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八年级上册基础试题(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以下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托尔斯泰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黝黑的脸。他的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面孔上滞留着愚钝和压抑,眉宇间没有轩昂的器宇。②因而,那些在客厅里正襟危坐、( )地等待这位文坛泰斗的人,第一眼看到他时总有些( )。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④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这犀利的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 )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厚非的描述。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长髯(ráng) 黝黑(yōu) 锃亮(cēng) 甲胄(ku )
B.长髯(rán) 黝黑(yōu) 锃亮(cēng) 甲胄(zhòu)
C.长髯(ráng) 黝黑(yǒu) 锃亮(zèng) 甲胄(ku )
D.长髯(rán) 黝黑(yǒu) 锃亮(zèng) 甲胄(zhòu)
2.依次填入文段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战战兢兢 失望 注视 B.诚惶诚恐 失望 审视
C.诚惶诚恐 失落 审视 D.战战兢兢 失落 注视
3.将下面这个句子还原到文段中,它最恰当的位置是( )
然而,客人们一看到他的眼睛,都被惊到了。
A.第①处 B.第②处 C.第③处 D.第④处
4.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在横线上。
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厚非的描述。
5.请仿照下面的句式,续写一组句子。
这犀利的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像 。
二、综合性学习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班级开展“研读《红星照耀中国》 感悟红色经典魅力”读书交流会,请你积极参加,踊跃分享读书成果,重点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6.任务一:透过篇目,揭秘“红色”内涵
读过《红星照耀中国》,你会发现书中许多篇目都有“红”字,如《红军战斗的生活》《红色窑工徐海东》《“红小鬼”》《别了,红色中国》等。结合你的阅读积累,写出你对该书“红星”内涵的理解。
7.任务二:透过篇目,推介“红色”人物
读过《红星照耀中国》,你会发现书中许多篇目都凸显了某一“人”,如《彭德怀印象》《“红小鬼”》《红色窑工徐海东》《四大马》《那个外国智囊》等。那么,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是谁呢?
请结合书中具体内容,以下面的句式,为其写一段推介词,让其他同学也读一读相关篇目,走进他的故事。
句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他 ,他 。”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8.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
A.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B.两联均用语清新,不事雕琢,且对仗工整。
C.颈联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
D.两联景中含情,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原生活的喜悦之情。
9.结合全诗,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那一支赤豆冰棍
①50年前,我就读于村里的小学,我们叫它“村小”。村小只有四个年级,两个复式班,每位老师既教数学又教语文。我的第一个课任老师是刘老师。她给我们讲过什么课文,教过什么算术题,我已不记得,但她对学生的疼爱至今仍印在我的脑海里。
②我家在离村庄中心较远的一处垛子上,从家到村小上学,需要过一条宽大的河流。这里无人摆渡,过河时要拽拉渡绳,上渡船,之后再拽拉渡绳,让渡船靠岸。雨雪天,西北风一刮,河水针刺一般冷,用我们村民的话说,会“咬手”了。我们几个一起上下学的小伙伴,谁也不愿意去拉渡绳,只得轮流值渡。每每这样的时节,刘老师都会把我们几个学生送过河,。
③那时,村小的两三个老师午饭都是到学生家“代伙”。老师每到一家,家长们都精心准备。那个年月物资匮乏,也就是比平常多炖个鸡蛋,到村上豆腐坊多拾几方豆腐,抑或是平时转漕沟、钻芦荡得来的鱼虾之类,舍不得吃,腌着呢,这时候拿出来烧煮烧煮。
④刘老师每次到我家吃完饭,都会留下“伙食费”,母亲总是一番推让,直至刘老师板着脸说:“仁前妈妈,你再不收,我就不到你家来‘代伙’了。”母亲这才过意不去地收下。母亲能做的,也只有从自留地上多采摘些茄子、架豇之类,做出几样清爽的素菜。
⑤想来,算是对我母亲那份热心的回馈,刘老师把我带到了她城里的家中做了一回客。这趟行程填补了我人生的两个空白:一是我终于到过了兴化城,再一个就是,我吃到了平生第一支冰棍,而且是赤豆冰棍。
⑥那是夏天的一个休息日,我跟着刘老师走在深深的、长长的、青砖铺就的街道上,我好奇地东张张,西望望,。刘老师掏出手帕给我擦汗,自我责备道:“带把伞就好了,看这小脸儿都要晒熟了。再坚持一会儿,等到备战桥,老师给你买冰棍儿好不好 ”
⑦来到水泥桥面、造型美观的备战桥,这才知道乡下桥的简陋、粗糙。那垂柳依依的海池河,那刷得洁白的河边护栏,那装有灯泡的路灯,无一不让我着迷,尤其是那古色古香的“拱极台”,刘老师说那是兴化历代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论语 为政》有云:“为政以德。譬如北
