益彰。今胜昔、换新天,靠的是不断奋斗、不断努力。由景及心,此时不无联翩的浮想:古人有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吾今老大矣,生理上当服老、知老,心理上应年轻、忘老。岂能借口自己的年衰体弱而虚度岁月,空抛时光?!
⑧折回申江,即择佳石,挑灯刻制了一枚“老大努力”的印章,既以明志,也以自励。
⑨泰山拱北石景观台,对我而言,不仅可观山赏景,更像是无声的传递正能量的讲台,作为一个年届八旬的文艺老学生,三登泰山,曾让我三变心志——“山登绝顶我为峰”,是盲目膨胀的( );“登山小己”是清醒而及时的( );“老大努力”是衰老不言退、不言败的( )。
⑩在既往的四十年,见证和蕴蓄着华夏文明史的崔嵬泰山,对于我是诤友,更是良师。
(选自2019年4月5日《文汇报·笔会》,有删改)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自警 自信 自励 B.自信 自励 自警
C.自信 自警 自励 D.自励 自警 自信
(2)根据文章内容,将情节补充完整。
→二登泰山,生出失落感→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
眨眼间旭日已从海上跃起,爬上远处起伏如波涛的群山,这以天地为幕的大观,奇妙到铭心刻骨。
(4)“我总觉得人的思维多有‘贱 的一面,至少我是如此”中的“贱”为什么要加双引号?请谈谈你的看法。
(5)谈谈你对作者在文章末尾称泰山为“诤友”和“良师”的理解。
阅读《社戏》选段,完成小题。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里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8.【整合信息】如果将所选文字拟一个四字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什么?
9.【文本解读】仔细品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一段中对小伙伴撑船的动作的描写,又什么作用?
②第二段将江南水乡的春夜之景描绘得如诗如画。作者主要描绘了哪些景物?
10.【问题探究】“渐望见依稀的赵庄”,其实并不是赵庄,而是什么?写“我”这种错觉,有什么作用?
11.【语言品析】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⑴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⑵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山为什么说“踊跃”?)
12.【学以致用】你家乡的初夏之夜也一定很美吧?请你应用选段写景的技巧也写一段。(100字左右)
四、文言文阅读
【甲】
《桃花源记》
【乙】
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有删减)
【注释】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同“垄”。⑤牧竖:牧童。⑥髹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 异口同声
B.寻向所志 觅迹寻踪
C.便舍船 屋舍俨然
D.水益涩 开卷有益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5.你能发现雪窦山与桃花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爱者甚藩
B.乃记之而去 停数日,乃去
C.不可知其源 其真无马邪
D.以其境过清 属予作文以记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佩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
C.第二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
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4)同样是游记,选文2 3段和链接材料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翊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
五、名著阅读
17.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粮食,阅读经典不可或缺,对经典作品我们要常谈长谈。请按要求完成以下活动。
【活动一:读经典,荐经典】
(1)你要在班会上作《经典常谈》的荐读演讲,以下是演讲稿的片段,请将内容补充完整。
亲爱的同学们,《经典常谈》是我国著名文人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在书中,作者用十三篇文章对中华文化典籍和文体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其中包括考究字形演变,分析汉字构造规律的①《 》;还有古代歌谣乐谱亡失,但唱词被记录流传下来后成为文化经典的②《 》;还有记载了战国时代,担负外交任务的游说之士言辞的③《 》。《经典常谈》语言通俗晓畅,包含的知识广博,是我们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化的上佳启蒙读本。
【活动二:读经典,辨真伪】
(2)你收集了关于对《经典常谈》相关内容解说的语段,下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作用,人们用这样的观点去解读作品,如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B.从来“礼”“乐”并称,但乐实在是礼的一部分;乐附属于礼。“乐”包括歌和舞,它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这样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情。
C.战国七雄中“秦”最强大,它与六国对峙中,有人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叫作“合纵”,有的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张仪便是属于连横派。
D.《经典常谈》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子、史、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
【活动三:读经典,探天宇】
(3)学习了《经典常谈》中的《辞赋第十一》一章后,你所在的小组搜集到了有关《楚辞》应用的相关资料:《天问》是《楚辞》中的一篇。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的名字“天问一号”,便取自屈原的《天问》。请你结合《经典常谈》的相关内容,参考以下链接资料,简要分析探测器这样命名有何妙处。
