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八年级下册基础试题(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村的夏夜,是一首玲珑可人的小令。
以平阔的房顶为床,以缀满星星的夜空为被,手执蒲扇轻轻摇——你就躺在诗的意境里了。天河在很近的地方“哗哗”流淌,波光闪闪,似乎还有活泼的锦鳞熬游浅底。
斑鸠声声敲打着静谧的夜色。
可爱的蛙们用宋词的韵律,唱着农人千年的梦歌。
还有那薄薄的虫鸣之声,如一把小提琴在朗星下轻轻地鸣奏,如一支洞箫在湖波上悠悠地独奏,如一股清泉从溪石间汩汩流过……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缀满( ) 静mì( ) 汩汩(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玲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三个义项。请根据语境,为文中加点的词“玲珑”选择正确的义项( )
A.形容玉相撞击的声音 B.精巧细致 C.灵活敏捷
(4)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 和 的修辞方法。
二、综合性学习
2.班级举办主题为“重温经典,感悟新知”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为了营造活动氛围,班级需悬挂主题横幅,同学们对选用哪一种字体产生了分歧。下列对四幅字体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朱:第一幅是行书,它笔意连绵,一气呵成,狂放恣意。
B.小海:第二幅是隶书,它蚕头燕尾,字体宽扁,庄严大气。
C.小文:第三幅是楷书,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庄严沉稳。
D.小圆:第四幅是篆书,它笔画圆润,线条匀净,体正势圆。
(2)任务二:为了提高阅读效率,老师推荐大家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经典常谈》,请你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方法提要 阅读任务
目的性较强,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 ①小语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那么他应该选择阅读的内容是( ) A.《说文解字》第一 B.四书第七 C.《周易》第二 D.辞赋第十一 ②学完《<诗经>二首》以后,小语对《诗经》的表现手法十分感兴趣,请你根据《<诗经>第四》的内容,向小语具体说明《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
(3)任务三:共读红色经典,凝聚奋进力量。请结合相关情节,从下面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对保尔的英雄形象进行分析。
理想坚定 英勇无畏 浪漫温情 挣扎绝望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 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新制布裘
白居易
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裘起逡巡⑤。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⑥。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注释】①桂:地名。②吴:地名。③馀:同“余”。④中夕:半夜。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⑥垠:边际。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 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4.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 的情怀。
四、现代文阅读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
④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⑤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⑥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5.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6.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7.选文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8.作者认为有些同学高分低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怎样学习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环境?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俭以养德
张玮
①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追求奢侈,衣服买名牌,手机带高档。但你们知道吗,著名主持人 汪涵的手机居然是个便宜的“老古董”,甚至连智能手机都不是。现在的他身价与日俱增,但 他从不把多余的时间浪费在生活消费上,而是潜心学习,专心工作。因此,他的主持功力越 来越强,修养和学识也不断提升,成为了中国主持界的翘楚。鲁迅说:“生活太安逸了,工作 就会被生活所累!”生活和工作是相连的,一个人一旦在生活上抛弃了节俭的品格,追求了享受和安逸,他在工作上也就很难再经受住艰苦的考验,甚至会日渐堕落。
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一辈革命家堪称俭与廉的典范。周恩来总理一贯倡导勤俭节约,要求一切招待用品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不能铺张华丽。1962年夏天, 周恩来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余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 括在内。新中国成立之初,物资匮乏,百废待兴,毛泽东主席一件睡衣穿了多年,朱德同志 每顿不过是一碗米饭、三小碟菜、一个汤。回溯历史,从井冈山、延安到西柏坡,从“两个 务必”到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我们党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奢靡享乐,发扬俭以养 德的优良传统。
④可是有些人,终究不能坚守节俭底线,迷恋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最终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云南省省委书记白恩培自己一年工资十来万,爱人是央企领导,一年也有几十万收入,足够过上宽裕的生活。但他还是不能坚守“俭”字,丢弃了节俭的意识,纵容自己 的贪欲,结果一步步滑向了罪恶的深渊,最终害人害己。在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 他面对镜头失声痛哭、追悔莫及。
⑤《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 源,勤俭节约不仅给人们带来富裕安宁的生活,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益处。它培养人们自我克 制的习惯,它使精明、谨慎渗入人们的生活,它使人们拥有安逸、闲适平和的心态。而奢侈是一只无形的魔爪,它会把你推向犯罪的深渊,难以回头。因为你获得越多,就愈贪婪,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正如白居易所说的“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个人要成功,社会要进步, 国家要发展,就要不忘初心、坚持不懈,保持简朴的作风。试想,如果汪涵取得成就后,就开始追逐名利和享受,他还能不断取得进步成为主持界的精英吗?如果老一辈革命家不坚守节俭底线,而是贪图享乐,我们国家还能历经艰险成长起来吗?
⑦ 。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摘录原文语句回答。
10.文章第④、第⑤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1.下面四个例子均来自课文,能够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在买牡蛎时,我给于勒10个铜子的小费,母亲吓了一跳,骂我是疯子。——《我的叔叔于勒》
B.父亲为了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回一片瓦,再就 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台阶》
C.在鲁镇,只有阔绰的穿长衫的人才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
D.杨二嫂由于生活不景气,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每日必到,或是拿走手套,或是拿碗碟等小东西。 《故乡》
12.请在第⑦段的横线上给文章补写结尾,回应论点,总结全文。
五、文言文阅读
13.阅读回答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华:huā,花。②登:摘取。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词句 理解词义的方法提示 解释
修身以求进也 参考成语法:①修身养性;②修身齐家;③修身洁行;④修心养性。 A.