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北辰”即“北极”。“拱极台”之名由此而来。知道这些,当然是若干年后的事了。也是在若干年后,我才知道,孔尚任曾在此修改过他的《桃花扇》。
⑧一到备战桥,卖冰棍的多了起来。但见有人背着木头箱子,手持醒木一样的东西,在箱子上敲出“啪啪啪”的响声,一边叫卖着:“冰棍——卖冰棍——”
⑨“买两支冰棍,要赤豆的。”刘老师拽住我的手,在一个卖冰棍的跟前停了下来,递过去四分钱钢镝儿。吮吸一口赤豆冰棍,真的凉爽到心里去了。这也太神奇了,如此炎热的夏天,哪里来的冰 兴化城人,也太厉害了吧!“怎么样,好吃吧 ”刘老师摸摸我的头。就在这时,让我十分懊恼的事发生了。凉冰冰、甜津津的冰棍,我还没舍得吮吸几口,竟然从手中掉落了,那扁担的棍子,依然被我紧紧地捏在手里,刘老师听到“啪”的一声,转身看我时,泪水已经在我的眼眶里打转了。“傻小子,你怎么不吃呢 你不吃,它不就化了 ”
⑩“没事,老师再给你买一支。”刘老师用手帕给我擦掉眼角的泪水,又给我擦后脑勺的汗,把我搂到她的跟前,安慰道。刘老师的怀抱跟妈妈的一样,柔柔的,软软的。
⑩50年过去了,我的心里一直活着一位剪着齐耳短发、面庞圆润的中年女性,她就是刘书萍老师,我启蒙路上的第一位老师。
⑩刘老师,愿您在天国一切都好。
10.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人文章②⑥两段的横线处,第②段应填( ),第⑥段应填( )
A.然后搓搓冻得通红的双手B.不一会儿小脸儿就晒得通红
11.阅读文章,概括补充文章所记叙的关于刘老师的主要事情。(每空不超过10个字)
雨雪天送“我们”过河→ →带“我”进城→ 。
12.赏析文章第⑩段中画线的句子。
“没事,老师再给你买一支。”刘老师用手帕给我擦掉眼角的泪水,又给我擦后脑勺的汗,把我楼到她的跟前,安慰道。
13.文章中的刘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14.文章以“那一支赤豆冰棍”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①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②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坠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③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像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④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出着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⑤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性理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现。
⑥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节选自《你的微笑》)
15.李叔同人物性格的突出特征是什么?文章是从哪几个阶段表现这个特征的?
16.请简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17.文中多次写到李叔同的仪表,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18.文中说“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请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郑之鄙①人学为盖②。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③ 。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④焉。故曰:“旱斯⑤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节选自《郁离子》)
【注】①鄙:郊野之外。②为盖:制作雨具。③秸槔:打水的工具。④赢:有余利。⑤斯:就、便。
1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 (2)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3)则还为盖焉 还: (4)鲜用盖者 鲜: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
B.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
C.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
D.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22.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1)甲文的主要观点:
(2)乙文的主要观点:
(3)共同特点: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3.“三峡”指的是长江上游的 峡 , 峡, 峡 。
2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林寒涧肃
(3)良多趣味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6.作者最后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六、名著阅读
27.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一部纪实作品。该书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并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学校为此举行了“读名著,学党史”的读书活动。