【链接资料】月球探测器以"嫦娥"命名。“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关于月球想象的优美神话传说,嫦娥奔向月球,月球探测器也是从地球奔向月亮进行探测,因而用“嫦娥”命名非常合适。
六、作文
18.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高尚的人对话。”三年的学习生活,我们阅读了很多有价值的书籍。通过阅读,也许你变得阳光自信了,也许你变得果敢坚毅了,也许你变得睿智沉稳了……
请以“读,使我”为题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600 _ 800字;③不要出现
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
1. 削 zhuǎn 2.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3.吞食,指伤病对人身体或精神的摧残。 4. 保尔·柯察金(保尔) 朱赫来
5.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之情。 6.“关关”,运用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运用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7.(1)C
(2) 初登泰山,心生自豪 三登泰山,惦记当初乐趣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旭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日出东方,于海平面一跃而起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眼前自然奇观的赞叹之情。
(4)“贱”原指卑鄙、下贱,本句中的“贱”则指作者享受到现代登山便利的同时想念当初徒步登山的乐趣,是指作者内心患得患失之感,并非实质意义上的“贱”,因此要加上双引号。
(5)作者三次登山,均有不同感受,从年轻时初次登山的自信,蜕变为自警、自励。作者的心态变化不仅来自于生活的磨砺、年龄的增长,更是在登山途中,体验到了登顶泰山给人带来的警醒与勉励,因此作者称泰山为诤友、良师。
8.月夜航船(或夏夜行船) 9.①既说明了驾船技术的高超,又体现了大家看戏心情的急切。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朦胧的月色、淡黑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和歌吹、渔火等。 10.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 11.⑴“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我”欢喜轻快的心情。⑵以动词“踊跃”写山,把静物写活了。这个词的含义与现在不一样,作者在这里是创造性地赋予了这个词以新的含义。 12.本题无统一答案,只要能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写出家乡初夏时优美的夜景即可。
13.B 14.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15.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②自然环境优美,田间风光如画。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④基本与世隔绝,民风淳朴。
16.(1)B
(2)①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②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3)D
(4)选文2 3段以“定点观察”为主,立足“小石潭”,对于潭水和游鱼的描写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以及以游鱼来侧面突出潭水的清澈。链接材料以“移步换景”为主,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正面直接描写了山泉、怪石、花草等景色。
17.(1) 说文解字 诗经 战国策
(2)D
(3)示例: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从《经典常谈》中可知屈原在《天问》中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诸多现象发问,表现出他寻求真理的探索精神。用“天问一号”命名中国火星探测器,一语双关,既表明了中国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又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18.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使我坚强
今年夏天,我翻开了尘封已久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 书。很快,我就被它再次吸引了,一口气将它读了下来。小说 的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为祖国的事业敢于奋斗,多次身受重 伤,却依然坚持下来,继续战斗,最后身体残疾,双目失明,依 然拿起笔进行创作,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深深感 染了我,我不禁对他产生一种敬仰之情。
敬仰之余,我也常常问自己:保尔抱着这样的残疾之躯, 尚能如此坚强,我为什么不能?我要怎样做,才能变得像他那 样坚毅顽强呢?
前不久,学校组织同学们秋游:去爬蟒山。刚开始的一段 路还算是比较平坦,我跟着队伍连跑带说,竟一点儿也不觉得 累,从山脚开始,往前就是台阶。沿着台阶往上看,山顶直插 云赏,我的心里顿时生出几分紧张和不安。但我还是控制住 自己,和同学们一起向山之更高处进发,爬了一段,我便用了 大部分体力。随着海拔的升高,山路也渐渐变得陡峭,我也慢 慢地体力不支了,便停下来休息。不一会儿,我看到前面的同 学都渐渐消失在视野中,消失在这倍大的山里,这时,一阵恐 惧袭来,我顿时有种想放弃的冲动。我想:我是爬不到山顶 了,还是下去算了。当我起身准备下山时,一个熟悉的形象闯 入了我的脑海,是保尔。我仿佛看到他正耥在病床上,语重心 长地对我说:孩子,你要坚强。人生要经历太多的挑战,这点 儿困难算得了什么?振作起来,你会做得更好……我幡然S 悟。是啊,人生还要走很长的路,我怎能如此轻易地放弃呢? 于是,我又踏上了攀登的路。“我一定要登上山顶。”我对自己 说,不久,同学们又出现在我的视野中,我们一起登上了 山顶。
看着远方迷人的景色,我理解了 “坚强”一词的真正含义, 那就是用自己的恒心和毅力战胜看似不可战胜的事。这就是 我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所学到的。坚强可以转化为 我前进的动力,鼓励我勇于拼搏,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