但能说之也 课内迁移法: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
行道以利世也 查阅词典法:①路,道路;②途径、方法;③道理:④学说、主张:⑤说、谈论:⑥道家或道教;⑦引导。(《古代汉语词典》) C。 (只填序号)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②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
(4)请结合其中一篇文章的观点,谈谈你的学习经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4.对下面句予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①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沿着 )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 为:对 )
B.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 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舍:房屋)
C.①寻向所志,遂迷(遂:于是) ②未果,寻病终 (寻:寻找)
D.①处处志之(志:做记号)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乃:竟然)
15.翻译下列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6.“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祥的社会理想?
六、名著阅读
17.因为材料仍不够丰富,同学们又从初中名著作品中挖掘了不少内容,请你也来帮忙吧。
(1)请梳理保尔的生活经历,完成下表。
时间线 生活经历
上学 往神父家的发面里撒烟末被退学。
工作 因“滋水事件”被车站食堂辞退,因解救① 被关押入狱。
参军 中弹得伤寒,头部受伤、眼睛失明,先后与冬妮亚、丽达分手。
筑路 因伤寒与肺炎险些丧命,中枢神经受损,最终瘫痪、失明。
② 完成小说《暴风雨中诞生的》前三章,却被邮局丢失了唯一手稿。
(2)王志冲先生说:“他(保尔)是英雄,但并非完人。”请你阅读下面的摘选材料,发现成长前后的保尔的不同表现,从人物形象分析入手,结合保尔的生活经历,说说保尔的成长。
突然,保尔灵机一动,急忙转过身去,三步并作两步,追上已经走过去的那个男孩,用力从他手里把枪夺了过来。“你已经有了一支,够了,这支该是我的。”保尔用一种不容争辫的口气说。小男孩见他大白天拦路抢劫,气得要命,就朝他扑过去。保尔后退一步,端起刺刀,喊道:“走开,小心刺刀碰着你!”
(成长前的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章)
“哎呀,您长得这么快!记得那时您还是个野孩子呢。”涅莉没有礼貌地把他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女公民,仅仅为了您,我是连一颗钉子都不肯钉的。不过,既然资产阶级发明外交官,我们也就遵守应有的礼仪,我们不但不会砍下他们的头,连粗野一点的话也不说,决不像您。”
(成长后的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十二章)
七、作文
18.课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告诉了我们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除了可以把岩石比作时间的脚印外,还可以比作什么 请大家拿起笔,把想到的句子写下来,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
1. (1)zhuì 谧 gǔ (2)熬游 遨游 (3)B (4)比喻 排比
2.(1)A
(2) D 赋是直接铺陈和叙述,是最基础的表现手法。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取比喻之意,包括明喻和暗喻。兴又称为“起兴”,诗歌中营造气氛、创设意境均是“兴”在起作用。同时,“兴”又拥有了象征、比喻、烘托等比较有确实意义的表现手法。
(3)示例:①理想坚定: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以后,把文学创作作为自己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生活,继续为共产主义理想不断奋斗;
②英勇无畏:保尔不顾个人安危,勇救朱赫来,表现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③浪漫温情:保尔与冬妮娅纯洁的初恋,让我们看到保尔作为普通人的温情浪漫;
④挣扎绝望:保尔因伤病失去战斗的能力,无法实现自身价值,于是他用枪口对准自己的眼睛。但最后他战胜了懦弱,重拾生活的勇气。
3.(示例)茅屋为秋风所破 4.(示例)关心民生、心忧天下
5.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6.本义是指对事物或事理认识不清。这里是指不经过实践分析,就完全接受别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判断力。 7.举例论证,举“我”个人经验的例子,证明了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使论证更具体形象,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8.①有些同学之所以高分低能,是由于在传统教育的文化背景下,“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②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9.俭以养德。(或: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0.第④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这一典型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不能坚守节俭的底线,最终害人害己”的论点。
第⑤段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引用《左传》和白居易的名言警句,有力地论证了“节俭可以给人带来益处,奢侈会把人推向深渊”这一论点。 11.B 12.示例:俭以养德,一个“俭”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要力行节俭,养成自我克制的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自己的操守,砥砺自己的德行,不断提升自己!
13.(1)①修养、修行。②只是。③④。
(2)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3)①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②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他人,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社会。
(4)示例:甲文提出“教学相长”的观点,即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在课堂上,老师偶尔也会有做错题、写错字的时候,我们应当大胆指出他的错误。老师及时改正的同时,我们的观察能力也能得到提升,还能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解。
14.C 15.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16.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俗淳朴,社会平等,没有战乱、压迫和苛捐杂税,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作者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自己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17.(1) ①朱赫来 ②著书或写作
(2)保尔曾是一个不成熟的少年,做事冲动野蛮,任性顽劣,爱打架,不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后来,他学会了理性地克制情绪,哪怕遇到他人的讥讽,保尔都能以大局为重,有理有节,注重维护个人形象及党的形象,保尔成长了。
18.岩石是历史的证人;岩石是大自然的语言;岩石是内蕴丰富的书。地质学可以根据岩石来推测相关资料,考古可推测地球文明史的相关资料。所以,如果文明历史算地球历史的一部分,那么岩石和考古是地球历史的见证。否则,如果文明历史不算地球历史,那么岩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