在《红星照耀中国》的读书活动中,学习委员找来下面两幅图,要求大家选择其中一幅作为底本,为该书的阅读分享会创作宣传海报。请你也来参与,并填好推荐表。
图一
图二
推荐表
图片
事件
理由
七、作文
28.以“那段______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D 2.B 3.C 4.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置(或者不容置疑、毋庸置疑)的描述。 5.示例:X射线揭开了隐藏的秘密。
6.“红星”有给人光明、照亮道理的意思,“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意思对即可) 7.根据所给句式,紧扣名著,紧扣其人,突出其鲜明特点,意思对即可。
8.D 9.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有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意思相近即可)
10. A B 11. 到“我”家“代伙” 买冰棍给“我”吃 12.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细腻地刻画出刘老师对“我”的细致人微的关爱,表达出“我”对老师的热爱和怀念。 13.示例:关爱学生,亲切和善,热情大方。 14.以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物“那一支赤豆冰棍”为标题,既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表达了“我”对刘老师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15.性格特征是“认真”。第一,青年时期在上海,好学上进,大展才华,认认真真做一个翩翩公子。第二,留学日本,刻苦钻研西洋文化,认认真真做一个将来报效祖国的留学生。第三,回国后,认认真真教学,把所学的知识回报给祖国的人民。第四,出家之后,更是认认真真做人,做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 16.点明文章主题:李先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引出下文,与下文具体内容相照应。 17.《金缕曲》一词表现了祖国当时惨痛的现实,表达了李叔同的爱国热情;表明热爱学习西洋文明是因为爱国,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18.①讲究仪表,突出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②突出他不同时代的服装,代表不同时代的思想与生活。③表现他的性格特性:认真。 【小题5】①李先生在福建泉州圆寂了,而作为学生的“我”再也无法与老师再续师生之缘,表达对老师去世的遗憾之情;②老师虽然去世了,但他的教导永远记在学生心中,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无限怀念之情。
19. 所以(因此) 同“弼”,辅佐 回头(返回) 少 20.B 21.(1)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2)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 2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防患于未然(3)先叙述故事,后表明观点(卒章显志或篇末点题)
23.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4.(1)通“缺”,空缺;(2)寂静;(3)真、实在;(4)快。 25.(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2)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26.一方面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凉,渲染萧瑟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暗示三峡山高峡窄的特点,照应前文。(答对一点即可)
27.示例
图片 图一/图二
事件 红军飞夺泸定桥/红军过草地
理由(意对即可) 图一:画面悲壮雄浑,极具震撼力; “飞夺泸定桥”充分体现了红军战士革命理想高于天,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图二:画面构图精细,人物形象鲜明;红军战士面对死亡威胁,以大无畏的革命情怀,把生的希望留给小战士,这种无私奉献、舍己救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8.佳作示例:
那段温暖的日子
往事浮沉,岁月飘零。脑海中,一艘轮船在记忆的海滩搁浅,流浪的水手在寻找孤独的港湾,等待新的归航。
——题记
望着纪念册里你娟秀的笔迹,不知不觉中悲伤爬上我的脸庞,脑海中慢慢浮现出你的身影,任思绪飞扬。往事碎了一地,我拾起。
记得初来时是四年级,老师领你进班,“她叫萌萌,今天刚转到我们班。”你热情地同大家问好,我们有幸成为同桌,你一直和我说话,而我则羞涩地说我不爱说话。你咧嘴笑了:“没关系,以后我说你听。”小麦色的皮肤,温暖明亮的笑容,新月般弯弯的眼睛,瞬间感化了我。
从此,我不再孤单——我们一起上下学、做功课,我总嘲笑你笨,而你总回以一个不屑的眼神“那叫大愚若智”。你总笑话我腿短,不会运球,却总愿充当我的护卫,一直鼓励我,直至我球技娴熟。我们穿“姐妹装”、喝同一种饮料、吃同样的食物,甚至连语气、步调都渐趋于一致。我们彼此“私定终身”,约好去看彼此深爱的大海。我单纯地想:岁月会一直温暖,你会一直伴在我的身旁,不曾离去。
可美好总是短暂的,深秋的一天,你没来上学,班里人议论纷纷,各种谣言四起,我惊慌。最后,舆论全部中的。你走了,没有一句留言,我们共同看海的愿望、“私定终身”的誓言,一切的一切全部崩塌于你走的事实。我无法接受却更加无可奈何。你走后的那个冬天,风雪弥漫。直到我收到你寄来的那本纪念册——落满雪痕。我嚎啕大哭。离别,泪水成了留言,你说这泪水会凝结成珍珠成为我们彼此永久的纪念。你劝我要认真学习,并答应我会继续履行诺言。我知道希望在前方,等待与你重逢,共赴约定。
有一种信念,不问过程,只求结果。坚持总会得到回报,一直坚持下去,终有成功的那一天。无论如何感谢你,温暖了我的岁月,装点你的枝桠。